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善生!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 
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  165
敕敬順無摺逭摺膸熉劮ㄉ瞥植煌!
善生!夫為弟子當以此五法敬事師長。 
(41)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云何為五? 
一者、順法眨摺⒄d其未聞,三者、隨其所問令善解義,四者、
示其善友,五者、盡以所知誨授不悋。 
善生!弟子於師長敬順恭奉,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42)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 
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闕,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
時,五者、委付家內。 
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於妻。 
(43)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云何為五? 
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
旨。 
善生!是為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44)善生!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云何為五?一者、給施,
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 
善生!是為五事親敬親族。 
(45)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云何為五? 
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四者、屏相教眨В
五者、常相稱歎。 
善生!如是敬視親族,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46)善生!主於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為五? 
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
藥,五者、縱其休假。 
善生!是為五事教授僮使。 
(47)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為五? 
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
五者、稱揚主名。 
是為主待僮使,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48)善生!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云何為五? 
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
門不制止。 
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 
(49)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為六?   166
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
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 
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50)世尊說已,重說偈曰: 
    「父母為枺剑瑤熼L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 
     僮僕為下方,沙門為上方。諸有長者子,禮敬於諸方; 
     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此法在世間,智者所撰擇; 
     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嚴飾於牀座,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名稱遠流布。親舊不相遺,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於此得善譽。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出財未至奢,當撰擇前人; 
     欺誑觝突者,寧乞未舉與。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 
     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51)爾時,善生白世尊言: 「甚善!世尊!實過本望,踰我父教,能
使覆者得仰,椋д叩瞄_,迷者得悟,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如來所說,
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開悟愚冥,現清白法。所以者何?佛為如來、
至真、等正覺,故能開示,為世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
淫、不欺、不飲酒。」 
(52)爾時,善生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67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二 
第一七經   清淨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緬祇優婆塞林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
人俱。 
(3)時,有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悖瑵u詣迦維羅衛
緬祇園中,至阿難所,頭面禮足,於一面立,白阿難言: 「波波城內
有尼乾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罵,無
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
汝為邪見。以前著後,以後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為妙,
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諮問我。』 
大德阿難!時,彼國人民事尼乾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4)阿難語周那沙彌曰: 「我等有言欲啟世尊,今共汝往,宣啟此事,
若世尊有所戒敕,當共奉行。」 
(5)爾時,沙彌周那聞阿難語已,卽共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6)爾時,阿難白世尊曰: 「此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悖
漸來至此,禮我足,語我言: 『波波國有尼乾子,命終未久,其諸弟
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罵,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
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為邪見。以前著後,以後著前,
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言是,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諮問我。
時,彼國人民事尼乾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 
(7)世尊告周那沙彌曰: 「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聽聞,此非三耶
三佛所說,猶如朽塔難可汙色。 
(8a)彼雖有師,盡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採,不能出
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故塔不可汙也。 
(8b)彼諸弟子有不順其法,捨彼異見,行於正見。周那!若有人來語
彼弟子: 『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其彼弟子信其
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真正故。 
(9a)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佛
所說,譬如新塔易可汙色。 
(9b)然諸弟子於此法中,不能勤修,不能成就,捨平等道,入於邪見,
若有人來語彼弟子: 『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入於
邪見?』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見真正,獲無量福。所以者何?
其法真正。」   168
(10a)佛告周那: 「彼雖有師,然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
聽採,不能出要,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不可汙色。 
(10b)彼諸弟子法法成就,隨順其行,起諸邪見。周那!若有人來語
其弟子言: 『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
就道果。』 彼諸弟子信受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
以法不真正故。 
(11a)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
佛所說,譬如新塔易為汙色。 
(11b)又其弟子法法成就,隨順修行而生正見,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
『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
彼諸弟子信受其言,二俱正見,獲無量福。所以者何?法真正故。 
(12)周那!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無憂。 
(13a)云何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 
(13b)周那!導師新出世間,成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淨,如實
真要而不布現,然彼導師速取滅度,其諸弟子不得修行,皆愁憂言:
『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竟不布現,
而今導師便速滅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為導師出世,弟子愁憂。 
(14a)云何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14b)謂導師出世,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流布,然後
導師方取滅度,其諸弟子皆得修行,不懷憂言: 『師初出世,成道未
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布現,然後導師方取滅度,
使我弟子皆得修行。』如是,周那!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15a)佛告周那: 「 〔導師出世,出家未久,名聞未廣,是謂梵行支不
具足〕 。 
(15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廣遠,是謂梵行支具足滿。 
(16a)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未受訓誨,
未具梵行,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
如法而往滅之,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不具足。 
(16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盡受教訓,
梵行具足,至安耄帲勋@己利,又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
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17a)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未受訓誨,
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以法如實除
滅,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未具足。   169
(17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盡受教訓,
梵行具足,至安耄帲勋@己利,復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
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18)周那!諸優婆塞、優婆夷廣修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
證,亦復如是。 
(19a)周那!若導師不在世,無有名聞,利養損減,則梵行支不具足
滿。 
(19b)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無有損減,則梵行支為具
足滿。 
(20a)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而諸比丘名聞利養,不能
具足,是為梵行支不具足。 
(20b)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具足無損,諸比丘眾亦復具足,則梵
行支為具足滿。 
(21)比丘尼眾,亦復如是。 
(22a)周那!我出家久,名聞廣遠,我諸比丘已受教眨В桨搽'處,
自獲己利,復能受法為人說法,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
證。 
(22b)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亦如是。 
(23a)周那!我以廣流布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周那!
一切世間所有導師,不見有得名聞利養如我如來、至真、等正覺者也。
(23b)周那!諸世間所有徒眾,不見有名聞利養如我眾也。 
(24)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可見。云何見不可見?一切梵行清
淨具足,宣示布現,是名見不可見。」 
(25)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鬱頭耍釉诖蟊娭卸魇钦f: 『有見不見,
云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 
諸比丘!彼子乃引凡夫無識之言以為譬喻。 
(26)如是,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見。云何見不見?汝當正說
言: 『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流布,是〔見〕不可見。』 
(27)周那!彼相續法不具足而可得,不相續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
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 
(28)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於是法躬自作證,謂四念處、四神足、
四意斷、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拢说溃甑缺M共和合,勿
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29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作是言: 『彼所說句不正,義理不  170
正。』 
(29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諸賢!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勝?何者為負?』
(29c)若彼比丘報言: 『我句如是,我義如是;汝句如是,汝義如是;
汝句亦勝,汝義亦勝。』 
(29d)彼比丘說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
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
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0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 『彼所說句不正,
義正。』 
(30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30c)若彼比丘報言: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勝。』 
(30d)彼比丘說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
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
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1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 『彼所說句正,義
不正。』 
(31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
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31c)若彼報言: 『我義如是,汝義如是,汝義亦勝。』 
(31d)彼比丘說此已,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
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
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