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
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2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 『彼所說句正、
義正。』 
(32b)比丘聞已,不得言非,當稱讚彼言:『汝所言是,汝所言是。』
(33)是故,比丘!於十二部經自身作證,當廣流布,一曰貫經,二曰
祇夜經,三曰受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應經,七曰本
緣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
曰大教經,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布。 
(34a)諸比丘!我所制衣,若塚間衣,若長者衣、麁賤衣;此衣足障
寒暑、蚊虻,足蔽四體。 
(34b)諸比丘!我所制食,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惱,  171
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食,知足而已。 
(34c)諸比丘!我所制住處,若在樹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內,若樓
閣上,若在窟內,若在種種住處;此處自足,為障寒暑、風雨、蚊虻,
下至閑靜懈息之處。 
(34d)諸比丘!我所制藥,若大小便,酥油蜜、黑石蜜;此藥自足,
若身生苦惱,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藥。」 
(35a)佛言: 「或有外道梵志來作是語: 『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 
(35b)若有此言,當如是報:『汝等莫作此言,謂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
所以者何?有樂自娛,如來呵責;有樂自娛,如來稱譽。 
(36)若外道梵志問言:『何樂自娛,瞿曇呵責?』 
(37)設有此語,汝等當報: 『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
為五? 
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 
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諸賢!猶是五欲緣生喜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也。 
(38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
呵責。 
(38b)猶如有人私浮当I,自以為樂,此為如來之所呵責。 
(38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d)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
之所呵責。』 
(39)諸比丘!呵責五欲功德,人所貪著。云何為五? 
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 
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如此諸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 
(40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以此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 
(40b)猶如有人公為盜伲砸詾闃罚抽T釋子無如是樂。 
(40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d)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1)若外道梵志作如是問: 『何樂自娛,沙門瞿曇之所稱譽?』   172
(42)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當答彼言: 『諸賢!有五欲功德,可
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為五? 
眼知色,……乃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諸賢!五欲因緣生樂,當速除滅。 
(43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b)猶如有人公為盜伲砸詾闃罚挥腥绱藰罚瑧俪郎纭!
(43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d)猶如有人故為妄語,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g)猶如有人去離貪欲,無復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初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h)猶如有人滅於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i)猶如有人除喜入捨,自知身樂,賢拢螅o念一心,入第三
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j)〔猶如有人〕樂盡苦盡,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入第四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4)若有外道梵志作如是問: 『汝等於此樂中求幾果功德?』 
(45)應答彼言: 『此樂當有七果功德。云何為七? 
於現法中,得成道證; 
正使不成,臨命終時,當成道證; 
若臨命終復不成者,當盡五下結,中間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
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 
諸賢!是為此樂有七功德。 
(46)諸賢!若比丘在學地欲上求,求安耄帲闯迳w。云何為五? 
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 
(47a)彼學比丘方欲上求,求安耄帲礈缥迳w,於四念處不能精勤,
於七覺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賢拢腔墼錾希笥娬撸瑹o
有是處。 
(47b)諸賢!學地比丘欲上求,求安耄帲軠缥迳w:貪欲蓋、瞋恚
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於四念處又能精勤,於七覺意如實修行,
欲得上人法、賢拢腔墼錾希笥娬撸瑒t有是處。 
(48)諸賢!若有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  173
盡諸有結使,正智解脫,不為九事。云何為九? 
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捨
道,六者、不隨欲,七者、不隨恚,八者、不隨怖,九者、不隨癡。
諸賢!是為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
正智解脫,遠離九事。』 
(49)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 『沙門釋子有不住法。』 
(50)應報彼言: 『諸賢!莫作是說: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
沙門釋子,其法常住,不可動轉。 
譬如門閫常住不動。 
沙門釋子亦復如是,其法常住,無有移動。』 
(51)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瞿曇盡知過去世事,不知未來事。』
(52)〔比丘!〕彼異學梵志智異,智觀亦異,所言虛妄。如來於彼過
去事,若在目前,無不知見;於未來世,生於道智。 
(53a)過去世事虛妄不實,不足喜樂,無所利益,佛則不記;或過去
事有實,無可喜樂,無所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而
無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有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後
記之。 
(53b)未來、現在,亦復如是。 
(54)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應時語、實語、義語、利語、法語、
律語,無有虛也。 
(55)佛於初夜成最正覺及末後夜,於其中間有所言說,盡皆如實,故
名如來。復次,如來所說如事,事如所說,故名如來。 
(56)以何等義,名等正覺? 
佛所知見、所滅、所覺,佛盡覺知,故名等正覺。 
(57a)或有外道梵志作如是說:『世間常存,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7b)或復說言: 『此世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7c)或復有言: 『世間有常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7d)或復有言: 『此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8a)或復有言: 『此世間有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8b)或復有言: 『世間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8c)或復有言: 『世間有邊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8d)或復有言: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 
(59a)或復有言: 『是命是身,此實餘虛。』 
(59b)或復有言: 『非命非身,此實餘虛。』   174
(59c)或復有言: 『命異身異,此實餘虛。』 
(59d)或復有言: 『非異命非異身,此實餘虛。』 
(60a)或復有言: 『如來有終,此實餘虛。』 
(60b)或復有言: 『如來不終,此實餘虛。』 
(60c)或復有言: 『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虛。』 
(60d)或復有言: 『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虛。』 
(61)諸有此見,名本生本見,今為汝記,謂: 『此世常存,……乃至
如來非終非不終,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是為本見本生,為汝記之。』  
(62)所謂『末見末生者,我亦記之。』何者末見末生,我所記者? 
(63)色是我,從想有終,此實餘虛; 
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64)我有邊,我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有終。 
(65)我有樂,從想有終; 
我無樂,從想有終; 
我有苦樂,從想有終; 
我無苦樂,從想有終。 
(66)一想是我,從想有終; 
種種想是我,從想有終; 
少想是我,從想有終; 
無量想是我,從想有終,此實餘虛。 
(67)是為邪見本見本生,我之所記。 
(68)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如是見: 『此世常存,此實餘
虛;……乃至無量想是我,此實餘虛。』 
彼沙門、婆羅門復作如是說、如是見: 『此實,餘者虛妄。』 
(69)當報彼言: 『汝實作此論,云何此世常存,此實餘虛耶?如此語
者,佛所不許。』所以者何? 
(70)此諸見中各有結使,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者,
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但有言耳,不中共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
復如是。 
(71)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說: 『此世間自造。』 
復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間他造。』 
或復有言: 『自造他造。』   175
或復有言: 『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 
(72)彼沙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皆因樱蚓墸
離樱蚨苷f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 
(73a)由六入身故生樱捎|故生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
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73b)若無六入則無樱瑹o樱鼊t無受,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
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74)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
造,忽然而有,亦復如是,因樱校瑹o樱鼊t無。」 
(75)佛告諸比丘: 「若欲滅此諸邪惡見者,於四念處當修三行。云何
比丘滅此諸惡,於四念處當修三行? 
(76a)比丘謂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 
(76b)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 
(76c)內外身身觀,憶念不忘,除世貪憂。 
(77)受、意、法觀,亦復如是。 
(78)是為滅眾惡法,於四念處,三種修行。 
(79)有八解脫,云何為八? 
色觀色,初解脫。 
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解脫。 
淨解脫,三解脫。 
度色想滅有對想,住空處,四解脫。 
捨空處,住識處,五解脫。 
捨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 
捨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 
滅盡定,八解脫。」 
(80)爾時,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卽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
佛言: 「甚奇!世尊!此法清淨,微妙第一,當云何名?云何奉持?」  
(81)佛告阿難: 「此經名為清淨,汝當清淨持之。」 
(82)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76
第一八經   自歡喜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那難陀城波波利菴婆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3)時,長老舍利弗於閑靜處,默自念言:我心決定知過去、未來、
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等者。 
(4)時,舍利弗從靜室起,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
言: 「向於靜室,默自思念: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
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 
(5)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汝能於佛前說如是語,一向受持,正
師子吼,餘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 
(6a)云何舍利弗!汝能知過去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是戒、如是
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6b)對曰: 「不知。」 
(7a)「云何舍利弗!汝能知當來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
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7b)答曰: 「不知。」 
(8a)「云何舍利弗!如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如是戒、
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汝能知不?」 
(8b)答曰: 「不知。」 
(9)又告舍利弗: 「過去、未來、現在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
汝不能知,何故決定作是念?因何事生是念?一向堅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