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不能報,還問我言: 『瞿曇!此事云何?』 
我報彼言: 『或有此世間初壞敗時,有餘眾生命盡行盡,從光音天命
終乃更生餘空梵處,於彼起愛,生樂著心,復欲使餘眾生來生此處。
其餘眾生命盡行盡,復生彼處。 
時,彼眾生自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無作我者。我能盡
達諸義所趣,於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
我先至此,獨一無侶,由我力故,有此眾生,我作此眾生。 
彼餘眾生亦復順從,稱為梵王,忽然而有,盡達諸義,於千世界最得
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先有是一,後有我等,此大
梵王化作我等。 
此諸眾生隨彼壽終來生此間,其漸長大,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
為道。彼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本所生,彼作是語:此大梵天忽然
而有,無有作者,盡達諸義,於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
一,為人父母。彼大梵天常住不移,無變易法,我等梵天所化,是以
無常,不得久住,為變易法。』 
(60b)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
世界。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過此事,佛亦盡
知,雖知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以平等觀無餘
解脫,名曰如來。」 
(61a)佛告梵志: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言: 『戲笑懈怠是眾生始。』  
我語彼言: 『云何汝等實言:戲笑懈怠是眾生始耶?』 
彼不能報,逆問我言: 『瞿曇!此事云何?』 
時我報言: 『或有光音眾生喜戲笑懈怠,身壞命終,來生此間,漸漸
長大,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識
本所生,便作是言:彼餘眾生不喜戲笑,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
等數喜戲笑,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61b)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是緣故,言戲笑是眾生始。如
是佛盡知之,過是亦知,知而不著,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
要,如實知之,已平等觀無餘解脫,名曰如來。」 
(62a)佛告梵志: 「或有沙門、婆羅門言: 『失意是眾生始。』 
我語彼言: 『汝等實言:失意是眾生始耶?』 
彼不知報,還問我言: 『瞿曇!此事云何?』 
我語彼言: 『或有眾生展轉相看已,便失意,由是命終,來生此間,  160
漸漸長大,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
力識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眾生以不展轉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
變;我等於彼數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62b)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是緣故,言失意是眾生始。如
此唯佛知之,過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
知之,已平等觀無餘解脫,故名如來。」 
(63a)佛告梵志: 「或有沙門、婆羅門言: 『我無因而出。』 
我語彼言: 『汝等實言:本無因出耶?』 
彼不能報,逆來問我,我時報曰: 『或有眾生無想無知,若彼眾生起
想,則便命終來生此間,漸漸長大,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識本所生,便作是言:我本無有,今忽然有;
此世間本無,今有,此實餘虛。』 
(63b)如是,梵志!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言無因出。唯佛知之,
過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已平等
觀無餘解脫,故名如來。」 
(64)佛告梵志: 「我所說如是,或有沙門、婆羅門於屏處誹謗我言: 『沙
門瞿曇自稱弟子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彼知清淨,不遍知淨。』 
然我不作是說: 『我弟子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彼知清淨,不遍知淨。』
梵志!我自言: 『我弟子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彼知清淨,一切遍淨。』 」 
(65)是時,梵志白佛言: 「彼不得善利,毀謗沙門瞿曇言: 『沙門自言:
我弟子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彼知清淨,不遍知淨。』然世尊不作是
語,世尊自言: 『我弟子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彼知清淨,一切遍淨。』 」 
(66)又白佛言: 「我亦當入此淨解脫,成就淨行,一切遍知。」 
(67)佛告梵志: 「汝欲入者,甚為難也。汝見異、忍異、行異,欲依
餘見入淨解脫者,難可得也。但使汝好樂佛,心不斷絕者,則於長夜,
常得安樂。」 
(68)爾時,房伽婆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61
第一六經   善生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3)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悖氤瞧蚴场!
(4)時,羅閱祇城內有長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詣園撸в^,初
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枺⑽鳌⒛稀⒈薄⑸稀⑾轮T方,皆悉
周遍。 
(5)爾時,世尊見長者子善生詣園撸в^,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
方禮。世尊見已,卽詣其所,告善生言: 「汝以何緣,清旦出城,於
園林中,舉身皆濕,向諸方禮?」 
(6)爾時,善生白佛言: 「我父臨命終時,遺敕我言: 『汝欲禮者,當
先禮枺健⒛戏健⑽鞣健⒈狈健⑸戏健⑾路健!晃曳畛懈附滩桓疫‘背,
故澡浴訖,先叉手枺妫驏|方禮;南、西、北方,上、下諸方,皆
悉周遍。」 
(7)爾時,世尊告善生曰: 「長者子!有此方名耳,非為不有;然我賢
拢ㄖ校嵌Y此六方以為恭敬。」 
(8)善生白佛言:「唯願世尊善為我說:賢拢ㄖ卸Y六方法!」 
(9)佛告長者子: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10)善生對曰: 「唯然,願樂欲聞!」 
(11)佛告善生: 「若長者、長者子知四結業,不於四處而作惡行,又
復能知六損財業,是謂,善生!長者、長者子離四惡行,禮敬六方。
今世亦善,後獲善報,今世根基,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稱,
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 
(12)善生!當知四結行者: 
一者、殺生,二者、盜浮摺⒁荩恼摺⑼Z。 
是四結行。 
云何為四處? 
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癡。 
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而作惡者,則有損耗。」 
(13)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欲瞋及怖癡,有此四法者;名譽日損減,如月向於晦。」 
(14)佛告善生: 「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不為惡者,則有增益。」 
(15)爾時,世尊重作頌曰: 
    「於欲恚怖癡,不為惡行者;名譽日增廣,如月向上滿。」   162
(16)佛告善生: 「六損財業者: 
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
惡友相得,六者、懈墮。 
是為六損財業。 
(17)善生!若長者、長者子解知四結行,不於四處而為惡行,復知六
損財業,是為,善生!於四處得離,供養六方。今善後善,今世根基,
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譽,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
(18)善生!當知飲酒有六失: 
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鬥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
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 
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19)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 
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
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浮摹!
善生!是為博戲六失。 
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20)放蕩有六失: 
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
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 
是為放蕩六失。 
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21)善生!迷於伎樂復有六失: 
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內早,五者、多
羅槃,六者、首呵那。 
是為伎樂六失。 
若長者、長者子伎樂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22)惡友相得復有六失: 
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炙
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 
是為惡友六失。 
若長者、長者子習惡友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23)懈墮有六失: 
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三者、寒時不肯勤修,
四者、熱時不肯勤修,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  163
是為懈墮六失。 
若長者、長者子懈墮不已,其家財業日日損減。」 
(24)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迷惑於酒者,還有酒伴黨;財產正集聚,隨已復散盡。 
     飲酒無節度,常喜歌舞戲;晝出撸遥虼俗韵輭嫛!
     隨惡友不改,誹謗出家人;邪見世所嗤,行穢人所黜。 
     好惡著外色,但論勝負事;親要無返復,行穢人所黜。 
     為酒所荒迷,貧窮不自量;輕財好奢用,破家致禍患。 
     擲博 飲酒,共伺他淫女;翫習卑鄙行,如月向於晦。 
     行惡能受惡,與惡友同事;今世及後世,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夜覺多希望;獨昏無善友,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寒暑復懈墮;所為事不究,亦復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25)佛告善生: 「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 
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 
(26)佛告善生: 「畏伏有四事,云何為四? 
一者、先與後奪,二者、與少望多,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
親。 
是為畏伏四事。」 
(27)佛告善生:「美言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 
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捨離,三者、外有善來密止之,四者、
見有危事便排擠之。 
是為美言親四事。 
(28)敬順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 
一者、先誑,二者、後誑,三者、現誑,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
是為敬順親四事。 
(29)惡友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 
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戲時為友,三者、淫逸時為友,四者、
歌舞時為友。 
是為惡友親四事。」 
(30)世尊說此已,復作頌曰: 
    「畏伏而強親,美言親亦爾;敬順虛誑親,惡友為惡親。 
     此親不可恃,智者當覺知;宜速遠離之,如避於嶮道。」 
(31)佛告善生:「有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   164
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 
是為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當親近之。 
(32)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 
一者、見人為惡則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
示人天路。 
是為四止非,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33)復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代憂,三者、
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 
是為四慈愍,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34)利益有四,云何為四? 
一者、護彼不令放逸,二者、護彼放逸失財,三者、護彼使不恐怖,
四者、屏相教眨А!
是為四利人,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35)同事有四,云何為四? 
一者、為彼不惜身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
四者、為彼屏相教眨А!
是為四同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36)世尊說是已,復作頌曰: 
    「制非防惡親,慈愍存他親;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37)佛告善生: 「當知六方,云何為六方? 
父母為枺剑瑤熼L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僮僕為下方,
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 
(38)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
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摺常逭摺⒉粩喔改杆鶠檎龢I。 
善生!夫為人子,當以此五事敬順父母。 
(39)父母復以五事敬親其子。云何為五? 
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
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 
善生!子於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耄В瑹o有憂畏。 
(40)善生!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 
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  165
敕敬順無摺逭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