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泛吸取前人的校勘成果,注释简明,易于阅读。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9 《战国策》
“长短纵横之术”
西汉时,宫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战国时的史料,但这些珍贵的史料却错乱残破不全,
一些残简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趙”字只剩下了“肖”,此类错误屡见不鲜。朝廷便
将编校整理这些史料的任务交给了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宫廷密室所
藏战国史料,分别名为《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
书》,刘向以国别划分,把6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12国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
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
并非尽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
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
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
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
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
据《崇文总目》称,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从士大夫的私人藏书中访求书籍,
并加以校订,正其谬误,又重新凑足了33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巩所校订的
《战国策》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在篇目上已有出入。所以,历史上就存有两种文
本的《战国策》,刘向所编为古本,曾巩所校补的为新本。
今本《战国策》的篇目如下: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
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
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
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以上共33
篇,486章。这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由东阳人吴师道依据曾巩校补本而订定的。
吴师道所著《战国策校注》通行至今,另有宋人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近人金正炜
有《战国策补释》。东汉高诱曾为旧本《战国策》作注,今残缺。1973年,湖南长沙马
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内容相似,
可补今本《战国策》之讹误与不足。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它是由多种书编订而成,显然不会是一人所作。人们对作者所处时代作了大量考证,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战国时人作。
书中有许多人和事都是战国时代的,如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王等,故可断定其中大
部分是战国时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说韩信自立》,大概
就是楚汉时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西汉时有许多人如蒯通、边通、
主父偃等都好“长短纵横之术”,蒯通还撰有《隽永》凡81首,通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
权变和自己关于纵横之术的理论,故有些学者考证推论刘向所依据的《短长》、《长
书》、《修书》,可能就是西汉人所学之长短纵横术,或者直接就是蒯通的《隽永》,
而蒯通可能就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之一。但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还缺乏确
实的根据,如果说《战国策》的一部分是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还有一定的道理。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
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
载。如果从楚汉起事之年算起,即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贞定
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其始。在《左传》、《国语》之后,
《楚汉春秋》、《秦楚之际》之前,这中间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战国策》来填
补。《战国策》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如西周君、东周君二国的情况,楚幽王为春申君
之后,郭开谗李牧,吕不韦立子楚,嫪毐乱秦宫等,都是独家占有之史料,是司马迁修
《史记》取材的唯一史料来源。
《战国策》很多篇是战国时人或稍后时人所著,其底本又是各国史策,故其中史实
比较可信,真实性亦高。故司马迁修《史记》,采用《战国策》的史料计有八九十处。
在战国诸子所著书中,也屡被征引。例如《楚策四·客说春申君》,见于《韩非子·奸
劫弑臣》篇;《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见于《韩非子·说林》篇;《秦策一·张
仪说秦》,见于《韩非子·初见秦》篇;《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见于《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篇;《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见于《吕氏春秋·知士》篇;《齐策
三·孟尝君在薛》,见于《吕氏春秋·报更》篇;《魏策一·魏公叔痤病》,见于《吕
氏春秋·长见》篇;《魏策二·魏惠王死》,见于《吕氏春秋·开春》篇。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战国时史料亦取自《战国策》。
《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
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活剧,
《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受战国纵横家们的智慧、谋略的影响,
至西汉时还涌现了陆贾、边通、主父偃、徐乐、邹阳、严助、庄安等一批纵横家。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
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
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
《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
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
“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30 《周礼》
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历史记载和历史
典籍最丰富、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把《诗》、
《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六经。孔子收徒讲学时,选用了这些
典籍作为教材。不过,孔子所讲授的礼、乐和旧的富有鬼神迷信色彩的礼、乐已有很大
的区别。他认为,《乐》教,可以使人“广博易良”;《礼》教,可以使人“恭俭庄敬”
(见《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
的依据。因此,必须“立于礼”(《论语·泰伯》)。礼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国家的
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礼书,有《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是讲周朝
官制的,《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礼记》是
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东汉学者郑
玄分别给《仪礼》、《礼记》作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三礼”都与
孔子礼的思想有关,但只有《仪礼》(17篇)是由孔子整理编订的。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
成的汇编。由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就进入了奴隶社会,而周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代,
所以《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
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
时补以《考工记》。
《周礼》为何人所作,何时产物?历来也是有争论的。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周公
旦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它出于战国,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刘歆所伪造。近人从周秦
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多数人认为是战国时的
作品。也有人认为,《周礼》成于汉初。
《周礼》一书,东汉郑玄撰有《周礼注》,唐朝贾公彦作《周礼正义》,清代孙诒
让也撰有《周礼正义》,这些注释对后人研究《周礼》提供了参考资料。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他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
辅助周王的大官,相传有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
“相王室以尹天下”。周公的儿子伯禽,也当过周王的师保。在令尊、令彝铭文中,周
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三事”是三种官职的总称,即政务官、事务官和
地方官。“四方”是指四方诸侯和方国部落。“卿事寮”是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僚。
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
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周王的左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
太宗、太士。他们在朝廷中分立于周王的两侧,协助周王处理政务。
周王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六卿大多和宗教事务有密切的关系。太祝
就是最大的祭祀官,周公儿子伯禽也曾任过太祝。太卜是管卜筮的,处于人神之间的媒
介地位。
太士也是神职官吏。太史这一职位,就是商代以来的作册,周初毕公高曾任过太史,
称为“作册毕公”。太宰可能是朝廷中的政务总管。太宗是管周朝的宗族和谱系,也是
重要的职务。
六卿还有许多僚属,各有专职,所以总称为卿事寮。除六卿之外,周朝还设有五官:
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司徒在周朝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写作“司土”,是管
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司空在铭文中写作“司工”,是管理百工职事的。
司马则是管理军赋的职官。司徒、司马和司空的职权相当,合称“三有司”。司土
管版籍爵禄,司寇管刑罚,其地位仅次于以上的三有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职。这五司
下面也有很多僚属,如属于司马的有师氏、虎臣和专管马的走马(趣马)等等,构成专
门的官僚系统和集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官吏,如管理山林川泽的,管理市场货贿的,
管理贵族吃、穿、用以及娱乐的,都有“官司之守”,也就是专门的官吏。这些各种各
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在周王直接统治区的四面八方,分布着许多封国,所以称为
“四方”,具体地指侯、甸、男等诸侯,这些是周朝的地方政权。有的大国诸侯经周王
授予特权,可以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从事征伐,捍卫周天子,成为方伯,方伯是一方
诸侯之长,不是诸侯的封号。有些诸侯兼作王室大官,因而具有公卿的头衔,如周公和
召公就是这样。
所谓“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无论是商代或西周,都是不存在的,是
后人加工的结果。
周朝的官僚机构和制度,总的说来,它是从商代“内服”和“外服”两套官职发展
而来的,不过周朝的机构更加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