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是我们读《春秋》时可对照
参考的。
    《春秋》有些材料的来源也有些问题,对材料又未剪裁,尤其是记别国的事,人云
亦云。至于鲁国,“事无大小,苟涉嫌疑,动称耻讳”。《史记·孔子世家》称:“至
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实际上这是夸大之词。王安
石称《春秋》为“断烂朝报”,也有点过分。而梁启超称《春秋》为“流水账簿”,却
是有点道理的。
    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在于它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使人看清事件之间发生
的联系。它的缺点,主要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记载时就难免犯前后割裂
的毛病;
    还有记人物活动时,更难详其来龙去脉。因此,后来才有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
的出现。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7 《春秋》三传




“其言简而要,其事洋而博”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
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文
艺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
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0卷。《左传》的作者是谁,历来
颇有争议。汉代时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丘明在口
授《春秋》以教弟子时,怕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汉书·艺文志》),故用
事实来补订《春秋》,作《左氏传》。清代今文经学家们则认为《左传》是刘歆托名改
编。近人认为根据传文和结束年代等方面分析,《左传》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国史料编
成的,可能并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
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
出17年。
    若按叙事时间论,则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为止,下限比《春秋》多27
年。所记鲁国君主也比《春秋》多1位,为13位。文字增加更多,共计约18余万字,内
容大大丰富了。
    《左传》与《春秋》相比,传文内容与经文内容并非十分密切配合,或经文有而传
文缺,或传文有而经文无。故后人认为《左传》虽因《春秋》而作,但在编年体例上比
《春秋》完备,在史料和文字价值上也远远超过《春秋》,完全可以独立称为史书,所
以称其为《左氏春秋》。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
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
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
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如春秋时的几次大的战役:齐楚
召陵(郾城)之役(鲁僖公四年)、晋楚城濮(濮县)之役(鲁僖公二十八年)、秦晋
濮(陕县)之役(鲁僖公三十三年)、楚晋邲(郑县)之役(鲁宣公十二年)、齐晋鄢
陵之役(鲁成公十六年)
    等等,《左传》皆有生动详实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春秋时大国争霸的历史提供了史
料。又如鲁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告诸侯之事,是西周王室兴衰的生动写照。因此,《左
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左传》注本主要是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
唐时孔颖达作《春秋左传正义》,陆德明撰《经典释文》,均采用杜注。1977年人民出
版社根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内附陆氏《经典释文》的有关注文,改名为《春秋左
传集解》出版,此为目前最好注本。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
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
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
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
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
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
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
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公羊传》与《谷梁传》的内容和特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
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
从经学的角度看,二者则各有所侧重。《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
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
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谷梁传》则
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
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春秋》及三传作为儒家经典,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
教科书和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左传》在唐宋两代被定为“大经”;《谷梁传》和
《公羊传》在唐代被定为“小经”,在宋代被定为“中经”。三传与《春秋》合刊,均
被列入十三经中。
    《春秋》与三传文字洗练,记事简洁明了,遣词井然有序,对后世文学家、史学家
影响颇大。尤其是《左传》,刘知几在《史通》中称赞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
博。”语言之精要已成为后代楷模。《左传》文字优美生动,在文学性方面较之《春秋》
有很大增强,从“大事记”式的记录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塑造了丰满的人物
形象,堪称为文史并茂的历史、文学名著。司马迁发扬《左传》的传统,为世人留下了
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裁、手法均深受《左传》影响。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8 《国语》




最早的国别史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关于它的作者,历史上多有争议。唐宋以
前,人们都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著。如西汉时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吴国
的韦昭、唐朝的刘知几等都持此说。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可以得知《国语》的成书经
过为:孔子作《春秋》后,左丘明为之作传,即《春秋左氏传》。后来,左丘明不幸失
明,但他“雅思未尽”,根据传注《春秋》时所剩材料,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
编著了一本《国语》。故《国语》又被称为《春秋外传》,《春秋左氏传》被称为《春
秋内传》。然而,唐宋以后很多学者对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一事提出异议,现代学
者中也有人认为《国语》是在战国初年编辑而成,作者有待进一步考证。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都记载《国语》为21卷,与今本相同。其体
例是分国记载,有《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书》9卷、《郑语》
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
    《国语》记载史实的时间,上起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76年),下至韩、
赵、魏灭智伯,共约500年间的历史,但《国语》不是编年体,它是以国分类。《国语》
中《周语》排在最前面,内容也很丰富,它又和鲁,齐、晋、郑、楚、吴、越并列,所
以又不像严格意义上的分国史体例。《国语》记载晋国史事最多,内容最丰富,其卷数
占整书的近一半,相比之下,其他国的记载就很简略了,如《郑语》,仅记载了桓公与
史伯的对话。因此,有人将《国语》称之为《晋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国语》与
《左传》之间的关系,有继承,又有发展。《国语》记事与《左传》相同者有60余事,
而史实中的细节,又有8事与《左传》不同,可见所依据的材料并不完全相同。《左传》
记周王室事迹很简略,《国语》则记有穆、恭、厉、幽、宣、襄、定、灵、景、敬10王
的大事,为后代保留了研究周王室的宝贵资料。《左传》对齐桓公成霸业的历史记载简
略,《国语》的《齐语》则专记管仲相齐的业绩,对后人详细了解齐桓公霸业形成之经
过大有裨益。《左传》对越灭吴的记载略而不详,《国语》的《越语》则用很大的篇幅,
生动详细地记载了越王勾践如何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灭吴的历史。《左传》记事,
偏重于事件之原委,而《国语》则很注重各国贵族的言论。二者可相互参证,相互补充。
总之,《国语》作为《春秋外传》,确实可补《春秋内传》——
    《左传》之不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所以,司马迁修《史记》时,将《国语》
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目。
    《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
志》、常璩的《华阳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
《国语》体例的发展。
    《国语》的写作风格以记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它不像《左传》、《史记》那样,
在文中加“君子曰”、“太史公曰”以表明作者立场之类的评语,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
描述,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国语》的原始资料来源不同,
所以其文风也不很统一,通过文风我们可以感觉到多姿多采的各地民风:“周鲁多平衍,
晋楚多尖颖,吴楚多恣放。”(崔述《沫泗考信录·余录》)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
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用语
言记史,生动、精练,为历代所称道。《吴语》、《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从
吴败越,越王勾践卑事吴王夫差,最后终于灭吴,如此大事,包括两国最高层的谋略,
大臣的劝谏,两国外交、内政、战争以及人心向背等,大都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除表
现重大历史事件外,作者还善于选取一些精彩的言论,用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提出了统治者如何对待民间舆论的问题,对那些专制霸道,
妄图用高压手段压制来自人民的批评的统治者提出了严正的警告:“防民之口,甚于防
川。”这一著名论断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中开明之士的重民思想。《国语》中的《鲁
语》,记载孔子的言论,含有儒家的思想;《齐语》记管仲谈霸术,含有法家思想;
《越语》记范蠡尚阴柔,功成身退,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此,《国语》又是古代思
想史研究的资料来源。
    《国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其缜密、生动、精练、真切的笔法,在历史散文
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吴国韦昭的《国语解》,有天圣明道本(宋明
道二年取天圣七年印本重刊)和公序本(宋代宋庠《国语补音》本,因宋庠字公序,故
称)。另有清代洪亮吉《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国语校注本三种》、董增龄《国语
正义》及近人徐元诰《国语集解》。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国语》点校本,广
泛吸取前人的校勘成果,注释简明,易于阅读。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