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他一直没绕过弯来。

以前,就算是有映彻大千的照神图傍身,可余慈终究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知道的秘密越多,压力反而越重,直至无法承受,只能远远逃离。可如今,情况却有了根本的改变,照神图或是没了,可他已是离尘宗的外室弟子,若去绝壁城,便是整个离尘宗的代表。

要从“整体”去看:绝壁城的修士,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人,而是离尘宗伸过去的手,是观察、反映城信息的触角,可以想见,若真有变故,这个雄踞断界山脉数万年的庞然大物就会轰然动,将违逆它意志和威严的对象碾成粉碎。

真是壮观!

从某种意义上说,派到绝壁城的修士,就是宗门庞大力量的引导者,是驾驭巨浪狂澜的弄潮儿。此时此刻,蝼蚁哪里?

有此想法,余慈忽地心胸一畅,当下便笑了起来:“去,怎么不去?”

第124章支持

第124章支持

当余慈再一次迈入于舟老道书斋的时候,他一眼看到的,便是鱼龙。而且他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从天裂谷带回来的那只。

此时鱼龙纤细的身子正盘成蛇阵,缩一个两尺高,四分方圆的鸟笼子里面,而鸟笼子就放老道的书案上。

场面看起来很诡异,因为鸟笼子栅栏的间距约有一指,足够两三条鱼龙并排出入了,可鱼龙没有任何要逃走的意思,一副懒洋洋的架势。只是余慈进屋的时候,身子动了动,似乎是感觉到了“仇人”的气息。但很快又安静下来。

见余慈盯着鱼龙,老道便笑:“别看了,这小家伙要由你拎到绝壁城去,交给谢师兄。”

“哦?”

“近随心阁有商队从西方佛国采买回来,要绝壁城开一场‘易宝宴’,据说有许多珍奇之物。谢师兄看上了其一个,便从宗门内要了鱼龙,准备换取。正好你要去绝壁城,且顺路捎去。”

余慈应了一声。要说修行界买卖交易确实不怎么方便,不像宗门有善功可居换算,大多是以物易物的模式。据说南方那些大商家很多次都想推出一种换算用的钱币,却因为种种原因夭折。

老道口的随心阁就是南部大商家比较有名的一个,信誉素来良好,余慈山上都听到过。不过由于离尘宗和南方另一个大商家三希堂关系甚好,平时的大宗采买便经由三希堂来办,这片地域,随心阁也只能见缝插针,做一些小本儿买卖。否则,那什么“易宝宴”,就不会开绝壁城,而是离尘宗的山门了。

老道拍了拍盛着鱼龙的笼子:“这是‘三阴落魂栅’,看着四面透气,其实鱼龙此笼甚是安全,你不必担心。只是不能放储物指环,有些麻烦。”

余慈忙道无妨。

老道又拿起书案上一枚方印,余慈记得前日他到这里来,老道便拿着此印把玩,却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这枚法印,是给你的。”

余慈一奇:“给我?”

老道眯起眼睛笑道:“宗门弟子不分嫡系外室,都有一样基本的法器,以为祭炼之用。擅剑者为剑器、擅符者为符器,你虽是剑术甚好,但如今正是修炼《玄元根本气法》的关键时候,我便自作主张,给你要了一枚法印过来,或可对修炼有些用处?”

余慈连连点头。虽说进入通神境界以后,可以引气成符,不需外物,然而若有剑、令、印、坛等物加以辅助,效果只会佳。其法印彰显天地神灵之威,亦是自身意志的体现,对他现欠缺的“理念”一物,说不定会有些促进作用。

从老道手接过,方印材质是某种不知名的石头,通体素白,造型却是朴拙无华,印钮是极朴素的瓦钮,入手感觉纹理极是细腻,又颇为沉重,翻过来看,印章是“道经师宝”四字古篆,倒是常用,刻痕尚。

“这枚‘道经师宝印’材料用的是北斗石,也算是不凡了。制印的是鲁德鲁师兄,你也应该知道他,就是买了你第一条鱼龙的那位,乃是宗门炼器圣手,做这枚法印倒是屈材了,主要也是看你那条鱼龙的份儿上,他日见了面,记得要谢一声。”

要谢的何止是那位鲁仙长,若没有老道其使力,余慈便第一个不信。

不等他出口相谢,老道苍老的面上却是皱纹舒展,极是愉悦:“当年我和谢师兄、鲁师兄、解师弟、千宝师弟这几个人都是熟惯了的。如今虽说我一事无成,大道无望,可几人的交情却是越筑越深。解师弟你熟,且不必说;鲁师兄就是制印这位;千宝师弟指点了你的修行,你也要记着;至于谢师兄,便是绝壁城坐镇的那位,为人是怪僻了些,但剑术上,是宗门内我少数佩服的人之一,你去了可要多多请益。”

老道这就是介绍他宗门内的关系资源了,余慈一一记住。

交待完这些事,于舟抬眼看过来:“此次去绝壁城,你有什么打算?”

“增进修行。”余慈的回应非常简单。

其实不止。余慈心还有尝试着运使宗门力量,做一些事情的打算,不过他现不准备说出来。

于舟听他言语,便笑道:“我知道你是为了增进修行,不过到那边去,不沾一点儿俗务也不可能。谢师兄是任事不管的性子,前面李佑那小子也是心思不定,可他们毕竟是山门的修士,眼光不必放这里,你却不同!

“可以想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是这外务道观的一员,绝壁城的事务你早晚都是要沾手的,你还能指望我这土埋脖子的老头子撑几年?”

余慈听得眉头一皱,还没说什么,便听老道讲:“你可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打理绝壁城事务的?”

“这个,不知。”

老道手指轻敲书案:“我初到止心观时,绝壁城多家分立,白日府和万灵门拼生打死,然而我半年内,便定下白日府为宗门绝壁城唯一的‘专办之权’,你可知,用意何?”

“是宗门的意思?传说金焕和落日谷……”

“不,不对!不是宗门怎么想,应该是我怎么想。”

面对余慈愕然的表情,老道笑起来:“当时我懒散得很,不愿理事,又见白日府锐气正盛,实力明显高出万灵门一截,对宗门也有足够的尊重,所以就帮他们一把,让绝壁城局势变得简单,使其只有一个声音,且让这个声音遵从宗门的旨意,就是这样了。”

不知道若万灵门的史嵩此,会有什么感想。

余慈忽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老道不知他的想法,继续道:

“要明白,说到底我们都是修道之士,不可能真去治理一城一国,事必躬亲。我们要做的就是体现宗门意志,但宗门意志终究是由我们来体现。所以,就要整理出一个对我们来说易于传达的渠道,简单地讲,就是‘我说你办,除此之外,少找麻烦’,仅此而已。

余慈听明白了,老道说了一长串,核心只有一句话:

“绝壁城之事,照你的意思办!”

这不是指点,而是支持。余慈深深垂下头,按住心头涌动的情绪,沉声道:“弟子明白。”

当余慈遥遥看到绝壁城隐约的轮廓时,春意已经隐约可见,风过柳梢,甚至见得绿意微微,如烟如雾。余慈从止心观一路行来,花了半个月时间,一路上荒山野岭,见不到半个人影,此时遥见城廓,感觉自然不同。

此时的绝壁城根本看不出受到妖魔侵扰的模样。偌大的东门外,人流熙熙攘攘,无数小贩沿街叫卖,混乱而热闹。

余慈走路上,其实也很惹眼。他披一件玉色道袍,大袖飘飘,本是甚有气,偏偏手上提着一个鸟笼,用布蒙着,又像是出来溜鸟玩儿的富家少爷,只是从来听不到笼子里的鸟叫唤。

鸟笼里当然就是鱼龙,余慈没法将活物放到储物指环里,只能用这种办法,省得惹来麻烦。

记得上回也是从东门出城,碰到的是玄阴教的上仙成道日,那日也这般繁华,只是被他和白日府给搅了,却不知今天又是什么?

随便找个路人询问,对方的回应却是让他很是意外:

“玄阴上仙诞辰?”

这玄阴教的节日还真多!余慈想笑,但此刻,赤阴女仙的面孔浮上心湖,他的眼神冷了下去。

路人仍那里呱噪:“道士你也不妨换了俗家打扮,入幽求宫烧一炷香,自去年冬天来了‘魔患’,玄阴上仙可没少通灵显圣,护佑信众。那些信了玄阴上仙的采药客,可都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后面说什么,余慈没有细听,他看着东门外一直沿伸到十里外的人流,人流的头,就是玄阴教的总坛幽求宫。

这个日子里,赤阴作为上师,应该会宫主持法会才对。

余慈突然不想就这么进城了,他转变方向,顺着人流,要去那幽求宫转一转,一路跟着善男信女,余慈走得并不快,路上其实没有太好的风景,但话又说回来,信众里,年轻女性的比例相当高,或徒步,或乘车,香风满路,也别有一番滋味。

地势渐高,前方便是幽求宫所。从余慈这个位置看过去,那边偌大一片殿宇群落,画檐斗角,看上去倒也十分壮观。慢慢涌动的人流殿宇前有了一个明显的停滞,那是被相对狭窄的庙门挡住,不过信众们进进出出,倒也称得上是秩序井然。

余慈不急不慢,顺着人流进入其,相较于庙门,里面倒是豁然开朗,正殿偏殿罗列整齐,气势不凡,只是以余慈的眼光来看,这里和平常尊奉三清、供养佛祖的观庙之流,倒也没什么差别。

进得幽求宫,余慈才现,像他这样悠哉游哉,信步而行的人真不多见。殿内外绝大部分来客,都是虔诚的信众,有上香的、有还愿的、有求程问卜的,不过多的还是来参加玄阴教举行的玄阴上仙圣诞法会。

法会幽求宫进院子举行,但余慈正殿前也能听到嗡嗡的颂经声,同时还能感应到一层如实质的元气振荡,便像是水面上荡漾的细波,一圈圈扩散开来。

第125章态度

第125章态

诞辰法会乃是是玄阴教的正经仪式,除了主持仪式的法师以及弟子教众之外,便只能虔诚的信众才有资格参与其。当然,以余慈离尘宗外室弟子身份,可谋一个观礼的位子,只要他不怕麻烦的话。

余慈可没自找麻烦的意思,也不想去凑那位热闹,他甚至连正殿都没进,而是来到两侧一字排开的“玄阴传碑”前,欣赏碑上关于玄阴上仙成道的传说。

天底下的神仙传记多是大同小异的,这玄阴传也不例外。玄之又玄的故事加上道德说教,间或插几句美辞华句,培养一下仙气,并没有任何特异之处。

不过西侧第二座碑上,有一串字句,倒是能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究其实义,不外乎就是那玄阴上仙于成道之前遇到“罗刹王”,与之坐而论道,现了某某之至理,顿悟成道之类。

余慈意的是“罗刹王”三字。

其实是罗刹鬼王。

前来绝壁城之前,余慈也是做了功课的,对绝壁城诸方势力的情况有所把握,其玄阴教和净水坛是他了解的重之重。他看来,净水坛的掩饰手段非常厉害,离尘宗的情报,未能找到其深厚背景,只以寻常宗门论。倒是这玄阴教,对其身后势力并无遮掩的意思。

东海罗刹教,也就是血狱鬼府王者之一,罗刹鬼王透空分身创立的教派。而这罗刹鬼王,也就是当年激战于天裂谷,破坏了谷内物种圈子,导致妖魔肆虐的两个罪魁祸的一位。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罗刹鬼王是有意为之,可灾祸已成,罗刹鬼王自然也就和离尘宗结下了梁子。

其实说是梁子也不确切,离尘宗对这位异界王者还是有些忌惮,而且罗刹鬼王是出了名的惫懒人物,时刻都追求刺激,喜厌旧、好玩善忘至少表面上如此。若是离尘宗大张旗鼓去兴师问罪,一路杀到血狱鬼府深处,双方战得你死我活之后,那位说不定还会很莫名其妙地问一句:

你们究竟干什么来了?

那场面,想想都觉得恐怖……

这是以前聊起罗刹教时,李佑绘声绘色的形容。而这就是修行界人对罗刹鬼王性情的共识。

真是个奇怪的家伙。如此性情,她又是怎么修行界和血狱鬼府都建立起庞大的基业,罗刹鬼王这么凶恶的名声,又是怎么来的?

不管怎么说,玄阴教背后的势力是罗刹教,是确定无疑的。且由于天裂谷之事,两边很难有什么进一步的沟通,玄阴教此立教十年,依然只能平民展信众,与此背景也不无关系。

余慈仔细碑上察找与罗刹鬼王相关的字眼,倒忘了自己一身打扮也十分醒目,引得其他人频频投注视线,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终于,他返身想把碑看第二遍的时候,有人叫住了他。

“道友,请了。”

余慈回头,来人是位年妇人,已不年轻了,面容却甚是和善,斑白长简单扎束,披脑后,穿一身宽大罩袍,正是玄阴教传法仙师的打扮。对这位,余慈是有很深印象的:“原来是明蓝法师。”

来人正是玄阴教席传法仙师明蓝。要说两人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