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之祸害-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路,移民。

修铁路,必须加快陇海铁路的修建,十年之内这条铁路必须向前延伸到碎叶,渐进的修路方式是不够了,必须以分段方式,在兰州,武威,伊吾,轮台等沿线重要府县勘探煤矿铁矿建设工业基地,以这些工业基地为依托分别向外修路,而且并不仅仅是这四个地方,沿途能就近找到煤矿铁矿并且便于开发的地方,统统都要建设。

至于建设好办。

以公路向这些地方运输小型转炉,就像最初使用的,一炉炼两三吨钢的,至于炼铁更简单,挖矿不行就先人工,等炼出钢来了再制造大型炼钢炉和各种采矿设备,先由小开始,由小变大再开始修铁路,这样建设工业基地有个三五年就够了,剩下时间就全力以赴修铁路,争取在十年内能够把铁路修到碎叶。

同时在杨皇帝选定的西都位置附近,找煤矿铁矿,同样建设工业基地。

这个是为建城而服务的,不说别的,水泥首先不能从内地运输,这座城市至少得南北二京级别,而后两者城墙周长都是六十里级别的,所以西京城墙的周长也必须在六十里以上,皇城必须有,皇宫必须有,官署必须有,军营必须有,为这一切服务的工厂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必须有……

好吧,填满这座城市,五十万人是最低限度,一百万人也就是刚刚好。

还有那些工业基地。

以五座工业基地为最低限度,那么也得需要最低限度一百五十万人。

还有农业人口。

粮食必须保证。

虽然这种大农场的垦荒,主要劳动力实际上都是奴隶,但十万农民也是必须的。

这样算算,哪怕最低限度,也得需要两百万移民,那里本地实际上没有多少汉人,都是些改了汉籍的牧民,这些人还是继续让他们放牧去吧,毕竟牧民也是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现在大明老百姓,尤其是北方老百姓生活中,冬季吃来自草原的牛羊肉喝新式杀菌技术消毒的瓶装奶,那已经是很平常的了,而奶粉更是就连南方都是常见的。

这样也就是说必须从内地移民过去至少两百万汉人,而且相当大的比例必须是技术工人。

这可是一项艰巨任务。

但无论如何艰巨,那也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要知道这可是神皇旨意,虽然不明白神皇为什么如此,如此坚持,但神皇是不会错的,他这样做必然有这样做的道理,作为臣民服从就行,没必要考虑太多,不就是花钱嘛,大不了所有去西部的工人发双薪就是了,大不了去西部的农场主政府赠送十名奴隶,大不了去西部投资的多少年免税……

总之,西进!

为了神皇!

329。第329章 信仰的力量

“西进,为了神皇!”

“西进,向大西北进军!”

“西进,为了龙城!”

……

紧接着大明几乎所有报纸的头条,全都变成了响应神皇号召建设西京龙城的口号。

龙城就是杨丰给西京起的名字,原本历史上的龙城在蒙古也就是大明的安北省,不过那里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属于无人区了,只是偶尔有几个牧民过去放牧而已,实际上就连整个安北省也才不到两百万人口,毕竟之前的战乱对这片土地造成的伤害太深了,而龙城这个名字也早就不再使用,所以杨丰干脆把他确定在阿拉木图的西京起名龙城。

接下来不仅仅是报纸。

宣传画,传单,演讲,甚至于最新开始使用的大喇叭,还有各种方式的戏曲表演等等,可以说大明所有宣传机器全部开动起来,就连圣祠的祭司在布道时候也变成了为神皇建设龙城的演讲,就连小学生也都按照学校的要求,回家向他们父母宣传建设龙城的伟大意义,可以说整个大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都在讨论着西京龙城的话题,哪怕遥远的金州茶馆酒肆里闲人们口中也都出现了西京的名字。

西京好啊!

沃野千里全都是可以开垦的良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阳光明媚,谁去那里移民垦荒,政府不但五十年不收税,而且还免费赠送五名奴隶。

什么,那儿是沙漠?

胡说,沙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天山南北全是好地方,要不然当年西域几十个小国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

唐诗上说的,风吹乱石大如斗。

那诗人的话有几个靠谱的,你是信唐诗还是信皇上?

西京好啊!

遍地都是煤矿铁矿金矿铜矿甚至还有油田,去那儿投资建工厂的十年不收税,头五年政府还额外发补贴,那简直就跟白捡金子一样。

什么,距离太远运不回来?

修铁路呀,没看见报纸上都登了嘛,十年之内国铁就要把铁路修到龙城,有铁路害怕什么?

铁路还没到秦州呢,十年修五千里是不是太夸张了。

没到秦州那是因为有祁山,再往西就没有大山阻隔,也没有大江大河之类的了,过了祁山向西全是一马平川,根本不用费力修桥凿隧道,直接往地上铺铁轨就行,话说你懂怎么修铁路还是国铁的大匠们懂?

……

好吧,宣传其实都是这个样子。

甚至作为大明政府喉舌的大明日报还拿出一整版,刊登了一幅画,画上杨皇帝头带着十二旒冕背后金龙舞动,然后一脸严肃地用右手食指指向读者,而在他头顶是四个据说还是皇上亲笔的大字……

朕需要你!

然后紧接着同样的宣传画就贴满了大明各地。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杨皇帝很满意地说。

结果很令他欣慰,因为神皇亲自发起的号召,无论是工厂矿山对技术工人的动员,还是乡村里对农民的鼓动,无论政府机构公务员对西调的态度,还是资本界对开发西部的热情,都达到了令他满意的程度,尤其是在各地大学里,针对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发起的西进报名,居然收到了三分之一的报名率,这个结果就很令他开心了。

实际上他小看了自己在这时候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十几年时间,他带领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不但灭掉了异族统治者,而且发展成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让丰衣足食这个老百姓做了千年的梦变成了最不值一提的小事,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学校读书,让他们的女人可以穿金戴银,让他们由最低等公民,变成了可以俯视所有异族的上国人,让他们每一天都生活在那些异族奴隶畏惧的目光中。

这时候的他,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完全变成了神。

不是他故弄玄虚,靠装逼制造出的神,而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实实在在把他当神供奉,大明从那些财团资本家到种田的普通农民,那都是可以说发自内心地把他当做神来崇拜,他给了这些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一切。

无论是富豪还是平民,都不敢想象的一切。

富豪们的财富,都在以一种堪称疯狂的方式膨胀,技术优势,廉价的资源,在属国的各种特权支撑起来的工业体系,每天不断把从属国殖民地半抢半买的原料,送进他们的工厂,然后变成各种工业品放出去,肆无忌惮地攻陷一个个国家的市场,从这些国家吸出黄金白银流入他们的口袋,通过繁荣的股市制造着一个个财富神话,在他们面前过去的财富记录就像是个不值一提的笑话,他们的财富十几年间几倍十几倍的增加,顶级富豪让富可敌国不再仅仅是个夸张的形容词。

以当初的扬州盐商为例。

目前程之韺的家族资产据报纸估计至少为三百万两,而在康麻子时代也是这个数字,只不过康麻子时代是三百万两白银,而现在是三百万两黄金,这个数字完全是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要知道过去康麻子国库都没这么多呢,他过去几百万的家产就已经被认为富甲天下了,现在看那时候就像是个笑话,现在这点钱连前一百都排不进去,而他还不是大明最富有的。

目前大明最富有的是金州公司当初被杨丰网住的二股东,现在的金州公司总经理段昱。

他当初花一千两银子买了金州公司一万股,现在光这一万股市值就是十万龙元,实际上这些年因为他兢兢业业,在遥远的金州主持开发,杨皇帝连年赏赐加起来,他已经拥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了,而现在金州公司市值是三亿龙元,甚至还依然在不断升值中。因为北金州的银矿大规模投产,去年一年金州公司就产了整整一百吨黄金和五百吨白银,加起来几乎六千万龙元,这还不算其他如铜矿的收益。

实际上当初第一批购买金州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这时候随便一个都能排进大明富豪榜的前一百名,这家公司完全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造币机般。

事实上它也的确是造币机。

它为大明帝国提供的,全都是最有价值的真金白银。

这是资本家们。

而帝国最底层的普通农民呢?

曾经在康麻子治下啃地瓜过着所谓盛世的他们,现在只有忆苦思甜时候才会吃那东西,虽然他们依旧有十五亩地限额,但因为水利设施的大量兴建良种的不断推广甚至化肥都出现,亩产量比过去几乎翻番,仅仅十五亩地就足够让他们全家吃饱饭,毕竟他们只需要交仅仅一成的地租而已。

而工业化的发展,也让他们周围出现无数的赚钱机会,他们根本不需要完全依赖土地。

甚至现在普通农民都流行花钱买一个棕奴或者倭奴,然后让奴隶给自己种那十五亩地,同时干家里几乎所有杂活儿,而作为一家之主的他们则出去找工作,当商贩,识字的更好办,因为奴隶不允许识字所以他们还是很好找工作的,哪怕什么都不懂,既不识字也没有技术的,那个……

那个其实还可以去给那些大奴隶主们当打手的。

奴隶不允许触碰武器,但那些工厂里谁还不养一群专门端着上刺刀的滑膛枪,在车间里虎视眈眈看哪个偷懒直接就是一鞭子的监工呀!

总之在这时候的大明,是一个真正的盛世,一个至少在到这个时代为止,还从未有过的锦绣盛世,甚至放眼世界,到目前为止还从未有过一个如此繁荣富强的强大帝国。作为这个盛世中的一员,无论是那些锦衣玉食的富豪眼中,还是最普通的百姓眼中,带给他们这一切的人,他们的皇帝陛下,就是他们的神,无可置疑的神,赐予他们恩泽,普照他们心灵的神,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光明,他们的太阳……

呃,他们的慈父。

现在不就是修个西京嘛,既然是慈父发话了,那肯定是要全力以赴的,不就是去移个民开个荒嘛,这些年出去移民开荒的可都赚得盆满钵满,四川那些移民谁家不养几十个奴隶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东北那些移民喝完酒忘了带钱都直接拍柜台上一棵老山参,更别说南洋那些移民那都是夜夜做新郎,虽说内地生活安逸,但终究有点阶级固化的苗头,那些贵族富豪在头上压着底层并不是很容易向上爬,可出去反而倒更容易发大财。

于是在杨丰的西进号召发出后,大明各地倒是意外地掀起了一番热潮。

甚至就连一些富豪,都主动开始为西京的建设捐款,毕竟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再加上还有那么长铁路的建设,都需要巨额的资金,话说大明财政理论上一直都在入不敷出中,每年都需要皇上拿自己的收入补贴,现在建设西京,单凭财政肯定不行,还得皇上自己掏钱。

但这像什么话?

哪有让皇上自己掏钱建西京的道理,这是全国百姓向慈父表现孝心的机会,这西京的费用由民间集资,然后再让那些属国君主孝敬一部分就足够了!

330。第330章 杨皇帝的追求

奉天殿。

杨皇帝端着龙椅上做威严状。

“文莱王忠贞体国,朕心甚慰,赐爵平远侯以勉之。”

他面前侍从捧着圣旨宣读。

正在应天国学院念书的文莱王世子,立刻激动地趴在大理石的地板上山呼万岁。

这是他爹为西京建设而捐款五百万龙元的回报,虽然他爹本来就是郡王,多加一个侯爵看似并不大,但这个侯爵的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爹的郡王那是外爵,哪怕是郡王那也是外藩,不能入帝国贵族院的。而根据杨皇帝刚刚定的规矩,以后首相也不再由他自己麻烦着找了,这样太浪费他修行当然也可以说享乐的时间,而是由贵族院选出三名候选人然后由他进行面试再确定。所以进入贵族院就拥有了选举首相的权力,而这个平远侯却是内爵,有了这个封爵文莱国王就不再是一个土著酋长,而是真正融入帝国最上层。

谢恩之后,文莱世子激动地退出奉天殿。

紧接着另一个人进来。

就在他叩拜之后,那侍从又捧出一份圣旨宣读:“查有扬州义民程庭,累世忠贞,扶危济困,善名著于乡里,义声达于海内,特赐爵盖平男以嘉其行。”

然后扬州程家下一代家主激动地趴在地上叩谢皇恩。

这是三百万龙元的回报。

虽然这有卖爵嫌疑,但杨皇帝并不在乎这个,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