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之祸害-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两家慢慢咬吧!

他这边慢慢修路就行。

“陇海铁路修到哪儿了?”

杨丰问道。

“启奏陛下,估计再有一年就能修到秦州了。”

小桂子说道。

再有一年到天水,而天水到兰州至少三年,这是原本历史上解放后修这段铁路的时间,这时候再快也不会比这更快,而兰州至轮台得十年,这同样是解放后兰新线修筑耗费的时间,轮台故地就在乌鲁木齐南边,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地方。而从轮台再向前到伊犁又得修好几年,再向前就是中亚了,俄国人的外里海铁路从土库曼巴希修到安集延花了整整二十年,剩下还得从土库曼巴希坐船横渡里海,这样算起来岂不是至少得四十年时间他才能乘坐火车到里海?

杨皇帝悚然一惊。

这样看来自己有生之年还不一定能乘坐火车到鹿特丹呢!

“这不行,这绝对不行!”

他下意识地说道。

小桂子惶恐地看着他。

很显然这样的修路速度,远远配不上皇帝陛下的雄心壮志,但细想一下,他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修铁路这活儿就是得很慢的,尤其是在他目前这种还很初级的技术条件下,要知道俄国人把铁路从车里雅宾斯克修到海参崴,还花了整整十三年呢,而且他们还是两头一块儿修。

但他怎么两头一块儿修?

海参崴好歹是港口,俄国人可以海运筑路材料,可这时候他哪有地方给中亚供应铁轨?

这样好像得在山南或者北庭两个省搞钢铁厂了,弄几台小转炉先运过去,找个铁矿煤矿搞个小钢铁厂生产各种零部件再以此制造大型平炉,然后大规模制造钢轨,从山南向外两端铺,同样在甘肃找个地方也建钢铁厂,再从甘肃向两端铺。而在哈萨克那边同样也可以这样做,那里最不缺的就是煤矿铁矿,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就需要大规模移民了,要知道那可都是偏远地区,目前几乎没有多少汉人的,整个北庭省算上被划归汉人的也不过才几十万人口,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什么都不懂的牧民。

山南省人口和北庭差不多,甚至比北庭还少。

而如果以这种方式从无到有地修铁路,需要建设的也不仅仅是一座钢铁厂,它需要矿山,需要道路,需要各种配套工厂,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还都得带着家属,这样又需要为他们建各种公共设施,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等,统统都是得有的,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建设一座城市了。

那么需要的移民就多了。

一座可以支撑修铁路的钢铁厂怎么着年产也得十万吨,修铁路不是铺两根铁轨就行,所有附属设施都得要钢铁,大到桥梁桁架小到螺丝帽,全都是钢铁堆积起来的,十万吨是最低了。而支撑这个十万吨钢铁厂正常运转的工人也不少于十万,这可不是三百年后的钢铁厂,无论挖煤挖铁矿石大部分都是人力,钢铁厂里同样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工,那些制造铁路附属设施的也同样需要大量工人。清末光一个萍乡煤矿就二十万职工,而它支撑的汉阳钢铁厂年产也不过十几万吨……

当然,杨丰的钢铁厂是不会养那么多闲人的。

但整套体系算起来十万也是最低数字了。

十万工人,那么为他们服务的至少还得五万人,这十万人是不生产粮食的,也不可能从内地运输,所以他们还需要农场支持的,那么农业人口得多少?而这些人的家属又得多少?也就是说这样每一个铁路延伸的中心点,最少也得准备四十到五十万移民,这个数字几乎赶上现在山南省的人口数量了。

杨皇帝感觉自己脑门子疼。

这时候边疆地区对大明老百姓真没什么吸引力。

“传旨,朕要上朝!”

杨皇帝突然站起身说道。

“呃?!”

小桂子茫然了一下。

很显然这个词对他有点陌生,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赶紧跑出去传旨,很快已经两年零八个月又十四天没上过朝的皇帝陛下终于上朝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南京城,一时间内阁,海陆军总参谋部,督察院等等各处机构一片鸡飞狗跳,所有主事大臣匆忙放下所有工作,一辆辆马车和蒸汽车迅速向着皇宫汇流。

“都到齐了?”

杨皇帝戴着十二旒冕穿着十二章衮袍,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满意地看着下面跪了一片的文武大臣说道:“今天朝议的内容很简单,朕要建西京。”

“陛下,西京设于何地?”

已经正式接过首相班的邵廷采问道。

大明目前只有南北二京,原本的中都凤阳废除,毕竟这个中都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为朱元璋他爹的陵墓单独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而已,而北京和南京这都是法定的都城,杨皇帝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但内阁这个是长驻南京,不过西京和东京的设立也早在民间议论当中,毕竟有南京北京当然也就应该有东京西京,可这两京设在哪儿,这个就得另外研究了。

以西京为例,众望所归的当然是长安了。

“北庭。”

杨丰很随意地说道。

“北庭?”

邵廷采茫然了一下,紧接着一副下巴砸地上的表情惊叫道:“北庭?”

“对,北庭!”

杨丰很肯定地重复。

“陛下,陛下,这万万使不得啊,那北庭悬远,距中原几有万里之遥,且无铁路相通,无水路连接,从南京出发,纵然最快尚需数月才能到达,而人口更是稀少,北庭阖省不过六十六万人口而已,尚不及中原一大县,何以建都?”

一名内阁大臣立刻据理力争。

“朕意已决,勿复多言,此次召集汝等只是告知而已。”

杨丰摆出帝王威严说道。

“那陛下,新都将建于何处?”

邵廷采带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问道,既然杨皇帝如此说,那把西京建在北庭也就确定了,他都神皇了自然金口玉言,不过北庭地方大得很,出玉门关几千里范围都是北庭省的,要是建在东边其实算算也不是很远,陇海铁路有个六七年也就修到玉门关了,西京的建设也需要时间,差不多建成后铁路也就已经修通,只要铁路修通距离就不值一提了。

然后杨皇帝嘴里蹦出一个让他绝望的名字。

“碎叶!”

杨丰拍着身后地图上一个位置很是激动地说道:“朕要效仿成祖皇帝,天子守国门,我大明如今四夷宾服,东,北,南皆无敌寇之危,唯有西方之寇尚存,碎叶为大明西境之尽头,自是朕为百姓御敌之所,朕的西京就要设在碎叶,设在这里,朕要在这里建一座堪比南京北京的大城永镇西垂!”

好吧,他拍那地方是阿拉木图。

328。第328章 西进,为了神皇!

算起来阿拉木图应该是一个最实际的选择。

虽然从控制中亚的战略上来讲那里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是安集延,也就是费尔干纳盆地,那地方好,但可惜杨丰肯定没能力在他预定时间内把南疆铁路修过去,即便现代这条铁路修筑都属于高难度,更何况是他这时候的技术水平,相比起来北疆铁路工程难度就低多了,虽然北疆铁路走阿拉山口,但他也无非就是转向赛里木湖南下走连霍高速路线而已。

虽然也不是很好修,但至少是比钻喀什以西几百里崇山峻岭要容易得多。

而阿拉木图也有优点。

这个地方便于向西伯利亚的扩张。

只要修铁路的时候,向北分出一条支线来,就可以直插额尔齐斯河,在那里建设一座堡垒,比如说塞米巴拉金斯克就不错,现代这座河港甚至能够通行千吨级内河驳船,在那里建港造船,然后顺流而下直达鄂木斯克深入西伯利亚腹地。甚至还可以继续向前,通过鄂毕河水系直达新西伯利亚,或者通过托博尔河图拉河水系直抵秋明杀向叶卡捷琳堡,这时候还没有这座城市,明军完全可以提前在那里建城。虽然这些河流都有封冻期,但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大规模移民的情况下,以这些内河航道来支撑军事据点却没有任何问题,只要这套交通体系完全建成,也就意味着原本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彻底落入了明军的掌握当中。

而南线则沿着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撒马尔罕,一直到土库曼巴希杀进里海,再从里海进入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那时候大明的触手也就真正伸进欧洲了。

说到底杨皇帝那什么天子守国门完全只是一个口号,真正的目的无非就是以此来胁迫全国人民,跟着他在侵略的伟大事业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慢慢一站一站来。

现在阿拉木图是西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改第比利斯了,再过几年说不定就改基辅了,说到底哪儿当西京还不是他拍脑门子决定的事情,就算哪天他说改成巴黎,内阁还能反对是怎么着?这北京是没法再北了,再北也没有意义,这南京也没必要再南了,再南也没什么意义,反正都已经是大明的地盘,话说总不能跑到悉尼去吧!但这西京和东京,那就得看杨皇帝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了。

心无限,天地宽。

杨皇帝扩张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西京和东京。

话说他这一次没设东京,就是因为他计划中的东京太过于骇人听闻了,因为他觉得金山,也就是原本历史上的旧金山就挺适合扮演这个角色。

但仅仅是把西京设在阿拉木图,也把邵廷采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那里距离南京可真就得万里之遥了,而且中间还有超过五千里连铁路都没有,只有一条沙土的国道连接,这条国道也仅仅能够支撑驻西域各军的物资补给,还有就是从鄯善那边往内地运输硝石,每年无数载货马车穿梭于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将优质硝石源源不断运来投入到各地的硝酸工厂。

但哪怕邮政局的邮车从凤翔出发也得走俩月,才能把普通的信件送到遥远的碎叶。

在那里建一座都城?

这也未免太夸张了点吧?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陛下请三思啊。”

……

然后一帮大臣们纷纷跪下进谏,希望皇帝陛下收了神通,话说到现在为止,这么多年在这奉天殿里,还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呢,别说内阁了,就连督察院和军方的将领,都忍不住加入进谏的行列,由此可见杨皇帝的疯狂决定是多么不靠谱,要知道就他现在这种神皇的身份,不是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谁敢对他的决定有异议?

“朕不管这些,朕必须要在那里建西京,十年后,哪怕你们不给朕修建起皇宫,朕自己去搭个草棚子也要在那里住下!”

杨丰很不爽地说道。

说完他直接站起身拂袖而去。

剩下一帮大臣傻了眼,这是无论如何都得在那里修都城了,总不能真让皇帝陛下去搭个草棚子住下吧?可这咋修啊?都城得有都城的样子,可不是随便圈一块地筑起城墙就行,那必须得能够显示出帝国的威严,首先必须足够大,至少也得接近北京城的水平。而且光大也不行,还得要足够繁荣,也就说还得有足够的人口,否则空荡荡一片鬼城那算个屁都城,更重要的是和内地联系必须足够畅通,就杨皇帝的风格他哪天跑去一住三年怎么办?虽说他不上朝,但很多事情还必须由他亲自处理的,尤其是各地选官都依然是他做最后面试,这些人坐着马车从南京跑到碎叶去光来回就得大半年,这样一条沙土国道就肯定不行了,换成铁路和火车还差不多。

当然,还得修皇宫。

这个皇宫还必须得足够等级才行,不可能和那些行宫一样,因为那只是皇帝歇脚的,而这个是皇帝常住的,不说南京北京皇宫的级别,但也不能差太多。

还得设立留守司的各级官员。

北京留守司可是常备一套行政班子的,虽说内阁常驻南京,但各部在北京留守司都各有一名侍郎和官署,以备杨皇帝跑北京皇宫居住时候伺候着,他有什么事情就和在南京一样直接召见那里的各部侍郎就行。这个帝国太大了,南北联系终究没那么随心所欲,这样一个机构对内阁管理北方各地也是很有必要,北京留守只是军职,无权干涉政务的。而西京既然也是都城那当然也就得有这样一套班子,而且必须一切都按照北京的标准。

还得需要大量驻军。

这个倒是好办,那里本来就是军事前沿,无非就是增加驻军数量而已,至少也得增加到两个军以上。

但驻军,驻官,皇宫用度这些也都会使物资消耗几倍十几倍地暴涨,一条沙土公路肯定不够,甚至公路运输都是远远不够,光两个军的弹药消耗就能抽空半个国家的马车,更何况还有粮食,还有建城的钢材水泥等各种材料,这些要么在本地建设工厂进行生产,要么修铁路运输,最保险自然是双管齐下,但说到底归纳起来就两个词……

修路,移民。

修铁路,必须加快陇海铁路的修建,十年之内这条铁路必须向前延伸到碎叶,渐进的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