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第六回《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写鲁智深大战崔道成和丘道人,气力不加: 
  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 杖 便走。 
  又,第二十六回《武松斗杀西门庆》写西门庆之死: 
  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金评:又向百忙中挤下三句 来。)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 这类“三事”话语的运用,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渲染气氛或铺路造桥,使笔致细密,文理 深到;而它对将要发生的故事原因作出的解释,也起到对听众、读者接受心理的预热和引导 疏通作用。 
  《水浒传》“三个原因”式的“三事”话语颇多,其他如第三十四回《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 写秦明战败被俘,“肚里寻思”不得不留在梁山入伙,以及入伙后自荐能说服黄信投降梁山 ,都各有三个理由;第六十三回写王太守禀梁中书姑存石秀等二人性命说:“……若将这两 个一时杀坏,诚恐寇兵临城,一者无兵解救,二者朝廷见怪,三乃百姓惊慌,城中扰乱,深 为未便。”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宋江欲建罗天大醮还“三大愿”:“一则祈保 众兄弟身心安乐;二则唯愿朝廷早降恩光,……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仙界,世世生生,再得 相见。”第七十三回写梁山泊拿得“一伙牛子”,自道去东京看任原相扑:“小人等因这 个人来,一者烧香,二乃为看任原本事,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好棒。”等等,都讲三重理由 或 目的。此外,第十二回《汴京城杨志卖刀》写杨志回答牛二如何叫做宝刀的三件“好处”, 第五十三回写戴宗向罗真人讲李逵也有三件“小好处”,第六十八回写宋江谦让卢俊义为山 寨之主,自言“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等等,也大致可归于这类“三事”话语。 
  这类“三事”话语中,“三个原因”或由作者出面,或由书中人物说出,使故事叙述或情 节描绘原原本本,加强了艺术真实性,有时还启发下文,如第十二回、第七十三回之例。当 然,这类细节也有个别是说到“四”的,如第七十二回写燕青在东京探望李师师,自托“如 今伏侍个山东客人,有的是家私,说不能尽。他是个燕南、河北第一个有名财主,今来此间 做些买卖。一者就赏元宵,二者来京师省亲,三者就将货物在此做买卖,四者要求见娘子一 面。”可见其“三而一成”,却并不死板,乃以“三个原因”的情况为多而已。 (三)其他。有“三个去处”,如第二十二回《朱仝义释宋公明》写宋江准备避难:“宋江 道:‘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二乃青州青风寨小李 广 花荣处;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有“三般手段”,如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 松打虎》写罢“三碗不过冈”,又写:“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 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有“三样哭”,如第二十五回写潘金莲假哭武大:“看官听说: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 那妇人干号了半夜。”有“三等人”,如第三十七回写张青对武松道:“……小人多曾分付 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 …‘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又分付浑家道 :‘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也。’”有“三项措施” ,如第六十二回写王太守禀梁中书姑存石秀等二人性命,然后建议“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二 即奉书呈上蔡太师恩相知道;三着可教本处军马出城下寨”。这些地方或为随手拈来,便成 情趣,如“三般提不着”、“三样哭”;或为精心设计,使当下情节宽展,又为下文伏笔, 如“三个去处”、“三等人”等,都使描写生色。 《水浒传》“三事”话语的运用,少量出现于作者叙述议论中,如“三个原因”诸例和妇 人“三样哭”、大虫拿人“三般提不着”等;大多数发生于对话中之一方所作的解释。其作 用不仅在情节的自然延续,而往往还承上启下或写此注彼而富于文学的张力。从而“三事” 话 语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发展的脉络更显合理和清晰。当然,从小说描写的角度看, 某些叙述性“三事”话语说不得是上好文字。但是,《水浒传》由说书演化而来,说书人要 使听众入耳就能明白,这种叙述方式就是得体的了。 
  二、“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是指一件事重复做三次才能成功的描写,溯源可以举出《周易》的“王三锡 命”、“昼日三接”等语,还可以举出《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所说“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的话。而小说中较早并最典型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写“刘玄德三顾茅庐 ”、“诸葛亮三气周瑜”等;从而很容易想到《水浒传》中那些回目即已标明的这类情节, 如“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等,并且一般认为都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模仿而来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水浒传》还暗藏更多“三复”情节的运用并有所创新。本文试举例说 明如下。 
  (一)三请 
  《水浒传》中这类情节看似模仿《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顾茅庐”而来,但是,其所运用 的隐蔽和自然灵活,更像是古代“礼以三为成”的直接体现。突出的表现如第四十二回《还 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写宋江被官兵追捕躲进神厨,正苦无路可逃: 
  只见两个青衣童子,迳到厨边,举口道:“小童奉娘娘法旨,请星主说话。”宋江那里敢 做声答应。(金批:一请。)外面童子又道:“娘娘有请,星主可行。”宋江也不敢答应。( 金批:二请。)外面童子又道:“宋星主休得迟疑,娘娘久等。”宋江听得莺声燕语,不是 男子之音,便从神椅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此床边。宋江吃了一惊 , 却是两个泥神。(金评:分明听得三番相请,却借两个泥神忽作一跌,写鬼神便有鬼神气 ,真是奇绝之笔。)只听的外面又说道:“宋星主,娘娘有请。”宋江分开帐幔,钻将出来 …… 这里写有“四请”,但“三请”之下宋江已“从神椅底下钻将出来”,第四请其实是“更 作余波演漾之”(注: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所以金圣叹评语也只在“三番相请”处落笔。但是,“三请”一成之后 复为一请,见出作书人有法则而又能变化,“真是浑身都是方法”。 
  同属暗用而用笔灵活的“三请”情节,还有第五十三回《戴宗二取公孙胜,李逵独劈罗真 人》写戴宗“二请”之后,公孙胜还要恳请师父罗真人允许:“李逵独劈罗真人”之后,罗 真人应允,其实就是“三请”成功了。而全书结构性关键情节之一的招安,据第八十一回回 前诗说“三度招安受帝封”,三次下诏而成,也可归于“三请”之类:第一次在七十五回, 陈太尉去的,诏书上并无抚恤招谕之言,又兼阮小七偷喝了御酒,造成梁山英雄误会,因而 不成;第二次在八十回,高俅使人把诏书读破句读,梁山众人不服,又不成;第三次在八十 二回《梁山泊分金大卖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是宋江走了李师师、宿太尉门子,求得天 子亲书降诏,得受招安。这是“礼以三为成”在全书最重大的体现,所以第八十五回又借宋 江之口提及“宋天子三番降诏,赦罪招安”。可知《水浒传》不只多用“三请”的模式,而 且能用在全书大转折处,使具旋转乾坤之效。 与“三请”近似而情味迥异的,有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写一条大汉卖刀: 
  见一条大汉……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 遇 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在背后说道:“ 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巷。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 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得说,回过头来。 
  卖刀人三次放话诱惑,终于引动林冲起意看刀,进而中计。还有第二十回《宋江怒杀阎婆 惜》,写阎婆唤女儿来见宋江:“叫道:‘我儿,你心爱的三郎在这里。’”婆惜下楼复又 回去:“婆子又叫道:‘我儿,你的三郎在这里,怎地倒走了去。’”婆惜仍旧不出。阎婆 拉宋江上楼:“说道:‘押司在这里。我儿……’”三次相唤而婆惜不出,也是“三请”的 变相。另有一种寻人三段式的,即第一回写洪太尉上山见张天师,先是遇到虎,后是遇到蛇 ,然后才见到道童——其实就是张天师。这种类似“三请”的情节在《水浒传》中亦为数不 少,因是暗用又有了变化,更容易为读者忽略,故为之拈出。总之,即使“三请”模式果出 于模仿,也已经变化出新甚或有些后来居上了。 (二)三打。《水浒传》有几处著于回目的大段落“三打”故事,如“三打祝家庄”、“三 败高太尉”。此外,未著明于回目的大段落“三打”尚有“三打大名府”,依次在第六十一 回、第六十二回、第六十四回。其他“三打”情节则属暗用并且一般都较为短小,如第三回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三打”: (鲁达)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提起拳头来就眼框际眉梢只一拳,……又只一拳 ,太阳上正着…… 接下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这看起来行 文轻松随意,其实读者若问,为什么是“三拳”而不是一拳、两拳或四拳、五拳……打死了 他?那只能说是“三而一成”在习俗上造成的“事不过三”观念所致,而绝非偶然。 
  不仅此也,鲁智深一生快事也可概括为“三打”。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 闹桃花村》金圣叹夹评曰:“鲁达凡三事,都是妇女身上起。第一是为了金老女儿,做了和 尚。第二既做和尚,又为刘老女儿。第三为了林冲娘子,和尚都做不得。然又三处都是酒后 ,特特写豪杰亲酒远色,感慨世人不少。” 不仅鲁智深有“三打”,林冲亦然。第九回《林冲棒打洪教头》,写柴进催促林冲与洪教 头较棒,林冲才放心使出本事——描写作洪教头三次搦战,林冲三次出场,那洪教头才“扑 地倒了”。一场比棒,三次出落,使故事有抑扬,有顿挫,有曲折,好看而不冗长。又第十 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写王伦限林冲三日内取投名状来,方准在山入伙: (林冲)等了一日,并无一个孤单客人经过。林冲闷闷不已。……次日……伏到午时后,一 伙客人约有三百余人,结踪而过,林冲又不敢动手,让他过去。……(又)次日……日色明朗 ,……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却)“又吃他走了!” 
  但这第三日终于等得一个人来,却是杨志。金圣叹评曰:“最奇者,如第一日并没有一个 人 过;第二日却有一伙三百余人过,乃不敢动手;第三日有一个人,却被走了,必再等一等, 方等出一个大汉来,都是特特为此奇拗之文,不得忽过。”笔者以为,此文之所以“奇拗” ,固然因为先后事情之大不如林冲心愿,但日复一日而必至三日之限满而仍然不成的“三打 ”设计,实是成此“奇拗”的构架基础。而与“三打祝家庄”一类描写作比较,则可以看出 作《水浒》之笔,颠之倒之,具成文章。 
  一如写鲁智深、林冲,《水浒传》凡写好勇斗狠之争,多作三次或三段出落并喜欢连带许 多“三”字,如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写武松向蒋门神妾与酒保“三番寻闹不出” (金批);并写武松大打出手,“先头三个人,(被扔)在三只酒缸里,那里挣扎得起”;又如 第七十四回写任原设台相扑,已是“两年在庙上不曾有对手,今年是第三年了”。燕青上台 后,先有太守两番劝燕青拿一半利物,“分这扑”,不与任原争跤。燕青不听,才真正进 入 相扑。相扑开始,“任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身 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 。燕青却抢将入去,……把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