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是什么?这东西是毛巾。眼识没有分别,眼识只有了别,没有分别。分别这是白色的毛巾,实际上是眼识见相两分传播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自己的见分缘自己的相分,这么回事情。第七识的执著,又从前面这两个相分再转播进去,第七识也是自己的见分缘自己的相分产生执著。这里头好复杂,这是佛家讲的心理学,绝对不是世间大学心理学课本里面讲的,那跟佛法比差远了。
  你在佛法唯识法相里面去看的时候,那很有味道,给你解释你怎么能见到,你怎么能听到,你怎么能接触到。全没有见到外面真正的境界相,没有!外面虚空法界,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给你讲识,识里面有相应的心所,那个就麻烦大,太复杂太复杂。你接触这个东西、看到这个东西,心里想,欢喜它,想要去买它。这好复杂的一套心理程序,但是这么复杂像电脑一样非常灵敏、非常快速,其实很繁杂很繁杂。像《百法》里面讲的简单,《成唯识论》里面讲的那就讲得更详细,它讲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一切法的归纳。你再细说就无量无边法,法藏。这是讲我们法身,确确实实,这是给你说明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么复杂。虽复杂,它有体系,一点都不乱,有秩序、有体系。世间人看到这个现象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完美的秩序,大概总是想一定是有人在安排,不安排怎么可能。谁安排?那就想出一个上帝出来,认为这是上帝安排。其实不是。谁安排?从心性一念不觉而起无明,把自性变成八识,八识起作用就变成无量的心所。它这个转变是有程序,丝毫不紊乱。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真的是自己,哪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事情?你能常常这样想,常作如是观,你的大慈悲心就生起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它就会生起来。生起来之后,在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能法喜充满,佛法讲常生欢喜心。为什么一般人欢喜心生不起来?不了解事实真相,被蒙蔽、被隐瞒;了解事实真相,欢喜心能够生起。
  法身是诸佛菩萨果位的依据,功德之所依。我们讲菩萨,《华严》讲圆教,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个位次依什么来安立?依法身。你契入、你证得法身,偏圆上来说,如果你证得圆满,就称之为佛,称为如来;如果证得不圆满,经上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入法界有浅深不同,入的浅深不一样,但是无论是浅、无论是深都是一真法界,所以都称为法身大士。因为四十一个位次都依法身,佛菩萨因地、果地无量功德也依法身,所以你证得法身之后,诸佛菩萨的功德我们也可以拿来用。为什么?共同一法身,把别人修的都变成自己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就那么殊胜庄严?就是因为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习的功德,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享受,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在《要解》、《疏钞》里都说过,将诸佛如来的功德变成自功德,不可思议。怎样能变?只要你真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只要有个妄念,有自有他,你就决定不能用他的东西,为什么?他跟自是二。自他不二的话那就行,那就没有问题,这问题障碍就没有,《华严》里面讲无障碍的法界。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妄想里面来的,分别是妄想,执著也是妄想,妄想无量无边,这个造成的。
  第四种叫「出世间上上藏」。这是说如来在果地上,称赞究竟的佛果,上上没有比它更上的,超过二乘,超过菩萨。第五种叫「法界藏」,法界藏里面通因通果。为什么叫做法界?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界是讲界限;一切法都有它的界限,所以称之为法界。可是这里面确确实实含藏无量无边恒沙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含藏法性里头圆满的德能。如果说人,任何一个人,这是平等平等;如果说法,任何一法。所以《华严》里面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同法?有情是法,无情也是法;相上不同,事上不同,作用不同,体性相同,体性里面所含藏的德性相同。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原因,佛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这个诸佛里面所含藏的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有情众生是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无情众生也是佛。为什么?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二性,所以说虚空法界是自己,依报、正报是一不是二。
  在西方净土里面,大家晓得常寂光土里面身土不二。同居土里面是不是?也是。常寂光里面身土不二太明显,给你说你容易相信。我们现前这个世间,要给你讲身土不二,你很难相信。其实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也是身土不二,你要能见到,你就入法界藏。所以我们不能入,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害我们害得真深,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面目,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这个意思。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法界藏。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是难得读到这个经,听到佛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几个人曾经听过?几个人曾经看到这个经?听了之后觉得是有点道理,慢慢就可以契入,要真正能够契入,要做功夫,真正用功夫。真正用功夫就是在一切境缘当中,我们讲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尽可能降低妄想分别执著。你说断,很难,要把它降低。要是断掉,那你是上上根人,你听一座经你就证初住菩萨果位,这是太希有、太难得。我们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听了这个法门之后,听了这个道理之后,能够把妄想分别去掉一半就了不起。然后要年年减少,月月减少,天天减少,到哪一天真的减少到等於零,恭喜你,你入法界藏。减少到零的时候,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这是入法界藏的意思。
  下面这一句,「智无差别」,无差别就是平等性智。转八识成四智,实在讲相宗也说得很好。相宗修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可是八识有一些是果地上转的,有一些是因地上转的。果地上转,我们没有法子,无从下手;因地上转,我们就有下手之处,这很值得我们作参考。相宗是讲理论,通一切法。在佛门里面有三个法门,可以说是佛门的共同科目,任何宗派、任何法门都必须要懂得。「唯识」是理,法相唯识是道理,你要通达,这共同科目;「戒律」是生活规范,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学哪一派,你不能不守规矩,这是共同科目;第三个是「净土」,净土是一切法门的归宿,不能不学。这三门在佛法里叫共同科目,而且是共同必修的科目,修学任何宗派、法门,这三个科目决定不能够缺少。修净土的,法相不懂也没关系,老实念佛也能往生,这是占了便宜。你要能够懂得一点更好,懂得一点决定帮助你提高品位,也就是你带业带得少。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观念转变过来,那就是转识成智。
  在因上转的两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是因地上转。阿赖耶跟前五识是果地上转;换句话说,因转了,果自然就转。怎么转法?那我们要想一想,第六意识的性质是什么?分别。第七识呢?执著。分别就是第六意识,执著就是第七识,我们明了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有了办法,尽量不去分别它,尽量不去执著它。於一切法不分别,就把第六识转过来了,那个时候观察这一切世间叫妙观察智,比分别更清楚更明白而不沾染,所谓分别亦非意,分别不是意识。世间人用意识分别,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用什么?妙观察智分别。分别不是意,不是意是什么?妙观察智。执著也不是末那,是什么?平等性智。这两个识转过来,阿赖耶自然就变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自然就变成成所作智,成就一切所作。所作所为没有别的,利益众生,佛菩萨决定没有说利益自己,为什么?他众生就是自己,法界就是自己,他不会说这个身是自己,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是为众生,实际上讲就是为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
  转识成智,智无差别,识有差别。法界藏,法界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要用什么东西来证得?无分别智,你才能证得。我们天天不要说接触世间,接触经典还是分别执著,说老实话,经教的皮毛都没有入,真正是做什么?依文解义,三世诸佛喊冤枉,你把他意思搞错,一毫厘都没有入进去。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如果说我今天这两个小时得好处、得利益,你得什么好处?明白了。明白之后去做,没明白之前我对一切事物十分的分别、十分的执著;现在懂得这个道理,减一分你就得受用。减一分分别,减一分执著,你就入一分,佛所讲道理你就真正懂得一分,真正体会一分;你能够少两分分别,少两分执著,你就能够入两分。虽然是凡夫,有一点相似的境界,不是真的。真的要怎么样?十分的分别都断,十分的执著也断,完全转识成智,那你就真的入,入法界。这一入法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完全不一样;你已经超越,可是你身体还在世间。
  圆教初住菩萨,给诸位说,就叫成佛。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金刚经》上讲「诸佛如来」,江居士的注解他就注得很清楚,诸佛是指哪些?圆教初住一直到如来的果位,四十二个位次,叫诸佛。为什么圆教初住就叫诸佛?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能在十方世界随类化身,应以佛身而说法者,他就能示现八相成道。天台大师讲六即佛,分证即佛,他是分证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不是相似位、不是观行位,他是分证位;不是圆证,分证,决定不是假的,所以他是真佛。我们在平常能用这个方法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心理,然后再用念佛的方法来加功用行,这速度很快,其他法门真的是比不上。我们的道场就是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来做,而且是勇猛精进快速度的在做。诸位同修要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这个缘分,缘分相当不容易遇到。学转识成智,修无分别智,我们才能够契入。这是能证。能证跟所证是一不是二,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为什么说它不是哲学?哲学有能有所,佛法里也有能有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就不属於哲学,超越它的范围。能证跟所证是一,所以叫无差别。
  这里面又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都没有相,这是说理同,从体性这一面去看。能证的智无相,所证的境也无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无相,从理上说。佛在经上也讲,「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於法」,佛这两句话就说明,能所非一非异而无差别,说明这桩事情。第二种讲法,「同法界」。境是法界,智也是法界,这是讲同事相。换句话说,能入包含所入,所入也包含能入,像两面镜子光光互照。佛在底下经文上又说,「无有智外如,为智所入」,智是平等性智,如是真如理体,包括一切事相。为什么?智就是如,智就是自性,智就是法相,反过来看,亦复如是。「亦无如外智,能证於如」,如也完全包括无分别智。智在哪里?智在如中;智在哪里?智在事中,智在相中,所以它是一味平等。一味平等里面不碍性相,不碍智如,所以给你说是非一非异。菩萨在名号里面给我们显示出来总别,这十位同名的菩萨,普贤菩萨是总,其余九位是别,总是别之总,别是总之别,不二,总别不二。后面列十位菩萨,异名。异名跟前面相应,让我们从这里觉悟,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同异不二。异在哪里?异在同中。同在哪里?同在异中。世尊用这些善巧的方法,显示出不二法门,显示出一真法界,理事如是如是。
  古大德也有发明,这就是说他们有体会,他们有个说法,「智相尽,故不有」,不有就是无,不有就是空;「能令智相尽,故不无」,不无就是有,所以智跟境实在讲是相辅相成。我们修行,豁然开悟了,怎么开悟的?我们现在没开悟,也不知道开悟是什么样子,也不晓得是怎么开悟法,可是我们从经教里面看古人记载的,我们看到很多,有人听经开悟,有人拜佛开悟,有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定什么因缘一触发,他开悟了,千差万别。开悟就是平等性智现前。我们要问,平等性智在哪里?如果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