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推广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采用与燃气轮机或内燃机配套的余热锅炉。

                推广使用洁净煤、型煤和生物质燃料等的锅炉。

                发展先进高效的燃烧装置,推广煤粉分级燃烧等洁净燃烧方式;提高工业锅炉自动控制装置和燃烧监测手段;推广低阻高效旋风除尘器。

                2。4。2  发展、推广高效工业窑炉

                发展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工业窑炉。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研发、推广蓄热式燃烧器自身预热烧嘴系列、高速烧嘴系列、平焰烧嘴系列产品。开发组合燃烧单元,炉温自动控制,空燃比控制,炉压控制等系列产品。

                发展大容量和高功率密度炉型感应熔炼炉。

                2。4。3  发展高效、强化换热设备

                
            发展高效、长寿、强化换热设备,如各种管壳式强化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新型高效喷流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碳化硅换热器、陶瓷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以及热管等小温差换热器。

                2。4。4  发展、推广高效机电设备

                推广S11型及低损耗变压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型配电设备及附件。

                
            发展高性能无功补偿装置。推广可调节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高压先进性能无功补偿装置(SVC、SVG等);改进电网供电质量的节电设备,如谐波防治装置等。

                
            发展、推广高效率的泵类设备。通过完善泵的三元流场、二相流分析计算方法,改进加工工艺,使泵的能效达到83%~87%;开发使用与变频器结合的可进行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水泵,替代水阀进行流量调节,并扩大系列型谱范围,增加品种。

                
            推广节能型通用风机产品,通用风机的效率平均应达到80%~85%。开发新型矿用风机、风扇,电厂、工业锅炉用高效节能风机,如三叶罗茨风机,三元流动叶轮的高效节能风机等;开发使用与变频器结合,用于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风机。

                
            发展、推广变频调速技术与装置及内反馈斩波调速技术与装置。开发电动机拖动用节能调速装置、工艺调速性能用交流调速装置、特种调速用交流调速装置、变频电源及车船使用的直—交逆变电源、牵引调速专用装置、绿色发电用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等。

                
            研究、发展节能高效电动机。采用冷轧硅钢片代替热轧硅钢片,生产动力用电动机和与变频器集成的变频电动机。研发、推广铜转子电机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

                研发余热、废热、太阳能空调、热泵机组和冷热电联产装置。

                推广逆变式焊接电源焊机,开发绝缘栅双击型晶体管(IGBT)逆变电源、自动、半自动焊接设备和二氧化碳(CO2)气体保护焊机等。

                
            研发电子音视频节能节电产品,包括低待机能耗的CRT机、液晶等离子平板彩色电视机、DVD/VCD视盘机等家用电子音视频产品和计算机显示器、传真机、复印机等信息通信产品。

                2。5  节能新技术

                2。5。1  研发、推广高红外、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高效加热新技术

                2。5。2  研发、推广微波能高温技术,如微波烧结、微波高温合成工艺及相关设备

                2。5。3  研发、推广膜技术在气体分离、污水处理、电解等领域的应用

                2。5。4  研发新型煤粘结剂、助燃剂和工业型煤,发展煤粉成型技术

                2。5。5  研发中小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及装备

                2。5。6  研发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

                2。5。7  研发微生物选矿、微生物化肥等微生物技术

                2。5。8  研发环保、高能效比制冷剂等技术,发展冰(水)蓄冷技术,研发动态蓄冰技术

                2。5。9  研发新型传热传质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超导技术、超声技术、磁化乳化技术、稀土技术在节能领域中的应用

                2。5。10  研发减磨与润滑技术、新型密封技术、防腐蚀技术、清洗与除锈除垢技术、添加剂技术、催化助燃等高新技术

                2。5。11  研发高温超导技术在大电流传输、电能储存和高效电动机的应用

                2。5。12  研发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能源开采技术

                2。5。13  发展、推广电子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在用电设备和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2。6  节能新材料

                2。6。1  研发、推广新型保温、隔热、高温、密封材料

                
            推广新型优质保温耐火材料。1250℃以下工业窑炉推广高铝纤维,硅酸铝纤维耐火材料,1250~1400℃工业窑炉逐步推广高温氧化铝耐火纤维材料。

                
            推广建筑用模塑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聚氨脂、硬质酚醛泡沫、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保温材料,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窗框、玻璃材料。研究开发相变储能材料和薄膜型热反射材料。开发优质岩棉材料。

                推广微孔泡沫聚氨酯隔热材料、陶瓷电热膜等。

                研发新型高性能热力、供冷管网保温材料。

                推广高温优质耐火材料,如冶金、建材行业用高纯镁砂、镁铬质、镁铝质及不定型浇注耐火材料。

                2。6。2  研发特殊高性能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发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贮能装置及材料,推进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及相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研发用于交通、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的耐高压、耐磨损、抗腐蚀,改善导电、导热性的轻合金结构材料,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材料,高抗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

                研发、推广用于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耐磨工艺介质。

                研发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多孔陶瓷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以及高性能的增强粘合剂。

                2。6。3  研发化工、石化新型催化剂、添加剂、乳化剂等

                2。6。4  研发、推广高效节能的新型材料

                研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用耐热高温合金碳化硅、氮化硅等非金属材料。

                研发高温超导线材、块材及大面积双面超导薄膜材等超导材料。

                研发太阳能热利用的透过、反射、吸收和贮能材料。重点发展与太阳能高温利用技术相关的材料。

                研发变压器用高硅含量低损耗硅钢片,低损耗非晶合金导磁材料。

                研发、推广钕铁硼磁性材料、高性能稀土发光显示材料、稀土贮氢材料。  

                3  建筑节能  

                
            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超过420亿平方米,年竣工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高耗能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用能增长迅速。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使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

                3。1  建筑节能设计技术

                3。1。1  严格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按照建筑用途和所处气候、区域的不同,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3。1。2  完善、规范符合我国国情与节能标准要求的管理技术

                发展适用于各种建筑的用能模拟软件与节能设计计算及审核软件。发展建筑用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与设备。

                3。1。3  发展建筑节能标准化,完善建筑节能标准系列

                
            制定并不断更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改造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运行标准,建筑节能产品标准,以及有关热工性能及能耗检测方法标准,并编制配套的节能设计标准图集。

                3。1。4  加快墙体材料改革,研发节能节材结构体系

                3。2  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

                3。2。1  推广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特别是外保温外墙和倒置屋面

                
            发展以粘贴、钉挂、喷抹和浇入方法复合的多种外墙外保温技术,特别是工业化方法建造技术。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淘汰外墙内保温技术。研究保温墙体防火、防潮、防裂技术。 
             

                3。2。2  研究、发展绿化遮阳、通风散热和相变蓄热技术

                完善倒置屋面、架空屋面、种植屋面与反射屋面等技术。

                3。2。3  发展节能窗技术,控制窗墙面积比,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

                
            研发玻璃节能技术,推广采用中空玻璃,提倡充入惰性气体,推广低辐射率(Low—E)玻璃、太阳能控制低辐射(Sun—E)玻璃。低导热率的间隔条。推广断桥、复合、加设空腔等技术,降低窗框的传热。严格窗框与窗扇、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推广窗户遮阳,发展活动外遮阳技术。

                3。2。4  限制玻璃幕墙的使用,提高玻璃幕墙节能要求,严格控制玻璃幕墙能耗、发展双层通风遮阳式幕墙

                3。2。5  推广能耗较低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和制品,研发相变储能材料和薄膜型热反射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3。2。6  研究和完善隔热涂料的应用技术,在夏季有隔热要求的地区推广应用

                3。3  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

                3。3。1  发展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镇供热采暖节能技术

                3。3。2  
            发展优化配置冷、热源技术,避免低负载运行,提高采暖空调和热泵系统运行时的实际COP值,推广建筑空调和采暖系统风机和水泵变频调速技术

                3。3。3  研发各种空气热回收技术与装置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如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纸质全热交换器、热管式显热换热器、空气—空气换热器和溶液式全热回收器等。提倡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冷却能力转移建筑内热量,如过渡季利用室外新风方式、冷却塔换热方式等。

                3。3。4  发展地热源、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和污水源热泵技术

                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直接电采暖方式。提倡蓄冷、蓄热空调和采暖,尽量利用电网低谷负荷。

                3。3。5  发展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研究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

                3。3。6  发展燃气空调,在夏季电力不足地区推广使用

                3。4  采光和通风节能技术

                3。4。1  发展利用自然光技术

                3。4。2  发展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径

                开发住宅用手动或自动调节进风量的通风器。

                3。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3。5。1  研究分析既有建筑现状,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评估体系

                3。5。2  研发、推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结构、不同构造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

                
            主要包括外墙增加外保温、隔热、屋顶加设倒置屋面、平屋顶加设坡屋顶、窗户改为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