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殄天物,为之可惜了!”

    夏鸿升与袁天罡相视一笑,然后见机说道:“所以,在下以为,只要能够先解决掉这些问题,就可以极大的促进医术的发展,形成专业的医护人员。”

    众人愣了一愣,却听太医令问道:“敢问夏侯,何为专业的医护人员?”

    “所谓医护人员,就是指医者与护理者,医者诊治、查验、定方,护者安抚病患、敦促其服药等等。而专业,则是相对于如今现有郎中而言的。毫无疑问,如今民间现有的郎中,都不够专业。所谓专业,是专精一业之意。专者,专一也,业者,行当也。其意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又指对一种学问或行业了解极为透彻。专业医者,就是说其专门从事医疗行业,同时又对医学之道颇为精研,理解深刻的这些医者。”夏鸿升笑着向众人解释道。

    “若真如夏侯所言,倒也是一件大好事。”孙思邈摇了摇头,说道:“可如何达成夏侯口中的专业医者呢?”

    夏鸿升又给众人添了一轮茶水,这才又说道:“在下倒是有一个办法。”

    “哦?”孙思邈看看夏鸿升,问道:“夏侯还请讲来听听。”

    “方才已经说过,如今的郎中,非是不思上进也,而是就算想要上进也面临着没有好师傅教授的局面。正好孙道长与太医令大人都在,在下就想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治好百姓的病不如培养出来无数个能够治好病的医者来!为何不能由孙道长和太医令牵头,将我朝之前所有的医道成果全部进行验证对错,纠正之后,再行集结成册,同时发动天下郎中,由朝廷给予奖励,使郎中贡献出自己独门的方子来,再加上孙神医一生行医之经验所得,共同辑录,成就一部大唐的医道全书,集当世诊治经验之大成,是为总结之册。然后刊行天下,使天下医者有书可依,成我朝医者教科之用书,此书之于医者,犹如四书五经之于儒生。如此一来,天下医者岂不全都能学到孙神医的医术,全都能学到前人正确的医道知识,再也不愁无所可学?如此一来,天下郎中岂不全都成了专业医者,便是平民百姓,一些最简单的疑难杂症,对照此书也可进行初步的自我诊治,去看郎中的时候也好更加详尽!此法,诸位以为若何?”

    “此法甚善!”太医令立刻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若是果真能够集成此书,那大唐医者便都有所依仗,以后无论是诊治病情,还是学习医术,都可以参照此书。如此一来,又该造福多少黎民百姓!好!夏侯之策甚妙,下官当率太医署所属医官鼎力支持!”

    “不错,此策大善!”孙思邈也是点了点头:“不过,便就是编纂出了这本书来,又如何能够推行天下?”

    袁天罡笑了笑,对孙思邈说道:“若是道兄真的愿意辑著此书,贫道愿意去说服陛下,令各州县医馆并行之。且,道兄还不知道吧,如今刊印书籍,早已经不用在做那费时费力的雕版了。全赖夏侯的活字印刷之术,如今天下再无缺书之忧。数万册不过也只是区区数月时间而已,道兄无须担心。”

    “孙道长!”夏鸿升站起了身来,躬身向孙思邈行了一礼:“若是此书著称,且不论诸位定然要名垂青史,就说这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又有多少能够受益无穷?!郎中有了参照,医术会进步,会治愈更多的百姓。孙道长一生探索医道,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走遍深山老林,了解草药特性,不断积累走访,收集民间医疗之经验,秉行济世活人之原则。若是能够著成此书,岂不更加能够济世而活人?在下替天下百姓向孙道长请求之,还请孙道长主持著成此书,升定当鼎力相助,提供一切之便利!只要孙道长答应,陛下那边自会有升与袁道长同去说服,且,升也相信陛下心怀天下民生,也定然会一力促成此事!还请孙道长看在苍生份上,主持编纂此书!”

    “不错,大唐之中,有能力与威望主持此书者,唯有孙道长一人耳!”太医令这时候也是起身躬身而拜,说道:“太医署上下一干人等,当全力助孙道长施行此事,著成此书!”

    “两位快快请起!”孙思邈赶忙站起了身来,将二人参附了起来,激动道:“诸位心怀天下苍生,贫道又何尝不知?贫道身无所长,唯此医术一道,尚有些许心得,为天下苍生计,敢不倾囊而献?!实不相瞒,贫道一直都觉得当今之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应当博采群经,删繁去复。还请诸位助我,为天下医者,为天下百姓,著成此书!”

    三人连声称是,众人又一起筹划了许久。孙思邈一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早已有著书的打算,如今有了朝廷的支持,定然会更加便利,是以此时也是兴致勃勃,立刻着手筹划了起来。

    “此书注定会是一部旷世之医书耳,不知当为何名?”袁天罡笑着对孙思邈问道。

    孙思邈看看夏鸿升,说道:“此策既是夏侯所提,不若便由夏侯来取个名字吧!”

    夏鸿升也不推辞,想起这历史性的一刻由自己一手促成,心中不免激动,脱口而出:“孙道长曾言,人命重于千金。此书若成,不如便借孙道长之言,为之《千金方》吧!”

    “好!”孙思邈不由的激动称是:“人命重于千金,此书,便叫做《千金方》!”(未完待续。。)

第272章 大唐皇家军官学校

    夏鸿升对于说服孙思邈着作医书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历史上的孙思邈就是有感于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于是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着作成《千金方》三十卷,成为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着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所以就请了袁天罡和太医令来,二人也已经被李世民嘱咐过,三人一起劝说孙思邈答应了主持《千金方》,如此一来,既能够促成这本医学经典早日出世,造福世间,又能够以此将孙思邈留在长安。

    孙思邈答应之后,众人就同他一起在李世民的面前同李世民一起唱了出双簧,演了一场劝说李世民的戏码来,李世民自然是当即立刻表态,绝对大力支持孙思邈的着书工作,并且指令包括太医署在内全国各个州县的医馆与地方官员必须要一力配合,而由孙思邈坐镇太医署,一力主持《千金方》之编纂。

    李世民自然是对夏鸿升的法子赞不绝口,夏鸿升也趁机提出了请李世民抽空到军校看看成果的事情。

    “朕记得,当初你问朕要八百人,朕只给了你三百人,让你拿去操持,试试你的想法。”李世民坐在御座上面,对对面的夏鸿升说道:“今日你既提起了此时,让朕亲自去看看,想必定然是有了成效了。说来听听。”

    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说道:“回禀陛下,微臣的想法是。要建立起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不同于国子监。也不同于弘文馆,它不教儒生,专门只教兵卒。在这所学校里面,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入学之后,也可以学到军事技能,作战技能,军事理论,学到我大唐名将无数战阵中拼出来的指挥经验。他们会在军校里面学到如何布置战场。如何分析敌人,如何安排兵阵,如何配备人手……他们会学到怎么守城,会学到怎么攻城。他们会学到在山地如何作战,在水面如何作战,在草原如何作战,在沙漠如何作战……他们还可以,学到怎么能够让手下的士兵信服,学到怎么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指挥着那些兵卒打一场胜利的战役。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军校中学到忠君爱国,能够练就一颗对大唐的赤胆忠心。如此一来。一旦他们从军校合格毕业,就会带着这可赤胆忠心,带着这一身的指挥本事进入军伍,指挥大唐的军队夺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照此说来,那三百人如今都已经学有所成了?”李世民饶有兴味的看着夏鸿升,笑道。

    “不错!陛下,如今那三百士卒,都已经学有所成了。”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自然,因为时间有限,他们距离微臣所说还有一些差距。不过,却也可以接受陛下的检验了。另外,臣设想的是,军校是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的地方,着重培养部队各级将领。从军校走出去的指挥官们,将是未来战争的引领者与指挥者。从军校中走出的军事人才,充入军伍之后会逐渐取代地方将军任命的中下级军官,成为军伍中的骨干。有朝一日,所有军中的指挥官员,必须从军校出身,如此以来,大唐的军伍就会以军校生为骨干,成为联系紧密的,忠诚于陛下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绝对不会成为一盘散沙,他们会忠于陛下,忠于国家,忠于大唐,却不会忠于某一个人。如此一来,断绝地方军阀割据的情况出现。”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色玩味的笑容就没有了,而是换上了一脸严肃,沉声说道:“继续讲,朕要好好听听!”

    夏鸿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些间谍,他们的忠诚度是陛下所知道的,在军校中担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员,就是那些人。他们不仅会每天对军校中的学员灌输爱国思想,更会暗中监视那些学员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对学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估,保证军校学员的绝对忠诚。这样的军校生到达各地的军伍之中后,也会把这些思想带过去,传递给那些底层的士兵。如此以来,大唐军中不仅仅多了无数素质优秀的军事人才,更能够多上无数双陛下的眼睛。另外,陛下,目光得长远,咱们大唐虽然名将辈出,可是臣不得不说,这些名将都会一天天老去,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终归有一日,他们会再也上不了战马,提不起马槊。这些名将都是能征善战的人,陛下就甘心让他们无数次战阵冲杀出来的经验和方法就此凋零?有了军校,就可以让这些名将去军校之中传授他们的兵法和作战的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流传下去,如此以来,我大唐何愁百年之后无有名将?往后大唐的名将只会更多!陛下您想一下,如此多年之后,大唐的军伍之中,岂不是一个小小的校尉都拥有指挥一场大战的能力?!到时候,大唐铁骑的威势天下还有谁能相抗?!”

    “综上所述,臣以为,军校之事,小能培养无数军中人才,使我朝军中后继有人。大能改造军伍,以军校生为骨干,避免各地将军拥兵自重,兵卒只知将军而不知陛下的情况出现。有百利而无一害。故而,臣请陛下择日移驾军校之中进行校验,以观效果,组建大唐皇家军官学校!”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没有立刻说话,低头沉思着,指节在案几上轻轻叩动。

    许久之后,李世民才抬起了头来,神色严肃的对夏鸿升说道:“你所言军校之好处,朕已经清楚了,很好。只是朕有一个问题,若是果真如你所言,那日后军伍中之将领皆为军校出身,若是军校之中有别有用心之人,岂不是整个军队就要被其所控?”

    “对,所以军校之权力,就如间谍营与大唐刀锋一样,必须只能在陛下的手中。”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故而,若是陛下决定组建军校,臣会奏请陛下亲自担任大唐皇家军官学校之校长,乃在祭酒之上,为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最高之长官。如此以来,所有军校出身之人,全都是陛下您的学生。一者,天子门生,能够极大的提高军校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百姓更加希望能够得入军校,也使军校生更能忠诚于陛下。二者,也将军校之权牢牢握住,万万不可流落旁人,便是陛下最为信重的人也不行。军校之大权,只能由陛下亲自把握!而无论往后多久,大唐的皇帝陛下永远都将士军校的校长,也是唯一掌控军校大权之人!”

    “天子门生?!”李世民眼中恍然一亮,低呼一声:“好!”

    夏鸿升见李世民已经欣然意动,于是又笑道:“陛下您早前被太上皇册封天策将军,战功无数,战阵之谋略兵法也是鲜有人能出其右者,若是陛下愿意,亲自去对军校生教授兵法,也未尝不可。若是陛下亲自教授,那些军校生该激动成什么样子?还会不忠心耿耿么?!如此一来,必能带动民间对军人的尊重,人们会想要进入军校,想要成为天子门生,会愿意进入军伍之中,成为大唐军队的一员。陛下,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的眼中越来越亮,明晃晃的,想必是已经想到了组建军校之后的诸多好处来了。

    又过了半晌,李世民才又开口说道:“很好!夏卿此策甚善!军校一事,朕仍需好生思量一番,不过夏卿且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