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照着职位高低,朝臣们陆续进入太医署中。夏鸿升占得先机,早就在玄都观里面让孙思邈给他号过脉了,得到了结论是身体康健,这令夏鸿升心情很好。今日前来太医署,主要就是为了带着那些军校的教员来,若是没有他带着,怕朝臣会看不起那些教员。

    “听陛下说这主意是夏侯所想,老夫前几日经孙神医提醒,发现了一些隐疾,幸得孙神医开了方子,日后只要按时抓药,隐疾可愈。老夫倒是得多谢夏侯了,若非是夏侯提出这体检来,老夫又无甚子感觉,又岂会主动找孙神医来诊治?恐怕就要病情加深,危机性命了。”杜如晦走到夏鸿升的身边来,笑着对夏鸿升说道:“还请夏侯得闲了好去府上,容老夫摆宴以谢夏侯。”

    历史上杜如晦也是贞观没几年就病逝了,这些提前查出来了,应该是发现在早期了吧?早日加以调理治疗,应该会多活些年头吧!这些开国的大臣们无一不是能力过人之辈,他们身体健康,活的越久,对大唐而言就越有好处。

    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说道:“杜伯伯这话真是折煞小侄了,杜伯伯此番能够提前知晓。早做治疗,全赖陛下圣恩,与孙神医医术高明。伯伯的谢,小侄却是愧不敢当。”

    “夏侯过谦了。”杜如晦摇了摇头,叹道:“这回李纲老大人、高士廉老大人、颜师古老大人,还有包括老夫在内的好几个朝臣。都被孙神医诊治出来了隐疾来。孙神医曾言,这些隐疾早前难以被发现,而一旦有了症状,恐怕就已经是无药可治的时候了。如今早些发现,还能有办法加以治愈或压制其发展。这些隐疾平常太医署的太医们可都没有诊断出来,多亏了孙神医,老夫等又多了几年可活。唉,想当年,也是马下书生马上将。如今,真是……老了啊!”

    “杜伯伯方才不惑,正当壮年,何来老之一说?”夏鸿升笑了笑,对杜如晦说道:“如今得了孙神医的方子,以后多多注意,定然能够消除病患,长命百岁!”

    “呵呵。那就借夏侯吉言了。”杜如晦笑了起来,捋捋胡须说道。

    夏鸿升看看面前的这位大唐贤相。若是历史没有改变,再过两年他就要病逝了,到时候李世民就会痛失大唐双臂之一。历史上有名的“房谋杜断”,也会只剩下了前者。若是孙神医的办法有效,应该可以帮他延长一些时间吧。

    这么想着,夏鸿升忽而有些惆怅了起来。大唐最杰出的这一批人。这些能臣良将,终归都要一个一个的死去,到最后,这个万古的帝王也终归要死去。不知道他的下一任,会否仍旧有他的胸襟和胆略。

    这种想法令夏鸿升有些紧张了起来。

    所幸。现在才贞观二年,就算是按照历史原有的轨迹,后面也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加上李世民如今早已经断掉了吞服弹药,也早早的开始的锻炼和保健,又有了每年的体检。这么一来,总能延长一些他的寿命吧!最好……不是,不是最好,是一定,一定要在他的活着的时候,把所有的基础都打下,往后的帝王,不会再有这种魄力和威望了。

    朝中的重臣都来了,不过都站在旁边看着。这些重臣之前已经随皇家一起提前被孙思邈诊治过了。

    朝中官员一个一个的进去,出来的时候有的如释重负,有的一脸愉快,有的却面含忧色。

    忽而,就听见王德的声音直透宫墙:“圣人至!”

    朝臣赶紧看过去,就见皇帝过来,于是立刻躬身行礼,等待李世民过来。

    “众卿都平身吧!”李世民在前面对百官说道:“众卿终日为朝廷劳碌,朕心中都清楚。朕寻觅孙神医许久,如今终于寻到了孙神医,请孙神医来宫中为众卿诊视身体,也好让众卿对自己的身体有个了解,防患于未然。护好身体,才好继续为大唐、为百姓造福。”

    “臣谢陛下关心!”众臣都躬身施礼。

    李世民让文武百官继续体检,他自己则朝着几个重臣站着的地方过来了。

    到了跟前,众人赶紧躬身施礼,李世民摆摆手让他们不用多礼,然后便问道:“想来,诸卿也已经对自己的身体有个了解了,孙道长也将情况告知给了朕。克明,你切记要严谨遵照孙神医的交代,善加调养,万万不可大意!朕还有诸多地方依仗于你呢!还有弘慎,你才而立之年,却已经有了隐疾,切记孙神医之嘱咐!叔宝,朕有愧于你,令你长年冲杀,流血殆尽,如今失血之疾渐显。朕会尽力请孙神医长留长安,也会请孙神医每隔一段时日就看看你们的身体的。”

    “谢陛下!”被李世民点到的几个人都是一副感激的样子躬身施礼。

    夏鸿升在旁边暗自努力回忆了回忆,方才李世民点的这几个人里面,杜如晦和秦叔宝,夏鸿升知道他们二人是早逝的,还有那个弘慎,就是郯国公张公瑾了,貌似好像三十来岁就去世了的吧。

    众人感恩戴德,李世民又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说道:“稍后随朕来,朕有事情要问你。”

    夏鸿升一愣,连忙躬身称是。

    李世民又在那里待了一会儿,去向百官之中问候了几句,然后便带着夏鸿升离开了。

    书房里面,李世民左右看看,屏退了左右,然后赐坐让夏鸿升坐了下去。

    “前几日孙神医为宫中诊治,言皇后身患气疾,而长乐也有气疾之兆。朕这几日又秘召太医署众太医诊断,却并无发现。”李世民神色严肃,看着夏鸿升,问道:“你当初一力劝朕锻炼的时候带上皇后和皇子公主们一起锻炼,可是看出来了什么?朕想听听你的说法。”

    夏鸿升一听李世民的话,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来,他当初一力促成李世民到处寻找孙思邈来做体检,可不就是为了这两位么!可以说,夏鸿升最开始的目的就是单纯为了让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身体不好,估计会早逝,让他早日重视早日治疗。只是这话不能说的这么明白,所以才扯上文武百官的体检,借着体检的名义让孙思邈给她们二人检查身体。如今总算是达成目的了。

    “回禀陛下,这微臣就真是不知道了。微臣对于歧黄之术也都是听说了一些而已,实际根本不通。”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当初劝陛下带着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锻炼,只是想着皇后娘娘与众位皇子、公主养尊处优,这样是对身体不好的而已。”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世民的脸色又肃然的几分,眉头也皱了起来。

    见他如此,夏鸿升便又说道:“不过,陛下现下也不必过于担心。既然太医署的太医们诊治不出,说明如今皇后娘娘的气疾也是刚刚开始,并未形成影响。而公主殿下更是才有所征兆,并未发展成为气疾。症候在此阶段,只要善加调理治疗,能够治愈,至少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有孙神医在长安善加诊治,想来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都会早日治愈,不会有甚子大碍的。”

    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话,点了点头:“孙神医也是如此说法,只是朕不甚明了孙神医的心意,怕留他不住。朕许其钱财、官爵他全都不要,也不知该如何才能够将其长留长安。”

    “孙道长并不贪慕虚名,一心只想要考一身医术造福天下百姓。曾对臣言人命重于千金,注定不是能够用官职和金钱束缚住的人啊!”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微臣都是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孙道长久留长安。”

    “哦?夏卿有何办法,快快道来!”李世民一听夏鸿升有办法把孙思邈留在长安,便顿时来了兴致,问道。

    夏鸿升答道:“陛下,天下医者,唯孙道长歧黄之术冠绝超群。而观其他医者,多数医术并不精,有些甚至巫医相合,微臣就见过,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不知该如何治疗,烧了符水让人喝的,这能治病么?说到底,是大部分的医者都不专业。术业有专攻,若是专精一业,精研细钻,才能称得上专业。而如今我大唐虽有医者,却无能够令医者成就专业的东西。那些医者就是想要学习医术,除了传下来的那区区几本之外,就再没有了。且就那几本,也是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现下咱们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有了能大量刊印书籍的能力。陛下,为何不下令太医署总结前人医术精要,汇总集本朝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集结成册,刊印天下,也好叫天下医者有所可学,有所可依?然后陛下再去请孙道长主持编纂医书,孙道长知道这是惠及天下万民的事情,定然会答应陛下,留在长安。如此一来,不仅留住了孙道长,且还领天下医者有了所能遵循的医书,以后天下医者都能够学到孙道长的一身医术,又能够造福多少百姓?这是大功德一件,陛下何乐而不为?”(未完待续。。)

第271章 千金方

    天朗气清,阳光晴好,是个郊游的好日子。合着空气里的槐花香气,叫人温煦而怡然。

    亭下坐着几个人来,正端起面前的杯盏,看了眼杯中茶叶轻轻舒展,缓缓飘荡,然后轻轻押下一口,满喉回甘,茶香逸然。

    “茶之本味,妙不可言。除却医道,贫道本无甚子喜好,此前尝了一回这新茶,往后便多了这品茶一味。”孙思邈放下杯盏,回味了一下满口的茶香,说道:“却不知,这茶竟原来是夏侯所制。”

    “不仅是这新茶,夏侯精通格物之道,除却新茶,还有那马掌、马刀,又有活字印刷之术,连同那标点符号、新韵法……皆是出自夏侯的手笔,更有制盐之术献出,使我大唐陇右皆为盐田,百姓再无缺盐之苦。”袁天罡笑着对孙思邈说道:“道兄,夏侯也是大功德之人呐!”

    “原来如此!”孙思邈吃了一惊,郑看向了夏鸿升:“贫道行医一生,见过诸多因长期无盐可食,而患上了重症的百姓,还有无奈之下只能食用盐矿,致使中毒的人,如今夏侯解了百姓无盐之厄,果真是大功德。贫道所医者,不过一人耳,夏侯所医者,乃是天下之百姓,贫道所不如也。”

    夏鸿升面色郝然,自己就是拿着后世里面的东西在投机取巧而已,却让这位真正无私的孙神医如此称赞,感到十分脸红。

    “孙道长这话……”夏鸿升挠了挠头:“可真是叫在下汗颜了。在下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孙神医却是屡屡不顾自身之安危,深入疫病之地诊治百姓。乃至于以身尝百草。辨明方剂。矫正医书之错误,在下岂敢同孙道长相提并论。”

    夏鸿升邀请了孙思邈出来郊游,陪同的还有袁天罡和太医令,为的是要感谢孙思邈连日来的劳累,满朝的文武百官数量不少,孙思邈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将每个人都诊断了一遍。

    “两位都是于国于民有大贡献之人,又何须你让我来我让你?”袁天罡笑着一抖拂尘,说道:“论医术一道。夏侯不如孙道兄,论格物之术,孙道兄不如夏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是而已。”

    几人相视而笑,旁边的齐勇递过水壶来,夏鸿升接过来重新给几人面前的杯中添满。

    “先前,孙道长曾言,天下学医者太少,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医的人太少,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学。”夏鸿升又喝了口茶水。对孙思邈说道:“有些郎中,他最初所学,有时候是师傅相传,有时候是自己找来医书学习的,很有可能,打从一开始他们学的东西就是错误的,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或者毅力去查证一下自己所学的医术的对错。又或者,他们的师傅,本身就没有高超的医术,导致学医的人就算是学成了,其实能力也普遍不高。”

    听了夏鸿升的话,太医令点了点头,说道:“夏侯所言极是。大多郎中,其实都是跟着师傅,或者照着医书背下来了几种症候,几样方子,几味药材而已,想要做到辩证,却到底欠缺了些火候。倒不是他们不愿上进,只是实在是缺少名医教导,无法得成了。”

    “既然说起此事,那贫道也觉得,有些郎中也是有些本事的,有几个针对某些病疾十分有效的方子,却引为家传之宝,绝不外露,人若得此疾症,只能找他去医治。如此一来,到底不过只是方圆之人而已,若是远离于他,又或是不知晓其人有妙方灵药,便无可奈何了。”袁天罡捋捋胡须,对众人说道:“贫道往年就曾见过,郎中藏掖良方,传之不过几代,子孙有不愿为医的,必然失传,着实可惜了。”

    “是啊!”孙思邈摇了摇头:“医者所为,就是要救治人命,岂能以一己之私,藏匿良方妙药?若是令那良方妙药就此失传,又更是暴殄天物,为之可惜了!”

    夏鸿升与袁天罡相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