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而言自然很慢,但对于徐光启而言却是快如奔马。

    眼见着山峦与树林飞速向后划去,徐光启则颇为有兴致地拿起一杯进贡的绍兴酒,倒在驸马都尉巩永固杯子里,待对面的驸马都尉巩永固接过矮脚玻璃杯后,他才问道:“巩驸马可知窗外这些树木花草乃至山川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巩永固不由得笑道:“徐阁老真是说笑了,下官虽说读书浅薄,但也还算不上愚笨,外面这些树木花草自然是静止的了,尽管他们看上去是往后退的,但究其根本则不过是我们所坐这火车速度快,我们又在车中,故与车同速前进着,所以才出现花草看上去往后动的现象。”

    徐光启则摇起头来,作为大明学术型官员,他算得上是自然科学上的“书呆子”,一待巩永固这么一回复,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给巩永固科普起物理学知识来,什么这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静止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等等,听得巩永固是一愣一愣的。

    而就在徐光启给这位富甲天下巩都尉教授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列车已经跨越过了第一道大桥。

    大明现在虽然已经制造出可以实施爆破的烈性炸药,但却没有系统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因而还没法建造比较长的隧道,在遇见无法靠摧毁其山峦而又高低不平的地势时,便直接架设铁路桥。

    铁路桥的技术要求并不低,对钢材的强度要求也高,不过好在随着数十年的发展,大明的钢铁冶炼和焊接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因而架设铁路桥倒也能实现,甚至还直接在建造石拱桥基础上在搭建铁路桥,以此满足桥体对蒸汽机车的足够满载量。

    霍维华没兴趣参与徐光启的物理学教授,他自然知道这整个铁路沿线上的桥梁建造与铁轨铺设以及车厢数量都有他这个内阁大学士的参与,但他作为这铁路的总负责人,此时则不能像徐光启和巩永固一样如此轻松,他现在深怕蒸汽火车在中途出现事故,使得自己全权负责的此次工程彻底失败,要知道皇帝陛下可是在这里面砸了不少经费,若是失败,只怕自己是逃脱不了惩罚的。

    而在铁栅栏外的百姓则不知道蒸汽火车里的官员们在想什么,他们现在只是觉得新奇和惊讶,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在呐喊欢呼了起来。

    等到蒸汽火车到达京城西郊站台后,欢呼声更加激烈,而霍维华也长舒了口气,这个铁疙瘩在失败了数次后总算是可以成功无险的到达了京城,而这也标志着大明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至此以后,从山海关到京城的行程时间将大大缩短,虽说不过只有十节车厢,能运的兵力或者其他人口数量有限,但明显要比以前靠步兵用两条腿跑要快了许多。

    而在这第一条铁路干线建成后,交通部下属铁路司开始正式发售火车票,虽说火车票价格已经涨到了一百银元一张,但依旧是一票难求。

    在此同时,朱由校也已开始琢磨着开通新的铁路干线,并达到尽快满足增加军队攻打印度洋半岛的交通运输需要。

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

    天启二十九年的十月,因为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诺大的北京城已经开始飘起了雪,刚刚散朝后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没有如往常一般去西暖阁值房听机要重臣奏报国事。

    前段时间的一场因寒而感的病让他着实在病榻上躺了半月,好在现今的大明随着生物发酵工程和细菌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生产小单位的抗生素,且种类也开始变多,能应对各种急慢性疾病。

    因而,作为大明这个超级帝国的掌舵者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悬了半月的心的革新派和鹰派大臣也总算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毕竟,谁也不知道如果当今皇帝陛下骤然离世,此刻正疯狂走向无止境的掠夺与侵略的大明王朝会不会回到以前的样子,回到以前男耕女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支撑,实行文官与君主共治的社会。

    好在大明皇帝朱由校并没有像前几任皇帝一样,总是很容易在壮志踌躇时溘然离开,而徒使大明陷入党争的无尽深渊。

    不过,朱由校的确已经四十九,年近五十,这搁在大明朝已算快步入老年,也正因为此,近日已有不少大臣进言让朱由校保重龙体,修身养性,不可沉湎于酒色。

    朱由校对此好意倒也能接受,但他也知道,无论是二十年前大臣们谏言自己广蓄妃嫔以延子嗣还是现在让自己克制房事以延寿元,这些大臣都为的是自己,但好在现在这些大臣身份不再是万历时期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满足个人商业利益的士绅文官,而是代表眼下大明整个大小各级商会和手工业者利益的资本家,他们同朱由校基本上就一个政治诉求,即拼命往外掠夺,以充实自己的财富。

    因而,这些大臣很关心自己的身体,不过,自己也一直在注意,从天启七年以来,他就一直坚持着锻炼体能,甚至也会组织去关外会猎,再加上现在他这个皇帝没有文官压制着,也就没什么郁闷的心情,因而即便是得场小病也并无大碍。

    即便是床第之间,他也未减丝毫雄风,纵横驰骋于一夜御数女也不成问题。

    站在红墙之下的朱由校摸了摸自己颌下的胡须,看向从屋檐下飘落的雪花,不由得吹出一口暖气,刹那间,雪花渐渐融化成水,最终除了湿了路面以外已别无痕迹。

    若不是在天启七年到天启十年这段时间铲除东林党,一改沉珂已久的政治顽疾,此时大明只怕就会如这雪花一样落于无形,而此时的整个华夏大地也只怕会依旧响彻着异族的铁蹄,即便如梦境般的江南此时也不过是修罗场。

    前段时间,应天巡抚唐甄来报,扬州府城人口已突破百万,乃即大明两京与成都、广州、凤阳诸府后又一个人口破百万之数的大城市。

    虽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地方官员上报地方人口钱粮情况的奏疏,但却让朱由校颇为感慨,因为若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此时的扬州城此时刚刚经历一场大屠杀才四年!

    今年的天气越发的冷,如果搁在原有时空的这个时候,天灾加上**,只怕整个华夏大地冻死饿死之人将无法计算,但好在此时的大明,因农业税的不征收和偏南地区更多耕地的开垦,使得此刻的大明并没有饥荒之患。

    “陛下,别待太久,小心冷着了”,在司礼监掌印位上也已干了二十余年的王承恩不知不觉也鬓染白霜,背也越发的佝偻了下来,说法也有些中气不足,朱由校听后也不由得握起了他的手,问道:“你也快七十了吧?”

    王承恩点了点头,别过头去紧紧地握住嘴,硬是把要咳出来的痰咽了回去。

    朱由校见此便不由得说道:“不必如此小心,朕准你在朕面前咳嗽,恕你不敬之罪!”

    “饶是如此,也不该在陛下面前唐突,若过了病气到陛下身上,老奴就是万死也难赎的罪过了”,王承恩说着就替朱由校拍着翼善冠上的雪花:“陛下看上去还是这么年轻,只有保养得体,只怕还真能万寿无疆!”

    “你也跟着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学什么学,这世上哪有万寿无疆的人,喊万岁也左右不过是吉利话或者为表示地位尊崇而已,但这天地万物皆有因果兴衰,岂是人力可强求的。”

    朱由校笑着训斥了王承恩几句,见他穿着自己御赐的蟒袍,也就不由得想起已于三年前辞退内厂提督之职的魏忠贤来,便不由得问道:“魏忠贤现在如何了,这老太监倒也活得久,八十多了还没断气。”

    “不敢欺瞒陛下,魏公公原本打算在面见陛下后就坐一回火车去山海关看看关外秋色的,但谁料在回京途中偶感风寒,再加上年老体弱,已于三日前病逝于北京府邸”,王承恩低下头回道。

    朱由校听后倒是不由得内心震动了一下,在二十年前,他动辄就把官居一二品的东林高官或者叱咤风云的皇太极、多尔衮等历史人物凌迟杀头,丝毫没有这些当世人杰离自己而去的怅然之感,而如今随着被抓获的郑芝龙在诏狱痛苦而死,魏忠贤在回京途中与世长辞,他才发现这个时空的历史人物也在渐渐的离自己而去。

    见自己陛下如此怅然若失,王承恩自然知道是因为自己刚刚提到魏忠贤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缘故,在王承恩看来,毕竟魏忠贤也算是帮助陛下掌控皇权的第一功臣,也是从一开始就陪着陛下与朝臣斗争的得力干将,而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和李明睿、卢象升这些人的身影,如今陛下因魏忠贤离去而伤感也实属人之常情。

    王承恩也不禁暗想自己他年若也离陛下而去也似乎能让陛下失神片刻,若也能如此,即便此生无后,也算知足了。

    “令礼部厚葬魏忠贤,以三公之礼葬之”,说着,朱由校就转身朝西暖阁走去,一入西暖阁,王承恩就将朱由校刚才的吩咐传达给成基命,成基命也没违拗忙命内阁中书草拟,而这时候,一直坐在阁房里昏昏欲睡的李明睿却也颤颤巍巍地走上来递上奏本:“陛下,老臣祈求陛下赐臣告老还乡!”

第五百七十六章 内阁又添新人

    朱由校不禁一愣,他可没想到一直执着于官场角逐,精力充沛的李明睿会突然递上这么一道辞官奏疏。

    虽说,为平衡势力,他对李明睿多有压制之举,但这并不说明他真的厌恶这个由智谋无双的国之干臣。

    毕竟,李明睿是他自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天启皇帝以来简拔的第一个亲信文官。

    从打压东林党到除掉北宗孔门,实施行政和控制舆论,镇压江南文人士子之变,在自己一步步控扼朝政实权的路上,这个曾经在翰林院冷藏了数年之久的南昌人都在里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也给自己承担了不少骂名,算得上是文官中功劳最高的。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对李明睿的情感是从未减轻过的,饶是他从东厂那里知道这位朝中大佬暗地里也收了不少钱,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但即便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自己也没让东厂的人把李明睿怎么着。

    即便是在钱谦益和李明睿斗得最凶的时候,朱由校也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李明睿,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李明睿的政治立场与自己一致,未尝也没有私人情感的成分。

    只是自己唯一没有满足的李明睿就是让他做首辅而已。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帝王,必须得这样做,在首辅这种因为朱由校放权而越来越具备较高权力的重要位置,他自然得时刻保持理智去选任。

    更何况李明睿虽长于阴谋算计与谋划但实务上的确不及卢象升,甚至连温体仁也比不上,自己自然不能贸然让其做首辅。

    但现在的李明睿却见自己做不成首辅,直接拿辞官来向自己这个帝王表达抗议。

    朱由校一见此,也有些气恼,直接把李明睿的奏疏摔在了地上:“不准!”

    李明睿见此不由得咳嗽了起来,他自然知道陛下因何而怒,便干脆直接就跪了下来:“陛下,请恕老臣唐突,非臣有意要以辞官为由逼迫陛下做什么,微臣也不敢有次冒犯之举,微臣实在是年纪大了,微臣已经六十有四了啊!如今都快嚼不动骨头,记性也没以前好,眼睛也花了,微臣还想去看看大明新变化,所以还望陛下看在老臣几十年陪伴陛下的份上,赐臣还乡!”

    说着,李明睿颤颤巍巍地弯身长拜了下去,且不由得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见李明睿表现得情真意切,朱由校不由得转身过来,示意王承恩将李明睿扶了起来。

    同样也老态龙钟但却胖胖的王承恩忙也同样是颤颤巍巍地蹒跚过来将消瘦如柴的李明睿扶了起来:“阁老何必如此,快快起来,您这样不是让陛下难堪吗?”

    “好了,老货,不就是觉得朕没给你首辅之位,用得着如此吗,也罢,你要告老还乡,朕准你告老还乡就是。”

    说着,朱由校就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

    而李明睿则忙解释道:“陛下误会了,老臣尚有自知之明,若论谋略算计或可充数,首辅之位关系亿兆百姓生计,微臣从未历任地方,也没经过军事,实难胜任,更何况老臣也是一把老骨头了,这些年算是认识到能有今日的地位也全仗着陛下之恩泽,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狂妄。”

    朱由校听后没有立即说话,他能从李明睿的话里听得出来,这家伙的确也有些了悟的意思。

    “如今天下巨变,什么玻璃镜子,肥皂牙膏,什么电灯火车,还有自行车,新事物一出接着一出,除儒兵法等诸子百家外,更有什么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老臣这脑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