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因朱由校要来,他才换上三品红袍官服来到外间大堂。

    除了工部右侍郎毕懋康到场,还有右佥都御史兼工部营缮司郎中孙元化,这家伙也是把司里的事务全都交给了自己的员外郎,一心钻研火炮。

    另外,还有举人出身的宋应星,本来因数次举第失败而绝科举之意的他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东厂的人找上。

    他现在都还记得东厂的番子出现在他家里的时候,他父母兄长惊讶与恐惧的表情,他本人也是如此,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罪过。

    但后来的事,更让他的惊奇,先是来抓他的东厂番子不但不打骂他还让他吃好的喝好的,等宋应星壮胆一问,东厂的番子只推说是奉旨意行事。

    后来一到京城,更是有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大太监王承恩亲自来宣旨,旨意是自己被陛下赏工部员外衔,赐予京城宅邸一座。

    宋应星不知道自己一个小小举人怎么就被陛下记住,升官加爵还外送豪宅,而且东厂的人还直接给了他一本《天工开物》和一大堆所谓的格物资料,让他抓紧看,日后见到陛下,小心被陛下盘问。

    闻听是陛下亲自要求,宋应星不敢马虎,数年科举不第早已被挫掉了文人傲气的他也没有因为朱由校的这种“荒诞”举动而反感。

    宋应星认真看了好几个月,不但没有厌倦反而是孜孜不倦,甚至有一种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但心中的疑问不少,他今日来工部参加御前会议就有想问问陛下的想法,哪怕被陛下责罚,他也要问。

    汤若望也是朱由校命东厂的人从西安抓来的,这个擅长历法与火炮的传教士闻听是大明皇帝召见不但没有任何的畏惧,反而很是兴奋,他甚至幻想自己若是能说动这位帝国的最高层允许他传教,将会是多么伟大的一项事业。

    “陛下驾到!”

    其实朱由校更喜欢微服出宫除了不想惹那群苍蝇一般恶心的文官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明服出宫的仪式实在是太过繁琐麻烦。

    不过是从紫禁城到工部,短短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但坐龙辇准备启程到驾临工部衙门,就足足花了两个时辰。

    要不是到工部还有见一见工部与内府监共管的军器局与火药局,朱由校真想直接将这些叫到宫里去,省得自己大费周章。

    等到小黄门跑进工部衙门时,早已等在工部大堂外的毕懋康等人忙侧身站在两旁,躬身等候。

    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圣上,甚至还有些紧张。

第四十三章 启蒙

    身着黄袍的朱由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在后世比同时期的什么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名的科学界精英。

    他虽是九五之尊,但也不敢托大。

    见这些官员都要行大礼,朱由校忙以非早朝不必拘束为由免了他们的礼,见到汤若望也含笑问道:“你就是汤若望?”

    ”是的,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汤若望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礼。

    朱由校只是点了点头,就问一旁的徐光启:“谁是宋应星。”

    宋应星见朱由校亲口寻问自己,便主动站了出来:“微臣见过陛下。”

    “甚好,我大明王朝精英荟萃,你宋应星无疑是最耀眼的明珠”。

    朱由校无意间夸赞了宋应星这么一句,让一众官员和宋应星自己都感到惊诧不已。

    要知道,这里除了那个西洋人汤若望,就他宋应星是举人出身,其他都是进士出身,宋应星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矮了一截,却没想到陛下第一个点名寻问的是自己,而且还说自己是最耀眼的明珠。

    此等褒奖从一个帝王口里说出,比封妻荫子还要惹人羡慕,从此他宋应星也足以在朱由校的实录里留下一段佳话。

    闲话少叙,简单询问众人几句之后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就在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启,工部右侍郎毕懋康的带领下走进了工部新建的会议厅。

    会议厅是徐光启按照朱由校的设计临时建造的一栋专门用来开会的广厦。

    广厦内部不是中间一个香几和两边各放一个太师椅的传统格式,而是在两边都布置成长方形方桌,上面铺上茶色绸布,绸布上放着小盆栽与茶水。

    当然朱由校的龙椅依旧是在正中间,明黄色的绢罗包裹着一案方桌,方桌背后则是临时搬来的龙椅。

    龙椅背后不是凤尾和五爪蟠龙,而是一张宋朝赵黻的《江山万里图》。

    而在朱由校面对的明黄色平台上则摆放着一混铁铸造的地球仪。

    其他人的面前也有些缩小版的枪械和大炮,都是朱由校给他们的模型,但大多都是后膛炮和滑膛枪,徐光启等人虽看着新奇,但也不明白这里面的原理。

    而今天朱由校在开启大明科技技术发展之余则要给他们好好科普这些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未来“科幻产品”。

    “诸位爱卿也都知道,鞑子骑兵勇猛善战,非火器战车不可御之,如今朕将各位着急至此,不谈四书五经,也不诉君臣之谊,大家相坐而谈,只论科学!“

    朱由校说出“科学”两字时,在座的官员都惊异了一声,脸上满是疑窦。

    尽管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被朱由校送来的书籍材料打过预防针,但在听到“科学”二字后还是觉得惊世骇俗,再看看自己面前的各种无法在古籍里找到出处记载的模型以及陛下跟前的那写着大航海时代的地球仪,他们不禁暗问,陛下何时变得杂学旁收,不仅仅钻研于木工一道了。

    “小如是,把朕的图纸里最大的那张拿来,让他们挂在朕的身后“,朱由校说着,柳如是就忙抽出一张长达两米宽一米的图纸给了一旁的小黄门。

    等小黄门挂起后,徐光启等人才看见自己陛下写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然后下面有“铁器”、“生产力”、“机械”、“蒸汽机”等词汇。

    也没等这些官员发问,朱由校就先自己开尊口讲了起来。

    他上辈子学的是医学,对于这类人类学与科技发展史不是很了解,但为了能够这些传统士大夫们好好上一课,他可是花花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因而现在讲起来倒也是逻辑清晰,滔滔不绝。

    这些官员们大都是进士出身,脑袋也不笨,更何况又都是士大夫里思想较为开放的,没有将朱由校所说的视为异端邪说。

    更何况,朱由校还是皇帝,所以他们也都认真听了进去,并也能大致明白朱由校所讲的大致意思。

    也正因为这样,在座的官员一个个嘴巴张大的能塞下鸡蛋,朱由校所讲的无疑是在冲击他们数十年来形成的思想。

    有官员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将桌子一拍,指着朱由校想骂他胡说八道。

    但忽然意识到上面说话的是陛下,在看看两旁的锦衣卫,吓得顿时又坐了回去,见朱由校没让人将他拉下去砍了,心里才不由得松了口气。

    当然,也有官员也顾不得尊卑秩序,见朱由校当着他们的面做实验,就干脆凑了过去,站在朱由校身后,看朱由校如何让铁置换铜。

    要不是朱由校摆手制止了锦衣卫的动作,只怕那靠过来的几个官员此时早已被当做刺客,然后直接是人头落地。

    身居上位者更容易推动时代的发展,所发出的新思想更容易折服下面的人,朱由校此时就是在这样做。

    他要为这个儒家体系占据统治地位的古老帝国注入新鲜的思想源泉,也许这样能焕发他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暮气沉沉的等待着北方鞑子的屠杀,等待着数百年后的西方列强欺凌。

    该为大明王朝带来新的春风了,让这些已经萌芽或者未萌芽的自然哲学彻底启蒙吧。

    整个在工部召开的大明科技御前会议几乎就成了朱由校的一言堂,但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在座的这些学者型官员,这要比早朝朝会要精彩得多。

    即便是传教士汤若望也暗暗叹服,他从没想到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帝王竟然如此博学。

    官员们从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技艺居然可以对人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渐渐发现自己所做的或许并不是奇技淫巧那么简单。

    “陛下,这是毕侍郎按照陛下的图纸最新铸造出的燧发枪,且都已经标准化,从这小小燧石到前面这跟钢棍都有口径和大小要求,而且每个工匠只负责一个部件的制造,然后组装焊接也是有另一类工匠组装,即便是鞑子抓了一个工匠,也不知道该怎么造我大明的新火器。”

    轮到徐光启发言时,他则直接拿出一用红布包裹着的锃亮枪械出来。

    ”噢“,朱由校不由得大为惊喜,忙拿了过来,掂量了一下:”这好操作吗,有没有让士兵试用过,射程有多少,射速怎么样?“

    徐光启忙一一解答,并带着朱由校去军器局的校场实地体验。

第四十四章 封赏

    朱由校前世看过王兆春先生的《中国火器史》对于燧发枪也有一定了解,这种改进击发装置的前装枪在射速和射程上的确要比传统的火绳枪也就是大明的鸟铳要好得多,但由于其机械结构更复杂,朱由校担心以大明的实力即便能制造得出,也不能进行标配。

    但朱由校没有想到的是,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还将这个朱由校都没太指望的事情给完成了,甚至射程和射速比他预料中的还要好。

    “很好,如此一来,我大明步兵若人人皆使用此火器,战阵队列距离可以缩短,火力密集度也会有所提高,他日若真要与鞑子再战,也应提升不少的战力。“

    朱由校说着就亲自从那士兵手里夺过燧发枪来,准备亲自操作一番。

    砰地一声!

    看着眼前的一股白烟升起,朱由校不禁呛了起来,道:“火药还得改进,不能只顾着造枪啊,诸位爱卿。”

    徐光启和毕懋康互看一眼,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拜朱由校所赐,他们现在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烟火药。

    但从小主攻四书五经的他们在自然科学上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根本就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几百年后的水平。

    无烟火药,金属壳子弹对于现在的徐光启等人来讲,就跟现在我们的讨论什么时候可以超越光速一样遥远。

    不过,不能梦想遥不可及就不去追逐,朱由校没想过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能造出燧发枪还能实现标配对于已经算是对现今的大明朝巨大的贡献了。

    虽然刚才那一枪没有打中靶子,倒是把八米外的松树枝桠打断了一根,但朱由校的心情却反而更加高兴,当即就让毕懋康和他直接管辖的军器局工匠都叫来。

    祖祖辈辈都呆在工部军器局做活的这些工匠们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召见他们,一个个兴奋得不行,他们甚至在想传说中的皇帝陛下到底是不是真的肚子很大,手长到膝盖处。

    等到他们看见校场上被重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围在中间的黄袍朱由校时,一胆大的老工匠直接惊呼起来:

    “那就是皇上,他比我儿子还小呢,哈哈!”

    “老李,你是不是活腻了,竟敢拿皇上跟你家儿子比!”

    一工匠忙提醒了那李老头一句,然后也跟着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校,道:“啧啧,这皇上就是皇上,只怕天天都吃的是白面馍馍,要不然皮肤咋这么白呢。“

    “那是,要是皇上都跟你我都吃一样的,能是皇上吗,不过,你别说这皇上长得跟画里的玉皇大帝挺像,难怪是天子呢?“

    李老头刚说完,军器局的主事官员就忙带着他们朝朱由校行礼。

    朱由校让他们平身后也亲自走了下来,拍了拍李老头的肩膀,李老头就跟被别人重击了一般,滚在了地上。

    朱由校见此忙让人将他扶起来,笑问道:”老人家,站稳些,若是摔到地方了就不能为朝廷做事了。“

    李老头讪笑了笑,心里却乐开了花,暗想这可是几十年都没遇到的新鲜事,自己不但跟皇上面对面,还被他拍了肩膀,这下子跟家里的老婆子可有的吹了。

    在朱由校眼里,这些皮肤黝黑,即便是大冬天也只穿着短打衣服的普通工匠都是大明王朝最值钱的宝贝。

    也是这个古老帝国长治久安的保障者之一。

    所以,朱由校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对他们有丝毫的轻慢,在其他官员和工匠们眼里,皇上是在亲民,但在朱由校眼里,他这是在向大明的工程师们表达谢意。

    “毕侍郎,这些人中谁参与了你设计的燧发枪?”朱由校问了一句。

    毕懋康虽是堂堂部堂大臣,但这些日子为了能造出让陛下满意的燧发枪,他也降尊纡贵的跟这些自己平时连正眼也不会瞧的工匠们近距离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