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并问着屏风后的徐佛:“听说,此次能让李永芳授首的关键人物是你们锄奸队里一位叫赛雅的蒙古女子,她可有来到这里?”

    “回陛下,现在就在殿外等候陛下召见”,徐佛回了一声,朱由校便让王承恩立即宣此人进来。

    赛雅作为蒙古女子,虽说早在两年前就被奉锦衣卫指挥使之命要在辽东招募女子、幼童、老人等不易被人警觉的弱势群体进入锦衣卫并为锦衣卫做事的锦衣卫沈琏给招收进了锦衣卫,但她常年是在关外接受的训练,并未成来到过京城,也未曾知道传说中的大明是个什么样子,此次能来到京城,还进了皇宫,面见敬仰已久的大明皇帝陛下,她的内心是万分紧张的,丝毫没有她昔日在李永芳面前的淡定。

    朱由校见此人颔首低眉,耳畔红得都快滴出血,也猜到她是太紧张的缘故,便也刻意让语气变得温柔些,笑道:“不必紧张,现在漠南已算是我大明的第十四个承宣布政使司,你既作为锡林郭勒府的人,也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有享受我大明子民的权利,朕是不会苛责于你的,你此次为朝廷立下一大功,说吧,你想要什么,朕可以成全你!”

    赛雅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了朱由校一眼,眼前这位帝王不怒自威,让她的心脏不由得咯噔一下,但旋即又收回了目光,用有些蹩脚的汉话回道:“谢陛下恩德,赛雅想去京城里逛逛,想看看大明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是赛雅现在唯一想做的事,请陛下成全。”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洒然一笑,心想这个女子倒是有点意思,居然只是想逛逛街,见此,朱由校也只得点头:“好,朕就准你所请,并赐予你银元三千,你可以在京城你任意挥霍,买你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朱由校说着就让赛雅先退了下去,然后又变得严肃起来,并很郑重地将装有李永芳首级的木盒子打开,已经用生石灰处理过的李永芳首级,甚至也看不清什么面貌。

    但这并不影响朱由校对这个大汉奸的熟悉,虽然这位投靠满清的辽东副将,建奴开国的大功臣,已然变成了一滩没有生气的烂泥脑袋,但朱由校心里却依旧因此而感到大为畅快。

    如果说范文程是投靠建奴的汉人中之文魁,那么这李永芳则是投靠建奴的汉奸中最得势的武将。

    而现在被朱由校的锦衣卫枭首,这对建奴造成的影响不亚于范文程之死对建奴造成的影响。

    朱由校掀开看了一眼后就觉得恶心,但还是命人将此再秘密运回辽东,并想办法悬挂于盛京城头,让还留在建奴为建奴卖命的汉人们看看,背叛整个民族的下场。

    沈琏没想到当今陛下居然还会想出这样的一个任务。

    他自己都不敢想象如果自己把李永芳的首级挂在盛京城楼上会给建奴造成多大的震撼,这不仅仅是对那些投靠建奴的汉奸们一个极大的二次打击,也是对皇太极的最大羞辱,他作为大舅子,不但就让自己妹夫的人头被人割了,而且还明目张胆的挂在了盛京城楼上,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建奴不但没办法保证一个额驸的安全而且连带一个锦衣卫也阻止不了,竟然就这么让人头挂在盛京城城楼上。

    ……

    皇太极看着自己正黄旗新增的三千八旗勇士在校场上驰骋,且个个是箭无虚发,再一见同样是新训的五千汉八旗,这些人个个举着火器对着靶子射击倒也是颇有秩序。

    皇太极对此感到颇为满意,甚至对一旁的博彦道:“虽说大明已经控制了漠南,并在辽东得寸进尺,但我大清也并不是他可以任意欺辱的,有这批新进的勇士在,到时候再进一次山海关也不是不可能,但当务之急则是加强广宁城的防务,此城一丢,大明的宁锦防线就会完全构成,到时候就会形成对我大清的全面包围,光靠你姐夫李永芳那几万兵只怕不够,明日你就带着这三千八旗新勇去广宁城辅助他,当然若他敢有异动,你也可以直接将他除掉,总之,既是辅助也是监视,明白吗?”

    “明白”,博彦刚回了一句,一骑就跑了来:“万岁爷,刚刚得到消息,广宁城失守,额驸李永芳被人枭首,额驸府全家除李率泰被明狗俘获以外,其余家眷也尽皆殒命!”

    “什么!”

    博彦先大叫了一声,也顾不得在场的皇太极,忙抓住了这人的衣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姐姐呢,难道她也被明狗杀了?”

    这人本就是八旗的牛录章京因而也知道这博彦说的姐姐是谁,忙道:“回爷的话,大格格她的确是死了,但不是被明狗杀死的,是被李率泰给毒死的,我是亲口听额驸府的奴才说的。”

    “李率泰!”

    博彦勃然大怒,但这时候却被皇太极喝叱了一声:“急什么,朕还没说话呢!”

    博彦见此只得安静下来,而此刻心情也同样不好甚至还对广宁城突然失守感到大为惊讶的皇太极也忙问道:“说说吧,广宁城是如何失守的?”

    但就在这时候,已经被调回盛京城的多尔衮也走了进来,并神色严肃地道:“皇兄,刚刚城门处的佐领来报,额驸李永芳的头颅突然被挂在了盛京城楼上!”

    “赶快让他们取下!”

    皇太极突然大吼了一句,他现在也来不及去想是谁干的这事,而他只知道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李永芳的死继续影响其他汉人的归顺。

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

    暴怒的皇太极大吼一声后就颓然地倒在了椅子上,拳头上青筋暴起,范文程的死、李永芳的死,让他越发觉得锦衣卫的可怕。

    “简直就是无孔不入!”

    皇太极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他本以为李永芳完全可以守住广宁城,而等自己这边力量积蓄足够后就可以兵指锦州。

    到时候,自己和可以李永芳的汉八旗两边夹攻,就可以继续将大明挤压在宁远城以西,而且自己也可以因此获得与林丹汗部的联络机会,甚至还能获得出海口。

    皇太极作为一个聪明的鞑子,也不是真的坐井观天,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琉球海战中大明朝廷完胜郑氏海盗集团的消息也被他得知,且在知道这支朝廷的舰队就在离关外不远的津门一带后,他也更加感到一丝不安。

    同时,皇太极也开始后悔当初同意让多尔衮签订那个狗屁协定,本来以为把被自己大清劫掠的已经没有人烟的辽东半岛还给了人家大明,弄得自己现在没了一个出海口,甚至现在还被压缩在锦州以东,而这一带要想出海都得翻越塞山脉,极为不便。

    但皇太极现在后悔也不用,而如今更糟糕的是,广宁城也丢了,他的大清就只能龟缩在辽河以北的这片土地内。

    不过,皇太极可不愿意就这样坐以待毙,他现在最恨的就是锦衣卫,这个本来只是在关内耀武扬威的机构如今却屡次触犯自己的逆鳞,皇太极觉得自己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传旨,对各处归附的汉人严密审查:

    不愿剃发者,立斩之!

    不愿习满语者,立斩之!

    非朕旨意,擅自出城者,立斩之!

    每丁汉人进行编号,每户汉人统计在册,每十户为一甲,每十甲为一保,并划归规定区域进行居住,若有一丁擅自离开所规定区域则以锦衣卫奸细,立斩!其所属之区的甲正保正也立斩!

    每户旗人不得再蓄养来历不明奴隶,其所属奴隶也必须登记造册,若有奴隶流失,其部奴隶全部斩杀,其主子也一应革除爵位!”

    锦衣卫的猖狂活动让皇太极开始了对归附汉人的严密监控,这对于还在建奴控制境内(也可以叫沦陷区)的汉人而言无疑是一次更沉重的打击,本来并没有剃发且还保持着汉人习俗和汉人语言的百姓们开始不得不剃发易服,本来还有一定贸易自由活动的他们现在不得不跟囚犯一样被拘束在规定的空间内为满清贵族们生产生存资源。

    不过,这个严密监控措施对于真正的汉奸却是毫无影响,尤其是投靠建奴的一些文人们,他们现在是自发的将自己视作了大清的臣子,没有这皇太极的剃发令和习满语令之前,他们就已经自觉的开始剃掉发髻,并学习满语,还以穿马褂为荣。

    甚至还有像李率泰这样的,已经完完全全把皇太极这个皇帝当成了自己的主子,在深受儒家思想体系下,甚至还要给他的大清殉葬。

    尽管他们以自己现在是大清子民就应该奉大清皇帝为君主的忠君思想来掩饰自己出卖民族与大明的私心,但李永芳的人头还是让他们意识到光靠自己欺骗自己是不行的,大明并不因为这个而选择原谅你,这些汉奸们尤其是那些忠诚度还比较高的汉奸们至少能感到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祝世昌本是大明游击,在天启元年投降努尔哈赤成为盛京城城守总兵,同李永芳一样,作为老牌投降建奴的汉奸,他本以为能在鞑子的庇护一下平平安安的一辈子,虽说主子一大堆,但却也算过的可以,至少可以时不时的抢抢汉人百姓的财富,只要不抢满人的和满人的包衣奴才,即便死了人,上面也是不会怪罪的。

    所以,祝世昌很享受这种可以假借建奴之势力在自己同胞面前作威作福的感觉,但现在投靠建奴的汉人尤其是他们这种大员接二连三的被锦衣卫刺杀,让他已然没有了安稳的心情去欺压建奴控制区内的汉人。

    不过,好在皇太极同努尔哈赤一样,现在还颇为信任他祝世昌,让祝世昌负责盛京城的城防,但祝世昌总有一种预感,自己会一不小心被潜伏在沈阳城内的某锦衣卫给暗杀。

    尽管,现在自己也很尽力的执行着皇太极的清洗政策,并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还顺带勒索和抢掠了不少钱财,但他还是不敢出府,以告病为由躲在家里,对于其他事则全权交给了他的下属。

    即便是在家里,一有风吹草动祝世昌就能在半夜被惊醒,且吓得是一身冷汗,就这样半个月过去后,人虽没病也瘦了个十多斤,平添了无数白发。

    等到他去弘文馆面见皇太极时,连皇太极也觉得甚是惊讶,当然也明白他是在怕什么,为此也只能好言相劝,并又给了他个三等阿哈哈尼哈番的爵位。

    不过,祝世昌却没有半点能高兴的起来的意思。

    同样和祝世昌一样于天启二年投降建奴的鲍承先比祝世昌还要惊惧。

    鲍承先作为弘文馆大学士的他同范文程一样知晓军机,对于目前的关外局势比祝世昌还要清楚,知道现在大明已经控制住了漠南和宁锦一带,所谓大清实则已经陷入了大明的三面包围之中。

    所以,更为灵活的鲍承先没有像李率泰那样死心塌地的要跟着建奴一起殉葬的“觉悟”,也没有像祝世昌那样除了担惊受怕而毫无办法,他很主动的寻找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盛京城内的锦衣卫,并想把自己重回大明的消息传递给锦衣卫。

    而鲍承先的运气很好,他也参与了这次针对查锦衣卫的清洗活动,但他跟祝世昌一味趁此劫掠百姓,大发横财不同,他却借此抓到了锦衣卫在盛京城内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但他却动用自己的权力放走了这些锦衣卫,并通过这些锦衣卫将自己回归大明的消息转达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在得知后没有立即表态,因为他现在也很纠结,按照他的本心,这些出卖大明的汉奸是自己万分痛恨的人,除了千刀万剐不可能有别的结局!

    但一想到毕竟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投靠建奴的汉人并不少,如果自己一味杀戮,会不会让这些汉奸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建奴卖命,而增加自己灭掉满清的难度。

第三百六十二章 钱谦益献策

    琉球海战的事让大明尝到了不少甜头,至少皇家织造局和皇家工业公司在琉球是赚了一大笔钱。

    但是,郑芝龙对于他郑氏海盗归附大明一事却依旧暧昧不清,熊文灿仍旧未能完全劝服郑芝龙归附朝廷,虽然跟朱由校对于一些条件一直不肯妥协退让有关,但也说明郑芝龙也有依旧要称雄海上的心思。

    朱由校不清楚南边关于海洋权益的争夺到底是以谈判解决还是最终依旧会诉诸武力,但他不得不做好最坏打算,那就是郑芝龙会铤而走险,宁愿与朝廷宣战也不愿放弃自己现有的势力回乡做个富家翁。

    如果一旦郑芝龙真的要逼得自己动用武力,那么到时候自己在北边的用兵就得相对减弱,要想以较少损失灭掉满清,就不能把这些汉奸逼得太紧。

    甚至可以学学太祖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前对自己本来所厌恶的豪强地主是百般迁就甚至是包容,但一旦坐了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