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命运通常与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掌书记入朝为官多任监察御使、殿中侍御使、拾遗、补栩等清望近要之职。

杜让能的意思很明显,陈墨去做类似监军的职司。只要这次胜了,皇帝回京。不但左睿飞黄腾达,陈墨也可以凭借功劳担任朝中清要,这就是一种分配,到时候其它人也无话可说。

“小子义不容辞,自当为先驱。”陈墨当然愿意,这是一次必胜之战,战后自己可以升官,左睿的崛起更是他需要的结果。

“子涵认为左将军手下的战力如何?”杜让能的兴奋还没有降下去,他现在也不急了,开始考虑左睿手下军队的战斗力。

“神策军无人出其左右!”

陈墨的回答让杜让能再次愣住了。

很惊人的说法,很久之后,杜让能才从惊讶中缓过神来:“子涵确定?”

“表面上,张大将军手下最强的将领是姚开姚将军,李铤李将军,还有就是公孙郜将军,左将军只能排名第四,但。。。那是以前,不是现在。”

作为兵部尚书,杜让能对姚开手下还是有了解;姚开的骊山行营屡次守卫潼谷关,并在东都附近作战经年,这支军队可谓久经沙场考验,战力绝对不俗;李铤作为一个世袭神策军大将,在这次防守战中也体现出他强劲的战斗力;而公孙郜也不简单,他曾是灵州的一方大将,自祖父辈就和吐蕃人战斗,后来并入神策军。

ps:大家中秋快乐!送上所有的祝福!

150京畿制置使

左睿竟然比这三个人还要强,杜让能不敢相信。

“杜公不相信小子?”陈墨微笑以对。

“我。。。相信,怎么会不相信子涵,我现在就去和与得圣商议这些事情。”

陈墨可不是随便开口吹牛的人,他的建议和判断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错误。既然他说左睿最强就有他的根据,既然这样,左睿就更要争取利用起来,而且事不宜迟,杜让能去身就走。

机会总是留个有准备的人,陈墨需要某些人强大起来,同时削弱某些人的力量,这就是他需要做的。陈墨偷偷的阴了杨复恭一把,因为杜让能虽然没说,但他和文官们一定会把杨家可以掌控的军队尽量减少,这样对文官集团才会最有利。既然杨复恭不考虑怎样做最有利于国家,而是考虑首先进行权利的掌控,杜让能和文官集团自然也不会让杨复恭特别如意,进行权利的制衡就是一种必然。

还没有看见胜利,两大集团的斗争就已经开始。陈墨也没办法,他知道这样对国家不好,但让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执掌权柄对国家更不利,因为历史已经说明这条路行不通。

背后的竞争和尔欺我诈继续,只剩下等候。

这时,西川有消息传过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斩杀剑南东川节度使高仁厚。

说起来,高仁厚还真是死有余辜。高仁厚也算是一个名将,早年即追随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官至为营使。后来黄巢军攻陷京师后,唐僖宗出居成都,陈敬瑄遣黄头军部将李鋋、巩咸率军一万五千人守卫兴平,数败黄巢军。黄巢军称蜀兵为“鵶儿”,每次战斗,都互相告诫说“毋与鵶儿斗。”可见这支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

陈敬瑄见其兵可用,就增选士卒由高仁厚率领。后来,长安有些流寇和闲散人等剽掠乡里,人称“闲子”。黄巢入据长安后,很多人避难到宝鸡,闲子趁机大事抢掠,官吏无法不能制止。高仁厚知道后,派兵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

早期的高仁厚忠勇敢战,对待百姓也很宽厚,深得人心。作为嫡系,陈敬瑄自然不会亏待他,于是派人进京活动,让高仁厚代替东川节度使杨师立。杨师立自然反对,于是公然起兵造反。于是,陈敬瑄直接派高仁厚带兵去抢自己的地盘。

高仁厚果然能战,十战皆胜。不但能战,高仁厚还宽待士民,承诺取胜后绝不妄杀一人,就这样逼得杨师立投水自尽。

但很可惜,人的野心会随着强大而膨胀。高仁厚在东川站稳脚跟,因东川的富足他逐渐强大起来。光启二年初,遂州刺史郑君雄反叛,后占领汉州,随后攻打成都。**膨胀起来,想要实现自己野心的高仁厚偷偷的派兵相助,并支持粮饷。

陈敬瑄命部将李顺之迎战,直接杀了郑君雄。在得知高仁厚背后的小动作以后,陈敬瑄立刻调兵遣将奇袭高仁厚,将他干净利落的也杀了。

但是,高仁厚在东川很有根基,陈敬瑄已不能控制东川,因为百姓在极力反对他。

因田令孜的失势,东川肯定不能再归陈敬瑄。经过一次朝会,命神策军将领顾彦朗为新任东川节度使,无法控制东川的陈敬瑄没说什么,默认了这个任命。

这时候,兴州传来消息,情况危急,王行瑜的军队进攻越来越疯狂,恐怕兴州很难守得住。

有坏消息自然也有好消息,出使的刘崇望这时带回河中与河东的消息。李克用和王重荣接受了朝廷的谕令,同意派兵与诸道夹击朱玫,尤其是王重荣,他的上表很让人兴奋;愿向兴元遣使表献绢十万匹,请讨朱玫以自赎。

尽管前方的战斗有些不利,但这个大好消息无疑让整个兴元陷入一片欢腾。

只要李克用和王重荣出兵,朱玫已经必败,兴元已无忧。

此时,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率邠宁之师五万屯凤州,而兴州也落在了王行瑜的手中。兴州已经距离兴元很近,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距离。

当然,王行瑜不可能轻易攻到兴元近前,因为雨季到来,河谷和群山成为了天然屏障。只要毁掉栈道,王行瑜将无可奈何的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想要追上皇帝那是不可能。但毁掉栈道是最后的办法,这一次,谁也不敢大意了,神策左军大将军李茂贞亲自请兵出战。

兴州在兴元府的西侧,同样是群山环绕。王行瑜自然要选择这条道路,因为走东侧留坝一线路更难,那里的山势更加险峻,毁掉栈道将无路可走,所以只有走这条兴州的路线。

出兴州往西二十里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名叫大唐峰,大唐峰南北走向,正好阻挡住西行的路线。这次,不但是李茂贞,就连张造也沉不住气了,除了已经在大唐峰的大将李鋋和姚开,公孙郜这次也带兵前去支援。而兵力并不雄厚的魏玉霆也派出手下大将郭平领兵三千奔向了大唐峰。

随后,兴元监军使,右军中尉严遵美再次派兵八千。这样,大唐峰几乎集聚了兴元府所有的最强力量,总兵力达到了五万,已经和王行瑜的总兵力不相上下。

也就在这关键时刻,观军容使杨复恭上表请任命扈从都将杨守亮为金州刺史、金商节度使、京畿制置使。让杨守亮率领两万名士兵前往金州,和王重荣、李克用形成夹击态势进军。

当然,让杨守亮现在去是不可能的,王行瑜的大军已经距离兴元非常近,现在分兵等于自杀。但杨复恭的意见皇帝还是要采纳一些,比如可以给杨守亮这些职务,杨晟、杨守立、杨守宗和满存等人俱有封赏。

杨复恭不在皇帝身边,近水楼台的众位朝臣同意了皇帝的意见。但是在同时,也开始掺沙子,否则怎么对得起杨复恭。

制置使属于临时差遣官,既然杨守亮可以担任,别人同样可以挂上这个荣衔。比如已经升为冠军大将军,驻留在子午堡的神策左军将军左睿,除了京畿制置使的职衔,还被授为华州刺史兼潼关防御使。

ps:致谢打赏和来访的所有书友,尤其是(稻草人)书友的35个月饼,感激不尽!另祝大家节日愉快!心想事成!

151我明白,但我不敢!

担任一个刺史并不显赫,但挂着京畿制置使的职衔,被授为冠军大将军实际上已经已经脱离了神策军的范畴。左睿名声不显,别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而张造这个人比较实在,手下升官,本性厚道的他不好意思阻拦,所以干脆默认了左睿这些任命。

华州现属京兆府,以前有很多称谓,也归属过很多地方。太州地方不大,但它却是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尤其是潼谷关也包括在内。

左睿担任华州刺史看似简单,可绝不简单,因为潼谷关还有一位大将在那里。田令孜失势了,权利就需要更迭。潼谷关这个咽喉重地必须归朝廷,作为田令孜的义子,任潼关防御使兼华州刺史的韩建被替代除了他自己别人没意见。

还有一个任命,这个任命有些让人费解;皇帝谕旨,翰林待诏陈墨去华州担任冠军大将军,华州刺史左睿的掌书记,同时暂任宣旨官给左睿去宣布皇帝的谕旨。这是陈墨和杜让能、萧遘的共同决定。这意味着陈墨必须离开,绕道去子午堡。

在离开兴元之前,陈墨必须向寿王李杰告辞,这可是他将来的大树,必须进到那种礼数。

寿王李杰可以理解,这正是男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陈墨总不能停留在一个医待诏的位置上,他必须更进一步。所以,寿王李杰虽有些不舍,可阻拦的话无法说出口。

寿王李杰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遂宁公主不在乎缺一个玩伴,她担心的是陈墨的安全:“不行,千里山道,这太危险了,何况京畿一带现在还是朱贼的天下。我去和五郎说,让他收回诏命。”

“十一姊不要说了,要给五郎和子涵留下面子,你去说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寿王李杰比遂宁公主稳重的多,这种谕令是一种不可更改的谕令,除非陈墨抗旨,可看样子陈墨不可能抗旨不遵,还精神昂奋,根本无法改变。

“多危险啊!那七郎你去给五郎说一说,让。。。别人替换陈待诏。”遂宁公主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陈墨太行险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建功立业,这次的机会我希望抓住!何况有一个路线很稳妥,并不是直接去京城,只要安全到达子午堡就算完成任务。以后,华州那里等待机会即可,请殿下不要担心。”

没等寿王李杰有回应,陈墨赶紧解释,但这个解释立刻引来一阵狂风暴雨。

遂宁公主火了:“你去吧!去吧!赶紧去,去。。。在。。。才好。。。”

那个死字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遂宁公主抓起案几上的陆战棋棋盘,随后劈头扔向了陈墨。

陈墨毫无准备,这个陆战棋棋盘是他亲自让人做的,做的很结实,木料用的很实在,上面的行军路线还是他一笔一划的功劳。现在,距离太近,棋盘结结实实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遂宁公主愣了一下,她没想到陈墨连躲都没有躲。可是。。。总不能就此示弱,寿王李杰和董怀玉都在,太没面子了,遂宁公主狠狠地瞪了陈墨一眼,随后狂奔而去。

寿王李杰没动,董怀玉也没动,两人不知道说什么。

陈墨什么都明白了,还真看得起自己,作为亲哥哥的寿王李杰在促成此事,而那位公主显然已经动了真心。

我明白,但我不敢!家里已经有两个**烦,现在搀和上一个身份尊贵的长公主殿下,家中岂不翻了天,以后自己还有活路吗?太尴尬了,陈墨摸着头上刚刚起来的包,当然,这是故意被击中。可是。。。那种想哭的感觉千真万确,表情绝对不是假的。

“殿下,这次京畿之行是为了联络子午堡的左睿左将军,这样,朝廷军队才会在京畿之地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此行事关重大,而且。。。左将军和我有兄弟之义,必须亲自去才行。。。。。。”

解释的合情合理,寿王李杰知道陈墨和左睿是什么关系,陈墨去子午堡的确很合适。这支军队有些未知的成分,既然皇帝和朝臣都同意,说明左睿的力量不弱,朝廷必须抓在手中。

寿王李杰点点头,他明白轻重:“子涵去吧,十一姊最近脾气有些不好,子涵就。。。担待些,我们在这里静候佳音。”

遂宁公主最近一段时间真的脾气很好,一副温良贤淑的姿态,可以说很淑女,绝对有皇家风范。可今天的失态让陈墨太尴尬了,可寿王李杰还是希望陈墨能够理解自己和遂宁公主的意思。

“多谢殿下体谅,那我。。。就去了。”无法,也不敢挑明,陈墨还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家里的醋坛子已经洒的遍地都是,到处散发着醋味,再增加一个陈墨怕自己会永无宁日。

拜别了寿王李杰,还有人要去拜别。皇帝那里不用去,官太小,去了就是笑话。当然,两位相公,还有杜怀山、孙解是必须要前去辞行的。

萧遘、杜让能、杜怀山和孙解四个人也正等着陈墨辞行。陈墨很有一套,可谓心思敏锐,他出的主意一直都很有用,也算是后背辈中的杰出人物,因此几人都很看重。

皆是长辈,今天不同往日,陈墨用的是正经的拜别礼,结结实实的磕下去。

陈墨这是接受教诲的意思,其实几人也没什么可教诲的,虽然带的人不少,但还是要叮嘱一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