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容后再说吧。离三皇子大婚都有两个多月,五皇子动作不会那么快的。让宁儿进宫的事情得尽快才是。吩咐如流处盯紧张家和二皇子府,张星华可不会坐以待毙的。”沈华善说道,话题还是绕回了三皇子婚事这里。

三皇子的婚事,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他有预感,三皇子的婚事,必定会影响整个夺嫡的局面,只是,不知道谁才会是得益者。

过了几天,荣平县主在宫中举办宴会,邀请了不少京兆官员人家的姑娘进宫聚玩,除了常客沈宁和郑少宜,还邀请了户部侍郎江成海家的姑娘江涵雪、工部侍郎袁恪真家的袁慧怡等人。

说来也奇怪,大永皇室的公主、郡主都不是喜欢热闹的人,除了淑和长公主,就是这个荣平县主喜欢宴会。所以长泰帝对她这个喜欢也甚为支持,荣平县主隔三差五的设宴,也就没有人觉得奇怪了,当然也方便了沈家和容贵嫔的互通有无。

“祖父请娘娘稍安勿躁,不可慌乱和着急。真正焦急的,应该是二皇子和五皇子才对。”趁着进宫赴宴的机会,沈宁向容贵嫔转达了沈华善的意思,也转达了沈家的建议:袖手旁观。耐心等待,且看二皇子和五皇子有何动静再说。

说完之后,沈宁便静立一旁,低首敛眉等待着容贵嫔的反应。

“本宫知晓了。近日听得宫女们说延禧宫和春熙宫那边倒是很热闹,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会在这个当口给三皇子这样的婚事是什么意思!”听了沈宁转达的话语。容贵嫔姣好的面容有些微沉。

自从知道了三皇子的婚事,她的心情也不能明媚起来,怎么也想不明白长泰帝的意思。原本她还以为长泰帝虽然表面不显。但心里是极疼自己的皇儿的,现在看来之前是太乐观了,对皇上来说,那些也是他的骨肉,都是一视同仁的。

沈宁听了容贵嫔的话语之后,抬头看了一眼她的容色,继续低首敛眉不说话,心里却冷笑了起来。

帝心难测,果然如是!估计长泰帝这个赐婚的旨意没有多少官员能猜得对吧,与安西都护家联姻。就意味着得了安西都护府的五万兵马,所有官员都没有想到长泰帝会如此明显地偏向三皇子吧?或许赵家也不知道会出一个三皇子妃吧?

这个赐婚的旨意打乱了许多人的计划!据如流处和蚍蜉传来的消息。有不少已经打算站队的官员又迟缓了脚步:这个形势,真是不好说啊。

想到和二哥沈余宏早日的讨论,沈宁再一次将长泰帝的心思在心里展现了一遍,此所谓帝王心术啊。

对于长泰帝这种掌控朝臣的恶趣味,无时无刻不在昭示自己地位的怪心思,沈宁在长泰帝三十五的时候就已经领会得很透彻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属意或者增加资本,而是长泰帝在告诉所有人,包括中书省的重臣:皇权天子,是最后的决定者;帝心所向,上意所属,才是最终的结果!无论你们猜想、推论了多少,都没有用!——这,才是长泰帝下这一道赐婚旨意的目的啊!

不过这一点,沈宁不打算告诉容贵嫔,总得让她有危机感才是。

同一时间,在紫宸殿的长泰帝心情极好,饶有兴致地听着内侍首领张盛的疑问:“皇上,奴才听得宫中不少人说朝臣都不明白皇上赐婚的意思呢,有不少内侍都悄悄来跟奴才打听呢。其实奴才也不明白,那收买钱倒也不敢收呢。”

张盛笑着说,但是语气十分恭敬,这马匹拍得是无声无息。对于侍候长泰帝这个本领,张盛早就练得炉火纯青了!

果然听见长泰帝“哈哈”笑了两声,显然很受落他这样的疑问,却没有回答张盛的疑问。

长泰帝之所以这么快就下了赐婚的旨意,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延绵国祚。

恭太子薨了之后,长泰帝想到了皇室人丁凋零得厉害,虽然他纳了那么多的妃嫔,可是这么多年来,夭折的夭折,病薨的病薨,竟然没有几个皇儿存活,到了孙儿这一辈,存活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长泰帝开始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危机了,后继无人,这对于大永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

所以除服十来天,就匆匆下了赐婚的旨意,至于选中赵钰罡嘛,也是为了平衡各皇子势力的需要,二皇子有了前兵部尚书做亲家,这三皇子的亲家,当然能是安西都护了。

何有可疑?何以可疑?长泰帝想到京兆官员的蠢蠢欲动,笑了起来。

二更!准备开始拿皇子们开刀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挝登闻鼓

(戏肉开始了……)

整个六月,沈俞氏都带着沈家女眷在京郊庄子避暑,感受乡野意趣,可谓快活至极。

这一次,沈安氏终于能跟着去了,年初才入门的沈成氏(成燕燕)也跟着去了,还有三个小朋友沈余宸、沈庆德和沈庆泽一起闹腾,这一次的沈家外出避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热闹。

沈宁当然也在京郊庄子度过了惬意随心的一个月,七月初返回京兆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庄子的瓜果,夏词则想方设法做了诸多美食,解了沈宁的馋。

可惜尚未安顿几天,沈宁就听得秋歌面色匆匆来报:“姑娘,出大事了!京兆府前的登闻鼓,被人敲响了!”

“什么?!有人敲登闻鼓?这是怎么回事?”沈宁一听,吃了一惊,忍不住站了起来。

挝登闻鼓,这是大永多少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了,实在太令人意外了。这是怎么回事?!

登闻鼓,设于京兆府前,是大永太祖上官伏所设,《太祖实录》称“太祖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在登闻鼓旁悬挂的对联“伸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则直接反映了登闻鼓的作用,那就是为百姓鸣冤、上达天听。

大永早年还曾设有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只是两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院早就撤了;而且由于朝廷对登闻鼓的管理极其严苛。除了委派京兆府官员和刑部官员掌管登闻鼓外,还规定若要敲响登闻鼓,必先受杖责三十。

这种“未言先有罪”的规定,使得登闻鼓的作用日渐衰微。大永至今,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敲过登闻鼓了。

若沈宁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登闻鼓响起还是惠和帝在位的时候。都已经是四十多年前了!时隔四十多年之后。登闻鼓再次响起,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了。

这一次登闻鼓,是为了什么而响起?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秋歌的描述中,沈宁只知道击鼓的是一名妇人,其他的,暂时还不知道,因为时间太短。如流处和蚍蜉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到底是何人为何事要击登闻鼓呢?沈宁不由得大感好奇。

对于登闻鼓响起之后的程序,律法是有规定的:“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这一点,京兆尹罗士敬很清楚。

当属下来报登闻鼓响起之后。他立即受理了此事。同时派人通知刑部尚书任弘毅,共同商讨此事。

任弘毅接报后匆匆来到了京兆府衙,便看到了罗士敬无奈和为难的神色,他的心猛地跳了起来,这有人挝登闻鼓的确是大事,可是也不用这样吧?

待他听清楚堂下那妇人的冤情之后。感到头都大了,也露出了和罗士敬一样的神色。这事,太难办啊!

且不论这两人脸色如何,堂下那个硬生生受了三十杖责却幸运地尚能出声的妇人,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诉说着她的冤情。

原来,此妇人姓唐名苑,是庐江人士,自陈有天大的冤情,她历尽苦难千里迢迢来京兆击登闻鼓,就是为了伸冤!

她状告的是吏部侍郎周阳煦,一告其纵容嫡长子周学礼骗婚;二告其纵容、包庇其族众,令其族众为祸庐江,犯下滔天罪行。

据唐苑诉述,她在十年前被周阳煦的嫡长子周学礼骗婚,而她状告的周家族众犯下的罪行之中,就有组织、肆意奸淫幼女,她的女儿,年仅九岁的女儿周乐就是受害者之一,如今还被囚禁在庐江周家。

为了讨回公道、解救被囚禁的女儿,她才想尽办法来到京兆,敲响了登闻鼓!

“请大人将民妇冤情上达天听、昭白天下啊,还我公道,救我女儿啊!”诉述的最后,唐苑状若疯癫,嘶哑地哭喊道,受了三十杖责而极度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先将这妇人收押府牢。我们将此事立即禀告皇上吧,听皇上圣裁。”罗士敬说道,现下只能先根据程序走了,任弘毅表示了赞同,也深感事情棘手,不知怎么处理才好。

唐苑挝登闻鼓、状告周阳煦,意味着什么,牵涉着什么,这两个人再清楚不过了。

在夺嫡这样敏感的时期,在三皇子即将大婚之前,作为三皇子母族的周家却被唐苑通过登闻鼓告到了御前,若说其中和政治、夺嫡等没有关联,随便问任何一个官员都不相信啊。

罗士敬和任弘毅当然也是不信的。因此,他们不敢有片刻耽搁,马上着手处理后续事宜。

唐苑巳时击登闻鼓,到了当天申时,关于唐苑击登闻鼓始末的折子,已经递到长泰帝面前了。

长泰帝看着那并不长的折子,喜怒未明。一旁随伺的张盛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神色,也不敢说话。伫立的宫女和内侍连大气都不敢喘,整个紫宸殿内静悄悄的。

良久,长泰帝才放下折子,闭眼假寐起来。张盛见状,连忙摆摆手,示意其余宫女和内侍赶紧退出殿外,免得打扰了长泰帝。

假寐中的长泰帝在思考如何处理挝登闻鼓之事。罗士敬和任弘毅能想到的事情,长泰帝自然能想得到。

状告三皇子之舅、后宫贤妃之兄、吏部侍郎之官,击响了沉寂四十多年的登闻鼓,还熬过了三十杖责的刑罚,一个小小的庐江民妇,怎么会有这样的胆子和决心?

而且周家素有贤声,怎么会突然有人状告他们?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其他皇子的手笔勾连?这事是不是诬告?是不是冲着周家、乃至三皇子而去的?

这种种复杂的思量在长泰帝脑海中交织。他却没有能抓住一个准确的头绪。

“宣罗士敬、任弘毅、龚如熙和何克难进殿吧。”苦思无果,长泰帝睁开了眼睛,对张盛下令道。

登闻鼓设在京兆府外,那民妇挝登闻鼓之事,根本就无可遮掩,又涉及当朝吏部侍郎。想必现在已经传遍整个京兆了。

不管怎么样。身为帝王,他都必须重视挝登闻鼓之事,因为登闻鼓就是为百姓伸冤、上达天听之用的,他必须作出一个公道的姿态,对百姓民心有一个交代!不然,民情、民心必定有变,他必须要在这之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长泰帝的猜测并没有错。短短一天的时间,有人挝登闻鼓的事情已经传播了整个京兆,更有本事通天的百姓,从京兆府官员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挝登闻鼓的乃是一个庐江妇人,她被吏部侍郎周阳煦的嫡长子骗婚了,幼女还被周家人奸淫、囚禁,她是求救无门。这才敲了登闻鼓等等。这个消息。就是一个轰雷,引起了京兆百姓和官员的一阵阵骚动。

京兆百姓几乎是一面倒地相信确有其事,如果不是有莫大的冤情,一个妇人怎么会去敲响登闻鼓、受那三十杖责的刑罚呢?这说不准会随时没命的,谁会无端没事去做这样的事情?那登闻鼓都四十多年没有响过了!

而京兆官员则对此保留意见,朝廷当下的局势。他们都知道得很清楚。部分官员认为妇人肯定是别有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周家。从而削弱三皇子的势力!

再说了,庐江周家素有善名,不然他家的姑娘也不会被皇上选进宫中,最后还被册封为贤妃,这肯定是诬告;部分官员认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周家说不定真做了那恶事,如果那妇人状告的是真的,那么周家就是伪善假义,这罪行也太令人发指了!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就看皇上和主司官员如何应对了。

一时间,整个京兆的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这件事上,观望着事态的发展。为此,茶楼、酒肆等场所的生意好了很多,因为这些地方的消息最灵通,不少人都去这些地方打听事态的最新进展呢。

很快,长泰帝的旨意就下来了,一方面下令周阳煦上折子自辩,一方面令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组成调查小组,由这四部司共同审理此案,务必使真相昭白,还公道于天下。

因为事涉当朝吏部侍郎,这个调查小组的阵容也十分吓人,由京兆少尹罗士敬、刑部尚书任弘毅、御史大夫龚如熙和大理寺卿何克难四人主领,京兆少尹章翦、大理少卿邱盛年、御史中丞杨简锐、刑部侍郎朱序等也在其中。

总的来说,这四部司的主要官员,几乎都参与到里面了。

挝登闻鼓之事,在京兆引起的影响极其巨大,这个调查小组从成立之时起,就已经快速运转起来了。

罗士敬等四个主官坐镇京兆,他们根据长泰帝的旨意,将调查小组分作两路行事:章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