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05-永恒情谊-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谢,你这个笔杆子有没有什么高招,我不会说苗家话,情况又不熟,去哪儿找人呢?”    
    杨大昌的话刚说完,宣传队的小金推开房门说:    
    “报告科长,有一位老乡给我们送来一只小肥猪。”    
    谢扶民听说有老乡,不由喜上眉梢,忙说:“很好,快请他进来谈谈。”    
    不一会儿,小金把那位老乡请来了,只见他约有60多岁,满脸皱纹,身体倒挺硬朗,怀里抱着只小肥猪。他一进门就跪下了,把屋里几个人搞得不知所措。谢扶民连忙走上前去,把他扶起来,说:    
    “大爷,你别误会,我们红军是好队伍,保护苗民,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老大爷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谢扶民,他已从谢扶民刚才的态度中,看出这支队伍同别的队伍不同。他说道:    
    “我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姓韦,家里很穷,什么也没有,只有这只小肥猪。刚才特务连的几个兵要买它,我没有卖,现在把这只小肥猪送给‘长官’……”


苗岭热血火把被点着了,连成一条明亮的长龙(7)

    没等老大爷说完,谢扶民握住他的手说:    
    “韦大爷,谢谢你了,你的小肥猪我们不能接受。你把它抱回去,喂大了好卖钱。”    
    韦大爷听了这话,不由得愣住了。谢扶民继续解释说: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工人农民和各族人民自己的队伍。决不乱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韦大爷听了激动地说:    
    “我老汉活了60多岁,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队伍。”    
    谢扶民忙问韦大爷:    
    “咱们寨子里的群众都去哪了?”    
    韦大爷叹了口气说:    
    “大伙儿不知道你们好,信了国民党的谣言,都跑上山了。人可以叫回来,就是夜里不太好找呀。”    
    小金嘴快,在一旁说:    
    “大爷,我们同你一起去叫。”    
    韦大爷点头同意了。    
    谢扶民当即带着十多位全副武装的宣传队员,由韦大爷带路出发了。夜静极了,群峰深色的轮廓,都已融进了黑色的夜幕里。大家点着火把,沿着一条小道不停地走着,约摸走了一个钟头,韦大爷在一座山脚下停了下来。他喘了口气,然后大声地用苗语喊着。叫喊声在夜空中传出很远很远,可半天没有人答应。有的战士着急了,小声议论着。谢扶民赶紧说:    
    “大家不要着急。”    
    韦大爷见没有动静,又喊了一声,声音刚落,就听到一座山头上“砰”地响了一声火药枪声。战士们不知咋回事,有些紧张。韦大爷说:    
    “联系上了。”    
    果真,不到10分钟,左前方不远处的树枝嘎嘎吱吱地响了起来。韦大爷又叫了两声,接着在黑暗中走出三个人,都是壮年汉子,一人手执土枪,两人手握马刀,天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从他们的架式上看,是有戒心的。    
    韦大爷赶紧把他们叫到一起说了一阵,很快,这三位汉子便走过来与谢扶民等红军战士亲热地说起话来。谢扶民对他们说:    
    “红军保护苗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这里过一夜,想买些粮食好继续北上。”    
    他们听后不住地点头,手拿马刀的小伙子拿起牛角吹了起来。    
    随着“嘟嘟”的牛角声,从四面八方涌出许许多多的苗族同胞来,手里或拿着刀,或拿着土枪和长矛。韦大爷对他们说:    
    “大伙听着,红军和别的军队大不相同,是仁义之师,不拉夫,不筹饷,不要办招待,跟咱们穷人是一家。他们还要去打仗,没了粮食,咱们快回家帮助他们背些粮食。”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那就快回去吧!”    
    人群热闹起来,纷纷点起火把朝山下走,还有一部分群众到别的山头上叫人去了。    
    很快,刚才还是寂静漆黑的山寨一下子就充满了欢声笑语,苗族同胞纷纷把粮食、鸡、鸭、鸡蛋、菜干等拿出来,送给红军。谢扶民对苗族同胞们说:    
    “太感谢乡亲们啦。除粮食按市价收购外,其他东西我们不能要。我们红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我们的纪律。”    
    苗族同胞见谢扶民讲得诚恳,只好按他说的做。不到一小时,部队就把粮食筹齐了。    
    第二天清晨,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千山万壑披上了绚丽的彩霞。红军迎着朝霞出发了,苗族同胞纷纷涌上路口,为红军送行。韦大爷握着谢扶民的手说:    
    “自己的队伍,太好了,盼你们再回来啊!”


苗岭热血又出现了“云贵川”那张可爱的笑脸(1)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走出茫茫草地后,按照党中央北上抗日、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由甘南继续北进。    
    红军沿白龙江,经麻牙寺,向岷县方向挺进。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支流,源出甘、川边境岷山山脉的北侧,是甘南最大的河流。这里江水汹涌,像游龙奔马,东闯西撞,拍岸击礁,涛声如雷。河的两岸,到处是陡立的峭壁,似犬牙交错,直指苍穹。红军不仅要沿着河边陡峭的崖路行走,还要经过几处危险的栈道。    
    栈道是在险峭的崖边用木板铺设的小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通过险峭的山崖,在崖壁上开凿一长排石孔,石孔上钉上木桩,木桩上铺上木板,联成一条曲折的像长桥一般的险道。栈道下面,便是奔腾的白龙江。    
    栈道由于地处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北上,对这一带的栈道进行了破坏,部队只能边修边走。虽然战士们刚走出草地,体力尚未恢复,但他们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克服了困难,通过了白龙江栈道,向甘南岷县方向前进。    
    这时,红军面临的敌情是:在左边,有国民党洮(临洮)、岷(岷县)路保安司令杨积庆的部队;在右边,有国民党胡宗南的主力部队,随时准备堵截红军。    
    由甘南北上去岷县,必须经过岷山山脉的重要隘口——腊子口。    
    9月14日,红四团到达麻牙寺。当晚,团政委杨成武接到师部送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军团首长命令即速继续北进,着第二师第四团为先头团,具体向甘肃之南的岷州前进,三日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拦阻之敌!    
    杨成武看完信后,感到任务紧急,决定立即召开团主要干部会议,讨论上级指示,研究情况。干部们迅速到齐了。杨成武给大家念了师部的信,又通报了当前的敌情,然后神情严肃地说:    
    “同志们,腊子口可能是我们北上途中最后的、最险要的关口,迅速突破腊子口,翻过岷山,就争取到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阻挡我们北上抗日的阴谋就会彻底破产,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就能胜利实现。如果拿不下腊子口,我们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眼下只有突破天险腊子口,才是惟一的出路。”    
    杨成武接着说:    
    “眼下,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但我们红四团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直接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一支老部队,打过各种各样的硬仗、恶仗。只要我们搞好思想动员,就一定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会上,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制定了计划,决定立即进行政治动员,连夜行动。    
    战前动员一结束,杨成武就带领部队出发了。    
    夜已经很深,漆黑的夜幕覆盖着崇山峻岭。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和悬空的栈道前进着,头上是刀削斧劈般的山崖,脚下是呼啸奔腾的白龙江。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终于接近腊子口。    
    在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杨成武来到担任主攻任务的六连进行动员。他说:    
    “腊子口就在眼前了,我们左边有杨积庆的两万多骑兵,右边有胡宗南的主力部队,我们北上抗日的道路只有腊子口这一条。这里过不去,我们就不能很快与陕北红军会合,就不能尽快地到达抗日前线。”    
    接着,他激动地问大家:    
    “乌江、大渡河都没能阻挡我们前进,雪山、草地我们也走过来了,难道我们能让腊子口给挡住吗?”    
    “坚决拿下腊子口!”    
    “刀山火海也挡不住我们!”    
    干部战士们齐声回答。    
    “好!”    
    杨成武见大家充满信心、士气高昂,十分高兴。    
    接着,杨成武和团里首长又带着营、连干部察看地形。    
    腊子口可真称得上险要。从山下看上去,山口子宽约30多米,仿佛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两边是悬崖陡壁,周围全是高山峻岭,无路可通。山口下方的两座山峰之间,是一条流速很急、深不见底的石沙河。河上横架一座木桥,把两山连接在一起。要通过腊子口必须通过此桥,别无选择。军阀鲁大昌在木桥两端和山口布置了两个整营的兵力,并在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的山坡上也筑满了三角形封锁碉堡。    
    看完地形后,杨成武让各连召集士兵开会,让大家献计献策。    
    一位参谋向杨成武报告说:“一位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说,他能从山侧面爬上去。”杨成武听到这个消息,很受启发,他想,只要有一个人能爬上去,就可以上去一个连、一个营。可他用什么办法爬上去呢?杨成武立即到连队去找这位战士。    
    杨成武在连里见到了这位战士,只见他约十六七岁,中等身材,眉棱、颧骨很高,虽然有些瘦,但看样子挺灵巧,很结实,特别是那双眼睛,大而有神。连里干部告诉杨成武,他是从贵州苗区入伍的,从小深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入伍后,经过学习教育,作战非常勇敢,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云贵川”。    
    杨成武一见面就喜欢上了这位小战士,亲切地问:    
    “小伙子,听说打腊子口你有好办法,说给我听听。”    
    苗族小战士憨厚地笑了笑,说:    
    “报告政委,我在家采药、打柴,经常爬大山、攀陡壁。眼下这个悬崖绝壁,只要用一根长竿,竿头绑上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    
    杨成武听他说得很在行,就说:    
    “如果你成功了,对打下腊子口帮助很大。就按你说的先试试。”    
    第二天下午,杨成武亲自带着团、营、连干部看“云贵川”攀山崖。    
    由于腊子沟水流太急,难以徒涉,团里专门给“云贵川”准备了一匹高头大马。他骑上马,向站在小树林里的杨成武等人敬了礼后,开始过河,很快就到了陡壁底下。这里虽然离敌人只有200多米,但向外突出的山形成了死角,敌人看不见。    
    只见“云贵川”赤着脚,腰上缠着一条用绑腿接成的长绳,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搭住一根胳膊粗的歪脖子树根,用力拉了拉,然后两手使劲地握住竿子,一把一把往上爬,两脚脚趾抠住石缝、石板,噌噌噌,像猴子似地爬到了竿头的顶点。然后他伏在那里稍喘了口气,又向上寻找可以搭钩的石嘴……。


苗岭热血又出现了“云贵川”那张可爱的笑脸(2)

    杨成武和大家都屏住气,紧紧盯着“云贵川”的每一个动作。他们的心好像随着“云贵川”的每一动作在跳动,谁也不敢大声喘气、咳嗽,生怕惊动了他。渐渐地,太阳快落山了,夕阳的余辉把绿色的群山染成金黄一片。只见“云贵川”灵活、轻盈的身体,忽而攀登,忽而停下,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他攀登到了山顶。    
    杨成武不由得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云贵川”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斗的胜负啊!他很感谢这位可爱的苗族小战士。尽管脖子已经仰得有些发僵了,但视线始终不愿意离开他。“云贵川”在上面待了一会儿,又沿着原来的路线返回来了。杨成武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好样的,真是苗族的岩鹰,祝贺你!”    
    “云贵川”咧着嘴笑笑,仿佛在说,“我说了,能上去嘛!”    
    当即杨成武和王团长商定,王团长带领以苗族战士为主的突击队,翻山迂回过去,插到敌人的侧背。并约定,王团长到达目的地后,发出两颗信号弹,然后正面发起总攻。    
    王团长带领突击队出发了。战士们个个身背冲锋枪,腰缠手榴弹,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他们渡过河后,还是“云贵川”捷足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