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漫话-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骋唬钦馐资璧奶氐恪5浔冉霞虻ィ空轮换涣礁鲎郑贡4孀旁祭投璧男翁7接袢笤凇妒肌分兴担骸岸琳呤云叫木财敬耸刑锛腋九逦澹谄皆逡埃绾腿绽鲋校焊杌ゴ穑嘁趑留粒粼度艚龆虾鲂恢
  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他对这首诗的评语,是比较确切的。狩猎是周代人民劳动的一个项目,《诗经》里反映当时人民狩猎生活的,有《周南》的《颍荨泛汀镀敕纭返摹痘埂罚ü庞搿靶蓖ǎ!厄|虞》是写人民在野地里打猪打野兽的诗。《还》是写两位猎手在打完狼后相遇于峱山,彼此称赞射击手艺轻巧的诗。《秦风》的《驷驖》,《郑风》的《大叔于田》两首诗,都是赞美贵族善猎者。秦公打猎有车马和随从者的排场,打完猎之后,又到北园去休息游玩。《大叔于田》是描绘大叔射箭、驾车、搏虎、逐兽的壮勇,猎后态度的从容。他们都是以狩猎为游戏之一,和人民歌唱自己劳动生活的诗篇,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诗经》民歌里全面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歌很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当时的农奴一年到头忙着耕种服役……哪里还有心肠来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作正面的全面的描写与歌咏。”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歌的素材是由劳动派生的;难道因为忙
  于耕种就不歌唱了吗?绝对不是的。我以为《诗经》民歌无疑曾被贵族文人整理删改过,而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歌之被删掉,可能是因为统治阶级曾窜改民歌作为自己的歌唱,如《周颂》中的《良耜》、《载芟》等。如果保留这一方面内容的民歌,则将与《雅》、《颂》中农事诗雷同。《良耜》是一首秋收后报答土神、谷神的祭歌,前七句写农夫下田播种,妇子送饭。后五句写耕耘施肥。中七句写收割藏库。末四句写祭祀社稷。读后我们好象看见许多农民戴着斗笠,手握农具,在辛勤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藏库,有些妇子,手持大筐小筐在送饭,真是一幅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集体农业生产的图画。诗的语言质朴、生动,与《周颂》其他各篇的风格迥异。诗中提到“百室盈止”,据郑玄解释“百室,一族也”,是原始时代聚族耕种的形态,生产者即占有者。诗中反映的集体劳动情调是明快的,没有农奴对待劳动的怨愤心情。因此,这首诗和《周颂》中另一首祭歌《载芟》,很可能是周初作颂者将原始时代的劳动诗歌,改头换面而成为祭祀社稷的乐歌。宋朝王质《诗总闻》已道破其中秘密,他说:曰两诗(《载芟》、《良耜》)皆称
  ‘实函斯活’,此非习知田野、深探物情,不能道此语也。”到清朝,黄仲松《诗疑辨证》又提出疑问说:“此诗既歌于耕籍时,又歌以祭社授。是周公制作之际,才华已蝎,为此通套乐章,开后人圆机活法之径耶?”王、黄二人对这两首诗的看法是有意义的,值得重视。《小雅》里也有一些诗是写农事的。如《甫田》篇:曾孙之稼, 周王庄稼高高堆,如茨如梁: 就象屋顶和桥梁;曾孙之庾, 周王粮囤只只满,如坻如京。 就象小丘和山岗。乃求千斯仓, 造起仓库成千座,乃求万斯箱。 找来车箱上万辆。可见当时农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了。另一篇《大田》更进一步写到把蝗虫丢到火里去,可见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已经认识到蝗虫的害处和它赴火的特性,知道用火烧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据说唐代人民继承了这种捕蝗法,只汴州一地,捉蝗十四万担。
  《小雅》里还有一首牧歌《无羊》,细致地刻划了牛羊的众多、动态壮健和驯良,并赞美牧人畜牧的技术高明。诗的第二章:或降于阿, 有的牛羊下山坡,或饮于池, 有的喝水池边过,或寝或讹。 有的蹦跳有的卧。尔牧来思, 你的牧童儿来啦,何蓑何笠, 戴着笠帽披着蓑,或负其餱。 有的还带干懊模。三十维物, 牲口毛色几十种,尔牲则具。 供您采用真够多。描写牧场上人畜的动态,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同样是描写牲口的诗,《鲁颂·駉》铺陈鲁国僖公牧马之盛,就显得文字呆板,远不及《无羊》来得有神彩。但是《雅》、《颂》中的农歌和牧歌,经过统治阶级的窜改,所以主题思想同民歌本身就大不相同。如《载芟》末节说:匪且有且, 耕作不从今日始,匪今斯今, 丰收并非破天荒,
  振古如兹。 从古到今就这样。《无羊》的末章说大人占之: 请人占卜说许细:“众维鱼矣, “煌虫变成鱼,实维丰年; 丰年兆头真可喜;旐维旟矣, 龟蛇旗子变鹤旗,室家溱溱。” “添儿添女更言利。”将年成丰收,归功于神明的保佑,而不是创造财富的人民;说牧人为领主服务,是丰年和人口旺盛的好兆头。从这类诗中,已能够看出当时的阶级斗争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二 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周代初年产生的民歌《七月》、《鸱返仁蛘哙堤疚扌葜沟那科壤投桶鳎蛘呓璞刃说氖址ɡ纯仪罅熘鞯牧酢J杏斜耍邪г梗敲挥蟹吲挥蟹纯埂U馐且蛭艹醯慕准睹鼙暇够共皇呛芗馊瘢嗣窕勾孀拍
  来顺受的心理。到了东周、春秋时代,诸侯兼并,战火连年,再加上领主们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只有起来反抗这条路了。他们不象《七月》那样无可奈何地磋叹,也不象《鸱纺茄袂鄣厮呖啵欢怯秘笆淄肚拱愕挠镅裕蛲持握咦饔⒂碌亩氛!妒访窀柚械摹斗ヌ础贰ⅰ端妒蟆贰ⅰ陡疱稹贰ⅰ缎新丁返龋褪撬拇碜鳌!斗ヌ础返谝徽滤担嚎部卜ヌ促猓』藓腔藓强持彩鳎瑢呏又少猓》旁诤颖吡桨渡虾铀迩伊颁簟!『铀迩迤鸩ɡ恕2患诓火#∧悴恢痔锊皇崭詈『倘兮苜猓俊∥毒鄹魅俜浚坎会鞑涣裕∧悴怀鲠鞑淮蛄裕岸ビ邢刎}兮? 为啥猪孩挂你院?彼君子兮, 那些大人老爷们,不素餐兮! 不是白白吃闭饭!一群在河边砍伐檀木替领主造车的农民,在挥
  汗如雨的当儿,猛抬头看见堆满了五谷的大仓库和挂满了野兽的大庭院,想起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就这么白白进了袖手坐吃的领主家里,不禁唱出了愤恨的歌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兀猓俊闭饬礁鑫侍馓岬枚嗝醇馊瘢∮肫渌嫡馐翘嵛剩蝗缢嫡馐墙衣叮患饫胤次食靶Α氨司淤猓凰夭唾猓 鼻苛业乇硐殖稣庑┓ヌ凑呤导噬弦彩羌谇拐摺⑨髁哉叩姆吲那樾鳌K堑男愿袷蔷笄康模诳犊母枭校挥兴呖啵挥衅蛄械氖嵌约纳娴拿锸樱晕淼募し撸园髡叩某鸷蓿酝骋闭叩姆纯埂!睹颉匪担骸胺ヌ矗烫耙病T谖惶氨桑薰Χ苈弧!被浦偎伤担骸拔核棕募螅擞搿端妒蟆方源烫啊N悍缰链耍窈我钥昂酰 彼窃谝欢ǔ潭壬隙妓党隽苏馐资哪谌菔抵省!端妒蟆肥担核妒笏妒螅〈罄鲜蟀〈罄鲜螅奘澄沂颍 〔灰晕抑值氖颍∪旯崤《嗄晷量嘌钅悖铱瞎恕!∥业纳钅悴还恕
  逝将去女, 发誓从此离开你,适彼乐土。 到那理想新乐王。乐土乐土, 新乐土啊新乐土爰得我所。 才是安居好处所。《鲁诗》说:“履亩税而《硕鼠》作。”什么叫“履亩税”呢?《左传·鲁宣公十五》提到“初税亩”,何休《公羊注》:“除去公田之外,又税私田之十一。”可见履亩税是除去劳役地租税外,再加上私田的实物地租税。春秋时,鲁国首先实行这种双重税,后来《硕鼠》的产生地魏国也实行了。履亩税承认土地私有,虽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但对人民来说,不过是增加税收,以新的剥削代替旧的剥削罢了。诗人将领主比作贪婪的大老鼠,不堪忍受了,想到那个没有耗子的“乐土。”去。可是天地茫茫,哪有这样的乐土呢?这只能是一种迷人的幻想而已。郭沫若先生解释得很好:“哼!哪里知道竟出乎意料之外,耗子是随处都有的,乐土纵找遏天下都寻找不出。”所以诗人在最后只能叹息说:乐郊乐郊, 乐郊啊乐郊,
  谁之水号! 有谁去过只长号!《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贪而畏人”,确实说出了剥削阶级儒弱而又贪婪的本质。《硕鼠》是当时劳动人民反剥削思想的集中表现,我们祖国在二千五百年前,人们就有消灭剥削制度的愿望和实现平等社会的现想,它含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因素。《魏风·葛屦》说:纠纠葛屦, 破旧凉鞋缠又缠,可以履霜? 怎能践路那寒霜?掺掺女手, 缝衣女手细又细,可以缝裳? 怎能替人缝衣裳?要之襋之, 提着衣带和衣领,好人服之。 请那美人试新装好人提提, 美人不睬偏装腔,宛然左辟, 扭转身子闪一旁,佩其象揥。 拿起发又忙梳妆。
  维是蝙心, 这个女子狭心肠,是以为刺。 作诗刺她理应当。一位在霜重露寒的季节还穿着夏布凉鞋的穷姑娘,用她细弱的双手,辛辛苦苦地缝好一件新衣,给装饰华丽的骄贵的“好人”穿,不料那个“好人”装腔作势地还表示不满意。贫女和富妇的对立,不就是阶级对立的一个缩影么?唐人诗云:“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葛屦》的续唱。《召南·行露》说:谁谓雀无角, 谁说麻雀没有嘴,何以穿我屋? 凭啥啄穿我的堂?谁谓女无家, 谁说你家没婆娘,何以这我狱? 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狱, 即使真的坐牢房,室家不足。 退婚理由大荒唐!谁谓鼠无牙, 谁说老鼠没有牙,何以穿我镛? 凭啥咬穿我的墙?谁谓女无家, 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讼?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讼,即使真的坐牢房,亦不女从。也不嫁你强暴郎。这是一位女子反抗逼婚者的自白。她何尝不想早些结婚呢?只是不愿意屈从于一个强暴者的高压。那个强暴者,甚至告状到官府,企图逼使姑娘就范,但是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即使坐牢房,也不向你低头嫁给你!这是何等倔强!《韩诗》和《鲁诗》都歪曲地说《行露》诗中的女子,是因为未婚夫办结婚礼物不够完备而拒绝结婚,“言夫家之礼不备足也。”现在有人仍从旧说,认为“这个善良而保守的女子,因为未婚夫家婚礼手续办得不够完备,拒绝成婚,以致吃官司。她还是守礼持正,反抗压迫,必死不往,做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意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崔述说得好:“所谓礼未备者,仪乎财乎?仪耶?男子何惜此区区之贿而甘入狱?婚娶而论财又何足取焉。揆之情理,皆不宜有。细详诗意,但以为势迫之不从,而因致造谤兴讼耳。”他确能攻破《韩诗》和《鲁诗》对此诗的曲解,并说出《行露》的真正主题思想所在。
  三 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诗经》中抒写战争的诗篇是很多的。周统治者进行的战争,有抵抗玁狁、蛮族、徐方、淮夷等少数民族侵扰的正义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支持拥护的。春秋时代,诸侯间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深恶痛绝的。因此在《诗经》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听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高歌,也可以听到士兵对穷兵黩武的怨恨《豳风·东山》是《诗经》中有名的诗篇,它是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幸获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周武王即位,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勾结殷人的后代武庚在东方叛乱,周公带兵去征讨,三年之后才班师回朝,那是公元前一〇六一年的事。这次战争虽为历史学家所肯定,但它带给战士们的,却依然是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悲哀。我徂东山, 从我远征到东山,慆慆不归。 久久不归岁月长。
  我来自东, 今天我从东方来,零雨其濛。 细雨透波倍凄凉。我东曰归, 我刚听说要回乡,我心西悲。 想起西方心悲伤。制彼裳衣, 缝好衣裤平时装,勿士行枚。 不再含枚上拢场。这位诗人在濛濛细雨中跋涉归来,想起再也不用过那枕戈待旦、含枚疾行的军中生活了,心中不禁漾起阵阵喜悦。平时是多么盼望回家,但当真的要动身回家了,却又想起家乡不知怎么样了,反而产生了隐隐的忧思。这种又喜又忧可怀可畏的矛盾心情在归来的途中就变得更复杂了。果臝之实, 瓜篓结子没人管,亦施于宇。 蔓延挂在房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