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可夫-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元首〃向他的陆军下达指示说,已被征服的波兰领土应该看作是〃德军未来的军事行动的集结地域〃。过了若干星期以后,希特勒又鼓动他的一些迟疑不决的将军们向西进攻,说只有德军在那里(即在西欧)获得了自由,他才能够去攻打俄国。1940年7月、哈尔德写道:希特勒认为,如果德军不进攻英国的话,这年秋天就可以进攻苏俄。这位〃元首〃指示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为入侵苏联作好准备。
  7月31日,在贝格霍夫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向他的陆军首脑们首次宣布了他的关于进攻俄国的决定。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记录了这位〃元首〃讲话的哈尔德的日记表明,随着入侵英国的前景正在消失,希特勒不仅作出了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的明确决定,而且还制定出他的主要战略目标:〃英国的希望寄托在俄国和美国身上。如果使寄托在俄国身上的这种希望破灭,那么寄托在美国身上的希望也就破灭了,因为俄国被消灭就会大大增强日本在远东的实力。〃希特勒确信,英国继续作战的顽强决定是以苏联最终将参战为依据的。希特勒接着说道:
  英国出现了某种怪事!英国人眼看就要完全倒下去了。可现在他们又重新站立起来。我们截听到他们的谈话。俄国对西欧迅速发生的事态感到烦恼和不安。
  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一下,它不希望看到德国过份强大,那么英国就象一个溺水的人。将重新燃起这样的希望,即整个战局在六个月至八个月内一定会完全改观。
  可是,倘若俄国被摧毁,英国最后的希望也就破灭了。那时德国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各国的主人。
  决定:鉴于上述种种考虑,必须在1941年春消灭俄国。
  越早摧毁俄国越好。①
  ①弗朗茨·哈尔德著《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上将私人战时日记》。——原书注
  双方开始为在军事上摊牌而进行秘密准备。德国借报部门在边境一带积极活动。苏联人士说,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在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上空飞行达五百多次。苏联最高指挥部严禁边防部队向入侵的飞机开火,显然是由于担心酿成爆炸性的边界事件而被德国指责为挑衅。
  苏联的计划执行得太小心、太缓慢了,因而苏联的军事机构未能作好应付战争的准备。这是谁的疏忽呢?苏联的说法是,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在近期内〃不会撕毁同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他把德国为发动进攻而进行的种种准备仅仅看作是一种挑衅。他觉得,苏联人如果对德国人在边界上的活动作出反应,那么希特勒就有了借口来撕毁条约并向俄国发动进攻。据《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说,斯大林心里非常担心刺激希特勒,以致〃当边境地区的一些军区的司令员们要求授权他们把部队部署到边界一带的防御阵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准备时,他们的要求都被他拒绝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还斥责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他们〃不大明了正在发展变化的军事…战略形势,未能得出应当得出的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使武装部队进入战备状态的结论。〃
  然而,在确定责任的时候,人们必须记住斯大林是不肯相信希特勒会很快撕毁互不侵犯条约的。1941年4月,丘吉尔省警告莫斯科说,德国将发动进攻,但这个警告未能奏效。①可以肯定的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几个月的表现是前后一贯的。他显然希望,只要他坚持要求德国人讲信用,他就能够使苏联在1941年免遭战祸。
  ①还有一些人曾对负责的苏联官员发出过警告。在那些紧张的月份里,在苏联驻柏林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瓦连金·别列日科夫回忆说,4月底他应邀出席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一等秘书杰斐逊·帕特森的一次鸡尾酒会。帕特森在打过招呼之后,表示希望别列日科夫会见出席酒会的一位客人。接着把一位德国空军少校介绍给别列日科夫。
  接近傍晚时分,当少校同别列日科夫两人单独呆在一起,离其他宾客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这位德国军官对他说:〃有件事帕特森希望我告诉你。实标上,我不是到这里来休假的。我的中队被从北非召回来,昨天我们接到命令要调到东线,到罗兹地区去。也许这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我知道还有许多别的部队最近也被调到贵国边界地区。我不知道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但我个人不希望我们两国之间出什么事。当然,我对你说的这些话都是机密。〃别列日科夫大吃一惊,但他首先表示感谢他提供这个情报,然后说他认为德国将会遵守在不侵犯条约。别列日科先写道:〃当时我们最担心的是挑拨〃不过,他到底还是在苏联大使用的例行通报中向国内报告了这次谈话。见瓦连金·别列日科夫著《希特勒入侵前夕》。——原书注
  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和他在军事机构中的同事们不愿就希特勒的意图问题,去同斯大林争辩是并不奇怪的。
  二十五年以后,朱可夫在回顾当时的情形时承认他本来应该尽一切力量来说服斯大林,使他相信眼看就要发生的事态。①他对为他写传记的作家H·斯维特利申上校说:〃也许我没有用足以使人信服的方式向斯大林证明使我军进入战斗准备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推卸我的责任。〃但他知道。即使他那样做,也是徒劳的,所以赶忙补充一句:〃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我对他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朱可夫只能设法说服,但最后决定当然还是由斯大林来作的。
  ①对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缜密研究的亚历山大·沃思说,斯大林确信同纳粹德国的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在1942年爆发,苏联政府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使德国不在1941年秋季以前发动进攻,到了秋季,德国就是想要在这一年入侵也来不及了。见亚历山大·沃思著《俄国在战争中,1941…1945》,第122页…第123页。——原书注
  事实上,红军在1941年春夏所进行的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准备工作,正是在朱可夫当了总参谋长以后一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说,对总参谋部的批评有哪一条是有根有据的,那就是总参谋部的成员们只是埋头研究不久前才结束的芬兰战役的经验,而对于1939年和1940年欧洲战事的进程没有给予足够密切的注意。实际上,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六个月期间,在军队领导人的看法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苏联元帅N·X·巴格拉米扬写道:
  一派人,一味地试图用国内战争和西班牙事件的有色眼镜来观察未来的战争……另一派人,虽然从西欧发生的战争中得出了正确结论,显然希望预先采取措施阻止事变的发生……这些人试图接照红军最早能在1942年才会拥有的兵力和装备来制订作战计划。试问倘若战争马上就打响,那该怎么办呢?
  与此同时,巴格拉米扬①写道。T·R·朱可夫一直专心致志地对德国的威胁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抱着一种紧迫感来采取行动。有一次,朱可夫对巴格拉米扬说:〃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一些不仅在指挥诸兵种合成部队方面。而且在战役问题上训练有素的指挥员。〃
  ①那是1940年9月,巴格拉米扬被朱可夫召到基辅验别军区。从一他俩一起在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受训算起,已经过去十五个年头了。巴格拉米扬描写了他与朱可夫的重逢,准确地勾划了这位已经肩负起如此重任的人的一些特点。他写道: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的样子没怎么变。他确实仍旧非常壮实,他的头发略微稀疏了些,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于是乎他面部的表情也显得更严肃了。然而,在这十五年中。他的成就比他的同班同学都大得多。但他的成就并不使我感到意外。在战前岁月里扶摇直上的所有杰出军事指挥员当中,他无疑是最有才干和最有天赋的。我们一起在列宁格勒受训期间,在所有同学当中,他是出类拔萃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具有达到确定目标的钢铁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具有独到的见解。在我们进行演练的时候,他常常是出一些我们料想不到的问题而使大家感到惊异。他的决定总是引起很大争议,而他通常总是能够用新奇的逻辑来论证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我很了解他的才能,所以我对他在军事上的业绩并不感到目外,而他的业绩即使在当年来说也是引人注目的。与战前时期的一些军事领导人不同,T·R·朱可夫不仅具有在经受军事上严峻考验的岁月里一个军事指挥员不可缺少的军事才能,而且具有坚定的性格,他对那些敷衍塞责的人是决不留情的。可是,由于他的杰出的思想和高度的智慧,他对部下的要求虽严,但极少象当时很多军事首长和样动辄采取怒气冲冲的粗暴态度。只是对于那些无所事事之辈来说。他才是个可怕的人。〃见N·x·巴格拉米扬著《作战部长的笔记》,苏联《军事史杂志》,1967年1月号,第55页…第56页。——原书注
  另一个问题,是保卫1939年和1940年取得的领土问题。这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有关军事当局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在新的边界沿线修建筑垒地域和野战阵地的工程。直到1941年夏,还远远没有竣工。埃里克森写道:
  关于苏联防御不充分的状况,有人把一部分责任归咎于朱可夫。人们怀疑这样做是否公正,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为一些军事问题确定正确的解决办法,总要遇到一些严重的、令人生畏的障碍,况且朱可夫到底有多少自由行动的余地,也难以估计。清楚的是,苏军指挥部已着手重新组织西部边境的防御——这个边境如今是从巴伦支海到黑海,共有五个军区,即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三个特别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分别是里加、明斯克和基辅。
  其他一些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应修建更多的前沿机场,在整个地区本应建立更多的通讯枢纽都。自从边界有了调整以来;宽轨铁路虽已延长到新边界,但运输能力仍然很低。另外,有些地段,只是到1941年春,才开始修建钢筋混凝土永备发射点。
  到1941年4月底,苏联人意识到,德军已开始在俄国边界集结军队。5月,朱可夫的报告向苏军各部门和各集团军发出警告:〃整个3月和4月,德军统帅部一直紧张地把部队从西线和德国中部地区调到邻接苏联边界的地区。〃他的这番话的含义是很明显的。
  朱可夫和总参谋部制订出一项苏联酉部边界详尽的防御计划。这项计划划分了每个集团军的防区,而且划出了第一梯队每个师的防线。除了苏芬边界的最北段,部队仅仅掩护一些孤立的地段以外,沿整个边境组成了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每个集团军的所有步兵师都部署在边界附近,通常是部署成一条线,担负打退敌人进攻的任务。每个集团军的第二梯队的编戌内,有一个机械化军,其任务是消灭突破边界阵地的任何敌军。
  5月,朱可夫命令一部分红军集中到比较靠近边境的地区。但是由于运输工具不足,部队调动缓慢。各条铁路按照和平时期的时刻表运行,有些指挥员似乎缺乏必要的紧迫感。
  朱可夫和总参谋部5月制订的计划,要求在发布动员令后几天之内迅速增援边境各军区。计划曾设想,在开始动员到战争爆发之前将会有一段时间。
  5月计划规定,边境军区部队中的…部分,将作为边境地区的掩护部队。这些部队,由每个军区的第一梯队的诸兵种合成部队编成,规定它们要进行顽强抵抗,以掩护全国动员的实施和国家主力部队的战略集中。部署主力部队的防线,离开边界一定距离。敌人如果突破了防御,一防守部队将转而采取阻滞行动或实行机动防御。这种作战行动的目的在于在每道防线上尽可能长久地阻滞敌人。在两条防线之间,将采取设置障碍、破坏桥梁,以及小股部队的伏击等办法来减慢敌人的推进。到战争爆发前夕,各军区已有多达三分之二的兵力被编人担任掩护的集团军中,而这些集团军,将沿整个边界大体均匀地部署在六十到九十五英里的纵深。其余部队则部署在离边界大约三百一十英里的地方。
  按照朱可夫的计划,从帕兰加到多瑙河口一千二百四十英里的边界,将用九个掩护集团军来防守,由四十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构成第一线。每个师负责大约三十英里的正面。在有天然屏障(森林茂密的喀尔巴阡山脉、普鲁特河和多瑙河)的那些地段,步兵师的防御正面宽度达六十到七十五英里(应当强调指出,当时苏联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