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可夫-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元首〃再次把古德里安召回会议室,古德里安又开始争辩起来,而这只能使希特勒再一次大发脾气。他站在古德里安面前,摇晃着拳头,直到古德里安的参谋长把这位将军拽走,〃免得我挨一顿揍〃
  尽管赖因哈特·格伦的东线外国军队情报处估计苏军每天能使其在奥得河上的兵力增加约四个师,但古德里安却未能得到库尔兰的部队。〃因此,倘若要使我们的突击取得效果的话,〃古德里安确信,〃就必须在更多的俄国军队到达和他们发觉我们的意图之前,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突击。〃
  几天后,即在2月13日,在帝国办公厅举行第二次会议,希特勒再一次大发雷霆之后,终于同意必须对苏军实施突击,但没有向古德里安提供他所需要的预备队。进攻于2月16日开始,头一两天取得了良好进展。然而,对于德军来说,不幸的是,负责指挥这次突击的瓦尔特·文克将军傍晚向希特勒汇报后返回部队途中,因发生车祸而受了重伤。失去了他的领导,突击停顿下来,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它的势头。①
  ①古德里安著《装甲部队领导人》,第411页…第415页。——原书注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崔可夫描述了2月4日在第69集团军司令部开会讨论进攻柏林的计划的情形。崔可夫提到,在讨论过程中,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当斯大林得知会议正在讨论进攻柏林的计划时,斯大林要求与会者停止上述讨论,而是着手拟定粉碎波美拉尼亚德军的计划。崔可夫还说,朱可夫对此感到意外。
  据朱可夫说,他这位从前的部下任意歪曲历史事实已非首次。朱可夫引用国防部官方档案说,根本没有召开过这样一次会议,因而也不可能有在电话里与斯大林谈话这样的事。朱可夫说,2月4日到5日,他在第61集团军司令部,当时这个集团军正准备对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集团作战。是崔可夫故意歪曲史实,还是他把会议的日期和地点弄混了呢?是朱可夫的说法正确,还是他想进一步使作为战史学家的崔可夫信誉扫地而把问题弄得含糊不情呢?由于可以得到的证据有限,不可能作出确定的结论。
  对苏军柏林战役的这一阶段,结合历史来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就能看出,朱可夫关于推迟向柏林突击的理由无疑是有根据的。《苏军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一书恰好是在朱可夫失宠时期出版的。作者扎维亚洛夫和卡利亚金断言,在向柏林发动最后的。决定性的突击以前,〃必须首先粉碎从北面威胁柏林方向苏军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敌军集团,同时,彻底破坏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企图阻止我军向柏林方向突击的计划。除此以外,还必须消灭被孤立在东普鲁士的敌军集团。〃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这本书,一般说来,对待朱可夫是相当简慢无礼的,但它却支持他的上述说法。该书说,朱可夫决定把第3突击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调到他的右翼,以对付来自波美拉尼亚的威胁。此外,〃1月底、2月初,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和中央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位于比得哥什以西波美拉尼亚统垒地域的德军的抵抗特别顽固〃,不断反击第47集团军的部队,并在某些地区迫使他们后退。1月29日,波兰第1集团军投入战斗,两天之后,第3突击集团军也被调来参战。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还支持朱可夫下达说法。由于德军退却时破坏了铁路、公路和桥梁,以致给再补给造成了困难。铁路和公路修筑部队投入工作,以尽快修复主要的铁路线和公路,而工程兵部队则奉命立即开始在维斯瓦河上架桥。
  尽管出现了延误和挫折,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仍是一次辉煌的胜利。苏联方面宣称,俘虏了敌军十四万七千名官兵、摧毁和缴获了一千三百七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七百零七门迫击炮和一千三百六十架飞机。这一历时二十三天的战役,使苏军和波军部队向前推进了三百一十英里,平均每天前进十二到十四英里。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既已前出到奥得河,朱可夫使准备向柏林发动最后冲击(见附图6)。4月1日,他和科涅夫应召会见斯大林。安东诺夫上将和什捷缅科上将也在场。〃我们刚向斯大林问过好,〃科涅夫写道,〃他就问我们。'你们认为你们对最近的形势了解得很清楚吗?'〃
  朱可夫和科涅夫回答说,他们认为,根据他们在各自的方面军可以得到的情报资料,他们对局势已经了解得很清楚。
  〃给他们念一下这份电报,〃斯大林对什捷缅科说。
  作战部长念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英美军司令部准备实施一次战役,以使攻占柏林。已经建立了由英国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爵士指挥的主要突击部队。打算在鲁尔区以北沿着大部分英军部队与柏林之间的最短路线,实施主要突击。电报中列举了盟军司令部已经采取的几个初步措施,包括组织突击部队和集结军队。
  电报最后附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院伺盟国认为,关于在红军能够到达柏林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当什捷缅科读完电报。斯大林转过身来向朱可夫和科涅夫问道:〃现在谁将要攻克柏林,是我们还是同盟国?〃①
  ①关于这次谈话,可以得到的几种记载,都只是报道了科涅夫的观点。1963年4月,对尼利厄斯·瑞安在莫斯科采访科涅夫时,听到了同样的叙述。苏联政府准许瑞安和约翰·埃里克森采访柏林战役的许多参加者,其中有科涅夫、索科洛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但这两位历史学家没有被准许采访朱可夫。见科尼和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48页。——原书注
  科涅夫首先回答,他向斯大林保证苏军一定能攻占柏林。
  〃所以说你就是这个脾气,〃斯大林他笑非笑,然后又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怎样才能为这一目的建立起一个突击集团呢?你的主力部队在你的南翼,因此你显然将不得不大规模地变更部署。〃
  〃斯大林同志,〃科涅夫回答,〃你可以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这时朱可夫作了回答。他说,他已经为攻占柏林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他指挥的无论兵力兵器部处于〃饱和状态〃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把攻击的目标直接对准柏林,况且南柏林的距离又最近。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这里,在总参谋部拟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之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科涅夫不顾一切地想要分享攻克德国首都的荣誉。更确切地说,他想抢先攻进柏林来突出自已,使朱可夫相形见绌。他极不喜欢朱可夫。
  现在在莫斯科,这两个意志坚强的人,每人都希望使斯大林相信,应该采纳自已制订的最后突击德国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能够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攻占柏林,而科涅夫则在继续进行活动,以便推翻最高统帅部早些时候关于让他的部队去攻占柏林以南地域的决定。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项建议既与朱可夫的正面突击的概念相冲突,也同科涅夫关于协同实施正面突击的建议相抵触。
  当4月3日清晨再次召开会议时,斯大林听取了两位司令员的计划,然后走到挂图前,并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之间画了一条线,从而解决了僵持局面。这条线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大约三十七英里施普雷河上的吕本。据什捷缅科上将说,斯大林这时宜布:〃哪个部队先到达这儿,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科尼利厄斯·瑞安写道:〃倘若斯大林把这条线从吕本再往前画,一直画到德国边界,标出一条科涅夫不可逾越的界线,那么乌克兰第1方面军显然就不可能再参加进攻柏林的战斗了。〃尽管〃斯大林没说什么,但却默许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可以表现主动精神。〃虽然一句话没说,却向科涅夫的方面军开放了到柏林去的绿灯。他觉得斯大林摸透了他的心思。正如科涅夫所说的,〃斯大林心极不宣地号召进行一场比赛〃,然后会议便结束了。①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56页。——原书注
  朱可夫对会议的叙述,尽管不如科涅夫那样生动,但却很可能是比较准确的。他说,对柏林方向的进攻和夺取这一城市的任务交给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从尼斯河发起突击,粉碎柏林以南的敌军集团,把敌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与敌柏林集团隔绝开来,从而保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但是,朱可夫写道:〃就在最南统帅部的会议上,斯大林给苏联元帅科涅夫发山指示:倘若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进行顽强抵抗,以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1方面军应准备从南面突击柏林。〃
  朱可夫的回忆录透露,他对向德国首都发动最后进攻感到担心。〃对柏林的非同寻常的和极其复杂的进攻战役,要求所有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机构作好异常细致的准备。〃他的担心是有充分根据的。他写道;
  在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未攻取过象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几乎相当于九百平方公里,城市地下铁道和众多的地下建筑物使敌人得以实行广泛的机动,市区和郊区都为进行顽强防御作了细致准备,每一条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构成这个城市总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朱可夫曾命令航空侦察兵六次拍摄了柏林、柏林所有接近地和防御地带的照片。根据拍摄的照片、缴获的文伴和俘虏的口供,编制了详细的地图和附有图表说明的报告,发给从司令部到连队的各级指挥员。此外,工程兵部队为朱可夫及其司令部人员制作了一台柏林及其郊区的精确模型。
第十一章 第三帝国的衰亡 (2)

  4月5日至1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召开了战役准备会议,并利用地图和模型进行了军事导演。参加军事导演的有各集团军、军、师、方面军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的首长。
  进攻的日子临近时,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朱可夫决定采用他的另一项著名的别出心裁的办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突击。将使用一百四十部对空探照灯照射敌人的阵地,以利红军的进攻和对红军突击部队的控制。
  与此同时,德军正在奥得河沿岸疯狂地构筑防御工事。戈特哈特·海因里齐上将,在1944年复被从后备队中召回,任命为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他奉命把苏军阻挡在奥得河上,守住柏林。他特别擅长防御作战。1942年1月底,他曾担任在莫斯科附近固守的第4集团军残余部队司令官,在那里制订了一套极其成功的防御战术。每当他断定某一地段即将遭受苏军进攻时,他就命令部队在夜间向后撒退一两英里,进入新的阵地。通常几乎能够摧毁一切的红军炮兵的弹幕就会倾泻到已被放弃的前沿阵地上。海因里齐写道:
  〃他们的炮火准备毫无效果,而我们的战士,由于丝毫未受损伤,已经作好反击准备,苏军的突击就会丧失势头。然后我的部队将从未遭到攻击的阵地向前推进,并重新占领原先的前沿阵地。〃①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70页…第74页。——原书注
  1945年4月初,海团里齐视察了他在奥得河沿岸建立的两条防线。德军部队预定要在朱可夫的炮兵即将进行弹幕射击之前撤出最东边的防线,以便使炮弹落在无人据守的堑壕里。最关键的问题,显然是要判断出苏军进攻的准确时间。苏军发动的几次佯攻,使海因里齐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可是,这位承担了沉重责任的将军深信,苏军在4月中旬以前不会发起进攻。
  4月15日(星期日)下午8时过后不久,海团里齐作出了决定。在分析了从战场上得到的报告之后,他确信朱可夫将在次日凌晨发起突击。他给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特奥多尔·布塞将军发出只有一行字的命令:〃后撤,占据第二道防线的阵地!〃德军在夜幕掩护下立即开始后撤,这一策略性行动整整用了大半个夜晚的时间。
  这时,朱可夫急不可耐地想要发起他的强大突击。4月1o日黎明前很久,他在厄斯特林(科斯钦)登陆场的小山头上的掩蔽所观察了德军阵地。在凌晨4时正,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