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可夫-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军)不受东波美拉尼亚德军的攻击,朱可夫决定派遣第3突击集团军、波兰第1集团军、第47、第61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2军(按此顺序)向北和西北方向展开。
  朱可夫留下近卫第8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豆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用来消灭波兹南的德国守军。苏军领导人当时以为波兹南的敌军部队不会超过两万人,而实际上却有六万多人,以致在这个城市的战斗一直拖到2月23日才结束。
  经过多次讨论后,斯大林终于同意了朱可夫的建议,尽管他不愿意给朱可夫增派部队。〃最高统帅对方面军右翼的掩护问题表示担心是有充分根据的。〃朱可夫写道,〃随后事态的进程表明,敌人从东渡美拉尼亚实施突击的威胁在不断地增长着。〃
  苏军的攻势进展很快。方面军主力在突破曼捷利茨防线后,到2月3日已前出到奥得河,并在其西岸的屈斯特林(科斯钦)地域夺取了一个小的登陆场。〃在这时,〃朱可夫写道,〃敌人在方面军右翼的抵抗大大增强。空中侦察查明,在波美拉尼亚有大批敌军兵力到达和集中。陆军的侦察证实了上述情报。为了对付来自北面的紧迫威胁,必须采取迅速而坚决的行动。〃①
  ①朱可夫著《在柏林方向上》。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5年6月号,第14页。
  朱可夫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命令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将其在奥得河的地段交给友邻部队,以急行军向北面的阿尔恩斯瓦尔德地域集结。他还把得到加强的近卫骑兵第7军以及大量的炮兵、工程兵部队和物资调往该处。
  最高统帅部命令在朱可夫右侧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于2月10日转入进攻,占领从格但斯克(但泽)到什切青的整个东波美拉尼亚,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发起进攻,但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2月24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9集团军到达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重新发起进攻作战。3月1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也转入进攻,帮助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加快了前进速度。他们于3月5日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占领了基奥兹林(科夏林),然后即转向东面,进攻格丁尼亚和格但斯克。朱可夫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临时调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协助粉碎格丁尼亚地域的敌军。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严厉地谴责了8·N·崔可夫元帅。1964年春,崔可夫写了几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指责朱可夫、B·D·索科洛夫斯基等人由于缺乏才能和主动性,延误了攻占柏林的时间。崔可夫指责说,如果朱可夫不是慢吞吞地行进,苏联本来会在欧洲夺占大得多的地区。
  1965年3月,朱可夫的维护者开始谴责崔可夫和其他赫鲁晓夫分子的上述说法。安季品科将军谴责崔可夫歪曲事实和引用他本来无法看到的材料。曾在朱可夫的司令部中工作过的捷列金将军攻击了崔可夫的观点,并提醒读者注意,崔可夫的恩人赫鲁晓夫再也不能保护他了。1966年,朱可夫也参加了论战。他写道:
  我认为有必要较详细地谈一谈某些回忆录的作者,特别是苏联元帅B·N·崔可夫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2月初前出到奥得河后,方面军领导人为何不要求最高统帅部准许它不停顿地继续向柏林进攻,
  崔可夫在其回忆录中断言:〃柏林在2月份即可攻克,而这自然会使战争早日结束。〃
  许多同志在我们的报刊上发表意见反对崔可夫同志的这种观点。然而,崔可夫认为〃这些反对意见并非来自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积极参加者,它们或者来自参与拟制最高统帅部和方面军关于停止进攻柏林并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命令的那些人,或者来自某些历史著作的作者。〃必须指出,柏林进攻战役并非一切都象B·N·崔可夫所想的那么简单。
  朱可夫接着指出,1945年1月26日,当德军显然已不可能凭借奥得河接近地上的工事阻止苏军进攻时,他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曾向最高统帅部预先提出过建议,该建议的中心意思是: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在五月30日前到达别尔林亨(巴尔利内克)…兰次贝格(果祖夫一韦耳科波耳斯基)…格列茨(布鲁德齐斯克)一线,把后勤机构向前调动,补足储备品,并在2月2日凌晨强渡奥得河。随后,方面军部队应迅速向柏林方向运动,集中主力从东北、北面和西北包围柏林。
  最高统帅部于1月27日批准了朱可夫的建议。
  次日。苏联元帅科涅夫也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保证粉碎敌布雷斯劳集团,并于2月25…28日前出到易北河。与此同时,他打算以其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协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方面军攻占柏林。
  科涅夫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宣布决定的方式提出的),使总参谋部突然陷入激烈的争论:怎样使科涅夫的计划与斯大林早些时候宣布的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攻克柏林的意见协调起来。安东诺夫将军同意准许科涅夫的方面军参加突击柏林;但最高统帅部(在这里,朱可夫的影响占优势)虽然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建议在两个方面军之间划一条分界线。根据朱可夫的方针,最高统帅部只让科涅夫的方面军负责解放柏林以南地域,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则在主攻方向上居于垄断地位。①
  ①罗曼·科尔科维兹著《苏联军队和共产党》,第236页…第237页。——原书注
  朱可夫对这些细节略而不提,只说科涅夫的建议在1月29日也得到批准。接着,朱可夫继续回答径可夫的断言,即倘若不是朱可夫顾虑重重,本来能够早日攻占柏林。朱可夫承认,这时德军在柏林的接近地上只有有限的兵力,但他一再表明,2月初敌人从东渡美拉尼亚实施反突击的危险,开始对方面军侧翼和后方造成威胁。为了证明他的看法正确,朱可夫引用德国元帅威廉·凯特尔和参谋长古德里安的话说,德军确曾计划从波美拉尼亚向苏军发动突击。
  2月初,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间地带活动的德军,是第2和第11集团军,包括十六个步兵师、四个坦克师、三个摩托化师、四个旅和八个战斗群。苏军的情报表明,敌军正向这个地域继续增加兵力。此外,在什切青地域还有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而德军指挥部可以将这支部队用于保卫柏林,也可用来加强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实际上后来正是采取了后一种做法)。朱可夫反问道:〃在北面存在如此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苏军统帅部是否还能冒险用方面军主力继续对柏林实施进攻呢?〃,
  朱可夫写道:崔可夫认为进行这样的冒险是完全正当的,因为红军部队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已经前进了三百多英里,而从奥得河到柏林只剩下四五十英里了。朱可夫的回答是:苏军虽然也可无视这一危险,让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三个或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直捣柏林,但敌人倘若从北面实施突击,就会切断苏军掩护部队而前出到奥得河渡口,从而使整个方面军陷入危险境地。
  朱可夫提醒读者注意厉史上的一个先例,就是由于红军部队前出过远而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说:〃历史经验表明,有时确实需要去冒险,但不能随意妄为。在这一点上,1920年红军对华沙的进攻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红军没有充分保障就轻率地向前推进,结果不但未能取得胜利,反而造成了我西线部队的惨重失败。〃
  崔可夫在1964年和1965年写的几篇文章中断言,只要客观地估计一下波美拉尼亚的敌军实力,那么就可确信,敌人对柏林方向苏军的任何威胁,都完全可以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予以消除。
  朱可夫反驳道:〃实际情况却驳倒了这一论断。〃此外,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兵力十分不足,无法粉碎东渡美拉尼亚的德军。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开始进攻,十天后只推进了三四十英里。与此同时,敌人却在施塔尔加德以南地域实施了反突击,迫使苏军后退,敌人向南推进了五到七英里。
  最高统帅部对于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部队不断增强(这时总数已达四十个师)感到不安,决定动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两个方面军的联合作战行动直到3月底才结束。朱可夫说。〃这是多么艰苦的一仗。〃
  崔可夫估计,在1945年2月,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能够派出人至十个集团包其中包括三至四个坦克集团军,对柏林实施进攻。朱可夫不同意这种说法。2月初,在白俄罗斯第1方商军的八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中,留在柏林方向的只有四个不完整的集团军(即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家8集团军、以及第33和第69集团军)。有两个军(分别从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抽调的)正在波兹南地区作战,而方面军的其他兵力不得不转向东渡美拉尼亚方面以对付来自这个方向的威胁。另一方面,乌克兰第丑方面军在2月8日至24日期间,正在布雷斯劳西北地区发动攻势,它的主力(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第2空军集团军)都参加了这一战役。德军也向该处调集了大批援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进攻十七天之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推进了六十二英里,前出到尼斯河,但强渡该河的企图未能实现,因而苏军在该河东岸转入了防御。
  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苏军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过程中曾遭受重大伤亡。2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步兵师乎均人数为五千五百人左右,而近卫第8集团军各步兵师的人数则在三千八百至四千八百人之间。朱可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有七百四十辆坦克,或者说每个装甲族平均大约四十辆,但其中的许多装甲旅却只有十五到二十辆坦克。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因此,1945年2月,不管是科涅夫的方面军。还是朱可夫的方面军都不能向柏林实施最后的进攻。〃夸大自己一方部队的能力和低估敌人的兵力与能力同样都是危险的。〃朱可夫写道,〃这就是战争给予我们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不可忽视的。〃
  他进一步指出,后勤方面的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进攻的二十天时间里,部队向前推进了三百多英里,而后勤供应自然落在后面。苏军部队急需作战物资,特别是燃料不足。同样地,航空兵也未能向前转移基地以支援前线的战斗。
  朱可夫说,崔可夫没有分析在这种条件下后勤工作的整个复杂性,而是求助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倘若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司令部能够组织供应必要数量的弹药、燃料和给养;倘若航空兵能向前转移到奥得河附近的机场上;倘若舟桥部队能保证使部队渡过奥得河,则我军的四个方面军就能在2月初展开对柏林的进攻。〃
  朱可夫指出:〃在讨论如此重大问题时使用这么多用'倘若',即使对回忆录作者来说,也不能认为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崔可夫所承认的下述事实,即供应紊乱,航空兵和舟桥部队掉在后面,就足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要对柏林实行进攻,纯粹是冒险。〃
  德军对朱可夫的进攻作出了何种反应呢?2月初,古德里安上将曾经强烈要求希特勒推迟在匈牙利发动进攻的计划,而是从巴尔干半岛各国、意大利、挪威,特别是从库尔兰调集兵力,突击已经在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之间前出到奥得河的苏军先头部队。古德里安写道,苏军先头部队的两翼仍很薄弱,可以从南面的格沃古夫和古本一线和从北面的皮日利策和阿尔恩斯瓦尔德一线发动突击。他希望这样一次突击将会增强对柏林和德国内地的防御,并能赢得时间与同盟国进行停战谈判。
  希特勒听完古德里安的建议以后,拒绝了这个建议。古德里安坚持己见,他说:〃我说我一再建议撤出库尔兰并不是因为我顽固不化,你应该相信我。我看不出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来积聚预备队,而没有预备队,我们就不能期望保卫首都。我向你保证,我完全是从德国的利益出发才这样做的。〃
  古德里安的话音刚落,希特勒气得身子发抖,跳起来大声吼叫道:〃你怎么敢这样跟我说话?难道你不认为我是在为德国而战吗?我的整个一生就是为德国长期奋斗的一生。〃他继续严厉训斥古德里安,直到他的怒气平息下来,戈林才把古德里安从房里领走。
  当〃元首〃再次把古德里安召回会议室,古德里安又开始争辩起来,而这只能使希特勒再一次大发脾气。他站在古德里安面前,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