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热”来形容当前外商投资的新现象,并非十分确切,前二年的“热”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热。由热变稳,健康发展,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走出“阵痛”,迈向坦途!
  挡不住的“圈地旋风”
  土地成了“唐僧肉”
  也许是种“怪癖”,我喜欢和老百姓聊天、闲扯,天南地北,尤其是互不相识,或者判断对方是好心人,不带恶意,便能坦坦荡荡,诚心诚意。以至他们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那些话,他们平素不会倾吐的,大概话逢知己,才吐真言。
  盛夏,川西坝子,绿油油的庄稼,煞是喜人,秧苗儿,噌噌上长;玉米株,摇头摆尾,随风飘荡。嫩绿的庄稼,为成都平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
  1992年6月14日。我匆匆走出成都北大门,去川西采访。我乘坐的一辆乳白色“中巴”车,在高速公路上,呼啸前进,约摸半个时辰便到了××市。
  远远望去,在城南的路边上,东头一大片,已是绿油油的稻子,正被推土机、大型装载车、挖掘机轰轰隆隆搅得一派狼籍。西边,一大片农房拆的拆,搬的搬,数十户农民正在向外迁徙。据说要搬走两三个村。
  一群人,立在田间,嘻嘻哈哈,指指划划。我好奇地走过去,其中领头的是该市政府×市长,正指点江山。他高声嚷道:“南城的地,要尽快围起来,招商引资,这是我市规划的新城区,占地32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5平方公里。农户的搬迁要抓紧,这是市委的指示”
  我听了市长的“施政”演说,冒出一股冷汗。啊,32平方公里!一个县级市,搞那么大规模?这是成都平原的腹心,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典型啊!粮食就是命脉。人们清楚地记得:一向被称为粮仓的县,“困难时期”竟饿死数万人之多。惨啊!尸横田野,目不忍睹!也许他忘记了那段凄楚的日子。
  “市长好大方哟,黑沉沉的土地,一句话就圈了5平方公里。”我不知是赞许,还是指责,便冒了一句。
  尾随市长的一群人,满面阴云,没人吱声,对我的话无动于衷。
  在田间小埂的拐弯处,我看市委书记来了,便和其打了个照面。他伸出双手,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哎哟,大记者,什么风把你给吹来的呀!前几天,市里还打算派人请你来采访哩!你却自己来了。那好啰!我把我市大干快上,建设新城,搞工业开发区的规划向你介绍介绍”
  “书记,你们真是争分夺秒呀,这回又走在前面啦!”
  “啷个不?我们连夜开了常委会,今天一早就到现场办公,找乡里村里的干部,研究划地、搬迁的事。”书记的脸上又绽开了笑意。
  近些年,这个小市被抬得很高很高,什么“模范市”、“试点市”,什么“一条线”上的明珠。这些美名,不免有点虚。随着这个市在全省逐渐“闻名”,市委书记也“光辉”起来,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我没有去市委,便向南拐去,走进了市国土局的大门。那是一座崭新的棱形办公楼,是近年才竣工的。漂亮、新颖,独具风格,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建筑。
  这些年,人们都说国土局去掉了“土”字,洋起来了。
  ×局长,是一位大大方方、爽爽朗朗的中年汉子。虽然,他来自农村,但少有那种“小家子气”。见人“嘿嘿”一笑之后,伸出一双粗大的手,顿时,一股热流从他的手心流到你的手心。
  今天,我们晤面,他却一反常态,笑靥没了,爽朗的笑声没了,唯独留下满脸愁容。
  “王记者呀,我完了,一切都完了”话,刚从喉头逼出后,便嚎啕大哭起来。
  我慌了,不知所措。
  “×书记要撤我的职”
  “为什么?”
  “昨晚市里召开紧急常委会,要地,一大片,4000多亩。好吓人哟!而且限令几天内搬走农民,毁掉稻田,交出土地这真要逼死人呀!”
  他又哭了,泪水淋淋,如丧考妣。
  “哦!4000亩?要那么多地干啥?”
  “岂止这个数?前几天,书记去海口、深圳,招来几家大公司搞开发,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建什么赛马场、赌场,还有什么高尔基球场?哎,我说不准。”
  “不,是高尔夫球场。”
  “对,是高尔夫球场。还有很多名堂都要占地。”
  “要用地,也得按法律法规程序办呀!”
  “哎呀,还讲什么法呀!他说‘我的话就是法,先划地,手续以后再说’。”“先办手续,后用地,不行吗?”
  “不行不行。他们脑子里,哪还有法嘞。他们命令我马上交出土地,我说用地几千亩,要省、国务院才有权批。唉,他们哪里听得进去,硬逼着我违法,不交地就撤我的职。唉,一切都乱套了。”
  局长含着泪水诉说着心中的苦衷。他说:“城南是我的老窝子,我原在那里当过大队支部书记、乡党委书记。那片土,早些年坑坑洼洼,我带动农民,搞了七八年,才开发成稻田,又凿灌溉渠。皮晒黑了,手磨破了,吃了若干苦才造出一片好田好地,如今要毁田开工厂、建赛马场、球场,农民舍不得呀!’,他说:“嘿,我更想不通的是,现在又搞“瞎指挥”、“命令风”,看到南方批租土地赚钱,我们也跟着要“圈地”,赶农民,这是违法呀!前些年,村民谁要多占一寸半寸土地,都要按违法处理。现在干部权大、根深,不把《土地管理法》放在眼里。今天这里围一块,明天那里圈一片”
  1992年的春夏之交,在巴蜀大地倏然狂风大作,“圈地旋风”越刮越猛。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炒地热”、划地、圈地、卖地似乎各个地、市、县统一了步调,一哄而起;似乎过去为了维护珍贵的国土而颁发的“条例”、“法规”、“法律”都不生效了;似乎各级土地管理局都不需要了。只听得一派吼声,“要搬掉绊脚石!”“解散国土局!”
  旋即,各地的国土局四面出击,手与脚、天与地一齐旋转起来了。“土地爷爷”失去昔日的威风,“土地卫士”垂手听令。一切都是当权者市长、专员、县长说了算。甚至一个村长也可瞪着眼,吓坏一个国土局长。国土局四面拦截,八方呼吁,也难保护他们脚下的土地。
  那年月,风头就是这样,圈地围地,沸沸扬扬,谁看准了东头,就圈东头,谁喜欢西面,就圈西面。你吃一块,我占一块,炒的炒,卖的卖,送的送,土地成了“唐僧肉”,喜欢咋吃就咋吃。
  那年月,给人们一种预感,仿佛1958年一哄而起的“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拆房子、砍树子,轰轰烈烈的势头又滚滚而来!
  一天,我走进四川省国土局,只见一片繁忙,正在调兵遣将,充实“前沿阵地”。能干的办公室王主任调到用地办任职,专批土地。一批干部正整装待发,奔赴地、市、县,执行任务。
  随后,我走进市国土局,那里空空荡荡,局长、处长全都下去了,为了充实用地办,从区里调来的王小姐,也调到了用地办,充实第一线。
  “用地办”,本来是把关守隘。似乎,时下“用地办”已成为围地、圈地服务的听差。
  他们是不愿把地圈起来的。有啥法呢?“潮流”所趋,坚持原则就会落得个“绊脚石”的丑名呀!
  “圈地风”,先从沿海刮起,随即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围剿、践踏、毁坏一块一片,土地成了被宰割的案上肉。
  旋风,从南海刮起
  令人堪忧的“圈地旋风”,似乎是起于海南洋浦。
  人们不会忘记,几年前,海南将贫瘠的洋浦开发区租让给香港熊谷组集团使用而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人们不甚理解,在全国上下,支持的,反对的,骂娘的都有。甚至有人使用“丧权辱国”这样容易勾起人们愤怒的字眼。
  那场大争论,至1989年,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当然那是不正常的,应该沉静下来。
  日来月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90年代初期,形势发展比人们预想的更猛。圈地、批地、租地、卖地,大搞开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全国比比皆是,至1992年达到高峰,出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的呼声刚过,海南的“炒地热”、“圈地风”便呼啸而来,很快就波及全岛。
  上海《新民晚报》披露《海南政协委员呼吁制止“圈地风”》,文章这样叙述:
  中新社消息·正在此间出席政协海南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呼吁,要积极采取措施,制止“圈地热”。
  郑光磊委员说,海南目前共有104个开发区,但经省政府批准的只有15个。许多开发区的布点不合理,圈占的土地和投资额对比不合理。土地圈起来了,但并没有引来多少投资者,实际上是荒废了土地。
  港澳委员卓伟认为,海南的圈地热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要引导投资者到中部、西部的山区县去开发,让海南省的山区老百姓都富起来。海南大学法学教授王峻岩说,土地买卖必须立法、依法办事。有的地方农民出让土地每亩8000元,房地产商一炒就是50万元。海南有近千家房地产公司,贷国家的款,赚国家和老百姓的钱,成了富翁。土地审批也不合理,结果是没有计划,也没有规划。
  北海,“热点中的热点”
  海南圈地旋风,波及毗邻北海。
  北海人,圈地、炒地,闹得昏昏沉沉,堪称“一鸣惊人!”
  自1984年以来,北海市采取中心城市与外围组合相结合的格局,以旧城为基础,向四方发展,计划兴建东城、西城、石化、加工工业区和8个生活区,此外还建成1.57平方公里的综合开发区,策划新建各类建筑300多万平方米。
  这个规划是可行的,作为昔日的小镇,一跃而成为中等城市。但是形势的高速发展,远不能满足需要。
  北海是块好地方,其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开发前景十分理想。要建设北海,光靠地方财政是力不从心的。
  1991年岁末,广西省的领导别出心裁,组织人马,专程去深圳、厦门、广州等学习和参观引资、房地产开发的先进经验;第二年,又专程奔海南考察。先进地区的路数,如同灵丹妙药。
  他们的灵感一动,倏然冒出一种新观念:“以土地生财,以财兴市。”一个巨大的“地下金库”之门,“哐当”一声启动了。
  1992年,“热浪”袭击北海。这个昔日的渔业小镇,一改安详寂静,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大步流星地奋起直追。
  “投资热”、“旅游热”、“房地产热”、“土地出让热”热潮随风逐浪,北海成了中国“热点中的热点”。
  那时,城内只有25万人口,就口音、相貌而论,典型的本地人特征。1992年以来,在街头巷尾、公路两旁、海边沙滩匆匆而过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口音南腔北调。本地人被淹没在外地人中间。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逾百万,还准备接纳内地移民30万、三峡移民10万。全国几十个大城市和海外的商贾云集北海,“分割”北海。
  华侨投资开发区、北海四川国际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城等14个成片开发区,相继动工兴建。每天的报纸,充斥着整版整版的红红绿绿的售房广告。在街头,在郊外,你可看到许多新颖别致的高层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到处立着激动人心的巨幅楼宇模型图。
  在土地市场的进程中,北海创造了投资修路,补偿土地,成片开发的“北海模式”。
  这一模式也许和这个故事有关。
  1991年底,北京的几位才子,第一次去游北海,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在席间,他们把北海苦心经营的“筑巢引凤”,改成“引凤筑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从而这一说法的变化,引起全国性的反响。北海,率先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推向市场,北海人敞开大门成片批租,从此“圈地风”越刮越猛。来者一开口就要一二平方公里,你圈一块、我围一片,至1992年岁末,北海已对几千家投资者批租土地共计7.5万亩。这速度十分惊人啊,不到一年功夫!
  北海学洋浦,全国学北海。北海的热浪波及神州!
  人们最担心的是房地产热的失控。当初,一些房地产公司以“炒地皮”为主业,虚放一枪,跃跃欲试,扬言兴土木,建房子。上海、深圳的发展有个“渐热”的过程。而北海却是“骤热”,城市规划,征地用地,基本设施配套,政策法规配套,以及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等等,都赶不上昂起的势头的需要,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因此,人们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