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攻打晋国战败,立即率兵伐吴。吴王夫差闻讯,立即率残兵赶回,结果与越王勾践三战三败,被勾践所杀,吴国随之灭亡。
  【趣味故事链接】越王勾践用间灭吴
  子贡游说列国,从某种程度上说,与真正的间谍活动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但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他的活动又确确实实起到了间谍的作用。这个作用,极大影响了当时的〃国际〃局势,意义非凡,尤其是改变了吴、越两国的命运。可以说,正是子贡的谍报工作,为越国灭亡吴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吴越两国在历史上一向是夙敌,它们之间的故事堪称经典。
  第7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6)
  越王勾践本是大禹的后代,到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时父亲允常去世,不久勾践继位。当时楚国联越制吴,吴、越两国的世仇开始了。
  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勾践统兵抗击进犯的吴军于槜李(今浙江嘉兴),〃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刭〃,以军中罪人成列自刎,使得吴军大为惊骇,因此而一举打败吴军,射伤吴王。后来吴王阖闾受伤而死,吴、越矛盾激化。
  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诫儿子夫差,不要忘记报仇。夫差后来谨记父亲教诲,日夜勤兵,增强国力,准备向越国报仇。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欲攻越以报父仇,打算先发制人攻打吴国,但谋臣范蠡进谏说,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但勾践不听,发兵攻吴。结果吴王夫差亲自率兵攻越,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浙江绍兴),勾践因寡不敌众,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
  夫差将越王勾践等人团团围困,勾践表示后悔,范蠡建议他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卑辞厚礼以求和,并派出文种向吴国请降。吴国大夫伍子胥强烈要求吴王夫差斩草除根,不要给越王勾践等人任何机会,以免生后患。越王派文种去谈判,采取了离间之策。因为吴王夫差手下的伍子胥和太宰伯嚭有隙,伯嚭特别爱财。于是,文种〃以美女宝器厚赂吴太宰嚭〃,伯嚭得了好处,和伍子胥对着干,建议吴王夫差赦免越王勾践。与此同时,勾践声称如果不允许自己投降,那他就〃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结果,夫差同意赦免越王勾践,勾践向夫差称臣纳贡,于是双方罢兵而归。
  夫差虽然不听相国伍子胥要他坚决灭掉越国的忠告,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但要求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他服役,同时也是充当人质。勾践将国内事情托付给文种等大臣,带着夫人和范蠡去吴。勾践后来抵达吴都,受到了夫差的多次羞辱,把他囚于石室,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还故意让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对吴王毕恭毕敬。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终于,勾践博得了吴王夫差的欢心。与此同时,文种等人不断贿赂伯嚭,离间吴国君臣关系。伯嚭接受了文种派人所送之礼,不断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误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伍子胥坚决反对,但夫差不听。
  勾践七年(前490年),勾践归国后,决心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柴草,还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所谓的〃卧薪尝胆〃。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为了麻痹吴国,勾践又采取了许多办法,通过贡献美女、方物、巧匠等。同时,越国还继续贿赂吴太宰伯嚭,派出大量间谍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吴国的君臣关系,使夫差杀害忠良。勾践还派出〃美女间谍〃西施。西施不仅美貌无比,且很有才识,后来经过了训练,对夫差进行离间。夫差得到西施,极其宠爱,对她言听计从,吴国因此消除了对越国的戒备。后来吴国为了北上争霸造成很大内耗,给了勾践复仇的机会。
  公元前485年,夫差北上伐齐以争霸,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获胜而归。后来吴王夫差率全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诸侯,国内只留下了太子友和一些老弱兵卒守卫。当夫差刚到黄池时,勾践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吴国,攻破吴都,吴军大败。夫差约合晋、卫、鲁等国在黄池匆匆会盟,只能与越讲和。
  公元前478年,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之机,再次建议勾践攻吴。后来又经过多年征讨,到前473年,越王勾践终于将吴王夫差彻底打败,一举灭吴雪耻。
  子贡一出马,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灭了吴国,使晋国国力得以增强,越国得以称霸。
  子贡一介书生,竟凭三寸不烂之舌在列国中掀起轩然大波,令人叹为观止。子贡用间的逸事,《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史记》等都有记载,与《孔子家语》所描述的大致相同。子贡所充当的,即《孙子兵法》里〃五间〃中的〃生间〃。子贡离间齐、吴、越、晋四国的方法,即《李卫公兵法》里的〃间邻〃之法。他的计策尤为绝妙,辩术尤为精湛,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见解,堪称后世间谍之楷模。
  第8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7)
  子贡的间谍活动在中国谍报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的活动标志着〃士〃这个阶层的人物登上了间谍活动的舞台,子贡代表了〃士〃这个阶层所具有的战略眼光、政治见解和较高的知识层次。春秋战国时期间谍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游士开始从事间谍活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间谍活动方式属于两面间谍,甚至可以说是多面间谍,他在列国间纵横捭阖,四面挑拨,使各国均陷入他的以齐攻吴、以吴攻齐、以晋攻吴、以越攻吴的连环套中,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却达到了存鲁的目的。在向每一位君主进言时他都表现出是在为对方着想,都为另一位君主想好了应对之策,使每位君主都非常信任他。这表明子贡完全符合间谍所应该具备的〃上智〃的素质。
  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信陵君等都很重视用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记载说:〃赵国的优秀将领李牧,曾驻守在赵国的北部边界一代,抵御匈奴,谨慎地注意着烽火警报,而且多从间谍那里了解敌情。〃
  【趣味故事链接】名将李牧用间破匈奴
  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在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等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来犒赏将士,优待士兵。最后,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刺探匈奴的情况。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史记·李牧列传》说:〃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就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如此反复多次,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是李牧麻痹敌人的计谋,匈奴人不久就上当了,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鬼。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最后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结果受挫失利,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就是说允许他可以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漫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被迫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用计大败匈奴,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李牧不愧是战国后期赵国一位有头脑的名将。
  第9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8)
  魏国的信陵君利用手下的门客刺探他国情报,也能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史记·魏公子列传》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信陵君与魏王下棋,传报北方边境上升起了烽火,说是赵国入侵了,而且马上就快进入边界。魏王马上抛开棋盘,准备紧急召集众臣商议。信陵君却按住魏王说:〃赵王是出来打猎,并不会来犯。〃魏王将信将疑,于是又开始下棋,但魏王心里惧怕,棋下得心不在焉。一会儿,北方又传来消息说:〃赵王只是打猎而已,不是入侵。〃魏王听后大吃一惊,问信陵君为什么猜得这么准,信陵君就说:〃臣有门客能探听到赵王的秘密行动。赵王的一举一动,门客都会及时报告给臣,所以臣知道。〃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而想要知道敌方的情况,就只有派间谍出去秘密打探消息。而且,了解敌方情况,最关键的时机是在战事发生之前。这样,敌人如果打来了,就有备无患;敌人如果还没打过来,也不用恐慌。《孙子兵法·用间》篇就说:〃贤君良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信陵君有门客充当间谍,就能事先知道赵王是打猎而不是入侵,即使是赵王入侵,而不是打猎,信陵君也会事先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不但在各国的政客中相当活跃,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六韬》中就记载了当时的一个间谍组织的构成,这个组织有:〃耳目七人,主管通过与外界的交往,听风声,观动静,查明天下形势,了解敌军情况;羽翼四人,主管宣扬将帅的威名声誉,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游士八人,主管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进行间谍活动。〃这些耳目、羽翼、游士皆由主帅统一管辖。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各国从军事、政治、情报等的要求出发,已有了初步分工的间谍组织,虽然这种分工还很粗陋。
  三、刘邦怒诛曹无伤秦汉三国时期的间谍活动
  秦、汉、三国时期,中国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又由统一走向分裂,动荡频仍,先后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及三国鼎立等战乱。这一时期的间谍活动虽不及春秋战国时那么璀璨夺目,却也有其独特之处。汉初政治家张良招募刺客锥杀秦始皇事件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谍报活动拉开了帷幕。虽然张良精心策划的这一间谍活动因秦始皇早有防备而没有成功,但是统治残酷的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中覆灭了。随后,中原大地群雄并起,逐鹿相争,几经厮杀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格局。
  这个时候,在刘邦手下有一些〃智囊人物〃为其出谋划策,这些智囊人物都很善于用间。而刘邦尤以其非凡的用人才能,笼络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郦食其等人,并靠着这些有勇有谋而又善于用间的能人,成就了统一大业。这其间对〃间〃的运用,达到了高潮。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俘虏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婴,驻军霸上,并派兵把住函谷关,阻止项羽入关。项羽听说刘邦先他一步得手,非常愤怒,于是挥师西向,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