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竞争对手。
  【智谋故事二】乐毅被逐
第47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8)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联合秦、魏、韩、赵等国攻齐,任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之兵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连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使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莒人立齐闵王的儿子法章为襄王,极力为保住这两座城池而奋战。
  乐毅是当时名扬各国的武将,贤而善兵,深得燕昭王的信任。燕昭王赐给乐毅的妻子王后服,又赐给乐毅公子服,派兵护送乐毅回他的住处。
  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派间谍潜入燕国,制造舆论说:〃乐毅智谋过人,转眼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现在就剩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城池了,围困了三年之久还没有攻下来。这是因为乐毅想仗兵威慑服齐人,在齐国南面为王。〃
  但是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立了大功,就算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于是杀了这个间谍,而且他还派使者去见乐毅,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死也不接受燕昭王的册封。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做太子时曾受到骑劫的怂恿,在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被昭王处以笞刑,他从此耿耿于怀。田单再次派间谍入燕传布流言说:〃齐人最怕的就是换别的将领来攻即墨,那样即墨必破无疑。〃谣言传到燕惠王那里,他信以为真,就派骑劫代替了乐毅。乐毅怕回国被燕惠王杀头,就跑到了赵国。
  骑劫领兵打仗的水平远不如乐毅,齐国的间谍把这一情报密告给田单,田单知惠王已中了离间计,就再次派出间谍四处传播说,田单最怕燕军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再把他们推到阵前,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军听说后,果真这样做了。守城军民看到被俘齐军被割掉了鼻子,都愤怒无比,死守不屈。这之后,田单又派间谍传播说,田单最怕燕军挖掘城郊齐人的坟墓,那样城中就会人人寒心,失去斗志。燕将骑劫听说后就派人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还焚烧了骸骨,威逼齐人投降。城中军民见状都悲愤无比,誓与燕军决一死战。这时田单用火牛阵打败骑劫,一举收复了被燕国占去的七十多座城池,骑劫也在乱军中阵亡。燕惠王这时才如梦初醒,想重新起用乐毅,可乐毅已被赵王封于观津,号望诸君,燕惠王悔之莫及。
  田单两次离间乐毅与燕王的关系,燕昭王不信,而燕惠王相信了,撤换了乐毅,导致丢失了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可见国君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然有能力的将帅都将离散而去。
  【智谋故事三】策反吴元济左右
  公元816年,唐宪宗任命有谋略、善骑射、屡有政绩的李愬出兵淮西,讨伐藩镇吴元济。
  李愬是用间高手,他采用的计谋是策反吴元济左右的文才武将,为己所用,有效地瓦解、粉碎了吴氏的藩镇。李愬第一个离间的便是吴元济的骁将丁士良,当时他被唐军所俘,唐军将领都主张把他杀掉,而李愬却在行刑前为其松绑,还命他为捉生将军,丁士良深受感动,并表示将以死报答李愬的大恩大德。丁士良为李愬攻打吴元济出谋划策。由于丁士良深知吴元济的内部情况,按他的计谋打仗,简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愬在攻打吴的下属吴秀琳时,采用了丁士良的计策,很快就活捉了吴秀琳和他的手下谋士陈士洽。李愬用同样的方法礼待吴秀琳,于是吴秀琳也归顺了朝廷。吴秀琳归顺后,多次向李愬献计,李愬采用吴秀琳的计谋收买了吴元济手下又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李宪,并为其更名为李忠义。攻打蔡州之前,吴秀琳又向李愬献计,说想要攻下蔡州,除非先降服李佑。李佑是淮西骑将,李愬用吴秀琳的计谋
  抓住了李佑,同样待之以礼。李佑表示愿意归降,于是李愬便任李佑为六院兵马使。
  李愬还善待吴元济手下投降过来的兵士,根据他们的意愿给予安置,家中有老父母者还赠送钱粮,让他们回家。每攻下一处,李愬便亲自询问降卒虚实。由于李愬的宽厚仁慈,降卒都愿意尽其所知告诉李愬,这使得李愬对吴元济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
第48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9)
  李愬依靠这些策反过来的丁士良、吴秀琳、陈士洽、李忠义、李佑等将领施行反间,利用投降的士卒搜集情报,使自己在讨伐吴元济藩镇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最后生擒吴元济,成功地完成了朝廷交给他的任务。
  【趣味故事链接】李林甫设计扳倒张九龄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代英主,他在位的前一阶段能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使得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
  张九龄也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他从小聪慧能文,二十岁时即考取进士,曾上书唐玄宗,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认为选官应重贤能,不应论资排辈。唐朝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升任中书侍郎,直至成为宰相。他曾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发展生产。张九龄性格耿直,敢于犯颜直谏。
  李林甫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奸臣。此人〃不学有术〃,尽管学识鄙陋,毫无文才,但玩弄权术却很有一套。因为他想要整倒某人时,常常故意结交示好,极尽恭维阿谀之能事,但暗地里却使用阴险的手段,所以人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欧阳修等人重编《新唐书》时,毫不客气地把李林甫放在奸臣榜的榜首。
  晚年的唐玄宗越来越自负,逐渐被小人利用,李林甫就是通过巴结、迎奉而逐渐走上高位的。当年李林甫先是和御史中丞宇交融联合弹劾宰相张说,张说被迫罢相。后来他又通过巴结权贵、阿谀奉承,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朝中三宰相之一。当时另两位宰相分别是贤相张九龄、裴耀卿,他们均敢于面诤直谏。张九龄素来鄙视李林甫这等无德小人,屡屡当面痛斥他,并对唐玄宗说:〃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有庙社之忧。〃李林甫因此对张九龄恨忌交加,但他却并不急于出手,而是故意曲意迎奉张九龄等人,以等待时机。
  有一次,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派出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张九龄斥退使者。李林甫则乘机巴结武惠妃,共同对付张九龄。后来,唐玄宗想要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感到玄宗用人不得其法,所以都反对,这引起了日益骄纵的唐玄宗的不悦,李林甫乘机大进谗言。不久,唐玄宗让张九龄改任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一个不错的机会来了。当时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前妻改嫁王元琰,后来王元琰被告贪污入狱。严挺之详察此案,发现证据不足,将他保释了出来。李林甫知道,严挺之和丞相张九龄、裴耀卿都是清流人士,而严挺之是张九龄举荐的,所以这是一个打击张九龄的好机会。于是他托内侍在唐玄宗面前密告严挺之私放贪污重犯,徇私枉法。玄宗找来张九龄,问他怎样看此案,张九龄说严挺之历来公私分明,王元琰的夫人固然是他离异的前妻,其中并无私情。玄宗平时早就对张九龄的面诤直谏不满,所以故意讽刺说,严挺之是你举荐的,恐怕你是袒护他吧?于是玄宗下令把王元琰重新拘禁严查,同时罢去了张、裴的相位,并将严挺之贬官千里。后来,张九龄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了唐玄宗,玄宗以〃举非其人〃为借口,把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
  就这样李林甫设计把张九龄排挤掉了,唐玄宗失去了左臂右膀,听不到正确意见,变得越来越骄纵,最后到天宝年间时发生安史之乱,大唐帝国走向了衰落。
  (六)间腹心
  《李卫公兵法》云:若敌有宠嬖任以腹心者,我当使间遗其珍玩,恣其所欲,固而诱之。
  按:敌之宠嬖、腹心,旁诱以间;敌之失势,利啖以间之;夸诞者,尊奉以间之;稽留者,潜听以间之。
  《李卫公兵法》说:〃如果敌人有非常宠爱的人,我们就应当派间谍给他送去奇珍异宝,听任他支配,以此来引诱他。〃
第49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30)
  注:敌人所宠爱的人、心腹之人,可以用身外之物来引诱他们,从中离间;敌方中那些失势的人,可以用利益来引诱他们,从中离间;敌方中有喜欢夸夸其谈、说大话者,就可以用言辞来奉承他们,从中离间;敌方有使者留在己方大营,就派人偷听他们的谈话,从中离间。
  敌人的心腹之人和非常宠爱的人就是敌人最信任的人,他们所说的话势必会对敌人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敌人的心腹之人或者宠爱之人贪财好利,那么己方就可以利用金钱收买他们,满足他们的贪欲,使他们为己方办事出力。他们的话往往能起到扭转时局、解救己方困难的作用,所以万万不可轻视这些人的重要性。
  【智谋故事一】郑袖救张仪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张仪用商於的六里地骗得楚怀王和齐王断交,不但解除了这两国联盟对秦国的威胁,还让齐王同秦国建交。楚怀王因此深恨张仪,于是在公元前312年,楚怀王派大将屈丐出兵秦国,定要活捉张仪,带回楚国千刀万剐,以泄他心头之恨。然而齐国出于报复,派兵相助于秦,使楚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万余人。而且秦国还攻占了楚国汉中六百余里土地,楚国上下闻讯慌恐不已。韩魏两国更是乘人之危,在这时派兵侵占了楚国与本国接壤的城池。楚王闻讯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可奈何之下,便派屈原出使齐国,向齐王请罪,意图重修旧好;同时,又派陈轸去秦国割地求和。
  秦王见了陈轸后傲然答道:〃用不着你们再割两座城池了,我看就用我国商於之地换取贵国黔中之地吧,不知道楚怀王肯是不肯呢?要是楚怀王答应交换,我秦国就立即罢兵。〃陈轸回去把这话转告给了楚怀王,楚怀王这时已经不在乎割地让城了,他最恨的就是张仪,想要手刃张仪。于是他派使者去慷慨地答复秦王说:〃用不着交换,只要秦王能把张仪交给我处置,我情愿奉送黔中之地!〃
  当时秦王身边的大臣有许多都很妒忌张仪的才能,于是纷纷在秦王面前说:〃用一个人就换取几百里土地,何乐而不为呢?〃秦王厉声说道:〃张仪对秦国有大功,我怎能把如此忠臣交入敌手,你们是想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吗?!居心何其歹毒!〃可是张仪听后却恳切地对秦王说:〃我一个人能换取黔中几百里地,这是多大的面子啊!就凭这点我就甘愿深入险地,为国捐躯。〃秦王决意不肯让张仪离去。张仪又恳求说:〃大王不必担心,此去也未必是祸,说不定还有好的转机,我主意已定,就请大王放心吧。〃秦王素知张仪谋略超凡,才能出众,定有化险为夷的本事,于是只好答应,让他去了楚国。
  到了楚国,张仪先暗中拜会了靳尚,又送给了他许多见面礼,然后再去求见楚怀王。楚怀王见到张仪后非常生气,怒火中烧,马上让人把张仪关押起来,择日杀了祭祀太庙。靳尚听后立即向楚怀王的宠妾郑袖告知了此事,并对郑袖说:〃大王这样做实属下策啊!秦王如果知道楚王要杀了张仪,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把张仪弃之不顾。我听闻秦王将不惜用重金美女来搭救张仪,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你将是大大不利啊!〃郑袖听后觉得如果秦王真进献美女来楚的确对她很不利,于是决定劝楚怀王释放张仪。她立即去见怀王,然后含泪痛诉道:〃大王万万不可啊!以妾之见,此举定会召来祸端,秦王若是动怒,必引兵来犯,到时候楚国就危险啦!只有释放了张仪才可相安无事。以妾之愚见,秦国是当今强国,不如我们还是和秦国搞好关系,善待张仪才是啊!〃
  正当楚怀王举棋不定之时,靳尚又求见说:〃张仪是秦国相国,是秦国的功臣,秦王很是看重他,如果大王善待张仪并感化他,那么张仪必定会让秦王跟我国和好,楚国的存亡就在此一举啊!〃
  楚怀王这下终于改变了主意,和颜悦色地说:〃好吧,我一向很相信你们,这次我就依你们的意见,立即释放张仪,并设宴款待他,给他压压惊。〃
  就这样,张仪不但利用楚怀王身边他最信任的两个人解了自己的性命之忧,而且还达到了让楚国亲秦的目的。临走时楚怀王还送给他许多金银,此次入楚他可真是满载而归啊。
第50节:第二章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