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国使者愣住了,争辩道:〃你应允的是六百里,怎么只是六里呢?〃
  张仪耻笑道:〃说好了给六里,怎么会给六百里呢?你们大王该不会是听错了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使者败兴回国,如实禀告楚怀王。怀王气得七窍生烟,悔不该当初听信张仪的话,更不该不听从陈轸的婉言相劝。
  盛怒之下的楚怀王只有用出兵来解心头之恨,于是又不听陈轸的劝阻,调动全国精兵,大举进攻秦国。秦国并未恐惧,反而联合楚国的昔日盟国齐国,又相约韩国助战,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轻信和贪利,是楚怀王的致命弱点,张仪正是利用了楚怀王的这个弱点,使出浑身解数,离间齐楚关系,达到分裂齐楚同盟的目的。
  【智谋故事二】曹操抹书间韩遂
  东汉建安末年,各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曹操假借汉献帝的名义讨伐中原各派将领,他先拿实力最强的韩遂和马超开刀,亲率大军赶到了潼关。
  哪知事情并不像曹操想的那么简单。在第一次强渡渭河时他就被韩马联军杀退了,折损了许多兵马。吃一堑长一智,曹操不再鲁莽行事,而是采纳娄子伯的建议,借冬季天冷,堆沙灌水,结冻筑成冰城,挡住了韩马联军的进攻。接着又利用马超倨傲轻敌的缺点,找机会大败了韩马联军。
  韩遂、马超看出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再也没有勇气抗拒曹操,就派人送信给曹操,请求讲和,并愿意把河西割让给曹操。但是曹操没有答应,仍和韩马联军交战。几个回合下来,马超和韩遂还是请求讲和,马超还把自己的儿子交给曹操作为人质。
  曹操的谋士贾诩给曹操出主意说:〃您先答应讲和,然后我们再想办法离间他们二人的关系,最后各个歼灭!〃曹操听后觉得正中下怀,大赞了贾诩一番,然后便派使者去见韩遂和马超,答应他们的求和。
  这边韩遂也派使者回复曹操,说是想和曹操在阵上相见。曹操窃喜,答应相见。
  过了一会儿,曹操和韩遂各自骑着战马,走出列阵,在两军对阵的中间空场相会了。
  曹操见了韩遂,根本不提军事作战上的事,只是一味地回忆昔日与韩遂父亲相识的旧事,并且谈笑风生,击掌大笑,显得与韩遂十分投机和友好。
  两人就像多年的老友重逢,有说不完的话。马超骑马站在离韩遂很远的地方,听不清两人的讲话,但从表情上看,感觉两人甚是亲密,心中很不是滋味。韩遂返回营中后,马超问他:〃曹操都跟你讲了些什么?〃韩遂答道:〃没什么,只是和我叙些旧情。〃马超心里不相信,便起了疑心。
  又过了两天,曹操派人给韩遂送去一封信。信中无关紧要地扯了些事情,很多地方都被涂抹得乱七八糟,韩遂虽然感到很奇怪,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曹操给韩遂送信的事被马超知道了,他很想知道曹操的信中说了些什么,于是直接闯入了韩遂军帐中,向韩遂索要信件。韩遂只好把信递给马超。
  马超拿信一看,上面重要的地方都被涂抹起来了。他心里很生气,以为韩遂有什么事瞒着他,就更加怀疑韩遂,一气之下离开了军帐。
  马超回到营中,越想越生气,他觉得自己不能再相信韩遂。他派人找来成宜、李堪两员大将,商议对策,决定三军联合进攻曹军。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曹操的密探打探到了这个消息,并迅速汇报给曹操。曹操于是做好准备,先令一小股军队迎战马超,然后派大部军队分兵两路包抄过去,前后夹击。三军大乱,只好奋力突围。成宜、李堪二人先后战死于乱军之中。而韩遂已与马超反目,根本不派救兵,马超凭借勇猛杀出一条血路,带领一小队残兵独自向西逃去。此后韩遂也自觉没有能力在关中立足,便向南撤退。
第45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6)
  贾诩抓住了马超有勇无谋,疑心又重的弱点,制造了韩曹亲密的假象,使韩马矛盾公开化,然后乘虚而入,实现了离间敌军、各个击破的目的。这个计谋的成功实施,使曹操取得了关中大战的胜利。
  【智谋故事三】英国人广播离间德意同盟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决定胜负已到了关键时刻。德国法西斯为了阻止英美联军从西西里岛登陆,制订了一项地中海作战计划,想要争得盟友意大利对该计划
  的支持,让意大利派出海军与德国海军协同作战。但是意大利海军在战争初期就连连受挫,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弱点很多,因此对德军的合作要求抱有抵制态度。英国海军上将肯尼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利用意大利海军的这个弱点,进行一场心理战来阻挠德、意的合作。为此,英美海军方面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订了一个周密的离间计划。根据这个计划,英美同盟的对外广播,向意大利发动了长达一年零五个月的心理宣传攻势。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德国人把意大利人用来当炮灰,意大利的商船将被用来撤退德国在北非的隆美尔部队,并把意大利军队留在北非沙漠,任凭盟军宰割等等。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宣传产生了极好的离间效果。本来就与德国人貌合神离的意大利人于是对德国的合作要求抱着怀疑态度,故意拖延合作计划,也未尽全力阻拦英美联军占领直布罗陀。结果,英美联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控制了地中海,并在西西里岛登陆,接着就占领了意大利。不久后,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侵略集团也随之瓦解。
  英国人抓住了敌人阵营中的利益矛盾,展开心理战,离间敌方联盟,使自己在对抗中赢得优势,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趣味故事链接】丘吉尔离间苏德同盟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率领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分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它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战争格局。但在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德军快速推进,苏联的西部国土大片沦丧,德军甚至已经打到莫斯科城下,望见了克里姆林宫的红旗。
  其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来,德国就一直进展神速。到1941年夏,法西斯德国已占领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十四个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准备入侵苏联。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洛萨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无非是以闪电战为基础,准备迅速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对于希特勒的野心,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是有所警惕的,因此战争前夕,苏联已经有意识地在西部国境线上部署了一百七十一个师,二百六十八万人。但是,尽管斯大林等人认为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但一直没想到这一战会来得那么快,因而临战前夕准备不足。这是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场战争突然爆发的原因,过去人们众说纷纭。后来有人经过研究,竟然发现:原来苏德战争的突然爆发,乃是丘吉尔向东转移祸水、故意挑拨斯大林和希特勒关系的结果。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和德国各自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早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成了同盟。1939年以来,希特勒进攻神速,欧洲大片领土沦陷,英国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来发现:德国发动战争所需要的生铁、棉花、粮食、硫磺和锰等战争物资,都是从苏联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的。无论斯大林允许德军自由通过苏联边境,向英国的大后方印度发起进攻,还是苏联加入德国阵营,与德国一道反对英国,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丘吉尔开始制定和实施他的离间苏德同盟的计划。
  有人研究发现,1941年4月19日,丘吉尔曾命令英国驻苏联大使克里普斯向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递交了一份备忘录。他在这份备忘录中警告斯大林说:〃如果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拖得时间太久的话,那么英国就可能因为受到某种引诱,而与德国达成一个立即结束战争的和平协议。〃言外之意是说:英国和德国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结束西欧战事,进而进攻苏联。另外,克里普斯还私下向一些苏联官员暗示说,近来在德国决策圈中,已经谈到了签署这样一份和平协议的各项条件,西欧可能会回复到二战以前的状况。如果这一协议一签署,那么德国势必掉头东进,进攻苏联。
第46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7)
  丘吉尔和克里普斯一唱一和,是在提醒斯大林:苏联应该趁着德军主力都在对付英国的时机,进攻德国,这样好得手,不然的话,等到英德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再想进攻德国,恐怕就很难了。
  丘吉尔传出了假情报,但斯大林等人根本不相信,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尚在,而且斯大林一直认为德国不可能两线作战。但是,这些假情报却引起了希特勒的高度重视。他担心斯大林相信了丘吉尔的鬼话,发动对德战争,既然这样,不如我先发动进攻。就这样,德国加速了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但是,当这次丘吉尔得到准确情报,即德国人就要对苏联发起进攻,并再次提醒斯大林时,斯大林由于惯性思维,仍然觉得丘吉尔只不过又是虚张声势罢了。早在一个月前,苏联潜伏在西方的王牌间谍佐尔格也向莫斯科发来了报告,这份情报后来被证实是最有价值的情报,其中准确指明了德国进攻的具体时间、人数、方向等等,但这份情报仍被斯大林怀疑是丘吉尔故意传出的假情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果,苏德战争正式爆发。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防备严重不足的苏联边防军一溃千里,德军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全部击溃了苏联部署在其欧洲领土上的军队,一百二十万苏军将士成为德军的俘虏,苏联损失惨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离间友邻和盟友的危害有多大,对真、假情报做出正确分析是多么的重要。
  (五)间左右
  间左右,若秦间之于郭开是也。
  间左右,是离间对方首领与其部下、左右侍者的间谍活动方法。就像秦国用重金贿赂赵国的宠臣郭开,让他做秦国的内应一样(见第二章第一节,智谋故事二,良将李牧之死)。
  通过间左右的方法,能使对方首领处于孤立的境地,如此一来,他所做出的决策没有人赞成和执行。相反,他周围的人还会提出有利于我方的观点,使我方获胜。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嫉贤妒能、争权夺利、针锋相对是官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同级之间,权臣对外戚、奸臣对忠臣之间,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保住已经拥有的权势和荣华富贵,也都采用离间首领和对手关系的办法,从而削弱、打击竞争的对手。
  【智谋故事一】致命的中伤之言
  秦国相国甘茂有一段时间忧心忡忡,这是因为秦王这段时间非常器重将军公孙衍,常常把堂堂的相国大人冷落在一边,长此以往,他害怕会失权失势。正在他积极寻找机会想要流放公孙衍的时候,突然有人汇报了一个令他十分震惊的消息:〃秦王要更换相国了,未来的相国就是公孙衍。〃
  原来秦王曾经悄悄地对公孙衍说:〃我近来考虑让你当相国。〃这句话不幸让甘茂的幕僚偷听到了。
  这个消息看来是准确无误的了,甘茂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故作镇静,马上拜见国君,出人意料地说:〃在大王您就要得到有力的相国之际,请让我向您表示祝贺。〃
  秦王大吃一惊,心想,不会吧,他是怎么知道的?连忙掩饰说:〃你说到哪儿去了,我不是把国事都交给你了吗,哪还需要什么别的相国?〃
  甘茂直截了当地说:〃大王,您不是想任命公孙衍为相国吗?〃
  〃你这是从哪儿听来的谣言?〃秦王不满地问。
  甘茂略作停顿,故作惊讶地说出了致命的中伤之词:〃噫,这是将军自己这样说的啊!〃
  可想而知,这时秦王有多么尴尬,对泄露机密的公孙衍有多么生气!秦王心想,公孙衍连这点小事都守不住,以后怎么能办大事呢?看来此人很不可靠。于是他对甘茂说:〃相国你不必把这种谣言放在心上,只要把国家大事管理好就行了。〃
  事后,无论公孙衍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秦王再也不相信他了。不久,公孙衍便被流放,断送了官运。而甘茂则凭着他的奸计,除去了自己一个厉害的竞争对手。
  【智谋故事二】乐毅被逐
第4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