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下章将更详细地讨论。

    另一项更重要的是,约阿施指派他的儿子共同摄政。约阿施执玫共十六年,但在第五年的时候,耶罗波安二世就被任命为摄政王了(注六九),其中的原因可见于约阿施与犹大的战争中。在参与战事以前,他将儿子安置在宝座上,以便出征时,耶罗波安能代他执玫。显然约阿施预料这次的战役是耗时的努力(注七十)。

五、耶罗波安二世  主前七九三~七五三(王下十四23~29)

    耶罗波安二世是耶户系列第三位登上王位的后裔,他被证实为以色列最英明能干的统治者之一。在他的治下,以色列跃至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当然领袖。圣经没有提到使他有此成就的一些战役,但最后的成就可以看出此事实。耶罗波安竟能恢复在东方和北方的疆界,大致上与大卫和所罗门帝国时代的疆界所差无几。圣经明说,他扩展以色列北方的地界至「哈马口」(王下十四25),与形容所罗门北方边界的话语相同(王上八65)。又说「他收回大马色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王下十四28),先前显然是指大卫与所罗门的时代,因为自此以后,这些城邑再不隶属以色列了。我们或许观察到,这一种比较的参照方式,暗示以色列与各城邑之间,已恢复了先前有的关系。另一方面,耶罗波安既控制了大马色,必定也收复了先前哈薛所夺的外约但。以色列恢复从前广阔的疆界后,便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耶罗波安二世这个名字必定是闻名遐迩,众望所归的。

    至少有三个因素导致以色列的地位有如此显著的改变。第一、如前文所述的,原为群龙之首的敌人大马色,被亚大得尼拉力三世的袭击削弱了。第二、约阿施,尤其是耶罗波安二世,都是精明能干的统治者;关于约阿施,从他成功地战胜犹大可以说明(王下十四8~14,代下廿五17~24);关于耶罗波安,刚描述的成就可以说明。第三、亚述若力量许可,必定干预;但现在却如大马色一样,陷于极度的低潮。衰败的原因是受北方乌拉图国(Urartu)日渐频繁的搅扰,加上内在纷争和接二连三的庸君(注七一)。在他们的治下,亚述几乎丢失所有在幼发拉底西部的据点,并且无能阻止远方以色列的领土扩张计划。

六、主前第八世纪的众先知

    自摩西时代,以色列中已有先知(注七二)。其中有撒母耳、拿单、迦得、亚希雅、以利亚和以利沙较为显要。许多其他的先知曾经存活,他们的影响力也颇值得注意。他们主要是针对个人特殊的罪行,特别是君王的,因为他们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然而,在第八世纪,所采用的方法有所更改(注七三)。虽然先知的基本信息,仍然是传讲遵守耶和华律法的必须性,但开始较以国家为单位,整体性的向百姓发言;而且所指责的,是国家的罪,非个人的罪;更进一步的,许多先知不单口传,并开始书写他们的信息。结果,先知文学问世,它们构成旧约重要的一部份。

    在这些有著作的先知中,有三位在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时期,当职事奉。一位是约拿(Jonah)(王下十四25),他被差往亚述大城尼尼微宣教。他抵达尼尼微,带来该地居民的悔改,其时可能就是刚才论及的亚述衰败时期。因为这种光景比较富强的光景更有助于悔改。当时不单有政治与军事上的难处,更有一连串的时疫蔓延当地,导致大量的死亡。除此以外,主前七六三年六月十五日太阳全蚀,产生广泛而错综复杂的惊惧感(注七四)。在这种气氛之下,约拿所传递的关于尼尼微即将灭亡的信息,果效奇佳。因此百姓所表现的不平常之悔改,也不难明白了。

    其他两位先知是阿摩司(Amos)和何西阿(Hosea),前文早已提及。阿摩司是提哥亚(Tekoa)的一位牧人。他是犹大公民,但在「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摩一1),奉差遣上以色列,传达神的警告。以色列的公民何西阿也是在「耶罗波安做王的时候」(何一1)说预言。何西阿开始传道的日子,可能稍后于阿摩司,因为他自述工作的时期是从乌西雅(Uzziah)、约坦(Jotham)、亚哈斯(Ahaz)到西希家(Hezekeah)等犹大王的治下(注七五);而阿摩司只提及乌西雅。耶罗波安治下普遍的富庶,带来奢侈、闲懒与罪行,这三项都是众先知众手所指的(注七六)。何西阿大部份的信息,是根据他婚姻上惨痛的经历,因为他遭那位行为不检的妻子遗弃,他将她的不贞比喻以色列人对神的态度(注七七)。

七、撒迦利雅  主前七五二(王下十五8~12)

    耶罗波安的儿子撒迦利雅继位,成为耶户皇族第四位登上宝座的。然而他执政时间短暂,六个月后便被他的继承者沙龙(Shallum)刺杀(注七八)。除了记载他在但与伯利恒继续奉行耶罗波安那种假宗教外,撒迦利雅也是无善可陈的。他可能不及他父亲英明,这就是刺杀能够成功地策划进行的原因之一。

 

第五节  以色列的衰败

主前七五二~七二二(王下十五13~十七41)

 

    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是北方以色列一段光辉的日子。但他儿子逝世后,国家的势力与地位更急转直下。这一段衰败时期结束于主前七二二年,撒玛利亚失陷于伟大而善战的亚述手中。

一、沙龙  主前七五二(王下十五13~15)

    沙龙刺杀撒迦利雅后,自立为王,建立了以色列第六代统治王室。但他只执玫一个月,便遭米拿现(Menahem)报复性的杀害。米拿现可能是撒迦利雅属下的军事领袖。圣经并没有进一步记载沙龙的事。

二、米拿现  主前七五二~七四二(王下十五16~22)

    米拿现自立为王后,成立以色列第七代统治王室。他执政了十年。他在撒玛利亚篡杀沙龙的时候,圣经描述他来自「得撒」(王上十五14)。言下之意他在得撒已是当权人物(注七九),可能是耶罗波安二世差派的。杀死沙龙后,他不仅为撒迦利雅报了仇,也达到他僭取王位的野心。然而可能他的所作所为,遭提斐萨城(Tiphsah)(注八十)的反对,因为他一旦登基后,便进行屠杀城中无数的居民。

    米拿现执政期间,地中海各国再度饱尝亚述的压力。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3七四五~七二七)算是亚述超群绝伦的强者(与前任诸王成尖锐的对比)。他登基后,便力图恢复亚述帝国的声望。他首先旗开得胜地制服南方的巴比伦、北方的乌拉图;其后横渡幼发拉底,向西方迈进。在西方也是马到功成的。每征服一个地方,提革拉毗列色便施行一种与先前诸王不同的政策。从前的王仅满足于有名无实的管辖和接受贡物,如此叛乱频频产生。提革拉毗列色却将所征服的土地,归并成亚述帝国的行省,并将有可能煽动叛乱的当地领袖放逐出境。这种政策相当有效,因此后继君王便照样实施。

    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七四三年(注八一)的战争中直驱以色列,而米拿现被卷入漩涡(注八二)。他还不能将以色列地归拼为行政省,但却向米拿现征收贡物(注八三)。所苛求的一千他连得银子,是米拿现向国内的「大富户」征收入头税筹募的。他要求各人付款五十舍客勒(注八四)。由于这次的进贡,米拿现就能够「坚定国位」,但却因此成为亚述王的另一个附庸国(王下十五19~20)。

三、比加辖(Pekahiah)主前七四二~七四○(王下十五23~26)

    比加(Pekah)主前七五二~七三二(王下十五27~31)

 

    米拿现既逝世,他的儿子比加辖自然继承他。然而他只执政两年,便在撒玛利亚的宫中,遭受他的一位军事领袖比加所杀害。比加自立为王,建立以色列第八代统治王室。圣经说到比加统治二十年之久。然这二十年必须追溯并包括米拿现与比加辖的统治时期,才能协调年代上的问题。比加最后的一年是主前七三二年(注八五),因此,他的二十年始于主前七五二年,即米拿现登基的年代。这样看来比加只有八年独自执政。泰利(Thiele)认为,比加从前曾在约但河外的基列地施政,与米拿现和比加辖誓不两立,后来储备足够的勇气与支援后,便率领五十名基列人横渡约但河,杀死比加辖攫取王位(注八六)。假如事实果真如此,比加起初十二年的统治只局限于基


图十一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战役

列地,而米拿现与比加辖相继地认可他的管辖权。这事说明他被称为比加辖的将军之原因(王下十五15),温格尔(Unger)指出,或许因为米拿现的人头税政策,使以色列中蕴酿着一个反亚述暗流,为比加的叛乱铺路(注八七)。这个见解与事实相符,因为比加在撒玛利亚登基为王后,的确站在一个强烈反亚述的地怔,并且与大马色的利汛(Rezin)携手合作,抵抗这个东方强权。

    比加独立统治第六年,主前七三四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再次回到西方,镇压这个叛变的联盟。他是应邀而来的,因为犹大王亚哈斯在耶路撒冷遭比加与利汛围困(代下廿八5~8;赛七1及下文)。联盟国盼望强迫亚哈斯参与叛变,但遭拒绝,亚哈斯且向亚述王求助(注八八)。提革拉毗列色立即应允,并指挥主前七三四~七三二年著名的战役(注八九)。主前七三四年,他首先沿地中海岸南下,直抵非利士,制服当地的各城,特别是迦萨,显然要截断同盟军从埃及得着任何的援助。后来也许是七三三年,他挥军迈进以色列,扫荡全加利利的城邑(注九十),并掳去许多百姓(王下十五29)。最后,主前七三二年他朝向大马色。可能从开始,大马色就是他主要的目标。他毁坏这个国家,夺下首都,杀死利汛王。提革拉毗列色并未亲自杀死以色列王比加,因为继承比加的何细亚(Hoshea)代办了。何细亚显然是与征服者亚述同流合污,因为亚述王宣称立何细亚登上以色列的宝座(王下十五30)(注九一)。

四、何细亚  主前七三二~七二二(王下十七1~6)

    篡杀比加后,何细亚开始当政,设立以色列第九代且是最后一代的王室。何细亚即位之时的以色列,已经是地小人稀的了。亚述已经夺去北方(加利利)和外约但,将它们合并为亚述的省份(注九二),只留下约但河西的山脊地带给何细亚。何细亚本身仅是一个附庸,耶罗波安二世治下以色列的尊荣,已荡然无存了。即便如此,何细亚再次叛变那令人憎恶的亚述。何细亚当初的归顺,显然是权宜之计而已。撒缦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继承其父提革拉毗列色后不久,这次暴乱便应运而起(七二七~七二二)。何细亚愚拙地与埃及立约。这时的埃及软弱无能,四分五裂,因此无能给予何细亚所需的援助。何细亚既与埃及联盟,便拒绝继续每年向亚述进贡。

    在主前七二四年,撒缦以色五世领军迈进以色列(王下十七3~


图十二  巴勒斯坦区的亚述省份

6),何细亚出迎觐见,并带着那些过期的贡物,但却不能迎合亚述王的心意。何细亚印时被拿,撒缦以色继续挥军前往撒玛利亚,围困京城,既然以色列王已成阶下囚,京城迅速失陷是意料中事,但它却顽强地抵抗。这次的围困自主前七二四年相持至七二二年(注九三)。然而,最后,难以避免的事发生了,撒玛利亚失陷,结束了以色列独立自主的日子(注九四)。

 

第六节  一个亚述的行政省

 

    撒玛利亚陷落后,一位亚述的总督被派管理这地,使约但河西的以色列地也合并为一个省份,在最后的瓦解前或瓦解的时候,大量的以色列人被掳至亚述(注九五),代替他们的是一群自国外迁入的上层阶级份子(注九六)。这种混杂人口的策略,也是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权宜之计,为要减少藩属国内叛变的机会。它在以色列显然获得如期的效果,但宗教上受到很大损伤,外邦民族输入各人的本上神观及崇拜的方式。结果导致一种混合宗教,同时敬奉假神和真神耶和华(王下十七29~41)。人口上的混杂也导致互相的通婚。当时,留居当地的以色列人较多,而外邦的新居民较少。这种杂婚而生的后裔,被称为撒玛利亚人。

 

              第七节  摘    要

 

    以色列王国的寿命,只有两个世纪,从主前九三一~七二二年。共有十九位君王执政,代表着九个统治王室。八位君王是被刺杀或自杀的。这十九位都不合神的心意,因为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