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十四:歌珥或贺梅珥(容量相等)是最大的容量,大约相等于五八·一加仑液量,或六又四分一蒲式耳(bushek)干量;参考R。B。Y。 Scott,“Wei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Bible,”BA,22(1959),二二~四○页。

注十五:分区不是完全按照旧有的支派界线,这并不表示所罗门故意破坏先前各支派内部的团结,他只是按国内的生产能量划分区域,为要使各区平均肩负重担。但百姓的心里必有所警觉,因为原定的界限已不被保存。

注十六:一他连得约三十公斤,六十六磅多。若按现在金子的市价,一盎斯(金衡制)三十五元美金,一他连得约值二万七千八百美元;一百二十他连得值三百三十三万六千美元。

注十七:俄裴的位置不详。学者曾提议四个地方:位阿拉伯的西南部,或阿拉伯的东南部,或索马利兰(Somaliland,译者注:位非洲东部),或印度的苏帕拉(Supara)。旅程所花费的长时间支持最后的说法,而且所有进口的货品都来自印度,当时也早已有远行印度的贸易往来,但Al…bright支持第三种说法:参考ARI一三三~一三五页。

注十八:「三年」指第二年整年,并至少第一年和第三年的部份时间。

注十九:所罗门的船只称为「他施」船(Tarshish)(王上十22),「他施」的意思是精炼厂,因此船队的名称说明它是运送精炼东西的;参考Unger,AOT,二二五~二二六页;Albright,BASOR,83(十月,1941),二一页。    

注二十:N。Glueck(1938~1940)所发现的;参考The Other Side of the Jordan(New Haven: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1940),五○~八八页。

注二一:列王纪上十章38节的希伯来文字miqweh(英王钦定本翻作「麻线」),最适当是指着小亚细亚的国家奎,因此应翻作「从奎带来的」。马匹较晚的时候才输入埃及,虽然在所罗门时代,他们已有多馀的可以出口了。小亚细亚以骏马著名。埃及拥有坚固的战车,显然是自许克所斯(译者注:主前十七世纪入侵埃及之亚洲的一族,通称牧羊王,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赫人)输入的。有关的讨论,参考Albright,ARI一三五~一三六页。

注二二:在某一段时期,埃及的法圭甚至不乐意将他们的女儿许配尊贵的巴比伦王,或美坦尼王,但当时,埃及的国际地位已经衰落了,这次联盟的法老可能是第二十一朝代的最后一位君王。

注二三:列王纪上九章16节说,当时法老王焚烧基色,然而考古学还未证实基色曾否遭受火规。某些学者认为是抄本年代已久而发生抄录的错误,应该是「基拉」(Gezar)才对,同时大卫已经战胜非利士人,所以可能当时基色已落在以色列的手中。参考Albrighi,ARI,二一三页及下文。

注二四:西顿人是西顿的主要居民,但这名词通常用来称呼腓尼基人。推罗和西顿是腓尼基两个主要的城邑,但西顿历史较悠久。当时推罗已较为显要,并且成为王的居住地。参考列王纪上十六章31节。

注二五:关于示巴居住地,参考Albright,ARI,一三二~一三五页。W。Philips,Qataban and Sheba(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1955),描述今日在也门的发现。

注二六:关于示巴的贸易,参考Albright,见前。

注二七:James Kelso在伯特利发现一个南阿拉伯的泥印章:年代大约属于所罗门王的时期,可见通商贸易确已存在。印章面积约三寸乘匹寸,可能是用作封印货物的。参考G。W。VanBeek and A。Jamme,“An lnscribed South Arabian Clay Stamp from Bethel〃,BASOR 151(十月,1958),九~十六页。

注二八:大卫所累积的金银有十万他连得金子,一百万他连得银子。若以三十五美元一盎斯计(参考本章,三三二页,注一六),单单金子总值二十七亿八千万美元。

注二九:Lagash的统治者Gudea(主前二一○○年左右)早已从这地获得香柏木了。埃及人Wenamon长途跋涉到利巴嫩为埃及搜集香柏木(主前一一○○年左右),参考Barton,AB 第四四九页及下文,第四五五页。

注三十:这个图型与一九三六年,北叙利亚Tell Tainat出土之庙的构造相仿。最近在夏琐发掘的一座庙宇也非常相似;参考Yadin,BA,22(1959),第三页及下文。

注三一:既然施恩座的两个基路伯是从一块金子锤出来的(出廿五18~19),这两个大的基路伯显然是外添的。

注三二:这些柱子似乎只是为装饰用,圣经描述它们「立在殿前」(代下三17)。每根各三十四尺高,包括柱顶上的「木球」(Gulloth)。它们的名字雅斤和波阿斯可能是形容它们话语的首字。雅斤与「耶和华要建立(Yakin)他的宝座直到永远」这句谚语相吻合;波阿斯则与「王靠耶和华的力量(Boaz)欢欣」吻合。关于这两个句子,参考Albright,ARI,一四四~一四八页。

注三三:参考第七章,一五七~一五八页,讨论与会幕有关的神奇火焰。从神而来的其他特别的火焰记载在士师记六章21节,列王纪上十八章38节,和历代志上廿一章26节。

注三四:当然所罗门并非亲自献上这些祭牲,而是与身旁无数的祭司与利未人一起,并且要为着这个特别的日子暂时可能要多加设祭坛,才得以在七天之内,献上圣经所报导的牺牲的数目。

注三五:在大卫的统治期间,和所罗门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统治年限中,真正的崇拜从未中断。

注三六:参考第十一章,三○○页。

注三七:所罗门自己有超人的智慧,因此自然发掘栽培有这种素质的人。他说箴言三千句,作诗一千零五首;所包括的主题有树木、牛膝草、走兽、飞禽、爬虫类及鱼类(王上四32~33)。箴言一至廿四章直接归于所罗门(箴一1;十1),廿五至廿九章也是,虽然圣经说是希西家的人所编辑的。只有卅至卅一章是亚古珥(Agur)和利慕伊勒(Lemuel)写的。

注三八:若写于所罗门时代,它的历史背景的准确性便发生问题(因为对话的内容非常详尽),可能出于约伯自己的手笔。

注三九:参考第十一章,三一二页,注三二。
第十三章  北方王国

                王上十二~廿三;王下一~十七

 

    神曾藉着亚希雅向耶罗波安预言王国的分裂,事情的背景在我们研究过的历史中已经可看出,自寄居埃及的日子始,犹大与以法莲支派就互相嫉妒。犹大支派人多势众,在众支派飘流旷野的时候,已获得群龙之首的尊荣。相反地,以法莲是其中一个较弱小的支派(注一),出自约瑟,但雅各给予他超越玛拿西的地位;而且伟大的领袖约书亚也是属以法莲支派的。在士师期间,以法莲曾经两度显出自命不凡的作风:一次向基甸(士八1~3),而后来向耶弗他(士十二1~6),每次都埋怨在与敌对抗中,他并未获得适当的认可。

    王国创立的时候,神从这两个敌对支派之间的便雅悯支派中,拣选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可见这种基本的裂痕确实存在。扫罗逝世后,这种裂痕更为明显化;因为只有犹大拥护大卫,而北方众支派却转而归顺伊施波设。押沙龙叛变与大卫重获政权后,北方众支派在便雅悯人示巴的领导下,再度偏行己路。然而这次只有数天的时间(撒下十九41~廿22)。亚希雅所预言的和所罗门所惧怕的,迫使耶罗波安逃奔埃及,这只不过有如旧病复发而已。鉴于此,任何登上以色列宝座的君王,都应该份外小心,避免导致任何新的分裂事件,尤其是在所罗门离世的时候,不满已经存在了。然而,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并未持守这种谨慎的态度,因此产生了最后的决裂。

   

第一节  叛    变

                 (王上十二1~24;代下十)

 

    罗波安愿意前往示剑与北方众支派的首领会合,可见他已稍微警觉到面临的事态严重,若事情一如以往,毫无风浪,众首领应该聚集在京城耶路撒冷,为他举行就职典礼。他们拣选示剑,因为对那些不满的支派来说,它的位置显然较适中,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它占有重要的历史性地位(注二)。耶罗波安自埃及的避难所返回后,也在这次的聚集中露面。他显然是应北方众支派之邀请而来的,他们不知怎么也知道亚希雅曾膏立耶罗波安,及所罗门曾采取的报复手段,如今他被北方众支派接纳为领袖,领导他们进行谈判。

    聚集的众支派心里有数,若接纳罗波安为王,他们该有什么要求,就是所罗门实行的重税与徭役制度应予以减轻。他们已经忍受许久,并想强行改变它。这个要求显然是出自耶罗波安的口。后来罗波安寻求应如何作答的忠告。他首先垂问年长的一群——一些经历所罗门苛政的人,后来询问一些与他年龄相仿的人,那些较年轻的当然盼望继续享受宫中的奢侈生活,因此力劝罗波安拒绝请求,罗波安竟听从了。十个支派随即退出王国,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拥立耶罗波安为首任君王,正如亚希雅所预言的。

    罗波安仍在示剑的时候,曾努力想维持他在北方的统辖权,他差遣税吏长亚多兰征收课税,但却因此遭百姓用石头打死。后来,罗波安机智并迅速地退回耶路撒冷的安全地带。在耶路撒冷,他自犹大和便雅悯(注三)两个属自己的支派,召聚十八万大军,决定强制叛徒执行他的意思。但神藉先知示玛雅禁止他采取行动,因此,罗波安适时地取消这个念头,正如神藉亚希雅所预言的,这种分裂会延续下去,罗波安只得安份守己地统治仅有的两个支派。

 

第二节  王国的早期

         主前九三一~八八五(王上十二25~十六20)

 

一、耶罗波安为王  主前九三一~九一○年(王上十二25~十四20)

    1.新的王国:耶罗波安既成为以色列国十支派的首任统治者,他面临的挑战是设立一个新的王国。若能得知他所采取的步骤和他行政的情况,必是一件有趣的事,但这两方面的资料我们都缺乏。无论如何,执行政府开始作业了,为此必定曾细心的策划,并勤劳地服务,可见他是一个能干的人。我们假设他效法大卫与所罗门所执行的行政体系。除此以外,鉴于百姓对罗波安的要求,我们可以相信,他一定会尝试减轻课税,并完全废除徭役制度。

    起初首都设在示剑,就是与罗波安相会的地方(王上十二25)。但后来耶罗波安在约但河外,雅博河的昆努伊勒督导建筑活动,可见他也以此为交替的居所。然而,他最后在得撒(Tirzah)建立永久的首都(王上十四17,十五21~33;十六6、8、9;及其他经文)可能就是今日的台伊发拉(Tell el…Farah)(注四),位于示剑之东北约六哩。

    2.另设祭坛敬拜:在宗教方面,耶罗波安犯了神眼中看为极重的罪,他为地方的百姓另设祭坛敬拜(王上十二26~33)。他认为若不如此,百姓归同耶路撒冷敬拜之时,必然被吸引,以致两国重修旧好再度联盘。因此他在北端的但与南端的伯特利(注五)设立新的敬拜中心。在各中心树立金牛犊的像作为这个新计划的表记。他的存心仍然是要敬拜耶和华,只是采取新的途径(注六)。他在各中心建殿(邱坛上的房屋),可能为安置金家与祭坛用(王上十二31、33),又立凡民(非利未人)为祭司事奉。他不按着摩西律法的要求任用利未人,原因之一是因为,许多利未人或大部份的利未人已启程回犹大,显然是对这些革新以示抗议(代下十一13~14)。耶罗波安更私定年中的节期,代替法定的住棚节,将守节的日子延后整整一个月。

二、耶罗波安遭责罚(王上十三~十四18)

    耶罗波安的所作所为在神眼中构成严重的罪行。因这事与神藉摩西颁布的律法直接相抵触,而且使得真正的崇拜与巴力生殖力之宗教有混合的趋向。无可否认的,耶罗波安的改变,使巴力崇拜在亚哈和耶洗别(Jezebel)时代更易于传入(王上十六30~33),因为迦南人把牛参与到他们的宗教活动中,他们假设巴力或哈达(Hadad)站在牛背上(注七)。

    因此,神不久便差遣使者指责耶罗波安。一个仅被称为「神人」的使者,自犹大北上,向伯特利的坛宣告凶言,预言其对头大卫家的一位王子,名叫约西亚(Josiah)(注八),有一天要将耶罗波安众祭司的尸骨烧在坛上(王上十三1~3;王下廿三15~16)。耶罗波安因这样的警告怒气填膺,伸手指着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