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之報乃如是耶?誰能知此乃是行報者?彼於後時,剃除鬚髮,服三
法衣,出家修道,行平等法。 
云何大王!大王若遙見此人來,寧復起念言:是我客民食我彛зn耶?」  
(34g)王言: 「不也,若我見其遠來,當起迎禮敬,問訊請坐。」 
(34h)「云何大王!此非沙門現得果報耶?」 
(34i)王言: 「如是,現得沙門報也。」 
(34j)「復次,大王!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入我法者,…… 
乃至三明,滅諸闇冥,生大智明,所謂漏盡智證。所以者何?斯由精
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 
云何大王!此非沙門得現在果報也。」 
(34k)王報言: 「如是,世尊!實是沙門現在果報。」 
(35)爾時,阿闍世王卽從座起,頭面禮佛足,白佛言: 「唯願世尊受
我悔過!我為狂愚癡冥無識,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無有偏枉,  253
而我迷惑五欲,實害父王。唯願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過!」 
(36)佛告王曰: 「汝愚冥無識,但自悔過,汝迷於五欲乃害父王,今
於賢拢ㄖ心芑谶^者,卽自饒益,吾愍汝故,受汝悔過。」 
(37)爾時,阿闍世王禮世尊足已,還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
王聞佛教已,卽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聽我於正
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
唯願世尊及諸大眾明受我請!」 
(38)爾時,世尊默然許可。 
(39)時,王見佛默然受請已,卽起禮佛,遶三匝而還。 
(40)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言: 「此阿闍世王過罪損減,已拔重咎,
若阿闍世王不殺父者,卽當於此座上得法眼淨,而阿闍世王今自悔
過,罪咎損減,已拔重咎。」 
(41)時,阿闍世王至於中路,告壽命童子言: 「善哉!善哉!汝今於
我多所饒益,汝先稱說如來指授開發,然後將我詣世尊所,得蒙開悟,
深識汝恩,終不遺忘。」 
(42)時,王還宮辦諸餚饍種種飲食,明日時到,唯拢獣r。 
(43)爾時,世尊著衣持悖c眾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詣王宮,就
座而坐。 
(44)時,王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訖去悖性杷叄Y世尊足,
白言: 「我今再三悔過,我為狂愚癡冥無識,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
化,無有偏枉,而我迷於五欲,實害父王。唯願世尊加哀慈愍,受我
悔過!」 
(45)佛告王曰: 「汝愚冥無識,迷於五欲,乃害父王,今於賢拢ㄖ
能悔過者,卽自饒益,吾今愍汝,受汝悔過。」 
(46)時,王禮佛足已,取一小座於佛前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王
聞佛教已,又白佛言:「我今再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聽
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
不飲酒。」 
(47)爾時,世尊為阿闍世王說法,示教利喜已,從座起而去。 
(48)爾時,阿闍世王及壽命童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54
第二八經   布吒婆樓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3)爾時,世尊清旦著衣持悖肷嵝l城乞食。 
(4)時,世尊念言:今日乞食,於時為早,今我寧可往至布吒婆樓梵
志林中觀看,須時至當乞食。 
(5)爾時,世尊卽詣梵志林中,時布吒婆樓梵志遙見佛來,卽起迎言:
「善來,沙門瞿曇!久不來此,今以何緣而能屈顧?可前就座。」 
(6)爾時,世尊卽就其座,告布吒婆樓曰: 「汝等集此,何所作為?為
何講說?」 
(7)梵志白佛言: 「世尊!昨日多有梵志、沙門、婆羅門,集此婆羅門
堂,說如是事,相摺嬲摗!
(8a)瞿曇!或有梵志作是說言: 『人無因無緣而想生,無因無緣而想
滅;想有去來,來則想生,去則想滅。』 
(8b)瞿曇!或有梵志作是說: 『由命有想生,由命有想滅;彼想有去
來,來則想生,去則想滅。』 
(8c)瞿曇!或有梵志作是說: 『如先所言,無有是處,有大鬼神,有
大威力,彼持想去,彼持想來;彼持想去則想滅,彼持想來則想生。』
(9)我因是故生念:念沙門瞿曇必知此義,必能善知想知滅定。」 
(10)爾時,世尊告梵志曰: 「彼諸論者皆有過咎: 
(11a)言無因無緣而有想生,無因無緣而有想滅;想有去來,來則想
生,去則想滅。 
(11b)或言因命想生,因命想滅;想有去來,來則想生,去則想滅。 
(11c)或有言:無有是處,有大鬼神,彼持想來,彼持想去;持來則
想生,持去則想滅。 
(12)如此言者,皆有過咎。所以者何?梵志!有因緣而想生,有因緣
而想滅。 
(13a)若如來出現於世,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有人於佛法中出
家為道,…… 
(13b)乃至滅五蓋覆蔽心者,除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
喜、樂,入初禪。先滅欲想,生喜、樂想。梵志!以此故知有因緣想
生,有因緣想滅。 
(13c)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
禪。梵志!彼初禪想滅,二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  255
生。 
(13d)捨喜修護,專念一心,自知身樂,賢拢螅o念清淨,入第
三禪。梵志!彼二禪想滅,三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
想生。 
(13e)捨苦捨樂,先滅憂喜,護念清淨,入第四禪。梵志!彼三禪想
滅,四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 
(13f)捨一切色想,滅恚不念異想,入空處。梵志!一切色想滅,空
處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 
(13g)越一切空處,入識處。梵志!彼空處想滅,識處想生,故知有
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 
(13h)越一切識處,入不用處。梵志!彼識處想滅,不用處想生,以
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 
(13i)捨不用處,入有想無想處。梵志!彼不用處想滅,有想無想處
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 
(13j)彼捨有想無想處,入想知滅定。梵志!彼有想無想處想滅,入
想知滅定,以是故知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 
(14)彼得此想已,作是念:有念為惡,無念為善。彼作是念時,彼微
妙想不滅,更麁想生。彼復念言:我今寧可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彼
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已,微妙想滅,麁想不生。彼不為念行,不起思
惟,微妙想滅,麁想不生時,卽入想知滅定。 
(15)云何梵志!汝從本已來,頗曾聞此次第滅想因緣不?」 
(16)梵志白佛言: 「從本已來信自不聞如是次第滅想因緣。」 
(17)又白佛言: 「我今生念:謂此有想此無想,或復有想。此想已,
彼作是念:有念為惡,無念為善。彼作是念時,微妙想不滅,麁想更
生。彼復念言:我今寧可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彼不為念行,不起思
惟已,微妙想滅,麁想不生。彼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微妙想滅,麁
想不生時,卽入想知滅定。」 
(18)佛告梵志言: 「善哉!善哉!此是賢拢ㄖ写蔚跍缦攵ā!埂
(19a)梵志復白佛言: 「此諸想中,何者為無上想?」 
(19b)佛告梵志: 「不用處想為無上。」 
(20a)梵志又白佛言: 「諸想中,何者為第一無上想?」 
(20b)佛言: 「諸言有想、諸言無想,於其中間能次第得想知滅定者,
是為第一無上想。」 
(21a)梵志又問: 「為一想?為多想?」   256
(21b)佛言: 「有一想,無多想。」 
(22a)梵志又問:「先有想生然後智?先有智生然後想?為想、智一時
俱生耶?」 
(22b)佛言: 「先有想生然後智,由想有智。」 
(23a)梵志又問: 「想卽是我耶?」 
(23b)佛告梵志: 「汝說何等人是我?」 
(24a)梵志白佛言: 「我不說人是我,我自說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
育,乳餔成長,衣服莊嚴,無常磨滅法,我說此人是我。」 
(24b)佛告梵志: 「汝言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餔長成,衣服
莊嚴,無常磨滅法,說此人是我。梵志!且置此我,但人想生、人想
滅。」 
(25a)梵志言: 「我不說人是我,我說欲界天是我。」 
(25b)佛言: 「且置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滅。」 
(26a)梵志言: 「我不說人是我,我自說色界天是我。」 
(26b)佛言: 「且置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滅。」 
(27a)梵志言: 「我不說人是我,我自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
想處、無色天是我。」 
(27b)佛言: 「且置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無色天是我,
但人想生、人想滅。」 
(28a)梵志白佛言: 「云何瞿曇!我寧可得知人想生、人想滅不?」 
(28b)佛告梵志: 「汝欲知人想生、人想滅者,甚難!甚難!所以者何?
汝異見、異習、異忍、異受,依異法故。」 
(29)梵志白佛言: 「如是,瞿曇!我異見、異習、異忍、異受,依異
法故,欲知人想生、人想滅者,甚難!甚難!所以者何? 
我、世間有常,此實餘虛; 
我、世間無常,此實餘虛; 
我、世間有常無常,此實餘虛; 
我、世間非有常非無常,此實餘虛。 
我、世間有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無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有邊無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是命是身,此實餘虛; 
命異身異,此實餘虛;   257
身命非異非不異,此實餘虛; 
無命無身,此實餘虛。 
如來終,此實餘虛; 
如來不終,此實餘虛; 
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虛; 
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虛。」 
(30)佛告梵志:「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所不記。」  
(31)梵志白佛言: 「瞿曇!何故不記?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
非終非不終,盡不記耶?」 
(32)佛言: 「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非無欲,非無為,非
寂滅,非止息,非正覺,非沙門,非泥洹,是故不記。」 
(33)梵志又問: 「云何為義合、法合?云何為梵行初?云何無為?云
何無欲?云何寂滅?云何止息?云何正覺?云何沙門?云何泥洹?
云何名記?」 
(34)佛告梵志: 「我記苦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所以者何?此
是義合、法合,梵行初首、無欲、無為、寂滅、止息、正覺、沙門、
泥洹,是故我記。」 
(35)爾時,世尊為梵志說法,示教利喜已,卽從座起而去。 
(36)佛去未久,其後諸餘梵志語布吒婆樓梵志曰: 「汝何故聽瞿曇沙
門所說語?印可瞿曇言: 『我及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
不與義合,故我不記。』汝何故印可是言?我等不可沙門瞿曇如是所
說。」 
(37)布吒婆樓報諸梵志言: 「沙門瞿曇所說: 『我、世間有常,……乃
至如來非終非不終,不與義合,故我不記。』我亦不印可此言,但彼
沙門瞿曇依法住法,以法而言,以法出離,我當何由摺酥茄裕可抽T
瞿曇如此微妙法言不可摺病!埂
(38)時,布吒婆樓梵志又於異時,共象首舍利弗詣世尊所,問訊已,
一面坐,象首舍利弗禮佛而坐。 
(39)梵志白佛言: 「佛先在我所,時去未久,其後諸餘梵志語我言: 『汝
何故聽沙門瞿曇所說語?印可瞿曇言:我、世間常,……乃至如來非
終非不終,不合義,故不記。汝何故印可是言?我等不可沙門瞿曇如
是所說。』我報彼言:『沙門瞿曇所說:我、世間有常,……乃至如
來非終非不終,不與義合,故我不記。我亦不印可此言,但彼沙門瞿
曇依法住法,以法而言,以法出離,我等何由摺酥茄裕可抽T瞿曇微  258
妙法言不可摺病!弧 埂
(40)佛告梵志曰: 「諸梵志言: 『汝何故聽沙門瞿曇所說語印可?』此
言有咎。所以者何?我所說法,有決定記、不決定記。 
(41)云何名不決定記? 
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亦說此言,而不決定記。
所以然者,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初,非無欲,非無為,非
寂滅,非止息,非正覺,非沙門,非泥洹,是故,梵志!我雖說此言
而不決定記。 
(42)云何名為決定記? 
我記苦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所以者何?此與法合、義合,是
梵行初首,無欲、無為、寂滅、止息、正覺、沙門、泥洹,是故我說
決定記。 
(43)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於一處世間一向說樂,我語彼言: 『汝
等審說一處世間一向樂耶?』 
彼報我言: 『如是。』 
我又說彼言: 『汝知見一處世間一向樂耶?』 
彼答我言: 『不知不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