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
  此示假觀之成功也。前云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若但知幻即離,不能頓離,故教先觀此身四大是假,各歸散滅,內根既無,則外亦無塵可對。根塵既消,則緣心亦滅,此心亦假也。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此示從假入空觀也。謂以觀照根塵識三,俱已消滅,然所觀既空,則能觀亦泯,故云幻滅亦滅。以前云知虛空者,既空華相,故觀照亦不立。此則能所兩忘,對待斯絕,唯一圓明清淨真心,故云非幻不滅,覺心不動,清淨乃空之異名,故云空觀,鏡喻可知。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此從空假入中道也。初云皆依圓照清淨覺相,但是一心,故名中道。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此顯絕待真心,以示圓照清淨覺相之体也。摩尼珠喻圓照淨心,隨現五色喻五蘊身心。舊裕г朴魑宓溃酥复笥X,以經云身心自相,乃的指五蘊,而隨類之言,意該五道,然正義的指五道眾生,總一五蘊身心耳。謂妙圓覺心,本無五蘊,良由無明業幻所作,全從妙心所現,故如摩尼隨現五色。眾生不了真心,但認五蘊幻相,故如痴人執珠体實有五色也。以錯認五蘊為我,以覆蔽真体,故為幻垢。今以觀智照破五蘊皆空,故名菩薩。以對待未忘,猶是無明,故真体未顯,若對待一忘,能所雙絕,乃顯絕待真心也。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此正顯圓照之相也。謂此妙圓心体,本自臁骼獜兀瑥V大虛寂,名為真空,初因一念無明,障蔽妙明,遂變真空之体,而為十方頑空。今無明既破,則十方虛空,悉皆銷毀,故觀十方虛空,從覺心顯發,然虛空既消,則妙明体露,故云顯心清淨。此心一淨,則十法界,無不清淨矣。故下文歷明圣凡身心境界。一一皆清淨。既前云清淨覺相。然清淨乃空之異名,從此以下,至平等不動,總示空觀義也。
  《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顯妙覺心体圓照之相,以示空体也。此見塵特指無明妄見,乃八識之見分,圓映六門。此見即是塵,非色塵也。謂十法界迷悟心境,皆依妄見而有。今無明一破,妙覺圓明,心境雙亡,能所斯絕,此見亦泯。故十法界蕩然清淨。由清淨故,則一一周遍,唯一妙明圓照法界。故下文一一歷言六凡四圣心境,一一清淨周遍也。據理即一心圓照,圣凡影絕,但開示永悟,故下文次第一一歷言。以顯圓明周遍之妙耳。且先示六凡清淨。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樱ㄒ鄰腿缡恰!
  此正言六塵清淨也。以此言六塵故。知前見塵非是六塵。蓋指妄見即是塵耳。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此言四大清淨也。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此言通示六凡心境,一切清淨也。根塵識界乃凡夫根境,二十五有乃三界,為眾生依報之地,總而言之,則身心世界,一切悉皆清淨。此正與法華所言,六根清淨義同。彼經但言持經法師乃觀行位,人既得六根清淨,此言頓悟唯心。則凡圣俱泯,故歷出世四圣,一切清淨耳。上言六凡,下言四圣。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此歷言出世四圣境界,悉皆清淨也。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將顯根身世界圓滿清淨,此先舉正報一身以及多身,凡世眾生無不清淨。然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則眾生如也。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此例觀依報世界清淨。如是則眾生界空,圣凡齊泯,唯一清淨圓明寶覺矣。楞嚴云,我以不生不滅,合如來藏,而如來藏非世間法,非出世間法,而一切法,皆如來藏矣。故下一一皆云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以虛空世界眾生,因迷覺性而有,今一切法,合平圓覺,則平等。平等寂滅無二,故云不動。此但顯泯一切法。當空觀義也。由攝事歸理,理遍則事亦遍,故下文云一一周遍。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此歷十法界,以顯事隨理遍,當法界理事無礙門,示假觀義也。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此歷十法界,以顯事事無礙。法界周遍含容觀。當一心中道義也。此明法界一心相。在無雜各不壞相故。成圓覺普照義也。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俊磺蠓摚徊粎捝溃粣勰鶚劊徊痪闯纸洌辉鳉Ы洌徊恢鼐昧暎惠p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此示寂滅一心,平等不二,正顯清淨覺相也。以俊撛鲪鄣龋远嘁玻蔁o明妄見,故有二相,今以圓照,則一切皆覺,故無二也。眼光乃八識現量圓照,諸根在眼最顯,故取喻圓覺普照無二之体。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儯⑸o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俊疅o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此重釋上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之相,以顯究竟一心之极證也。以如來藏中,本無迷悟生死去來之相。然生死涅槃,皆無明夢中之事,今無明夢破,回視往事,如昨夢耳。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此重示寂滅一心,究竟無二之体也。前云圓覺性中,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諸波羅密,謂迷清淨真如,而為五蘊之眾生生死法也。菩提涅槃,乃所證之果,諸波羅密,為能證之行,以如來藏中,本無去來迷悟生死故,生死涅槃,皆如昨夢,既如昨夢,則豈有修證得失取舍之事耶。既無修證,則無能所,一切影像畢竟寂滅。如此法法皆真,常住不壞。此圓照法界清淨覺相之极則。通釋首章皆以圓照清淨覺相之義也。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此結酬請辭指歸正行,故皆云如是。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請法威儀。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讚謝也。因前佛云,猶如翳目,見空中華。以上開示根身世界,一切清淨,如空華影落故,故謝云幻翳朗然,慧目清淨也。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此金剛藏啟請。因聞佛說,眾生本來成佛一語。頓起三疑,故興此問。意謂佛初說眾生因無始無明,妄認身心,故有生死;且云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此則無明乃眾生本有也,云何復說眾生本來成佛;若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無明耶。若眾生本來成佛,後起無明,則一切如來,是已成之佛,何時復生一切煩惱耶。因聞眾生本來成佛,與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之語相摺瘦氜D三疑,以致此問。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三展虔铡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誨。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讚許眨牎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當机默佇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此意責問者,不應以生滅心,妄辯圓覺之体也。以十法界迷悟因果,皆生死邊事,從妄見有;圓覺性中,本無此事。若以妄見而辯圓覺,則此覺性,亦同生死法矣。世界有三種:謂眾生正報世間,依報世間,諸佛為智正覺世間。此總該十法界,依正因果也。始謂迷本之因,終謂涅槃之果。生滅乃眾生之身心,該住異之四相。前後乃三際前後,乃過未以該現在。有無聚散乃世界成住壞空,有無乃住空,聚散乃成壞。起謂三界生死。止謂二乘涅槃。如上之事,乃妄見妄想,念念相續,從來生滅不停,循環往復,種種取舍,如此皆是輪回生死之妄見也。若以此妄見而辯圓覺,而圓覺性亦同生死之法矣。故云即同流轉。若以妄見而免生死,無有是處。此總責顛倒。下以喻詳示。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撸坌邪兑疲鄰腿缡恰!
  此以四法喻妄見也。湛水無波因動目而有波;定眼無輪,由旋火而有輪;月岸不移,因雲舟而邉印U克ㄑ墼掳叮ㄓ饔X性;水波火輪雲駛舟行,通喻妄見。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此先合喻。諸旋乃水波火輪雲駛舟行,彼物指湛水定眼月岸。謂旋若未息,而彼諸物,必難先住也。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此以湜r深,通責迷倒也。意謂世間溄拢粜恢梗宋锉仉y先住,何況以生死妄見,而辯淨妙常住之覺性。豈不墮彼流轉耶。此三惑之興,實由妄見分別耳。此總責三疑。下正答問義。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此以空花一喻,總答所問,以決三疑也。幻翳喻無明;妄見空花喻生死涅槃;虛空喻妙覺真心。此通顯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花相。妙圓心中,本無此事。今金剛藏之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