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而且准确。
    在《嘉庆重修一统志》里,凡是新增补者,都一一加以说明。如“府、厅、州、县
有升降分含者,府与直隶州、厅自立专部,即于‘建置沿革’门叙清源流及升降分含年
分,其各州、县,除于所辖府、州下详载外,仍于本条兼注。”又如:
    “直、省修葺及新建之城池、学校并海岳江、河神庙与诸寺、观等,凡在嘉庆二十
五年以前奉旨修建及赐名者,均据各省来册备载外,其各书院及津梁、隄堰等,有经某
官、某人增建增修者亦载入,”并且注明。“职官有增设、裁汰者,于本条下注明。”
“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向设有土司官员,历年有裁汰、停袭,《续志》悉仍前志。”
今按嘉庆二十五年前所查之各省来册修改。“河工海塘事宜,谨遵嘉庆二十五年以前所
奉谕旨及督抚河臣奏疏所陈节,载于各省河、海条下。”陵墓、名宦、人物,凡自乾隆
元年(1736年)以后至嘉庆二十五年新增者,一律补入。“外藩各部,自内扎萨克、察
哈尔至喀尔喀、青海、西藏诸境,俱详核其山水、形势之迹,及封爵、旗分添设移改,
并世袭传次之数,照理藩院册籍登记。”
    “乌里雅苏台设有将军一,参赞二,统辖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喀尔喀四部官兵,
会办库伦以西事务,并设办事司员,旧志未经晰载,今详考晷度、山川、卡伦、台站,
自为二卷,附于新疆志之末。”(《凡例》)
    《嘉庆重修一统志》不仅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总志,而且也包含了以
往各代的地理志内容,因此,成了每一个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工作者的必读物,而受到
官方、学者的重视;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可见,它的价
值和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地理总志。
    它的最大缺点,是只反映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止。由于编辑者中学术水
平不一,其中不少内容存在错误,封建糟粕也不少;还有,它把当时派使臣来华的所有
国家,统统称作“朝贡各国”,列为专门,排于书尾,根本与事实不符。
    然而这是受时代的限制,是封建时代任何一部官修地理总志所不能避免的。但是,
这并不能否定《嘉庆重修一统志》伟大的学术价值与重要性,也不能掩盖它在世界历史
地理著作中的光辉地位。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0 《孙子兵法》




“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
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
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
《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
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
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
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
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
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
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
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
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清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
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
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
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
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
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
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己,取得完全的胜利。孙子认为,
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得战争的胜利。
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因此,会用兵的
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于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而上述足以使自己
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士卒的多少,
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孙子认为,只要选择有才能
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
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而要造成有利的态势,就必须正确组织和部署兵力,
善于指挥调动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正”是相
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
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须善于故意
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孙子认为,
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
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如能做到这些,就能掌握主动,集中我军兵力,分散
敌军兵力,利用敌军的弱点和错误,以众击寡,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
条件。孙子认为,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
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敌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孙子还指出,要先敌取得
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的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
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士气、军心和军
力,因敌而变,去夺取胜利。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孙子认为,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
弊进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设法威胁、挫折和困扰敌国,以利诱敌,才
能常备不懈,使敌无机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
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据具体情况,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孙子认为,
行军作战必须占据便于作战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于根据地形配置兵力,必须对敌情进
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善于深谋远虑,从现象到本质,对各种症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孙子
还指出,将帅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后,才能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好士兵,
率领全军去争取胜利。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孙子认为,地形是
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
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
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孙子认为,在不同的作
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
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
孙子认为,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
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孙子认为,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
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
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
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
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
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
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孙子兵法》虽不可避免地
受到它所处时代的限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瑕不掩瑜,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它
的光辉,丝毫也无损于它的伟大。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1 《吴子》




“仁道礼义,机权法制;克敌制胜,立国之道”
    《吴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军事著作。对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就存在种
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吴子》是战国初名将吴起所著。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指出,西汉前期,吴起所作兵法所在多有,颇为流行。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
《吴起》兵书48篇,其中多为后人附益之作。其本人所撰即《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
《吴起兵法》一卷,也就是今天传世的《吴子》。
    另一种观点对今本《吴子》即《吴起兵法》表示怀疑,认为《吴子》书中的许多内
容不像出自战国初年人之手,可以断言这是一部伪书。有人根据今本《吴子》的笔调风
格,指出此书是西汉中叶人托名吴起而写成。又有人根据今存《吴子》提及汉代流行于
西域和塞北的“笳”,和西汉后期才出现的真正的“马鞍”,认为今本《吴子》可能成
书于西汉后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今本《吴子》的基本思想应出自吴起。此书是由吴起后学记录、
整理和增补成书,又经过汉人的修订删补,才以今天的面貌流传于世。这种说法应与事
实相去不远。
    《吴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兵书。全书分为《图国》、《料敌》、《治
兵》、《论将》、《应变》和《励士》等6篇。
    《图国》篇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它认为,战争起因于“争名”、“争利”、
“积恶”、“内乱”和“因饥”。因此,战争可以分作禁暴救乱的“义兵”,恃众凌弱
的“强兵”,因怒兴师的“刚兵”,弃礼贪利的“暴兵”和国乱人疲,举事动众的“逆
兵”。按照战争性质的不同,它认为可以用礼驾御“义兵”,以谦逊驾御“强兵”,以
言辞驾御“刚兵”,以谋诈驾御“暴兵”,以权力、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