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8-医学源流论-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惟感冒之疾,则以煎剂为主,余者皆用丸散为多。其丸散,有非一时所能合者。倘有急迫 
之疾,必须丸散,俟丸散合就,而人已死矣。又有一病只须一丸而愈,合药不可只合一丸。 
若使病家为一人而合一料,则一丸之外,皆为无用。惟医家合之,留待当用者用之,不终弃 
也。又有不常用,不易得之药,储之数年,难遇一用,药肆之中,因无人问,则亦不备。惟 
医者自蓄之,乃可待不时之需耳。至于外科所用之煎方,不过通散营卫耳。若护心托毒,全 
赖各种丸散之力,其药皆贵重难得。及锻炼之物,修合非一二日之功,而所费又大,亦不得 
为一人只合一二丸。若外治之围药、涂药、升药、降药,护肌腐肉,止血行瘀,定痛煞痒, 
提脓呼毒,生肉生皮,续筋连骨;又有薰蒸烙灸,吊洗点 等药,种种各异,更复每症不同 
,皆非一时所得备,尤必须平时预合。乃今之医者,既不知其方,亦不讲其法;又资本以蓄 
药料,偶遇一大症,内科则一煎方之外,更无别方;外科则膏药之外,更无余药。即有之, 
亦惟取极贱极易得之一二味,以为应酬之具,则安能使极危、极险、极奇、极恶之症,令 
起死回生乎?故药者,医家不可不全备者也。 

卷上方药
乩方论
属性:世有书符请仙而求方者,其所书之方,固有极浅、极陋、极不典,而不能治病且误人者 
;亦 
有极高、极古、极奇、极稳,以之治病而神效者。其仙或托名吕纯阳,或托名张仲景。其方 
亦宛然纯阳、仲景之遗法。此其事甚奇,然亦有理焉。夫乩者,机也。人心之感召,无所不 
通,既庆心于求治,则必又能治病之鬼神应之。虽非真纯阳、仲景,必先世之明于医理,不 
遇于时而死者,其向导一时不散,游行于天地之间,因感而至,以显其能,而其人病适当愈 
,则获遇之,此亦有其理也。其方未必尽效,然皆必有意义,反不若世之时医,用相反之药 
以害人。惟决死生之处,不肯凿凿言之,此则天机不轻泄之故也。至于不通不典之方,则秘 
持乩之术不工,或病家之心不诚,非真乩方也。 

卷上方药
热药误人最烈论
属性:凡药之误人,虽不中病,非与病相反者,不能杀人。即与病相反,药性平和者,不能杀 
人。 
与病相反,性又不平和,而用药甚轻,不能杀人。性既相反,药剂又重,其方中有几味中病 
者,或有几味能解此药性者,亦不能杀人。兼此数害,或其人病甚轻,或其人精力壮盛,亦 
不能杀人。盖误药杀人,如此之难也,所以世之医者,大半皆误,亦不见其日杀数人也。即 
使杀之,乃辗转因循,以至于死,死者不觉也。其有幸而不死,或渐自愈者,反指所误用之 
药以为此方之功效,又转以之误治他人矣。所以终身误人,而不自知其咎也。惟大热大燥之 
药,则杀人为最烈。盖热性之药,往往有毒;又阳性急暴,一入脏腑,则血涌气升。若欺 
之阴气本虚,或当天时酷暑,或其人伤暑伤热,一投热剂,两火相争,目赤便闭,舌燥齿干 
,口渴心烦,肌裂神躁,种种恶候,一时俱发。医者及病家俱不察,或云更宜引火归元,或 
云此是阴症,当加重其热药,而佐以大补之品。其人七窍皆血,呼号宛转,状如服毒而死。 
病家全不以为咎,医者亦洋洋自得,以为病势当然。总之,愚人喜服补热,虽死不悔。我目 
中所见不一垂涕泣而道之,而医者与病家,无一能听从者,岂非所谓命哉!夫大寒之药,亦 
能杀人,其势必缓,犹为可救;不若大热之药,断断不可救也。至于极轻淡之药,误用亦能 
杀人,此乃其人之本领甚薄,或势已危殆。故小误即能生变,此又不可全归咎于医杀之了。 

卷上方药
薄贴论
属性: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 
去腐 
,止痛生肌,并摭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日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 
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浓而久贴,此理人所难 
知,何也?盖人之疾病,由外以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 
定所,在于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 
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故凡病之气聚血结 
而有形者,薄贴之法为良。但制膏之法,取药必真,心志必诚,火候必至,方能有效,否则 
不能奏功。至于敷熨吊 种种杂法,义亦相同,在善医者通变之而已。 

卷上方药
貌似古方欺人论
属性: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目。其审药性,至精至当;其察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 
用之 
药,必准对其病,而无毫发之差,无一味泛用之药,且能以一药兼治数症,故其药味虽少, 
而无症不该。后世之人,果能审其人之病,与古方所治之病无少异,则全用古方治之,无不 
立效。其如天下之风气各殊,人之气禀各异,则不得不根据古人所制主病之方,略为增减,则 
药味增矣。又或病同而症甚杂,未免欲兼顾,则随症增一二味,而药又增矣。故后世之方, 
药味增多,非其好为杂乱也。乃学不如古人,不能以一药该数症,故变简而为繁耳。此犹不 
失周详之意。且古方之设,原有加减之法,病症杂出,亦有多品之剂,药味至十余种。自唐 
以后之方,用药渐多,皆此义也。乃近世之医,动云效法汉方,药止四五味,其四五鼓掌之 
药,有用浮泛轻淡之品者,虽不中病,犹无大害。若趋时之辈,竟以人参、附子、干姜、苍 
术、鹿茸、熟地等峻补辛热之品,不论伤寒、暑湿,惟此数种轮流转换,以成一方,种种与 
病相反,每试必杀人,毫不自悔,既不辨病,又不审药性,更不记方书,以为此乃汉人之法 
。呜呼!今之所学汉人之方,何其害人如此之毒也!其端起于近日之时医,好为高论以欺人; 
又人情乐于温补,而富贵之家尤甚。不如是则道不行,所以人争效尤,以致贻害不息。安有 
读书考古,深思体验之君子,出而挽回之,亦世道生民之大幸也! 

卷下治法
司天运气论
属性:邪说之外,有欺人之学,有耳食之学。何谓欺空之学?好为高谈奇论,以骇人听闻;或 
剿袭 
前人之语,以示渊博,彼亦自知其为全然不解,但量他人亦莫这能深考也。此为欺人之学。 
何谓耳食之学?或窃听他人之说,或偶阅先古之书,略记数语,自信为已得其秘,大言不惭 
,以此动众,所谓道听途说是也。如近人所谈司天运气之类是也。彼所谓司天运气者,以为 
何气司天,则是年民当何病。假如厥阴司天,风气主之,则是年之病,皆当作风治。此等议 
论,所谓耳食也。盖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其应验先候于脉。凡遇 
少阴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大阴司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 
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不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至于病,则必观是 
年岁气胜与不胜。如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心痛胁满等症。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 
他病,则不得亦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矣。经又云∶相火这下 
,水气乘之;水位之下,火气乘之。五气之胜皆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胜, 
亦有相克者乘之,更与司天之气相反矣。又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 
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则岁半以前属司天,岁半以后又属在泉 
,其中又有胜不胜之殊,其病更无定矣。又云∶厥阴司天,左少阴,右太阳,谓之左间、右 
间。六气皆有左右间,每间主六十日,是一岁之中,复有六气循环作主矣。其外能南政、北 
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太过不及之异气。欲辨明分晰,终年不能尽其蕴。当时 
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营运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合?一岁之中, 
不许有一人生他病乎?故《内经》治岁气胜复,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总之,见病治病,如 
风淫于内,则治以辛凉,六气皆有简便易守之法。又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无问其数,以平为期。何等划一。凡运气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 
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人人易晓。但不若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 
,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 

卷下治法
医道通治道论
属性:治身犹治天下也。天下之乱,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由乎天者,如夏商水旱之灾是 
也; 
由乎人者,如历代季世之变是也。而人之病,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后天者。由乎先天者, 
其人生而虚弱柔脆是也;由乎后天者,六淫之害,七情之感是也。先天之病,非其人之善养 
与服大药,不能免于夭折。犹之天生之乱,非大圣大贤,不能平也。后天之平凡,乃风寒暑 
湿火燥之疾,所谓外患也;喜怒忧思悲惊恐之害,所谓内忧也。治外患者以攻胜。四郊不靖 
,而选将出师,速驱除之可也;临辟雍而讲礼乐,则敌在门矣。故邪气未尽,则轻而用补者 
,使邪气内入而亡。治内伤者以养胜。纲纪不正,而崇儒讲道,徐化导之可也;若任刑罚而 
严诛戮,则祸益深矣。故正气不足,而轻用攻者,使其正气消尽而亡。然而大盛之世,不无 
玩民,故刑罚不废,则补中之攻也。然使以小寇而遽起戎兵,是扰民矣。故补中之攻,不可 
过也。征诛之年,亦修内政,故教养不弛,则攻中之补也。然以戎首而稍存姑息,则养矣。 
故攻中之补,不可误也。天下大事,以天下全力为之,则事不堕;天下小事,以一人从容处之,则事不扰。患大病以大 
药制之,则病 
气无余;患小病以小方处之,则正气不伤。然而施治有时,先后有序,大小有方,轻重有度 
,疏密有数,纯而不杂,整而不乱。所用之药,各得其性,则器使之道。所处之方,各得其 
理,则调度之法。能即小以喻大,谁谓良医之法,不可通于良相也? 

卷下治法
五方异治论
属性: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浓,凡受风寒,难于透出, 
宜用 
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 
温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 
气邪随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 
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陕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 
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 
有极效之方,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土人所笑矣! 
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治法,用钱挂颈,以两头按乳头上 
,剪 
断,即将此线挂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黑点记脊上,用艾灸之,或三 
壮,或七壮好消,永不再发。服药无效。 

卷下治法
病随国运论
属性:天地之气运,数百年一更易,而国家这气运亦应之。上古无论,即以近代言,如宋之末 
造, 
,《局方》亦然。至于明季,主暗臣专,膏泽不下于民,故丹溪以下诸医,皆以补阴益下为 
主。至我本运录极隆之会,圣圣相承,大权独揽,朝纲整肃,惠泽旁流,此阳盛于上之明征 
也。又冠饰朱缨,口燔烟草,五行惟火独旺,故其为病,皆属盛阳上越之证,数十年前,云 
间老医知此义者,往往专以芩、连、知、柏,挽回误投温补之人,应手奇效,此实与运气相 
符。近人不知此理,非惟不能随症施治,并执宁过温热,毋过寒冷之说。偏于温热,又我矫 
枉过正之论。如中暑一症,或有伏阴在内者,当用大顺散、理中汤,此乃千中之一。今则不 
论何人,凡属中暑,皆用理中等汤,我目睹七窍皆裂而死者,不可胜数。至于托言祖述东垣 
,用苍术等燥药者,举国皆然。此等恶习,皆由不知天时国运之理,误引旧说以害人也。故 
古人∶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 

卷下治法
针灸失传论
属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