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是没有希望,这一切正是宋九。实际学舍办起来后,进步最大的不是学子,而是宋九,他正在慢慢适应用这时代的生产力与技术,与前世所记忆的知识结合,将许多事物一步步演变出来。并且不是走弯路的那种演变。就是帮手太少,帮手有,要多少有多少,但真正管用的帮手一个也没有,包括他的二十一个亲传弟子。

毕业考结束。

这次考试严格得多,两个博士那边开后门,宋九这边却守住了关口,学子出去,主要还是算术与会计,少量物格学知识,以使他们提高认识。至于经义与明律也不是很重要,两个博士开后门宋九也不在意。

但宋九一守,许多学子没有合格,二年级四十人,有十二人不合格,包括三名亲传弟子,其中有七人必须要留级。一百五十名一年级学子,有四十六人不合格,其中有三十二人必须要留级。

成绩发下来,一片哀号。

宋九笑了笑,让那些留级的学生站出来,对他们说:“留级不是丑事,磨得越长你们对知识越熟练。再学一年,然后升级,你们又会超过其他人。书院若是建设好了,还有四年级五年级的学子,无论你们资质多好,十之八九中途还会有一个留级过程。决定留下的学子不用说了,想走出去的学子,既然留级必须留下,否则我是害了你们。请相信我的话,别人会有各种用心,但我不会害你们。并且自此以后只有毕业证,没有结业证。书院建造起来,规矩还会更严。”

有十八个学子面露难色,他们想出去是因为家境,但现在留级了,家中等着钱用。这如何是好?

宋九又说道:“你们中间一些人勿要为难,既然留下,明年还有工程,你们会帮上忙,我也会向你们发放补贴,一月一缗钱,补补家用,先熬一熬,就这一年。但这个时间也不长,书院成立起来,学子招得更多,那是真正为国家而招,我补贴学子。就成了向朝廷的人收买人心。这一年多时光……大家好好珍惜吧。”

一留,于是只放出来六十九名学子。二年级的学子一个未放,其中三十三人升入三年级,余下七人与升级的五十名学子并入第三学期二年级班。三十二学子继续呆在一年级班。

然后给朝廷挑选五十人,余下十九名学子放出来供各个商贾大户瓜分。

许多来请人的管事同样一片哀号,十九人哪里够?外面几乎抢破了头,这与宋九无关。分分合合。第二年宋九心情要好得多。最终这些学子基本都要走出去的。而且这一批学子因为处理了许多事务,得到操练,也胜过第一批学子的素质。

宋九开始招收第三批学子,先考核二年级学子,层层考核,通过三关者。冬月初八来学舍进行终考,最终决定录取二年级人数。这个不是学舍内问留级或升级,而是面向整个京城,甚至外州外县通过宋九那套教材自学的学子。招生面极广,但结果不会太乐观。

先前考核交给五个先生与几名学子把关。

宋九准备上朝。

这让宋九很不习惯。

看了三遍开元礼,别以为自己没有仇敌,以自己的年龄担任这个职务。眼红大臣还会有的,到时候早朝出现失误,就等着挨批吧。甚至还请教了一些衙内,总算弄清楚了一些。一般早朝是寅之交卯即应召觐,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五点钟左右。因为用漏壶计时,会出现一些失误,只要不相差十分钟左右时间,都不会有责任。也就是可能在五点钟不到就要觐见皇上。皇上若是守规矩。是五更三点出来见臣子,大约在五点十二分时间左右。

中间要等十几分钟,但必须在五点钟就要到待漏院,因为漏壶会出现误差,时间还要更早,否则就会悲催。一般大朝会皇上不会缺席的,然而皇上若不出来见臣。太监出来宣旨,大臣谢恩,只好乖乖退下,各自回各自的部司当值。或者皇帝不守时。听说赵匡胤是喜欢这样做,有时候天不亮大臣们就在等,晚上两三点,三四点(一点二十四分钟,一刻14。4分钟)是很正常的事。

等十二分钟很快的,若是等一个小时,大家也不能有怨言,于是大家就在待漏院里侃大山。

然而这还不是悲催的,若是起得早,或者看错了时间,待漏院还不会放人,于是站在外面等候,特别是冬天里,最早来的那个官员站在寒风里,黑灯瞎火的,会十分地不好受。

宋九不算懒,来到这时代,事情多了,晚上睡得香,慢慢也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然而是五更时入待漏院,宋九哪里习惯。

三十那天晚上,宋九央请玉苹与翠儿轮值,必须到时候将自己叫醒,不然一觉睡到五更二点起来,那完蛋了。再穿穿朝服,洗梳,然后到大殿里等挨庭杖吧。

早早睡下,又睡不着,朦胧间似是快到三更才入睡。

刚睡没一会,玉苹过来将他叫醒,她与翠儿一道起来,也烧好了洗脸水,宋九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睡意惺忪地问:“现在什么时间了。”

玉苹看着沙漏说道:“四更三点了(四点十二分)。”

还有四十几分钟,宋九不敢耽搁,骑着大黑往皇城方向跑。

没有迟到,但也没有早来,大多数大臣来了,看到宋九到来,一个个鸦雀无声。宋九拱了拱:“见过各位前辈。”

有人善意一笑,有人默不作声,楚昭辅将他拉过来,说道:“宋九,这边是三司官员。老夫给你介绍。”

三司能上早朝的官员也不多,四十几人。没有设三司副使,也就是三司使,包括自己在内两名三司判官,三部正副使以及判官,一些监督查账的部司司官。下面还有,孔目官,各案司,勾押官,勾覆官等,但这些官员只能参加大朝会,没有资格参加起居朝。接下还有更多的,都是更低层的小官僚与各司案的小吏。无论是什么朝会,与他们无关了。

宋九一一行礼,然后说道:“看到各位年高望重,晚辈这个官做得心里面不踏实啊,楚司使,要么你今天过后弹劾我一窃不通,请求陛下将我这个官职拿掉,或者贬一贬,就象武前辈,做一个勾覆官也行哪,查账我最拿长。”

本来许多大臣也不大开心的,听到这里,终于一起笑了起来。刘温叟愠怒地说:“这是朝会,你别在哪里耍猴,否则老夫定会弹劾你。”

“刘中丞,我说的是实际话,这不能弹劾,要么你弹劾我吧,让陛下早早贬我的官。”

“真让老夫弹劾你,老夫会建议陛下将你贬往规矩森严的某县担任主薄,让知县来磨练你的顽劣。”

“老刘,别要吓他,慢慢就会好起来。”楚昭辅说道。

宋九无奈,别人做不到,这个老刘一定能办到的。于是站在哪里扮哑巴。

陆续有几名大臣急匆匆赶来,开始将大臣们放进待漏院,还好,里面生着炭火,又有十几个煤炉,有的大臣来得早,年龄又大了,在外面冻得不行,开始伸出手在煤炉上暖手。

也没有刘温叟说得那么严重,还有一会儿,开始侃大山。宋九就听着,听了一会儿,心中差一点说道,原来都是老匹夫啊。

第一百九十三章朝会

看样子赵匡胤又要迟到,大家习以为常,于是等,一边瞎侃,荤的素的都有,宋九居然听到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家伙在谈那一家妓馆小妞正点。原来这就是待漏院啊。

又有几个老家伙凑过来骂宋九,今年反季节蔬菜卖得贱,去年他独家经营,卖得那叫贵啊,害得几个老先生多花了许多冤枉钱。而且几人十分不卫生,牙刷在推广中,正店有,客栈有,但这时代也有土牙刷,用马尾巴那个硬鬃往里嘴掏,还有柳树棍做的土牙刷,潘怜儿原来就是用后一种,后来从宋家带回去牙刷。

虽是落后的牙刷,但掏一掏,嘴中会卫生一点,这些老家伙一个也不掏,待漏院虽大,这是大朝会,来了四百多名京官,本来空气就不大好,再对着宋九一喷,宋九快晕倒了。

敢情这不是待漏院,而是一个大菜市场。

等了好一会儿,太监传大臣觐见,四百多官员鱼贯而入,前面是赵普与李崇矩押班,文臣跟在赵普身后,武将跟在李崇矩身后,唐初制度是监察御史押班,开元礼后是中书与门下押班,赵普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李崇矩押武将的班,偶尔参知政事也代替首相常参班。分高下站列,宋九居然发现自己还站在中间位置,并且是中间靠前位置。然后东张西望,看前面有没有年轻的官员,还真让他找出十几位二十几岁的,不过人家那才是真正的二十多岁,有的年仅三十。与他相仿佛或者比他小的官员也有,但都站在他后面。前面有一百多人,没有一个比他岁数小的。

这一看让他更加毛骨悚然,心里面琢磨,不行啊,自己快成了出头鸟,早晚要挨枪子。

赵匡胤出来。

大臣施礼。

开始奏事。有的事大,有的事小,若是赵匡胤重视,将奏折呈上去,赵匡胤细看。不看的奏折也要留下存档。奏事也不是那么好奏的,能奏事若引起皇帝注意,记住你的名字。以后就能青云直上。但奏得不好,也能找麻烦。还有一种奏事,那就是单独给皇上的密奏,有这种权利的一是皇上心腹大臣,二是重臣。这两条似乎与宋九无关,那怕他就是赵匡胤的桃花。

折腾的时间不长。赵匡胤宣布散朝。

宋九随着楚昭辅去三司。路上楚昭辅郑重地说道:“宋九,你到了三司,有的机密事务切不可泄露出去。”

“楚司使,这个我知道,徐惠妃的弟弟徐齐聘担任西台舍人时就因酒醉泄露禁中私语而被贬官。”

“你说的是唐太宗那个徐惠妃?”

“就是她。”

“她还有一个弟弟?”

“有啊,就是我说的徐齐聘,徐齐聘还有一个儿子徐坚。”

“徐坚我知道。唐六典与开元礼都有他参预。宋九,你对史书很了解嘛。”

“谈不上了解,去年要准备西下巴蜀想流民之策,恶补了一段历史知识。但久不看,要不了多少年,又会全部遗忘。楚司使,我这个判官有何职责?”

“王判官,你对他说说。”

“遵命。”

三司主要就是三部。盐铁部七案,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每一案都会管很多事务,例如铁案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设案掌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度支八案,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案,斛斗,百官。每一案同样管着很多事,例如赏给掌诸给赐、赙赠例物、口食、内外春冬衣、时服、绫、罗、纱、縠、绵、布、鞋、席、纸、染料,市舶、权物务、三府公吏。百官掌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户部五案,户税,上供,修造,曲案,衣粮。

实际宋九所做的一切,九成都与三司有交接。钢铁是在铁案里,造酒是在曲案里,商税是在商税案里,城郭税也在商税案里,各种器械制造是在修造案里。这也是争来争去,赵匡胤终于将宋九发落到三司的原因。还有开拆司,勾凿司,催驱司,受事司,勾当诸司这些辅助或监督机构。实际每一部内部又有理事官员,监督官员,管账官员,自成系统。

辅助司再执行辅助与监督职能。

然后就是三司使的事了,诏命来了,如何执行,交与诸部,判官与副使在边上协助。账目由各部清层层清查审核后上报三司使,判官再次协助三司使查看,对疑问账目进行终审。

这一说宋九就清楚了,也就是经理助理,他担任过,了解……

敢情这样比喻的。

也能比,差不多,只是事儿更多些。

但要看怎么看待,三司使有权过问三部事务,三司判官不行,他只有提出疑问权。实际经过层层审核监督后,到三司使手中基本都没有疑问了。

一行人来到三司,各回各部,宋九一路好奇宝宝问个不休,各部官员啼笑皆非,但到了三司不在一处,各去各的地方,楚昭辅与王判官、宋九呆的这一处是三司枢纽中心,有几个老练的小吏,将一叠文书交给王判官与宋九。

宋九翻开看了看,他才来什么也不懂,全部推给王判官说道:“前辈,还是你来,我学习。”

王判官想了想,最后还是将所有文案接过来,一一观看,都同意了,没有疑问的地方,再交给楚昭辅,楚昭辅翻开再看,甚至宋九怀疑他根本未看,仅是做一个样子,然后盖上大印。

各个小吏还在继续忙碌,楚昭辅开始与王判官喝茶聊天。宋九说道:“楚司使,我能否到处看一看。”

“行,刘老刚,带着宋判官走一走。”

“喏,”一个老吏带着宋九到处看,与三司中心类似,最忙的非是官员,而是各个小吏,宋九还看到他两个学生在忙碌。一个学生伏在案山账海里清算,未注意到他来,另一个学生看到了,宋九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