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明-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战争真的是无所谓的吗?!王千军可不这么认为,无论是现在的安南,还是未来的云南都是东南亚的一头老虎,一头随时准备扑过来咬中国一口的老虎。在陈天平没有出现之前,安南虽然一直向大明纳贡称臣,可也不断袭扰大明边境,进攻边境上的地方土官,其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按照历史的进程,明军最终从安南撤军,安南复国,但这场战争也让安南向大明称臣两百年,直到明朝灭亡。

解缙正在一步一步走进一帮人为他设计的陷阱,可他本人却依旧狂妄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还想说动太子,一起反对朝廷对安南的征讨。对解缙来说,前线将士的死伤,后方的困苦其实都跟他没关系,他只想证明一件事,证明自己是否可以发动百官,依靠太子与百官的力量挟制永乐帝。如果这事成了,他的政治声望与权力都将达到巅峰!

至于王千军,解缙当然没有忘记。他一开始想要对付的是王丛云,可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为这事解缙亲自去拜访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表面上一向跟他客气的纪纲这一次却滑头了起来,怎么说都不答应,还跟解缙谈起了王丛云与皇上的关系,摆明了是不答应。气愤之下,解缙离开了纪府。

对付王丛云没办法,那就只能对付王千军这个“无知小儿”,东宫是太子党的地盘,要对付王千军可就容易多了。从那天开始,每当王千军与皇太孙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一位官员在两个孩子的身边,这些官员都是太子詹事蹇义派来的,为的就是监视王千军。

太子詹事蹇义,初名瑢,巴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因奏事称旨,语言诚实,洪武皇帝又喜其诚笃,为之更名义。建文帝即位,蹇义为吏部右侍郎。靖难之役后,燕王入继大统,蹇义官迁左侍郎,不久,进吏部尚书,永乐二年兼领太子詹事,深得皇帝、太子倚重,是太子党的二号人物。

蹇义这个人为人朴实,待人以诚,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天生反冲,也许是理念上的不同,这位蹇义只见过王千军一面就很不喜欢王千军,既然对方不喜欢自己,那王千军就没有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的意思,那是犯贱。蹇义曾经两次进言让王千军不要再待在朱瞻基的身边,可因为王千军是永乐帝亲命的,又是道衍的关门子弟,太子都没有答应。

如今,蹇义在解缙的建议下终于是对王千军采取了行动,看着身边监视的官员,王千军笑了,笑得很古怪。王千军可不在乎这些监视他的人,他只在乎皇太孙的感觉。越是聪明的孩子,接受越多的知识,就越早叛逆。皇太孙平日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好不容易可以跟王千军在一起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还要被人监视着,皇太孙的内心当然会不满。

当然,皇太孙与王千军也有自己的反击方式,因为来监视的就只有一个人,而皇太孙身边有很多伺候他的宦官。宦官跟文官,也是天生的反冲。文官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还要从最初级的官员干起,好不容易踩倒了身边相争的同僚进了六部,却发现想要见皇帝一面是那么的难。

而宦官不一样,这些不识字的贫户子弟,身体有残缺的人,就靠着献媚与作践自己来获得皇上的好感,一下就成了天子身边的近臣,不仅有相应的官位,还有不小的权势。在读书人出身的文官眼中,这是对他们的多年辛苦的侮辱,也是巨大的讽刺,文官们怎么不可能嫉妒和敌视宦官,宦官当然也不喜欢敌视与嫉妒他们的人。

皇太孙身边的小太监们当然知道他们该讨好谁,也知道谁平常对他们还客气,谁对他们不客气。就这样,在这群小太监的帮助下,王千军与皇太孙经常支走监视的文官,然后做他们喜欢的事。

永乐四年十二月,眼看着就要到年关了,王千军再次来到东宫,早上上课的那位王千军不喜欢,教的正是程朱理学。看到王千军,一脸疑惑的皇太孙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千军,真的可以做到存天理,灭人欲吗?!”

皇太孙的疑惑,正是大多数读书人的疑惑,将圣贤之言完全理想化的结果。

“什么是人欲?的人**是无穷的,正是因为这样,程朱理学才将人欲视为大敌。可如果没有人欲,将士何以用命,天下如何一统?!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正是人所追求的,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那混吃等死算了,根本就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了。就说近点,皇太孙你可以不玩促织吗?”

“不行!可那些人都禁止我玩!”朱瞻基以最快的时间进行回答。

“是啊,因为他们那些人,无法严格的要求自己,就只会严格的要求别人。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为了流芳后世,不断地严格教导别人,要求别人,限制别人,束缚别人。对自己却总是用尽理由开脱,为的就是手中的权力,还有他们的名声。说穿了,现实就是这么的可笑。”

王千军笑了,可皇太孙却更加的迷惑,但有一点他还是清楚的,那就是程朱理学那套,用来治民似乎很不错。

朱瞻基继续问道:“那,到底该怎么做?!”

“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当然,还要大明律法的监督,没有法家那套,朝廷的大臣们又有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诱惑,不将手中的权力变成其他的东西!”

“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嗯。”朱瞻基似乎懂了,其实也不懂。实际上,王千军也不怎么懂,他不过是借用了后世王阳明的儒家心学而已。

沉默了一会,朱瞻基似乎轻松了许多,然后拿出一份简报,交到了王千军的手上,说道:“千军,安南前线的战报。似乎跟我们之前所演武差不多。”

安南前线新的战报,安南叛军集重兵于多邦城内。在多邦城下,三军统帅张辅下令道:“安南所恃,莫若此城,此城一拔,便如破竹。大丈夫报国立功,就在今日,若能先登此城,不惮重赏。”将士踊跃应命。明军趁夜攻城,都督佥事黄中,率敢死之士数千人,越重濠,缘城而上,指挥蔡福等人奋勇先登,大军万炬齐明,随后跟进,安南兵惊措之下,矢石竟不得发,纷纷败走城下。明军攻入城中,安南兵驱大象出阵,誓死拒战,激烈的巷战中,明军几呈不支。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明军追至伞圆山,尽焚缘江木栅,俘斩无算,终于攻克了坚固的多邦城。

“没错,的确跟我们想象的差不多。只是,战场上的残酷,又岂是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上的人所能想象的。但不管怎么说,大明军赢了,攻克了多邦城,安南的东西二都也将不保。只是,还有一件事我觉得要跟皇太孙你说一下!”王千军欲言又止,他也是刚刚从道衍那边得到消息,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跟皇太孙说。

“说吧,有什么不能说的。在这座皇宫里,也只有你愿意对我说真话。”朱瞻基也快十岁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皇室的孩子也早当家,因为政治斗争的残酷,还有大臣的期望,强迫着朱瞻基快点成长。

说出来,也不会改变大势,因为某人惹了一群不该惹的人。王千军点了点头,说道:“解缙要完蛋了!”

王千军只说了一句,朱瞻基没有多问细节,他只是反问了一句:“解大人就这么招人恨吗?!”

而王千军的回答则是:“不招人恨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对付他,连皇上都不喜欢他。不过,解缙的倒台也不会那么快,还有一段时间。”

正文第十四章磨刀霍霍(下)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呢?”对于解缙的倒台,皇太孙有些在意,但让他更在意的是王千军对他说这些话的意义。

“说句掉脑袋的话,生于皇室,不是幸运,而是不幸。因为要坐上那张椅子,太难了,史书上记录的也太多了。不过这些暂时都跟你我无关,我也希望今天说的话是你我之间的秘密。”

伺候的小太监都不在朱瞻基的身边,正缠着监视的文官,文官反而帮了王千军的忙。那些小太监既是伺候皇太孙的人,也是宫中的监视者,王千军相信,他与朱瞻基的对话都被这些小太监记下了。

“你以国士之身报我,我以国士之礼敬之。现在这里就我们两个,这是我们两人的秘密,呵呵。”朱瞻基的承诺,王千军也不知道该不该信,但也是一阵小小的感动,因为王千军的努力有了成效。

“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得罪了一大群人了。得罪一大群人还不是致命的,因为官位越高的官员,越招人恨,政治斗争就是如此。可是,他不该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也就是皇上。一位大臣连皇上都得罪了,那他也就做到头了。不过这事后面也有很多推手,汉王、淇国公丘福、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宫中的某些内侍都对他极端不满,就算文官内部也有反对他的人。甚至因为我的关系,连老师都要出手。这位大明第一才子,真的很不会做人!”

听到那么多人对解缙不满,朱瞻基也不得不摇了摇头,承认解缙真的做人很失败。如果说是因为才学和皇上的宠信而招人嫉恨,绝对不会惹来这么多功勋大臣。

“解缙是有才,可是他太没有政治智慧了。这段时间,解缙一直在串联众多的官员,准备联名反对朝廷对南安的战事,原因是对安南的征讨造成了内地百姓的负担还有前线将士的死伤。也不知道他是真的爱民如子,还是自认权势滔天了,总之他正在这样做,而很多人则在等着他继续做下去,等着他自己跳进陷阱里去。”

解缙正在行动,自认为稳操胜券,即便皇上不听,也能证明他号召百官的能力。只是,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很多人已经在磨刀霍霍了,准备除去他这颗眼中钉。

“那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想不清楚。虽然,我也不喜欢解缙这个人。”朱瞻基还是有点不明白,王千军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很多理论,朱瞻基都懂,可碰到具体情况,就有点迷糊了。

“解缙,是大明第一才子,也是当今第一文臣,更是太子党第一号人物!汉王之所以要对付他,原因再清楚不过了。一旦解缙倒了,这对你父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解缙倒了,挡在太子面前的墙也就倒了,汉王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太子。这就是现实中的储位之争,即便你父亲被立为太子,争斗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那么,我们可以……”听到事情的严重,朱瞻基有些着急了,皇位争夺的失败者,下场都是悲惨的。只是,他才刚说出口的话却说不下去了,因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谁也救不了解缙。

“皇爷爷一旦厌恶一个人,那这个人就彻底完了。皇爷爷之所以还在用解缙,因为皇爷爷要修书,那本书对皇爷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皇爷爷曾经很开心地抱着我,告诉我他要修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那是旷世杰作,所以皇爷爷在忍耐。二王叔向来不服父亲,皇爷爷其实也不喜欢父亲,所以父亲与二王叔之争还会继续,那我该怎么办呢千军?”

朱瞻基在询问王千军他该怎么办?虽然很多事情他现在都做不了,可如果太子被废,他也完了。此时小太监们跟文官都回来了,抱着一堆书回来。这一次朱瞻基支开文官的借口是要看书,让文官跟小太监们去选书。

“好好读书吧!”这就是王千军的回答。

只有这么一句,但朱瞻基已经完全明了了。他点了点头,回了句:“是啊,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是一种讨好永乐帝的方式。永乐帝对朱瞻基的疼爱,朱瞻基很明白,就是因为他很聪明。既然如此,那就该好好读书,让永乐帝看到大明三代的繁荣。这就是朱瞻基现在所能做的。

前线对安南的战事继续进行,明军在攻下多邦城后士气达到了顶峰,一鼓作气猛攻安南的东西二都,而后方的南京城,此时也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风暴。

解缙并不笨,要大闹一场也要看准时机,这个时机解缙选在了大年初二!过年时,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需要休息,也需要在过年的时候跟皇族中人好好聚聚。

大年初一,百官要齐集上朝给皇帝拜年,皇帝再给予各种赏赐,到了大年初二才正式办公。过了一个年,皇帝当然是心情舒畅,朝廷内也是其乐融融。所谓新年新气象,解缙就选择了在初二正式办公的这一天,联名百官送出去奏折。在解缙看来,此时正是皇帝心情最好的时刻,一些所谓的忠言也听得下去。而且,朝中大部分的靖难功勋也都在外,轮人数的话,解缙这边占优势。

解缙联合百官的折子,主要内容就是指出远征安南的种种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