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世纲不着痕迹的点了一下,“廖永堂此举,只能暗中进行,因为其中的破绽甚多,他只能寄希望于京城的态度。一旦决定抓人,那便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现在,就看大人打算如何做了?”

阴世纲伸出两个指头,“第一,快刀斩乱麻。直接杀进廖永堂的私宅拿人,抓住鞑子的奸细,廖永堂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不过风险很大,万一奸细不在他的私宅怎么办?还有,便是动静太大,容易被人冠以兵变的罪名,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第二,釜底抽薪。廖永堂诬陷大人,无外是那个鞑子图顺的口供。派人潜入锦衣卫,少人灭口。不过风险依然很大,万一失手,就有理也说不清了!”

朱平安思虑片刻,笑着摇摇头,“这两个办法都很冒险,并不可取!”

阴世纲有些着急了,“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一定要做些什么,不然……!”

朱平安摆摆手,“阴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不是不做,而是立刻要做。不过方法可以换上一换!”

……

派出了信使,廖永堂总算松了一口气。两个信使,两个目的,一个是向京城锦衣卫衙门禀报凤阳高墙卫指挥同知朱平安私通鞑虏;一个则是通知自己在京城的家人速速回到老家,等候自己的通知。

仕途到此便戛然而止了。想到这儿,廖永堂不禁有些莫名的感伤。自己一家数代都是锦衣卫出身,自己从世袭锦衣卫总旗开始做起,熬到如今的锦衣卫千户,一路走来,颇多感触。

到了如今的年纪,再想向上升迁一级,已然是奢望,而且上了范家这条船,虽然京中有权贵照应,但这样的泼天大事,事后一旦走漏风声,总会有人来背黑锅。想来想去,廖永堂除了自己之外实在想不到别的合适的人选。

所以,一定要走。当务之急,是京中首肯,他便可以先下手为强,而且看朱平安和路振飞对自己并没有丝毫的怀疑,这便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只要将朱平安抓到锦衣卫的监牢,那想要什么样的口供便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口供,对于自己刑讯逼供的手段,廖永堂还是充满了信心。

口供一到手,大事便定矣。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廖永堂是打定了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主意,有了金子,到何处不可以做一个富家翁,也省得窝在这凤阳城,说不定哪一天便成了权贵斗争的牺牲品。

宁通之前还提起过一件事情。那就是暗室虽然找到,但并没有能够进去。里面隐藏的祥顺记这么多年来私运盐铁的账册也没有拿到,这是一个隐患。如果落到朱平安的手中,说不定会引来麻烦。

廖永堂却不以为意,即使朱平安认定祥顺记私运盐铁给关外,但现在人证早就死光了,大可以将事情全部推到当年祥顺记的大掌柜身上。如今的关键是,保佑京城的意思能快点下来,那就可以立刻抓人,一劳永逸了!

图顺那里好说,这个异族虽然勇猛、残暴,但对其主子却是异常忠诚。说的难听点,他不忠诚也不行,一家老小全在盛京,他死了,一家老小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顾,孩子也可以获取好的前程。更何况,因为他的口供,还可以顺便搞掉两个对关外并无好感的大小南蛮子。

宁通也可以对上面有个交待。凤阳的事情可以在摆平了路振飞和朱平安之后再做,阻力也会相对的小一些。

因此,对于廖永堂的计划,宁通全盘接受了下来。他很了解锦衣卫的手段,只要朱平安被抓,如何摆布就都是他们两个说了算了。

凤阳到北京大概有一千六百里的路程,这次往京城送信走的是锦衣卫的专用通道,算算脚程,加上京城锦衣卫衙门斟酌上报的时间,最快也要二十多天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就需要廖永堂尽量敷衍住路振飞和朱平安,静等北京的消息传来。

第三十二章大明愤青

八月二十九,经历了流贼之乱的凤阳终于安定下来。巡抚衙门以钱粮开道,招募流民参与到重建凤阳的浩大工程中,路振飞亲自监督,严防各级官吏从中上下其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包括俘虏的民壮加上四方闻讯赶来的饥民,路振飞招募了近两万的民工,在凤凰山开山采石,首先开始整修凤阳的城墙。

没有民房供民壮居住,路振飞采取了朱平安的办法,实行军事管理,提供帐篷供民壮遮风挡雨。民壮们不惜体力,只要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一日两餐,有个可以栖身的地方,熬过这年的冬天,便已知足,根本不计较工钱如何。

这也带动了凤阳城坊市的复兴,一些逃走的士绅、富商趁此机会赶回凤阳,凤阳军一战击溃流贼的大胜在其中居功不小。

如今,北直隶到处都是流贼和官军征战的战场,想找一片平安乐土已是不易。得知凤阳军威,这些逃走的富户士绅也都动了回来的心思,加上路振飞主政凤阳,同样也给这些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因此,携家带口漂泊在外的不少都赶了回来。

这也促使凤阳城内坊市在忽然间兴盛起来。原先消失不见的茶楼酒肆重新出现在坊市的街头巷尾。无人问津的坊市内的地段土地价格开始有了小幅度的上涨。整个城市中都演绎着一种难得的欣欣向荣的气氛。

兴善坊位于皇城玄武门之外,是凤阳城的黄金地段,历来便是酒肆茶社的聚集之地。此时,街道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些没有被乱匪摧毁的建筑修葺一新,已经重新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招牌。大街上的行人虽然不多,茶肆酒楼的伙计却在门前不停的招揽着顾客。身上是崭新的青布短打扮,肩膀上搭着雪白的毛巾,见谁都是笑容可掬。

渐青茶楼是这条街上的老字号,凤阳的情势刚一稳定,老掌柜便带着家人从南京赶了回来,毕竟故土难离,这份家业可是历经了三代啊!

虽然不如早些年的高朋满座,但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不到日上三竿,茶楼二楼临街的座位便已经坐满了茶客。

最南边的一张桌子被几名年轻的士子所占据,虽然是已经初秋的天气,但人人手中一把折扇,摇得煞是起劲,纵论天下大事,一时热闹无比。

一名身穿月白色书生长袍,丝带束发的年轻士子摇头晃脑正说得兴起。“六月,温体仁被免去首辅职务。此等奸佞窃据首辅之位四年,于国于民毫无建树可言,只知一味结党营私,玩弄权术。钱谦益大人何等人物,居然被他陷害入狱,合该他有如此下场!”

斟茶的伙计一听此言,不动声色的撇撇嘴,赶忙撤到一边,生怕惹祸上身。

茶楼的老掌柜却认得此人。这是凤阳大族张家的嫡长孙,姓张,名继祖,五岁便能识文断字,作诗吟赋,被誉为凤阳的“神童”。考中秀才之后,便倾慕东林党人“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的主张。

崇祯二年,东林书院重建,张继祖便奔赴无锡,在那里求学四年,学满归来中了举人后便成了凤阳城内年青士子的领袖人物,时常在茶社聚会,纵论天下时事,指摘朝廷过失。

对于张家大公子,又是举人老爷的作为,老掌柜虽然看不懂,但也知道其人过于狂妄了一些,似乎整个朝廷都该围着他所谓的什么东林士子转,这天下才有振兴的希望。

于是乎,老掌柜叹口气,慢慢下了楼,去张罗自己的生意。

“张兄,如今张至发张大人接任首辅一职,朝局应该会有所改观吧?”一名士子递给张继祖一杯茶润润喉咙。

张继祖冷哼一声,将茶水一饮而尽,“张至发,齐党党徒耳!他登上首辅之位,山东官员奔走相告,忠直官员何时能有出头之日!”

众人齐齐叹息了一声。

一名穿着破旧书生袍的年青人这才接上了话,眼神有些躲躲闪闪。“如今天下动荡,北方的鞑虏和流贼之祸愈演愈烈,南方虽是一片歌舞升平,却不过是欲盖弥彰,我等虽有心报国,但却……!”

众人正在叹息间,旁边却有一人叫了一声好。众人一回头,却是两个行商模样的人。

其中一个干瘦的汉子站起身,向伙计要了一壶新茶,送至张继祖等人的桌上,恭恭敬敬的行礼。“就冲刚刚的言语,小人奉送一壶茶给诸位忧国忧民的先生!“

在场的其实除了张继祖之外,都不过是秀才身份,因此张继祖平素便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此时一听这位行商的话语,顿生亲近之心,倒也不计较其商人的身份了。

“兄台客气了,无功不受禄,怎能……!”

行商一笑:“先生客气了。小人自辽镇一路走来,眼见的凄惨事情多了,刚刚听到先生所言,心生感触,所以情不自禁,先生莫怪!”

这一下便将张继祖等人的兴趣勾了起来,当下便邀请行商讲一下沿路的见闻,也好了解天下大事。

行商也不客气,就站在桌旁开始聊了起来。

这人倒也是个走南闯北见惯了风浪的人,言语虽然粗俗,但却声情并茂,一讲到鞑子入寇,沿途烧杀摞掠的情景,众人不禁捏紧了拳头,气血上涌。

说到伤心处,那行商不禁泪流满面,就连茶楼中其他的茶客都被他的所讲吸引住,忘记了闲聊,一时间茶楼中竟然只剩下了那行商慷慨激昂的声音。

“恨不能提三尺青锋,杀尽鞑虏,以报皇恩!”张继祖一拍桌子,气的脸色发白。

“凤阳地处大明腹心,可恨我等未遇到鞑子,要不然,定叫他有来无回!”那个衣衫破旧的士子接了一句,眼神偷偷的瞄了那行商一眼。

“这有何难!”楼梯上却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众人回头一看,却是两个街市间的闲汉,托着鸟笼,神态悠然的走上了茶楼。

张继祖等人回头一看,顿时有些泄气,又不想和这种人产生什么瓜葛,便坐回了原位。

行商施了个礼,便和同伴结账下楼。

闲汉冷笑一声,“说的倒是热闹,一讲到正题,便都哑巴了。如今凤阳可是就有鞑子,不知道谁敢去杀啊?”

张继祖等人闻听此言,霍然站起身,几步走到那闲汉的面前,“你说什么?凤阳便有鞑子,在哪里?”

闲汉此时才看清张继祖的样貌,不由得连抽自己两个嘴巴,“小的该死,不知道张老爷在此,是小人胍躁了,这就告退!”

但张继祖岂能让他溜走,一把抓住他,“把话讲清楚,凤阳哪里有鞑子?”

闲汉的笑容有些勉强,“张老爷,你就权当小人刚刚是胡言乱语,这种事情,小人也是道听途说啊!”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说清楚!”

闲汉无奈,“是这回事。小人也是昨日听高墙卫的军爷说起。大概是八月十六,还是十七的时候,高墙卫的军爷在坊市的废墟上遇到几个鞑子。当时可是不知道啊,还以为是哪里来的毛贼,这一动手,可是吃了大亏。两名军爷当场就被砍倒在地。要说那鞑子可真是悍勇,以一敌三,还是不落下风!”

闲汉偷眼看看众人聚精会神的表情,颇为自得,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幸好咱们高墙卫朱大人手下强将无弱兵,一番血战之后,总算将鞑子制伏,杀了几个不说,还活捉一个,据那些军爷说,这鞑子可不是一般的鞑子,那是鞑子皇亲贵族身边的精兵,叫什么白甲兵,着实厉害!”

“此言当真?”张继祖问道。

“有一句谎言,天打五雷轰!”闲汉马上赌咒发誓。

凤阳一战之后,朱平安在凤阳百姓心中,那可是万家生佛一般的存在。张继祖等士子虽然对其武官的身份嗤之以鼻,但对于朱平安以百余骑兵大破流贼的战绩还是颇为敬重的。此时听到朱平安所部竟然又和鞑子干了一仗,顿时热血上涌。

“那个鞑子现在在哪里?”

闲汉摸摸脑袋。“听说朱大人把人交给锦衣卫了。朱大人毕竟不负责侦缉谍探。不过据说这鞑子倒是和城中的某些富户有勾结,听说关外几年的年景不好,鞑子除了要寇边劫掠,这次估计就是派人来我大明购买军资的。”

闲汉的话甚是有条理,张继祖等人也是听得明明白白。

张继祖气的浑身发抖:“这富户是谁?”

闲汉耸耸肩膀,“那就不清楚了,锦衣卫的老爷们应该还在查!”

“就凭那些厂卫的鹰犬,他们能查到些什么!”衣衫破旧的士子又开了口。

张继祖双手一用力,手中的折扇竟然被硬生生的掰断。“数典忘祖,这等败类,居然和鞑子勾结,帮助他们度过荒年。殊不知每日中我大明有多少百姓死于冻饿!又有多少人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

张继祖招呼一声,“如今事情到了我们凤阳,相信诸位都不会坐视不管!”

众人齐声答应一声,“一切以张兄马首是瞻,咱们一定要给锦衣卫那些人施加些压力,逼迫他们查出幕后真凶!”

“好,事不宜迟,诸位请速速去联络乡友、同年、至交,将事情打听清楚,随后,有愿意跟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