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媺娖闻言,只能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身子却是颤动的更加剧烈,眼泪顺着手背滑落下来,“我,我真是不孝,居然没有能体会出父皇母后的苦心深意,还以为此次出巡江南,便可以一家人躲过刀兵之灾,从此便再无后顾之忧……!”

邢沅暗自叹息,将朱媺娖紧紧的搂进自己的怀中。怀中的女孩虽是天家贵胄,但却和自己一样,仍是要面对生离死别的时刻,这将乱的天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幸免吗?

帷帐透出来的两个娇弱瘦削的身影,无助的紧紧依靠在一起,等待她们的,将是无法预计的未来。

……

傍晚时分,崇祯皇帝回到田贵妃的寝宫歇息。田贵妃的身子最近一段时日也不是很好,近来更是卧床不起,这更是让崇祯皇帝的心情每况愈下。

王承恩早早的从乾清宫中出来,没有带任何的随从,只是派人传了怀德尽快过来,自己则独自一人回到了值房中。

还没饮完一盏茶,怀德已经赶了回来。

关闭好房门,在屋里点上灯火,屋子里的温度很快便生了上来,两人的背后都是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但谁也没有打开窗子透气的打算。

王承恩站起身,从佛龛背后,将自己珍藏的那块的灵牌取出来,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遮掩,而是径直的放在了桌子上。

怀德好奇的打量着那块被王承恩视如珍宝的灵牌,上面只是简单的写了一个人的名字,好像还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沈青荷”。

王承恩又打开靠墙的暗室,将一个木箱给拖出来,怀德想要帮忙,但王承恩却示意用不着。

做完了这一切,王承恩的额头上已经满是汗水,拿过一条棉巾草草擦拭了一下,王承恩长出一口气,坐了回去。

王承恩指指自己的心口,“本来还有一块灵牌,但多年之前我焚毁了,如今,它就在我的心里!”

怀德帮王承恩满上一盏茶,王承恩喝了一口。清清喉咙,这才接着说道:“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来历,我王承恩十二岁入宫,要不是义父关爱有加,多方照拂,也未必会有今日的一切。“

怀德却是极为好奇。怀德今年不过十六岁的年纪,崇祯五年的时候,便被卖入宫中为奴,从那时起便一直跟随在王承恩的身边,却是从来未曾听他说起过自己的来历。

“你也记下,日后离开京师,替我帮义父打造一块灵牌,这么多年,我谨记义父的教诲。未曾焚香祭拜,亏欠他老人家良多,你要记得替我一一还上!”

一句话险些说的怀德掉下眼泪来。“还请义父赐下祖父的名讳,怀德一定遵照义父的吩咐,每日焚香祭拜,不敢有误!”

王承恩微笑着点点头,“如此一来,我便放心了。记住。你的祖父乃是天启朝司礼监掌印王安!”

一说出这个名字,王承恩不禁有些哽咽了。本已有些模糊的印象忽然间变得清晰起来。

天启元年。王承恩才不过二十岁的年纪,在信王潜邸也不过才三年的时日。五月,魏忠贤命给事中霍维华上疏弹劾,污蔑王安。天启皇帝在客氏的唆使下,罢黜王安的掌印太监一职,将其贬至南海子行宫充为净军。

所谓“净军”。其实便是最低等的宦官,专门负责清理打扫宫中的粪便。

王安自万历年间便进入司礼监任职,以正直无私、刚正不阿闻名,深得大宦官冯保、陈矩的信任和赏识,即便是在朝中的士大夫中。也是颇受尊重。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魏忠贤和客氏的陷害下,竟然被发配到南海子作为净军,这种羞辱和加害又岂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一得到消息,王承恩便第一时间来到了南海子寻找义父的下落。王承恩拜入王安门下,知晓的人并不是很多。也因为王承恩已经进入到信王府邸,所以,等闲人等对其并不是很重视。

找到王安的时候,王安正在偏殿值房的净房中打扫。昔日的大明内相,如今却破衣烂衫的清理着净房中的污秽,满头的白发随风飘动,说不出的凄凉和萧瑟。

王安背对着王承恩,并没有发现他的到来,王承恩则呆呆的看着那个背影,一时间不敢上前相认。

忽然,王安弯下腰来,似乎是从净房门口的篱笆下捡起了什么东西,欣喜异常,用衣角擦拭了两下,便径直向口中塞去。

王承恩再也忍受不住,低声叫了一声“义父“,飞奔上前,一把抓住了王安的右手,两行眼泪不受控制的流淌下来。

等到了近前,这才看清楚,原来义父的手中竟是拿了一块萝卜干。

“义父,您何苦如此的作践自己!”王承恩泣不成声,将萝卜干夺过来,从自己的怀中拿出包好的烧鸭塞到王安的手中,“义父,您吃啊!”

王安也没有想到王承恩居然能找到这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变了脸色,看了看四周无人,刚忙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王承恩拖到一边的假山洞中。

“臭小子,你不要命了,宫里还没有人知晓你我的关系,你如今找到这里来,不是自寻死路吗?”

王承恩抱住王安的双腿,“没有义父,哪儿来的承恩这条性命,承恩这就去求信王,甘愿来南海子侍奉义父,承恩不怕什么生死,只求能陪伴义父左右!”

王安愣了好一会,这才长叹一声,用皴裂的手掌轻轻拍拍王承恩的脑袋,“傻小子,义父已经老了,但你的性命便这般的不值钱吗?老夫受陈矩陈公公所托,侍奉先帝泰昌爷,如今总算扶保太子登基,也算是对他老人家有了交待。说来老夫这也是咎由自取,沈逍那老匹夫在离京之前曾多次提醒与我,那魏忠贤狼子野心,必然不容于我、恩将仇报。只怪我自己没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如今也算是咎由自取。”

王安话锋一转,“不过,他总有返京的那一天,那老匹夫不是安心做富家翁的性子,有他在,这大明的天下总还有一线希望。从冯保冯公公开始,这内廷都没有出过大乱子,将来有一天,等沈逍回京之后,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能将内廷这幅担子给接过去,以安大明天下社稷!”

第二十一章内官的理想

王安口中所说出来的话,让王承恩着实吃了一惊。依照王承恩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区区的王府管事太监,王安却言及让他来掌管内廷,叫他如何不惊诧莫名。

王安背着“擅权”的罪名,被发配到南海子充任净军,满朝文武中不乏为其求情的人,但如此一来,便又让魏忠贤和客氏找到了根据,又给王安加了一项结党营私的罪名,如此一来,便将王安的案子定成了铁案。魏忠贤以心腹刘朝为南海子行宫总管、净军提督,便是要他暗中处死王安,以绝后患。

这一点,王承恩早已知晓,但看王安的神色却是一如往常,转眼之间,已经将王承恩带来的烧鸭、牛肉等物一扫而空,还喝了大半瓶的酒。

王安心满意足的拍拍肚子,哈哈一笑,“痛快,喝足吃饱上路,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王安带着微醺的意味说起一些往事。万历年间,陈矩接掌张宏的司礼监秉笔之职。陈矩此人,虽是一名宦官,其人却是品行高洁、淡泊名利之人,一生谨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字真言,于国于民做了不少的实事。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以司礼监掌印兼掌东厂,这在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可以说是大权集于一身。但他却并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而是力图纠正时弊缺失,造福天下。仅是上疏奏请废止各地的矿税使一事,便博得了朝臣以及百姓的认可。

自嘉靖朝开始,朝堂之上的党争慢慢浮出水面,到了万历年间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不好的苗头也蔓延到内宫。有鉴于此。陈矩唯恐宫内再度出现王振、刘瑾之类的权臣,因此在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之后,陈矩着意强化了内书堂的作用。

有明一朝,“非翰林不入内阁”已经是朝野认可的惯例,而自宣宗时设立的内书堂却还仅是作为宦官的一种培训机构存在。陈矩所想要做的,便是树立这种“非内书堂出身不得入司礼监”的制度。

陈矩在位的时候。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支持,因而通过内书堂,选拔了一大批内官中的人才,这些人中就有后来得以成为司礼监掌印、秉笔的刘若愚、常云、马鉴等人,也从侧面维持了万历朝时朝政的稳定。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身为冯保门人的王安。正是在陈矩的一力推荐下,王安才得以通过内书堂,就任泰昌帝的伴读内官,跻身司礼监其中。后来又成为掌印太监。

万历和泰昌两朝交替时,王安以东宫臣属的身份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好景不长,泰昌帝继位仅仅一个月便驾崩,宠妃李选侍企图挟持太子,幸得王安相救,这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

但却没想到,魏忠贤却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勾结在一起,蒙蔽圣听。陷害王安,但归根到底。却是因为王安谨守陈矩当年留下的“非内书堂出身不得入司礼监”的制度。魏忠贤本身不学无术,又是成年之后净身入宫,根本就没资格入选内书堂。如果不扳倒王安,魏忠贤是无论如何无法进入内官的中枢的。

从宣宗时期创建内书堂开始,大批的宦官从小便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家正统教育,而王振和刘瑾等人则和魏忠贤一样。根本没有接受过内书堂的深造,说白了一点,便是没有经历过内宫中的思想教育,毫无家国天下的理念,因此祸乱朝政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怀恩、李芳、冯保、陈矩、常云直到王安。这些大明内相们所秉承的一贯理念便是,以士大夫的思想熏陶、引导宦官,而在内书堂教授经史的则都是朝中的大儒甚至是阁臣,这样便能充分的保证司礼监中枢内官的基本素质。

只不过王安在这个过程中被魏忠贤暗算,也使得陈矩等人一脉相传的“非内书堂不得入司礼监”的信条就此中断。

所以此时的王安,却是没有感怀自己的遭遇,反而更多的是在自责没有能将先辈们的理想延续下去。

“自嘉靖朝到现在,内廷将近百余年没有出过大乱子,想不到,这一切却都毁在了我的手中,喜人奉承、识人不明,该有此报啊!”王安老泪纵横。

“如今,刘若愚、马鉴等人因为老夫的关系,死的死,被贬的被贬,内廷之中已经完全成了魏忠贤一党的天下,加上客氏把持后宫,这内廷的中枢已然是虎狼横行,老夫的罪孽深重啊!”

痛苦了好一会,王安猛地抬起头来,擦去脸上的泪水,用手猛然一拍王承恩的肩膀,“如今,老夫的希望就全在你一人身上,如同今日的冒险之举,切切不可再有。沈逍此人,虽然没有功名,在士林中业无太大名声,却是先帝之生母孝靖皇后的族人,因为这一层缘由,先帝对其多有依仗。朝中的变故总会传到江南,相信不久之后,他便会赶回京师,你且安心在信王府中办差,他到了京师之后,自然会与你联络……!”

话音未落,寂静的前院却是传来了嘈杂的人声,王安慌忙一推王承恩,“速速离去,今后这里不可再来,小心在信王府中伺候,等沈逍到了京师,一切总有转机!”

“义父!”王承恩想要再和王安说上两句话,但王安却是不由分说,将其推到假山洞的深处,自己则是挺直了身躯,大步向外走去。出洞之前,回身看了王承恩一眼,那眼中却是包含着如释重负的轻松快意。

“在这里,老家伙在这里!”外边的人顿时鼓噪起来,脚步声响,竟是有十几个人向着假山这里跑过来。

此时的王承恩内心中仿佛蒸腾着一团火焰,但偏偏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恨恨的用拳头猛击山洞的石壁,片刻之后,他又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飞快的跑向另一侧的山洞出口,小心翼翼的爬上假山,躲在山壁的缝隙之间远远看去。

来的都是宫中的宦官,品级不高,其中只有一个是身穿着青色曳撒的胖子,此时几名小宦官已经将王安按倒在地。

青衣胖子冷笑一声,“老东西,倒是命硬的很,咱家饿了你数日,想着你已经一命归西,想不到你竟然还能苟延残喘!”

王安勉强抬起头,皱纹密布的脸上闪过一丝讥讽的意味,“刘朝,本公在司礼监时,你还只不过是钟鼓司的一名长随,想不到数月不见,你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净军的提督,想来是搭上了魏忠贤的门路,专意来此为他铲除后患的吧?”

刘朝胖大的脸庞微一抽搐,打了个手指,旁边的一名小宦官立刻跳过来,挥手便是两个耳光,王安的脸颊瞬间便肿胀起来,但却浑然不觉,只是看着刘朝吃吃的笑个不停。“好了,何必多费工夫,今日天光甚好,本公就在此时上路吧!”

刘朝走近王安,上下打量两眼,“食古不化的老东西,落到今日的下场,恐怕连你自己都没有想到吧!当今圣上即位,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