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一章迷雾

整个巡抚衙门寂静的令人不安,路振飞就这样直直的坐在堂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朱平安。此时,就算是一阵清风吹过院落,偶有几片树叶悄悄的滑落下来,落在地面上的声音也是清晰可闻。

朱平安就这样跪在厅堂正中,身上内衬的单衣已经被冷汗浸透,一滴汗珠从鼻尖悄然滑落,就落在面前的石板地上。

自己的所作所为被眼前的这个明末名臣看的清清楚楚,亏得自己还以穿越者的身份自居,自以为了解史书、野史中记载的各类掌故。现在想来,确实是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

“怎么办?”朱平安面对着自穿越以来最大的困难。是出言敷衍,还是抽身而走?朱平安不断的在这两种选择中游移。

可到了最后,朱平安还是缓缓的抬起了头,双手抱拳,“下官知罪,请大人按律责罚!”

路振飞不动声色的将茶盏放在桌上,站起身,倒背着双手走到朱平安的面前,围着他踱了几圈。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路振飞低声吟诵完毕,大有深意的看向朱平安,“若不是这首七律,只怕你早已经人头落地了!”

朱平安心中一宽,此时才察觉到路振飞不过是以此来敲打自己。先是揭露了石应诏的罪行,然后又是击溃三万流贼大军,之后是庆功宴醉酒赋诗,这些天自己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路振飞挥挥手,让朱平安起身落座。这次坐回自己的座位,“阴谋诡计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小道。看你也是胸藏锦绣的男儿,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你收敛锋芒、潜心用学,何愁不能光宗耀祖、一展所长,博一个好前程!”

“大人提点的极是!”朱平安恭恭敬敬的道谢。

“罢了,听闻你曾启蒙,不知授业恩师是哪一位啊?”

“回禀大人,恕下官直言恩师名讳,恩师乃是北直隶广平府曲周县木严梓木老先生。”

路振飞端着茶盏的手一哆嗦,几滴茶水倾洒在衣袖上,但他却恍然不知,随手撂下茶盏,猛的站起身来。“你说的可是天启五年获进士出身的木严梓,木一纶?”

朱平安诧异的回答道:“正是,大人认得恩师?”

路振飞倒吸一口凉气,开始重新打量朱平安,口吻却有些心不在焉。“哦,我与贵师有同乡之谊,又是天启五年乙丑科同年进士,彼此相知甚深。”

朱平安恍然大悟。

路振飞沉默了好一会,接着问道:“一纶兄是何时开始将你收录门下的?”

“回禀大人,是崇祯三年。木先生来到王府任教习,下官有幸得木先生垂怜,录入门下。崇祯九年的时候,我家王爷获罪入高墙,木先生便迁回京城。”

路振飞点点头,这在时间上倒也说得过去。当年他和木严梓初入仕途,意气相投,引为知己。后路振飞外放泾阳知县。木严梓却留在了京城,因为上疏弹劾魏忠贤,被罢官免职。路振飞听闻他之后便回到家乡,此后便失去了消息。谁料想,他却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去了南阳唐王府。

想不通的事情越来越多,路振飞忽然感觉有些头痛。

想那木严梓何等高傲的性子,天启七年时直言上疏弹劾魏忠贤,闹得满城风雨。怎么会去王府担任区区一个教习?又怎么会收一个王府家奴作为弟子,教授课业?这么多年,自己不止一次去信派人打听他的下落,而他居然一直没有显露自己的行迹,这是为何?这中间的可疑之处实在是太多。

也许,答案便在眼前这少年百户的身上!

路振飞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端起茶盏向着朱平安示意,朱平安会意,浅尝一口茶水之后便起身告辞。

看着他的身影,路振飞想了又想,终于还是举手叫住了他,“听闻你的百户所颇有声色,这几日本官得了闲暇,便会亲自去看看。”

朱平安顿时叫苦不已,只得苦着脸答应下来。

“还有,带句话给嘉定伯府的那个奴才,在凤阳盘桓了这几日,还嫌不够树大招风吗?速速滚回京城去!”

朱平安走后,路振飞信步走到厅堂的廊下,看着院中的树叶簌簌落下,眼中的精光闪烁不停。看看天色,已经到了午时,便叫来一名心腹家人。

“私下去告诉凤阳卫指挥同知段喜年,天黑之后,一个人到书房来见我!”

……

一路上,朱平安都想不明白路振飞要来百户所是为了什么。浑浑噩噩之中,便来到了自己住所附近。

到了跟前,才想到自己这里还住着周勉和陈圆圆。本打算拨转马头,回军营去暂住。一抬头,却发现自己家的门前张灯结彩,煞是热闹。

洪胖子和周勉两个人站在面前,接待着络绎不绝登门拜访的人群。上门的宾客竟然都坐到了门外,不过来往都是些武夫,倒是没人讲究这些,一个个高谈阔论,旁若无人。

岳锦峰则指挥着手下的兵卒将一担担的各色礼物搬进厢房,就连刚刚投靠过来的王金发也忙的脚不沾地,和张大狗兄弟两个忙里忙外,端茶送水。朱平安眼尖,居然看见高墙卫的两个千户也都在其中帮忙,虽是满头大汗,但两人却是笑容可掬。此种场合没见曹无伤,想来是刻意躲开了,估计不错的话,这家伙应该躲在厨房。

“大人回来了!”随着王金发一声兴奋的高喊,院门前的所有人都将脑袋齐刷刷的移向了朱平安的方向。

于是,呼啦一下子,现场的上百口子齐齐站了起来,向着朱平安涌了过来。

“恭喜大人荣升指挥同知,贺喜大人高升啊!”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翻身下马的朱平安旋即被人群所包围,周围的噪音虽然弄得他头晕目眩,但却是不好拒绝众人的好意,只得打起精神,摆出笑容,不停的拱手致谢。

洪胖子赶过来为朱平安解了围,“诸位、诸位,我家大人刚刚回来,请容他换身衣服出来。福满楼定的酒菜马上就到,诸位且请宽坐,喝杯水酒。我家大人马上出来与诸位同乐,如何?”

众人轰然叫好。

朱平安这才得以脱身,来到厢房。刚进门就被吓了一跳,小山一般的礼物已经堆满了整个厢房,套间中已是挤得下不去脚了。

“这些人,巡抚衙门一传出消息,就分别前往段大人府上和咱们这儿了,那些还不够品级的军官,却是一窝蜂的拥到这儿来。带的都是些不值几个钱的劣酒和果品,却打算好了要在咱们这儿大吃一通!”洪胖子没好气的说道。

周勉大模大样的坐到了一个箱子上面,顺手抓起一块礼盒中的果品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你懂个屁,这都是人气,平安兄弟要想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应酬这些下级军官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看起来不起眼,但既能成事、也能坏事!”

朱平安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没想到周勉却是对官场的这些事情看的如此通透,看来跟在嘉定伯的身边的确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趁着周勉得意洋洋的劲儿,朱平安将路振飞的话原封不动的送给了他。

原打算看着周勉发窘的样子,没想到,这家伙倒是纹丝不乱,将手上的碎屑拍落于地。“路大人是个明白人,没有直接将我锁拿问罪,就是给了嘉定伯也面子,我不能不接着。反正卢公公那边也已经安排好了,既然如此,这两天,我们就启程回京!”

忽然,套间中传来一声低低的女子惊呼声,朱平安诧异的看去。周勉笑道:“非是旁人,今日登门的宾客众多,兄弟你这儿缺一个点算的人物,我便临时让圆圆登记造册,这些人情将来是要还的,缺漏了可是不美!”

周勉是个明白人,朱平安便不再多说什么,王金发腿脚麻利的捧来了一身便服,伺候着朱平安换上,朱平安回身冲周勉一笑:“周兄,相逢既是有缘,今日不说,明日,我摆酒为你饯行!”

周勉道了声谢,看着朱平安带着洪胖子和王金发等人出门。

陈圆圆捏着裙角小心翼翼的从套间里边出来,周勉没有回身,而是冷冷的说道:“你应该很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即使是动了心思,我劝你最好深埋于心,这对你对他,都不是坏事!”

周勉走后,陈圆圆一时呆立在原地,两只大眼睛中竟然蕴满了水汽,手一松,攥着的纸和笔掉落下来。

……

看着王金发殷勤的模样,朱平安会心一笑,拍拍他的肩膀,“金发,你是初来乍到,老洪和岳锦峰看你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这些你都忍了下来,我很欣慰。”

王金发闻言,鼻子一发酸,险些掉下眼泪来。“大人……”。

朱平安摆摆手,“其实咱们都是吃苦人出身。老洪和岳锦峰没有恶意,只要用心结交,这两个人都是可以换命的好汉子!”

朱平安一指不远处笑容可掬的洪胖子,“老洪可不是天生这么胖的。他是大同人,家乡遭了大灾,逃到凤阳时,全家十余口就剩下他自己!原来骨瘦如柴,却是在逃难的路上饿坏了身体,到如今喝凉水都会长肉!”

“还有岳锦峰,边军出身,身上的伤疤不可胜数,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一阵风王金勇!”朱平安一提到这个名字,王金发身子不禁一颤。

“我不是逼你杀自己的堂兄。但情势所迫,他非死不可。这一点,我希望你能明白!”

王金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话时已经有了哭音。“大人是小人的再生父母。小人随堂兄作乱,本意便是活一天算一天。如今竟然能受朝廷招安,获取官职,跟随大人做事,那是小人修来的福分。堂兄上路前说的那些话,俱是肺腑之言。我王家一脉,现如今只剩下我一人,如能跟随大人博取功名富贵,光宗耀祖!堂兄在天有灵,对大人也是感激不尽的!”

“好了好了!”朱平安笑着将他扶起来,“大好的日子哭什么,已经是带兵的小旗了,成什么样子。明日快去高墙卫那里挑选一些民壮,也好尽快把手下的兵丁给凑齐了,那时候,你这个官职才是名符其实!”

“谢大人!”王金发站起身,抹了把眼泪,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大人,请恕小人唐突,昨日小人在俘获的民壮里面找到一个人,小人斗胆请大人见他一见!”

第二十二章不要后悔

阴世纲施礼站毕,偷眼观察着这位新晋的高墙卫指挥同知大人。看模样不过十来岁的年纪,脸庞虽然还有些稚嫩,但眉宇间却没有少年人独有的青涩,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停的扫视着自己,那眼神似乎能直达自己的内心,让阴世纲情不自禁的紧张起来。

一旁的王金发垂首侍立,完全是一副家奴的样子。想想之前的那个在流贼大军中飞扬跋扈的王金发,阴世纲心中一阵感慨。听说便是王金发一刀斩下了一阵风王金勇的首级,以此作为进身之阶,看服色,已经是得了一个小旗的官职,貌似现在还做了这位朱大人的亲兵。

可阴世纲心中却如明镜一般,所谓的王金发为谋取官身不惜杀害堂兄的传言未必是真。在流贼大营中呆了一段时间,阴世纲自觉还是很了解这个并没有多少心机的王金发的。

事情摆明了是这位朱大人逼迫王金发斩了一阵风的首级,逼得王金发没有退路,只能投入官军的阵营,以便借机吸纳流贼中的悍勇士卒收为己用,再通过王金发招募流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要说这位大人的手段,还真是狠辣啊!

这些天,王金发打着高墙卫的旗号,走遍俘虏营,搜刮到不少工匠和悍卒,想来也是这位大人的授意。

“阴先生是哪里人啊?”端坐的朱平安忽然问道。

阴世纲站起身深深一揖,“不敢称先生,学生是河南仪封县人,侥幸曾经中过举人!”

“哦?”朱平安很诧异,没想到流贼军中居然还有举人身份的士人,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阴世纲汗透衣衫,“唉,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此时的阴世纲再也顾不得所谓举人的体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人明鉴,学生是被乱匪逼迫,还有学生的家人,都被扣在营中,不得不从啊!”

“朝廷养士两百余年,不思报效朝廷,却是投靠反贼,为反贼出谋划策。本官听说,你在一阵风军中,确实出了不少好主意啊。当晚,本官夜观流贼大营,只有中军营盘设立还算规整,听闻这也是你的功劳啊!”

阴世纲抖如筛糠,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学生有罪、学生有罪!”

这种文人,在大明朝比比皆是。自持才高、好高骛远,且不注重实务,对朝廷,对国家有益无害。在地方上无须承担税赋徭役不说,反倒吸引百姓和农户将田地送至其门下,逃避朝廷的赋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速了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也是明帝国最后不堪重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听说,这阴世纲的祖上曾经在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谭纶潭子理的麾下做过事,阴世纲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