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的影响遍及全国,人人都能从中受益,并延续至未来数十年,甚至几百年。
  当然,移民不会很快就开始,至少也要等战争结束,消灭掉大部分游击队等反抗势力,然后,才能进行。
  老实说,议员数量很多,也需要经常宣传自己。一个下水道的问题,都会引来议员的批评,若是移民死伤众多,各方的麻烦就大了。
  42年里,日本也是大获全胜。
  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攻势,日军步步为营,英勇奋战,以接近十万地伤亡,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不仅守住了瓜达尔卡纳尔,还把美澳联军逐出了新几内亚,把刺刀指在了澳大利亚人的鼻子上。
  在日本国内,陆军对沉重的伤亡有所非议,认为花费这个损失太大了,不值得。但是,现在的日本有六千多万人口,可以征召六百万士兵,而日本如今还不足五百万军队。伤亡不是死亡,一般来说,会有半数以上的人痊愈。也就是说,日本实际损失的人员在四万左右,这样的损失,还在日本人的承受限度之内。
  首相近卫表示,这次作战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今后的战役,预先准备,也是对美国人信心的一次打击。
  对新几内亚,没有什么争议。要进攻澳大利亚,就不能放弃新几内亚。把美澳联军驱逐出去,总体上,是一次重要的胜利。日本在这里,获得了进攻澳大利亚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一块踏板。
  日本人在此的烦恼,主要是由澳大利亚起飞的联军空军造成的。于是,日本人便下了狠心,抓了数万当地人,在新几内亚修建了一批机场,派驻了二三百架战机在此。自然,这个数量是没有办法与美澳联军相比的,但已基本保障了当地安全。
  主要争论是发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是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岛,战略意义不如新几内亚。最后还是日海军的意见一锤定音,日本想要称霸太平洋,封锁澳大利亚,就需要这些岛屿,现在防守总比将来进攻要有利的多。
  日本42年初的攻势进展顺利,占领了加尔各答及以南的广大地区。但从十月起,日军的进攻,就不那么一帆风顺了。
  在五个月的雨季里,英国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印度这颗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国人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
  英国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竭尽所能,派遣了七个英国师前往印度,并以此为基础编建了数量超过二百万的英印大军。其中,半数在年初即以编成,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可以一战了。剩余的一半虽是乌合之众,也足以维持印度的日常秩序。
  而且,英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结束了印度的骚乱。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甘地和国大党煽动的骚乱,自也需要由其解决。英国政府从自治领的底限,再退一步,许诺印度在战后成为是英联邦之一,获得大部分独立和自由。这个承诺,虽不符合印度人的期望,却也相距不远了。
  国大党比甘地现实多了,知道这也是英国人的底限了。英国又采取种种手段,分化瓦解国大党,使其内部出现分歧,双方终于达成妥协。
  按丘吉尔的本身性格,他是准备战后反悔的。但考虑到美国在印度问题上的立场,国大党选择相信英国人也无可非议。英国人作出了正式承诺,想反悔也不容易,印度人很容易得美国人支持的。
  双方各有各的盘算,反正是达成一致了。既然如此,印度人想要独立自主,总要付出代价的。掌握军队也获得发言权的重要环节,是国大党遂积极活动起来,不仅派出人员参加到英印军队中去,还积极配合英印军队,抵抗日军的入侵。
  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面对的就是英国和印度的联合抵抗了。
  日军向西进攻恒河平原进展缓慢,步履维艰。若不是向西南进攻印度半岛还顺利的话,日本陆军一定会受到严厉指责的。日本人很善于学习,很快他们也组织了数十万印度军队,配合进攻,维护治安。
  日军在这一年里占领了斯里兰卡和大半个印度半岛,打到了坎普尔,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一步之遥。并趁着冬季的有利时机,加紧进攻。南亚的冬天不太冷,又没有多少雨,很方便作战。
  英国与日本在印度各据半边天下,打的不可开交。但在印度洋上,日本海军却占据了优势。大肆活动的日本舰队不仅占领了马尔代夫等众多岛屿,还经常出没于阿拉伯海,严重威胁了英国对印度的支援。
  这些都与中国关系不大,英国据有阿萨姆的时候,从中国购买了大批物资。等日本占领这一地区后,中国商人不过把贸易对象,换成了日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两国在南亚打的如火如荼,中国也没有光看着。
  八九月份里,锡金、不丹和尼泊尔先后宣布独立。
  中国不仅在第一时间承认了这些国家,派出了使节,还应各国的邀请,派驻了部分军队。
  在公告里,中国宣称,三国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三国人民的独立自主,民族自决权的具体实现,是其天赋的权利。中国人民愿意把保障其独立自主,作为应尽的义务云云。
  要说这个公告,会起效果,那纯属做梦。这个公告只是满足了广大‘大中华主义者’的虚荣心,也取得了部分美国人的理解。
  英国人与日本人都不满意。
  英国人对此提出了措辞激烈的抗议,被外交部强硬的驳回了。反正两国关系素来不好,没有人会理会英国人怎么想。英国人在中国的形象,历来是个贪婪的殖民者,手上还沾满了殖民人民的鲜血,被称之为“血腥的约翰牛”——出自于张乐平的一篇连载的漫画。
  日本人也不满意,这等于是到嘴的肉被中国人夺走,但日本人的不满意,还不能公开说。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太多,中国已经为日本建了一艘航空母舰,现在还有三艘在中国建造,其它的种种更不用说。日本人就忍了。
  日本人总觉得战列舰更重要,但中国非常重视航空母舰,这个事实日本不能不受影响。日本在东南亚收获很大,就决定两者一起建,但日本的造船能力有限,就把造价高的战列舰都交给国内建造,而部分造价低的航空母舰和潜艇等舰艇则由中国建造。
  日本人私下里抱怨了几句,公开场合却表现出很高的姿态,也在随后就承认了三国。  ?
  第145章[全]
  尊严是自己争取的。每个强国的报复心都是极为强烈的,汉也好,唐也罢,还是今天的美国,一切规则法律条条框框,都不是问题。伤害我者,冒犯我者,必施加以十倍百倍的报复——强国的心理皆如是。不这样又怎么能够显示出强国的威严,别国也不会认为你是强国。
  强国是打出来的。一个强国只有打倒了另一个强国,才会为世界所认可。
  美国人就很具备强国的气质,报复心非常强。41年中,日本偷袭珍珠港,令美国人吃亏不小,自是积极图谋报复。很快总统罗斯福就亲自下令,“一定要回击日本!”
  话是好听,说起来也很有气势,然总统一句话,军方可就犯难了。
  打击日本,以当时的情况看,日本海军的实力倍于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不来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烧高香了。但是,要求提出来了,就得办理,反正罗斯福的意思,也就是作个秀,表现下政治姿态。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欧内斯特·金上将决定对日本本土发动一次大范围的空袭,东京自然成为空袭的首要目标——不求战果如何,打了就算赢。
  不过,这也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
  美国与日本距离太远,就算从夏威夷起飞,也没有美国飞机能飞这么远。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话,航空母舰就要接近日本本土。以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这一举动,多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美国人是很聪明的,海军的弗兰西斯·劳上校提出了一个好主意——“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后不返回航空母舰,而降落到中国境内”。
  这个主意相当好,解决了所有困难,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中国现在是中立国,不是美国的盟友,肯定不会同意美国这么干的。不得到中国的同意,擅自行动的话,中国的反映实在不好说,未必会庇护飞行员。如果中国交出飞行员的话,问题就麻烦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最可行的计划。军方就把这个计划(A计划)和“从航空母舰起降”(B)计划,一起报到了罗斯福那里。
  报告请示上来,罗斯福也犯难了。B计划的危险性过高,一不小心,稍为意外,就会损失计划中使用的航空母舰,而这个损失是美国承受不起的。A计划损失航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罗斯福考虑的却不是这个。中国会如何反应,实在不好说。
  中国不会把飞行员交还给美国,这不符合中国的立场,也不符合中国利益。那中国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严守中立立场,扣押美国飞行员到战后;把飞行员交给日本。
  中国选前者,正合罗斯福的心意,但中国要对苏联动手,也不是不可能选后者的。一旦如此,不仅中国麻烦,美国也会很麻烦,罗斯福还不希望把中国推向于日本。
  反复考虑,又参考了各方面的意见,罗斯福决定,先进行训练,为行动做准备。具体行动,则须罗斯福的直接命令。
  42年初,B…25轰炸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降训练,已经完成,金上将报告给罗斯福。但在春节过后,中国传来了不祥的消息——我的演讲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中国准备对苏联动手了。
  在这个时候,中国为了稳定南方,更会倾向于日本,恐怕会对日本妥协。这必会激起美国民众的不满,破坏中美关系,万一把中国推向日本一方,就得不偿失了。
  罗斯福有些犹豫,遂下令继续训练,等候命令。
  一直拖到三月中,日军进攻印度,面对国内外的批评和压力,罗斯福决定执行轰炸日本的行动——归根到底,这是个作秀行动,政治意义远远超出军事意义。不过,行动计划是以B计划为主,A计划为备用。
  42年3月22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甲B…25,在巡洋舰等的护航下,从美国旧金山出发,行动开始。
  4月7日清晨,日本武装渔船“国光丸”,发现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向日本本土驶来,便迅速发出了警报。
  几分钟后,美国人收到了警报,知道自己被发现了。此时此刻,美国舰队距离东京还有670海里。但不能再继续前进了,收到警报的日本战机后迅速飞来,那就死定了。哈尔西将军命令,“执行A计划,轰炸机群立即起飞,轰炸日本后,不返航,降落在中国境内”。这时,起飞地点距离东京还有550海里。
  日本完全没有过被空袭的经验与心理准备,在杜立特尔指挥轰炸机作超低空飞行的时候,看到美国轰炸机的日本人,还向他们挥手致意——当成是日军飞机了。
  日本空军的反应很迅速,日军飞机立即起飞,但日本缺少千里眼,没有准确目标,与美国轰炸机交错而过。中国为日本生产的出口型千里眼,还没有交付给日本。日本还依靠最初从中国获得的五部千里眼,又要用在东南亚,仅在东京附近设置了两部千里眼。故当日本确定目标的时候,已经迟了。并不能阻止美轰炸机完成任务。
  美国人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打了就跑,把每地的轰炸时间限制在一分钟内。这样的轰炸自然谈不上效果显著,却已经达到目的了。
  这一天,杜立特尔指挥着16架B…25轰炸机,在东京、横滨、川起、横须贺、名古屋、歌山、神户等城市,各投下数百枚炸弹。
  然后,杜立特尔就率领飞机快速逃离日本战斗机的围攻,凭借着高超的技术,16架美国轰炸机竟有11架逃出了日本,向中国东部沿海一带飞去。
  中国的领空就不那么好进了。中国有千里眼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绝密消息了。我在中国漫长的沿海地带,分层次布置了一百多,将近二百个千里眼站,使用的千里眼性能也远超出口产品。
  在很短时间里,消息就传到了我这里,有十一架美国轰炸机迫于某种不明原因,要求降落在中国境内。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通过不同途径传来消息,有部分美机迷失方向,已经无法返航了,要求降落在中国境内。
  我是不介意搞几架美国飞机研究一下,但总觉得有点儿问题,就命令战斗机先警告,再驱逐,不要让美国轰炸机继续深入。
  没两分钟,消息又传了过来——“美国轰炸机不顾警告继续前进”。
  这下我就感觉更奇怪了,也不想贪什么便宜了,下令射击警告,不听的立刻击落,命令美国飞行员跳伞云云。
  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