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海陆空三军加起来,也不到330万。250万众还不算海军,基本上这包括了陆军和空军的绝大部分兵力。
  从前期的苏德战争看,苏联的战争潜力很大,应尽快结束战争,速战速决。否则拖延下去,美、英两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那就麻烦了。一旦德军把主力调回西线,中国就不知道会与苏联打到什么时候。
  所以,参谋部建议:尽可能一次性投入最多的兵力,在短期内打倒苏联。
  我一想,日本也与美英掐的不亦乐乎,南方空虚点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如此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中国海军也提高到最高战备等级,全军归队,时刻准备应对一切外来侵犯——这就是针对日本的了。我不会把中国安全寄托在一纸盟约上。但限于盟约,我也只是秘密提高了海军警戒级别。
  同日,国防部宣布了动员令,计划在一年之内动员八十个预备役师,共二百一十万众。国防部表示,这只是单纯的计划。如果战争顺利,毋须组建如此数量军队的话,国防部会对此进行调整。
  现代战争以空袭开始,可以算是惯例了,中国此次自也如是。
  中国空军现在已经拥有各类飞机1万2千架,其中战机数量也超过1万架,去除驻扎在泰国、台湾和南方的部分战机,此次作战共动用了8200架战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数量约占三分之二强,余下还有对地攻击机、侦察机等。
  按说,我精心准备好几年,平时也不觉得少了,怎么一开战,还是不如苏联和德国的多,真是令人郁闷。
  中德达成协议后,德军就派出一批军官前往中国,并提供了数量众多的情报。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法国投降后,就把中国派遣的军事观察员,陆续调回了国内。在此次苏德战争中,中国干脆就没有派遣观察员。
  但德国提供的情报,主要是苏联红军的编制、装备、战斗、前线等方面的。深入苏联内地的情报,则是中国自己获得的。
  安飞制造了一款双发重型喷气式侦察机,很受空军的青睐。
  该机的设计就是以速度和高度为目的,外形狭长,颇有些儿类似带机翼的火箭。它的速度非常出色,乃至于冯如没有按惯例采用姓氏和鸟来命名,而给出了一个独特的编号“流星…1”。因为采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从设计到定型只花了八个月时间。
  流星…1配备了2台1980马力的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最大平飞航速高达1010公里,升限15800米,带副油箱的续航距离为3850公里,只安装了千里眼和照相鸡等侦察装置,没有配备武器。
  流星…1是当时世界上飞的最高最快的飞机。虽然没有正式测量过,但一般来说,都认为流星…1在伏冲的时候,超过了音速。
  随后,空军在中国北方,北海一直到哈萨克,修建了许多加长跑道。流星…1经常会从北海,从蒙古,从哈萨克出发,飞越中国边境,深入到苏联境内,然后返回。取得了数量众多的照片,却很少被苏联发现,更从来没有被苏机拦截过。
  苏联空军飞行员给流星…1,起了个外号叫“幻影”。通过侦察机的航向,苏联估计是中国飞机越境侦察,却无法提供确凿证据,只好白吃哑巴亏。
  7月11日凌晨9:00,德军大举出动,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德军集中了大批飞机,配合德国陆军作战。
  德军短暂休息,就再次展开攻势,飞机数量前所未有,是出乎苏军的意料。但斯大林格勒是前线,二十四小时警戒,苏军也布置有数量众多的飞机在附近地区,也没有让德军占到便宜。
  7月11日上午10:30,命令下到了前线空军指挥部,“雷霆万钧”——战斗开始,中国对苏军不宣而战。
  数千架战机掩护着轰炸机,越过中苏边境,直扑早已经侦察好的目标而去。中国空军的首要目标,就是苏联空军。
  空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了,却缺乏单独作战的能力。通常是作为陆军的辅助力量出现在战场上,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但空军的对手还是空军,只有消灭了敌空军,才能更好的完成其它任务。
  中国空军飞机的数量是不如苏联和德国多,那是看总数。两国空军的飞机很杂,作战飞机的比例远不及中国空军高。单纯计算战机数量的话,中国战机就要超过两国。
  加之,德国两面作战,战线从英吉利海峡,蔓延到非洲,再到苏联,在苏德战场上数量不如苏军。苏联与德国激战中,战线从列宁格勒一直到斯大林格勒。
  在中苏边境地区,两国飞机的数量都远远不如中国多,不要讲战机了。
  苏联飞行员正与德机战斗中,遭遇到来自背后的突然袭击。中国战机又在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中国空军凭借着对苏联内地情报的掌握,派出战机深入其境内,一举将数百架飞机摧毁在地面上。苏联空军遭遇沉重打击,损失各类飞机一千八百多架。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苏军在整个斯大林格勒也不足三千架飞机。
  此战中,中国空军有大批喷气式战斗机参加,喷气式战斗机在速度上有优势,机动性能不如战斗机,便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战术。说是独特,其实类似于轻骑兵,高速接近,一击不中,立刻凭借速度快速逃离,然后周而复始,只是参杂了飞机编队的配合作战而已。
  不过,因为速度差距较大,苏军不适应,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随后,空军还对巴库和阿斯特拉罕的苏联里海水军进行了轰炸,以帮助中国那支小小的里海舰队,取得优势。
  空军的另一个特殊目标,就是高加索油田。
  当晚,空军在对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的轰炸中,采用了雷达定位引导系统,使苏联此前的伪装,完全失去意义。又不惜工本,动用了八百架远程重型轰炸机AH…8,及两千架各种轰炸机;对当地实施了地毯式轰炸。效果非常之成功,冲天而起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夜空。
  其中,巴库油田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两个月,直到德军占领当地,才组织人力,将其扑灭。
  这引起德国的强烈抗议。
  德国对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思之久矣,一直想占为己有。中国这一下全给报废了,德国人自是满心的不舍得。德国人的抗议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道理的。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可是分给德国的地盘,中国人招呼都不打一个就给毁了,是有点儿不地道。
  德国石油不够用,才正合中国之意。如果够用,就不会从中国买油料了。但话不能这么说,希特勒本来就是这想,要是再如此一说,恐怕会更生气。双方合作的事宜还有很多的。
  因此,中国的解释很委婉。唐绍仪赞美了德军的战斗力,又称赞苏军的顽强,指出对苏联的战斗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结束的。
  德国大使听着很不是滋味,却也说不出什么来。本来就是如此。要不然,以德军的战斗力,怎么这么长时间也拿不下苏联。
  唐绍仪见德国大使没有反驳,就继续表达中方的意见。
  中国方面认为,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非常重要——德国大使连连点头,不重要也不会抗议了——但这个重要的地方还掌握在苏联人的手里,源源不断的向苏联提供石油,支援着苏联的战斗。德方竟容忍此事,中方对此表示不解。
  德国大使心说,这有什么不解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舍不得炸毁;二来力所不能及。然而,这话没法说出来,哪个都不怎么光彩。
  唐绍仪接着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会很快结束,如果苏军不肯放弃,至少需要一二个月时间。就算在冬季未能攻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退一万步讲,德军完好率地占领该地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考虑到德方可能有困难,不好意思说,中国方面就主动提供帮助了。
  不知道德国因何而提出抗议?
  ……
  唐绍仪最后与德国大使商定,由德国指出哪些区域对德国至关重要,在对德国该区域的攻击之前,双方应协商一致。反之,中国也有同样的权利。
  唐绍仪没有提出,也没有暗示,希特勒在六月里对德军随心所欲的调动——这对战局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改变了结果。
  这不是第一次希特勒犯下类似的错误,可以预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希特勒是个天才,但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战略决策超乎寻常,战役指挥就等而下之了。
  唐绍仪知道,指责没有意义,只会使中德关系恶化,希特勒是绝对不会接受批评的。
  随后,两国参谋部在具体落实此约定时,决定成立一个军事联合委员会,对双方的军事行动,进行协调。
  一个坏开头,却得到一个好结果,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
  第132章[全]
  7月11日十二点一刻,斯大林刚结束午餐,正悠然自得地在统帅部中,走来走去。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斯大林不知道这句中国的俗语,行为却是一致的。
  斯大林的心情很好,这不难理解。在德军没有进攻莫斯科,反倒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斯大林确是慌了手脚。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有那么一点儿道理。斯大林已经第二回搞错德军的进攻方向了。希特勒不按常理,进攻比较重要的莫斯科,却去进攻次要目标,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
  斯大林格勒即使失守,也不会对战争的胜负,造成决定性影响。苏联储备的石油足够苏军战斗半年,加上美英的供给和其它石油来源,支持一年也不是问题。德国没有这里的石油,还有罗马尼亚,还有中国,也不会影响作战。
  但是,这并不是说,德军的进攻可以放任自流了。德军如果在南方战线大获全胜,就可以腾出大军,用于其它方向的进攻中。而苏军的南方战线崩溃的话,就不得不调集兵力,重新部署防线。战争就是此消彼涨的。
  而且,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就能直接从中国得到补给,甚至促使中国参战。
  因此,已得到加强的南部战线,被德军占据了先手,连战连胜,实在给了斯大林很大压力,使其大为光火。
  好在希特勒又犯了老毛病,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越过参谋部自己瞎指挥。在德军调来调去的过程中,苏军迅速地稳固了防线。
  斯大林得意的微微一笑。
  集体力量永远要超出个人,军事上尤其如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斯大林的军事素养也不错,但他清楚,军事比自己强的人有不少,这很平常。希特勒就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斯大林一回头,就见一个参谋,脸色煞白,手持一封电报,快步走了过来。
  斯大林极不满意地从参谋手里接过电报,他最讨厌慌慌张张了——‘有什么大不了的,遇到坏的消息,慌张有什么用处,一点儿用也没有。这个参谋叫什么来着,明天就派他去前线。’
  扫了一眼电报,斯大林的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只觉得一阵眩晕忽然袭来,耳朵里嗡的一下子,他伸手在空中抓了抓。借助于那个参谋的扶持,才没有倒下去。
  ‘镇静!!!!’斯大林告诉自己。可他怎么也放松不下来,他的手死死地抓住参谋的手臂,感到空气似乎凝固了,用尽全身力量才吸了一口气。
  斯大林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吸气声,忽然觉得很可笑,出人意料的冷静了下来,松开手,推开参谋,斯大林平静地对那人说了声,“谢谢!你叫什么名字?”
  ‘明天就把你送上前线!!’斯大林恶毒地想。
  斯大林快步走向办公室,他要与作战部长通话,了解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一个小时前的通话,还一切顺利,现在竟会如此,多少令斯大林有些不快。
  ‘不过……战争才刚刚开始!’斯大林想到。
  在喀山,斯大林的办公室与在莫斯科时的差不多,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和一个大大的办公桌。
  当天晚上,斯大林召集了最高统帅部和政治局成员,一起商讨如何应对中军危机。
  参谋乙把一张军用地图,铺在斯大林那大大的办公桌上,开始讲解眼前的形势。
  “今天上午十点半,中国军队不宣而战,越过边境,对我军发起进攻。
  中军总兵力未知,估计在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之间。
  空军方面报告,中军至少动用了六千架战机,出动一万架次以上,占据了压倒多数,我军与德军陷于苦战,遭此打击,斯大林格勒地区飞机损失惨重。
  此外,中距还深入到古比雪夫、乌法、叶捷林堡和秋明一线,及新西伯利亚地区。当地空军也遭到严重损失。
  目前,各类飞机的损失数字是1872架。
  ……
  随后,中军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