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各地官吏在百姓用金银宝交纳税务时,必须造册登记,百姓备留存根,相互监督掣约。犯事者,严惩不怠。”

诏书两条改善预防措施,想彻底杜绝贪墨,以及各种各样变相的贪墨,根本完成不了的。

还有很多的事,比如兴办学校,两级科举,云朔挪出来空地的移民,对税务进行一些良性的改革,比如完善商税,朝廷尝试着控制一些行业,使税务从农民身上转移,可不能一味取之,也要对商人采取一些包容的政策,进行良性的征纳。还有虽然对他乡百姓进行了客税制,使各州县封闭政策松动,增加了人口流动,繁荣了工商业,可是效果还不是很显著,必须改革现在的税种。

这种种的革新效果是好的,可有的会涉及到各个地主与权贵的利益。

于是又说道:“下诏,传范阳卢家、清河与博陵崔家,陇西与赵州李家,荥阳郑家,太原王家……”

想了想又做了补充,唐朝望姓最基本的代表,山东崔卢李郑王,侨姓王谢袁萧,东南吴姓朱张顾陆,关中韦裴柳薛杨杜,代北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但远远不只这些望门,列于贞观修订的《氏族志》的上姓就近达四百家。有的名门与上述各大门阀不相上下的。

因此,索性将所有顶级的门阀一一罗列而出:“乐安孙家、任家,渤海高家、封家、刁家,中山邢家,高阳许家,广平游家、程家,清河张家,巨鹿魏家,范阳张家、祖家,上谷候家、寇家,太原郭家,河内司马家。河东与关中的河东裴家、薛家、柳家,京兆韦家、杜家,武功苏家,弘农杨家,安定皇甫家、胡家、梁家,陇西牛家,天水赵家、权家、上官家,武威阴家,敦煌索家。侨姓与江南中琅琊的王家、颜家、诸葛家,陈郡谢家,济阳江家、蔡家,兰陵萧家,东海徐家,汝南周家、袁家、殷家,陈留阮家,颖川陈家、荀家、庚家、钟家,太山羊家,平昌孟家,彭城刘家、到家,谯国桓家,南阳乐家,庐江何家,吴郡朱、顾、张、陆家,丹阳纪家、甘家,会稽虞、谢、孔家,吴兴沈、钱、丘家,浔阳陶家,豫章熊家。还有代北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河南郡穆、丘、祝、古、山、独孤、贺兰、慕容、候莫陈,太原尉迟,渤海赫连纥干,颖川豆卢,兖州斛斯,兰陵万俟,雍州夫蒙,同州党、雷,武威安、石。让他们每家每房都派出一个能代表他们那一家那一房说话的人,前来西京,与朕面谈。”

正好借着难得的拨乱反正机会,将一些变革落实下去。否则以后阻力更大。

但必须要同这些望门协商,没有他们协助,什么变革都能成为空文。

翻翻史书,从东汉末年,到唐朝立国以来,各朝各代出的精英与宰相,几乎百姓之八十,都是来自这些望门行列。

其实还有呢,不过影响较小,没有请来了。

岑长倩担心地问:“陛下,诏这些人家前去西京是……?”

“岑卿,朕知道,朕只是革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弊端,不会急躁行事,否则震动天下,未必对国对民有益。比如若是摊田入税,会解决一些贫富不均,纳税不均的现象,缓解国家压力,造福百姓。然而数十年之后,国家耕地将会减少一半,岑卿,信不信?”

不是老百姓不耕种了,而是大户人家隐瞒了田亩。

若没有其他的出路,最后税务的压力,最终还是摊压到平民百姓身上。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看一看这几位宰相,一半来到一等或者二等的家族,还有一半人,包括狄仁杰在内,还是官宦人家出身。看看几位宰相的来历,就知道解决贫富分化会有多困难。

招了招手,对狄仁杰与魏元忠说道:“二卿,你随朕去一趟东宫。”

“喏。”

来到东宫,让他们坐下来,李威问道:“你到儒家有何看法?”

“陛下是指?”狄仁杰疑惑地问。

“若是朕兴杂学,会是如何?”

狄仁杰与魏元忠都明白李威意思了。唐初对杂学并不是很排斥的,甚至有的科举时还考过杂学。但是地位很低下。然而皇上似乎对杂学很慎重,那本格物就是专门讲述杂学的。已经有不少人在传看。

可是狄仁杰却摇了摇头,道:“陛下,是学问,都是好的。然而不能贬低儒学,它是国家一统的思想与纽带,一旦切断,国将不国。陛下,请再三思。包括佛道,不仅是褒善贬恶,也给了百姓寄托与希望。所以历代帝君弘扬佛道二教,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国家还必须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不能让佛道影响到国家的生产,凌驾于儒学之上,才是最合理的构成。至于杂学,能让它传播,但不能立于这三者主体之上。”

儒学必须是主流,否则再兴科学,国家没有儒家的君臣大义支撑,整就乱了

言短意赅,一针见血



第一百五十九章启航(五)

第一百五十九章启航(五)

李威细细一想,默然了。至少现在儒学对国家的稳定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怅然道:“是,朕想得偏激。”

狄仁杰与魏元忠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了一丝喜悦。

功名利禄,他们都有了,渴望的是干一份大事业,名留千古。皇帝才情,都十分相信。然而皇帝仅有才情还远远不够,比如隋炀帝才情,冠盖诸帝,可是结果呢?

还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听取不同的意见,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所以太宗这才成了千古一帝。

魏元忠道:“也不是全部将它否认,陛下写的书,臣也看过,还有那些西夷人一些著作,臣将它们拿出来与陛下写的书进行了对照。这种杂物的学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细细思量,西夷人的学问,远远不及陛下所著。其中有许多学问,对国家很有帮助。臣意见是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偏科,甚至科举时,诸授杂科时,可以拿出来出题,培养一些人才,精通杂科工艺,对国家进行裨益性的帮助。”

这本书与中级数学,是李威潜伏在青海写的。

只有这一年多有时间,才有时间。例如现在,如何让李威去慢慢地将学过的学问回忆起来,再用唐朝人能接受的语言,著书立说。不但语言文字要注意,注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敢不敢在书中宣扬人是猴子变的。还有许多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也只能很隐晦的写出来。

有的他也记不住了,但这本书若是有人全部吃透,对中原科学的进步,将会产生一个无可比拟的飞跃。甚至真如李威所愿,在他手中将唐朝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立国五百姓,就能提前一千年,进入近代文明。

可在李威手中肯定是看不到的。只能说为后代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这本书出现后,以及那种中级数学,几乎没有人能看得懂。跨的步伐太大,跟不上来。

只能说少数聪明的人,能看懂其中一部分。然而经过了火药,指南针,以及开挖两渠时出现的一些事物,李威给了工匠们一些杠杆原理理论,再加上他超然独特的身份,排斥的人不是很多,甚至有不少人能渐渐接受这种看似的新学问。

“好。魏卿,此是良策。”

“臣不敢,不过臣还有一事不明。”

“请问。”

“陛下,何故要召见各大世家门阀代表?”

“你问得好,朕正要同你们说这件事。你们也知道……还有的事没有做……这是立威机会,也是拨乱反正机会。此时实施落实,百姓容易接受。过了这一段时间,反对的人很多。多到一定地步,朕也不能置若罔闻,那样也不好。有的难题,这时候乘机落实下去。朕就与你们说一说……”

三人商议了很久。

逐步将细节落实下来后,看了看天色,天色渐暮,外面的菊花飘上一层玫瑰色的光晕。李威又说道:“狄卿,你替朕草拟一道诏书,让天下人上书,告诉朕泰来否闭的原因。”

“这……”狄仁杰明经出身,知道这个泰不是泰山康泰,否也不是否决,是指《易经》六十四卦象里《泰》与《否》二卦的。

六十四卦,乾卦是大阳之卦,为天,为父,为君,为金,为寒。坤卦为大阴之卦,为地,为母,为布,为文。这是说卦传上的注解。乾卦几爻皆为龙卦,坤卦几爻皆为道德之卦。因此,又被后人喻为帝与后。

若是有人抽到这两根签,倒霉了。

于是为了避讳,许多寺庙暗中将这两根签拿下来,想抽都抽不到。

从阴阳二卦,又延伸出震、巽、坎、离、兑、艮,合计八卦,再推演成六十四卦,合天地无穷之象。

但有两卦很重要,泰否二卦,泰卦上坤下乾,否卦上乾下坤,所以有人说,从乾坤二卦向外延伸成八卦,上下颠覆延伸为乾坤泰否四卦,乃六十四卦之准则也。

至于为什么上坤下乾为泰卦,易经里也做了解释,小往大来,阳在下面,在里面,来了。阴在上面,在外面,走了。内有君子当道,小人被驱逐到了外面,所以吉亨。否卦反之。

李威微微笑道:“狄卿,若朕说上面为高,为升,下为低,为降,那会如何?”

事实人们也是这样认识的,而且易经数卦数爻也用过类似的解释。

魏元忠与狄仁杰同时色变。

那样的话问题可大条了。

阳气在上面,阴气在下面,天在上面,大地在下面,人君在上面,后室与百姓在下面,成了不对的,不好的。相反,天在下面,大地在上面,人君被后室与老百姓压在身体下面,反而成了大泰安康。

“这……,陛下,不能这样想啊。”

再想,就成了造反有理。

“嗯,你就简单写一份诏书吧,这会很有意思,正好朕今天用宋璟之言,也示奖忠直,让朕看一看,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很机灵,能将这个理儿辨过来,还能看透朕的用心。“

狄仁杰已经醒悟,妙啊,这会有无数种的变化。说道:“臣遵旨。”

“朕也要提拨一些人才,你们二人若参天大树,可以使朕遮风蔽雨,可是国家太大,仅靠你二人,是无法治理的。”

“是。”

二人感激地退下去,十分激动。

多少年的努力,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回报。每一次与陛下说话,如沐春雨,心情愉快。狄仁杰又叹了一口气,说道:“盛世就要到来了,可惜啊,刘卿,裴卿,李卿,他们一个一个故去,不能看到今天。”

但用了一个就字。

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处理,这件事不处理之前,国家不能称为稳定。

……

看着他们离开,上官婉儿好奇地问:“陛下啊,为什么泰来否闭?”

“你猜猜。”

“是不是陛下是在试一试一些官员的心?”

“朕还不会用些下流的手段,来观察一个官员的内心。你听说屈平的事没有?实际上能有几个官员不想上位的?所以魏征说,君明则臣正,君暗则臣佞。君正,臣进正言,做正事,来上位。君昏,臣只好拍马屁,以佞求得人主的欢心上位。”

“是啊,就象太……”没敢说。

“母后是另类,她只是想用这个手段,来控制大臣。并不一定全部用佞臣,用佞臣是来控制朝堂的。用直臣是用来办事的。只可惜她终是女子……所以非常人行非常事。”李威是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却有可能是现在最理解武则天人之一。

“那么泰来否闭是指什么呢?”

“文王制卦说得好啊,朕这一年多来,反思了许多事,就包括这两卦。孔夫子也许明白出来,但他要制订一种尊卑之礼,不敢写。也许误会。倒是孟子看了出来。相信天下也有人看出来,但敢不敢说出,用何种方式说出,将会很有意思啊。”

李威说完,大笑。

笑完后,说道:“你将碧儿与潞儿喊来。”

“喏。”

江碧儿与李潞走了过来。

李潞亲热地喊了声:“耶耶。”

“嗯,做的功课可好?”

“儿臣没有耶耶天资聪颖,不过勉强为之。”

“小家伙不错嘛,说话有模有样了。”对几个孩子,大约是物极必反的影响,自己兄弟姐妹,让强势的母亲压苦了,只有点。那也是幸运,若是没有那个惨死的姐姐与贺兰敏之的虐行,也未必能得到武则天的欢心。所以李威对几个孩子十分痛爱。

李潞最先出世,因此很得李威喜欢。

看了看他的个头,又看着他说话有模有样,李威脸上洋溢着父爱。说道:“碧儿,潞儿,喊你们前来,是说一件事。”

这也是在开先河,不过做好了,对李唐宗室,对整个国家都有巨大的好处。

“耶耶,儿臣谨听吩咐。”

“潞儿,你不用拘谨,我是皇帝,可更是你的父亲。”

家伙眼里透着一种亲热。在他心中,这个父亲地位很高的,都说天姿英发,但对自己与几个弟妹十分好,并且都不让他们喊父皇,只象民间的说法,喊耶耶。

李威有些舍不得了,顿了顿说道:“潞儿,如果我让你去民间体验一下贫民百姓的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