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李威面前。

“你的忠直,朕很喜欢。昔日魏征对太宗陛下说,人主直臣直,人主昏臣佞。因此,裴矩事炀帝以阿谀奉承维之,但事太宗,忠言直谏。先帝晚年,身体不愈,群臣难进忠言,以至李御史进谏,天下百姓称为凤鸣朝阳。来人哪,赐李御史帛两百匹,宋卿帛三百匹,以奖天下忠直。宋卿,你的进谏,朕听了。”

“陛下,臣……臣……”这时候的小宋璟资质有了,才华有了,可还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激动之下,眼水都在眼圈里打着转。

然而才来到洛阳的西门翀差一点想跳起来,掐小宋的脖子。说得是有道理,可这时候陛下早离开洛阳一天,对陛就更有利一天。些许车旅困难,与国家大计相比,又算得什么?

陛下因为奖励忠直,居然还同意了。

他的想法很偏激,李威这样做的用意,意义非同小可。不仅是给了这个能臣的信心与勇气,让他继续走下去。也为当前拨乱反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有的时候,仅靠杀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符合李威的风格,杀戳二字在武则天手中能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李威手中未必管太大用途。

“各位爱卿,还有事禀奏?若没有事,朕来说一件事。昔日,朕让刘国公,李国公与韦弘机察巡各道,以便兴修水利,广开良田。朕手中也有三卿察巡后,得到的卷宗。有三卿的努力,也吸纳了民间各方人士的建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在江南大湖里,有茭蒲,年久,根浮出水面,厚数尺,广者可达几百丈,小者可达几十丈,已有百姓在上面施种,庄稼即可生长,当地人称之为葑田。但李国公又有一议,若是组织人手,在上面作木排,然后铺泥,收获更巨。江南湖泊沼泽众多,仅此一举,可以为国家谋得无数良田。”

对此,有许多人不懂,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江南,只知道江南水多,天气湿热,地势低洼。

葑田与架田,李威同样不大清楚,但让他想起一件事,好象美洲大陆现在,或者将来也发明了一种湖上浮田,与此十分相似。因此大约是可行的。

要不要亲自去一趟江南,可这想法一闪而过。来到唐朝后,去了许多地区,比如剑南南诏,比如青海西域岭西,甚至跑到阴山脚下溜达了一圈回来,但就没有没有去过江南两准。

现在更不能去了。

略略有些遗憾,想做好皇帝,很难的,也未必有那么快活。又说道:“其次是沙田,江淮间,江边海畔,有许多出没无常的沙淤地,江水激于东,沙地涨于西,江水激于西,沙地涨于东。只要掌握其规律,及时耕种,地质肥沃,可保丰稔。对此,也可以向百姓宣传鼓励。并且免去所得赋税。诸卿,取税乃是治理国家,非为税而取税,最终还是以还之于民为本质。”

又是李威当时没有想到的。沙田肥沃,也承担着一些风险,江水变更,将会一玩所有。若是开发,可以变出来许多耕田,但在总数中占的比例还会很少。因此,对这种田,李威直接免去了税务,造福于百姓。

“陛下仁爱。”骞味道马屁又来了,立即附和。

“朕不仁爱,数次出征,死于朕指挥之下,多达几十万人,甚至有上百万百姓受到朕的戗害。”

马屁不管用,拍到马蹄上了。骞味道尴尬不止。

又道:“从今以后,休说朕仁爱,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实事,使我朝变得更强大,才是朕看重的。还是谈水利的事。孟州民柳六奎曾向韦弘机提出一个建议。黄河边有许多盐碱之地,产量低下,或者荒芜。但若是用决水法,使河水冲入,淤泥沉淀,将会改善土质,提高产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然后是梯田,闽浙喜欢称为山田,有补于山地百姓耕田数量。”

后一条,李威一带而过。梯田很不错的,但对环境破坏却很厉害,危害不亚于北方的游牧。

又道:“然后就是圩田,于低洼与沼泽处筑堤圈围,中修渠道,外设陡门。涝时闭闸制水,旱时开闸放水,旱涝保收。可得良田无数。”

这一项将是大项目,也是最花钱的项目。可弄好了,将会增加无数良田。并且圩田才出现不久,发展缓慢。有,面积很小。比如昭关,伍子胥一千多年前,困于昭关南边的沼泽,只好走昭关,急白了头发。到了南北朝时,韦睿北征,还必须从昭关过。然而后来呢,无为大圩与和县大圩出现,想要走,旱水二路,还不知道多少条道路可供选择。这是路的,再说两个大圩几乎接近上千平方公里,唐朝开发得十不足四。再比如韦睿征寿春时,也困于沼泽水乡,后来却是一汪的平原地带。

这些圩田若是全部开发出来,那可是一桩很了不得的大事,功绩都能与杨广的大运河相媲美。

魏玄同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大修水利,利国利民,不仅能治水,还可以得许多良田,然而国家财政力有不逮。”

李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母亲的权利之路,一是通过替父亲处理政务,对权利的掌控。二是通过裴炎与北门学士,加强对诸臣的控制。诸武,李威从来没有认为他们有什么才能。只有一个武三思,阴阳怪气的,略略能看上眼外,其他的几乎是一无是处。

但遥控了裴炎,不是代表着就能控制朝堂,而正是诸位大臣对裴炎的支持,使武则天通过裴炎之手,一步步将政局掌握的。其中数名重臣,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岑长倩与刘景先,在中间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他人不去计较,魏玄同却等于是自己提拨出来的大臣,李威心中很失望。

只能说,朝堂人才空缺,才将他调回来,否则李威对此人有可能进行冷处理。

抛开杂念,说道:“朕知道。当时刘国公三人与朕仅是匆匆忙忙地察看了一遍,许多细节并没有商定,仅此,就需要数年时间。未雨绸缪,将方针制订出来,以后国库充足之时,再一一着手。或者从小处先行着手,以观成效。”

“喏。”

“散朝吧,西门少监,还有户部的官员,随朕来一趟政事堂。”

群臣退下。

李威来到政事堂。

诸位宰相与户部的官员全部坐了下来。

全部到齐了,李威看着西门翀说道:“西门翀,先帝泰山封禅之时,刘祎之进谏义仓损耗严重,你复又进谏火耗,这两件事,朕后来在西域也听说了。当时,朕不在国内,不过朕回来了,你再说说看。”

官员们全部愣住了,望着几位宰相。

宰相也换了一些人,武则天时的宰相,还剩下裴居道、韦待价、骞味道与王德真,这几个人,没有人在意。特别是王德真与韦待价,贬出相位是迟早的事,骞味道恐怕也难免。裴居道是国丈,不过才能很有限。是看着几位新宰相的。狄仁杰、魏元忠、朱敬则、魏玄同与魏知古。

其实在李威心中,有这五人做宰相,足够了。过几年,等姚宋二人成长起来,再拨为新宰相,一个更好的太平盛世就会到来。

但这几位新宰相,显然也没有提前准备,神情很愕然。

西门翀嚅嚅的说:“陛下,臣当初年少无知,不懂事,才瞎说的。”

当年正是因为自己这一进谏,拉开了大贬帝党的序幕,怎么陛下又将这件事翻了出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启航(四)

第一百五十八章启航(四)

“不是不懂,是说的时机不当。”李威一针见血指了出来。

反正这件事肯定记于史册,不如开诚布公。

“是。”

挥了一下手,让诸位大臣坐下来。然后眼睛转了转,喊来一名太监,用笔在纸上画了一张图,说道:“诸卿公务繁忙,你将朕的图纸拿去将作监,让工匠们打一些这种家俱,减轻诸卿负担。”

东西很简单,只是一把正规的太师椅子。

唐朝允许大臣坐下来与皇帝谈话,到了宋朝是站着,明清是跪着。集中了皇权,然而一代人君昏庸,国家会立即腐败。皇权越集中,人君也越容易昏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合理的制度,应当分散一部分皇权,给大臣。但这个分散不是分散到某一个大臣头上,而是分散到诸多大臣头上。形成一个原始的伪民主。大家相互掣约,才能杜绝一部分腐败的产生。

一张太师椅的出现,很简单,但因为坐得高,坐得舒服,代表着无数的意义。

狄仁杰道:“陛下……”

“不用多说,士为知己者死。虽是人君,虽是制度,仍然也要学会尊重。朕不尊重你们,如何让你们尽心尽职,为国家服务。”

“是。”

这一条措施,还是感动了很多大臣的。

李威这才说道:“义仓之事,朕也反复思考过。非是几大常平仓没有问题,是因为数额巨大,一些损耗与贪墨,看起来不显眼。真查下去,同样也能找出毛病。这无法杜绝。因为低层官吏薪酬太低,无法养家糊口。”

这使得他想起了宋朝。

宋朝官员贪墨现象很少的,士大夫风气很浓厚。虽说王司之争,导致宋朝形成很不好的风气,党争,内斗伤害了宋朝的元气,然而二人内心却是很想宋朝好的,只是好心办了一件很坏的事。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是薪水高。国家每年几乎拿出一千万缗钱当作了官员的薪酬。这还不包括武将,也不包括更低层的官吏,低层官吏由官户与地主承担职役,不给薪酬的。后人说宋朝冗官,其实相比于后来多如牛毛的公务员,宋朝哪里算得上冗官呢?是冗官,高昂的薪酬,更突出了这个现象。将武将与低层官吏一抛除,李威估计了一下,顶多两三万官吏,就瓜分了一千万缗钱。

一个官员均摊下来,一年达到四五百缗钱薪酬与各种补贴,同时宋朝对官员经商还放得松,有自己的产业与田地,其实只要不象苏东坡那样放达,今朝有酒今朝醉,连忙去买十个二十个美妹回来泡,再会经营一下。纵然普通的官吏,养一个二奶,三奶,不要养十奶二十奶一百奶,两三年下来,同样能开宝马,住别墅。若是会经营,那么好,可以象吕蒙正那样,为了一天一碗鸡舌汤,杀死一千只鸡。或者象宋祁那样,每夜点华灯,抱着各色各样的美妹豪饮。或者象寇准那样,每晚点上百巨烛,大肆宴客,欢嚣达旦。

所以贪墨现象不烈。

李威敢不敢那样玩?

诸位官员不能作声。是啊,查可以的,可终归要吃饭的,被生活所逼,今天查下去,处理了一批,明天又起来了。

李威叹了一口气,有办法缓解,但是他最不想的。说道:“设立职役吧。”

“职役为何物?”魏元忠好奇的问。

“着各州县名门,庶族地主,官宦子弟,承担一部分职役,组成低层的官吏,为朝廷效力。”

“陛下,这主意好。”群臣立即附和。

唐朝本来有了类似的举措,宋朝的职役,也是从历朝历代进化而来的。先是北魏,官员一分钱也不给,因为他们皆来自富户,不需要这个薪酬。只是苦了那些贫困的官员,高允为中书令,穷得连妻子儿女都养不知。拓跋濬不相信,来了一个突然袭击,跑到高允家察看,草屋数间,床上仅几床破麻絮,厨房里空空如也,要么两棵老青菜与一袋盐。

拓跋濬站在他家中发了大半天呆,最后挤出一句:“古人有清贫如此?”自此不敢呼其名,称其令公。

到了唐朝稍好一点,正常的能做了宰相,一年收入也能相当于宋朝的州级干部。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少数低级官吏,比如耆者与里正,也是乡里面富户承担的。

但没有明确下来。若是让这些人承担了大量的低层官吏,因为家底子好,不需要贪墨一些小钱来养家糊口,会减少贪墨现象发生。

不过强化了地主与富人阶级的优势,对这个后果,李威无法预料到好坏。因此,听说后,一直不言。终不是解决办法,无论是义仓与常平仓,还是要推广的,不过将常平仓普及化,义仓集中化。不能说江南粮食多,就不成立仓储,江南也有灾害,水灾全国都要必备仓储,以防万一。常平仓向全国推广,义仓减少,降低管理的低层官吏。能做的只是如此了。

将这个想法说出来,又说道:“其实损耗,还可以做一些弥补。比如陈粮酿酒,做牲畜的口粮。可是每法变,都会生出一些巧取豪夺的名目。因此西门少监说了火耗二字。”

这是一个更沉重的话题。

“朕知道它远比义仓严重,也不大好处理。然而坐视不理,事态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能糜烂,影响到国家。务必下诏,让各地官吏不能强行百姓用粮纳税,或者用钱纳税。以人为本,国家如何变革,不能将压力加于百姓身上。还有金银宝,为了形成火耗,官吏将它融化,为了贪墨一文钱,往往形成两文三文的损失,何苦来哉?也要下诏,让各地官吏在百姓用金银宝交纳税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