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务ǐng重新坐下,李威说道:“母后很聪慧,举一反三,想到了武举,比我的想法更加完善。但实施起来并不易,武举有何目的,与我当初提议一样,是为了提拨更多的人才。所以母后说,考弓马策略。但是不是如此呢?比如弓,有良弓与劣弓之分,世家子弟与贫民手中用的弓会不同,就算朝廷统一用弓。那么马呢?马厮里的马匹同样有良劣之分,如何保证公平地使举子统一用马?这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策略,世家弟子,换作当初裴郎参加武举,能写一笔好字,贫困弟子,能有多少学习?就算肚子里有些韬略,未必能有才学将它写出来,写出来也未必会有一手好字。甚至有的人连字都不会写。”

“陛下,言之有理,如果让臣去参加这个武举,臣写的字同样也拿不出来。”程务ǐng道。

“不但武举的写策,科举同样有许多弊端,每年都有许多贡生前来两京游学。家庭情况好的,不会在意,就当自己的儿子出外散散心,见见世面。家境不好的,又有几户人家能承受到这个经济压力?科举的录用率又很低,越是家境不好的,游学的效果越差。本来我朝设立科举,是为了最大限度笼络人才为国所用,也为一些人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此项制度的种种弊端,很有可能让一些家庭承受负重,坏的妻离子散。”

李世民曾经进入科举的考场,看到考场里,从青年才俊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曾得意地说了一句:“天下英雄尽入我的囊中。”

这些有本事的人,将心思用在科举上,也没有功夫琢磨如何谋反了。所以李世民有此一说。可是李家开国,多以英雄豪杰相入,或者名世家相助,比如河东裴家、薛家、太原王家等等。因此,从本质上,延续了西汉的士族制度,也就在于此。

种种的政策,也在照顾世家的利益。包括这种游学制度,太原王家的弟子来了,那么一定是青年俊杰,崔家的弟子来了,更不用说了。其实还好,这时候名世家还是很清高的,到了晚唐时,朝堂上经常出现郑半堂、崔半堂、卢半堂、李半堂。

于其说是将天下英雄尽入囊中,不如说是将名世家大多数俊杰入囊中,平民得到的实惠却是很少的。

“这是事实……”刘仁轨沉思道。

若是没有一个强大的第,纵然才华似王勃与骆宾王,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地高中榜上。比如西翀,若不是遇到陛下,纵然他才学再好,想考中进士,也是如同登天一般。

或者象他自己,立下多大的功劳,多久才进入政治核心?

“办法还有一个的,”李威站了起来,踱了几步说道:“无论文举或者母后所说的武举,是为了国家吸纳人才的,而不是为权贵提供更多弟子荫进的机会。一是叮嘱考官勿得泄lù;试题。”

这一条做得很好的,唐朝举行了几十次的科考,虽然以第在录取进士,但试题从来没有任何官员敢向外泄又道:“二是糊名制。”

“糊名制?”

“嗯,就是将举生的姓用糊上,以试卷内容录取,等到结果出来,再将糊去姓名的地方打开,公开榜单。但与文举不同,武举不能着重字迹秀丽与文章流畅,而是着重方略,可以用武将为考官,才能避免更多的弊端。”

“这个主意好啊,”程务ǐng大声道。

不但他认为是好,李义琰与刘仁轨也认为是一个好办法,默然看着李威。

“是我的一个临时想法,现在不急,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事要立即去做,比如裴郎出征西域。”

“是。”

“程将军,你也退吧,既然母后想设立军务监与武举,为了国家,你也可以想一想办法。”

“喏。”

看着程务ǐng退下,李义琰急切地说道:“陛下,为什么要告诉他?”

太后只是说了军务监与武举,但没有说出大约的具体方略,李威这一说,也没有说具体的做法,可是大方向已经制订好了。根据这个大方向,太后就能立下一件大功。

“李卿,一切为了国家……”

“可是……”李义琰话没有说出来,刘仁轨拽了他一下胳膊,道:“李卿,方法是好,可会有许多的麻烦。”

李义琰猛然会意。

……

程务ǐng离开了东宫。他身上惊出一身冷汗,虽然有一些军事天赋,但他不是裴炎,身为顶尖的世家子弟,一向清名吏治之名在外,皇帝虽然生气,气到一度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也拿裴炎无可奈何。

皇帝要对付自己,太简单了。

好在自己装傻卖疯过去。

不过皇帝这个主意好啊,一个糊名制,不仅是武举,都能解决科举的许多弊病。不行啊,太后将提议摆了出来,让所有大臣去想,裴炎多半是想不到此节的,若是刘仁轨抢在前面说出来,再说这个主意本来就是皇帝想的,可让太后争了功,太后不但不能立功业,反而被皇帝与刘仁轨、李义琰他们掌脸了。

立即找到裴炎,对武则天他也谈不上什么忠心,倒是与裴炎关系莫逆。他开始在上位,武则天破格提拨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裴炎的引荐。

因此,找到裴炎,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糊名制?”裴炎听了后,愣了大半天。

“是啊,裴相公,这个主意很好。”

“程将军,某知道好,可为什么皇帝知道你会通知太后,还要说出来?”

“皇帝也想群策群力吧。”

“你低估了皇帝。”

“我没有低估皇帝,他很有能力。”

“程将军,主意是好主意,可绝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裴炎皱眉道。

“我还是不大懂。”

“是利……益。你先回去吧,待我禀明太后。”裴炎将程务ǐng送走,来到上阳宫。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裴卿,你认为呢?”

“方法虽妥,可实施很难。朝廷谋将,多以功勋弟子为将。除了几位开国功勋后代,大多数人虽立有功勋,还不至于破格提赏的地步,子弟于是多进三卫。在三卫里取得履历,再一步步提升。比如陛下此次青海之战,就有许多这样家庭的弟子在军中谋职。虽有牺牲,可只要幸存下来,多让他们如意。若设军务监,再用武举,选将面会很大。再用糊名制录人,虽是公平,也会赢来许多将士之心,然而……”

“然而什么?”

“然而功勋官宦之家,将失去了一条重要的特权。不仅是武举,一旦糊名制实施,文举必然也会采用糊名制,武举只是选将,文举则是真正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其实游学有游学的好处,让各位大臣看,看这些游学学子的才学品德与节

“那么裴卿意下是反对了。”

“臣也不知,若是实施糊名制,有许多弊病,然而也有许多好处。比如更公平的择人,至少谁先倡仪,这些所选的寒人士将会感谢谁的恩泽。又是千古未有之事,凭借这一点就可以铭载于史册。再如陛下,他也会相助太后。此条实施下去,先进革新之始,以后他再推行一些政策,争议会少。”断断续续地说了三条,居然将李威心思猜了十之不离八九。

是皇帝出了一步棋,不接下不好,接下也不好。

这个心思灵珑的人,也感到为难了。

说简单一点,就是武则天与裴炎,在能争取权利同时,使国家强大,心中不排的。但无论任何举措,都要使一些人的利益受损。武举与军务监一样,李威又说出了糊名制,使武举与军务监制度更完善。

这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就是谁先做这个恶人。

武则天与裴炎要贪图这个功劳,恶人他们就必须先做了。可不贪图,那好,前功尽弃,武则天之议,成了空谈。

这才是裴炎头痛的地方F@。

第十一章一去无迹(二)

第十一章一去无迹(二)

几天来家中来人不断,天天老酒醺醺,很想努力码字,脑袋一直不是自己的。断更了,不敢看评,但收到许多读者发来的短信祝福,心中很亏疚,今天努力戒意。这是第一更,晚上还有第二更。以后几天也努力戒酒,尽量在新n之节,多更一些字出来。再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飞龙在天,事业顺利。

天街夜è;凉如水。

六月的深夜是最可爱的,只要天气晴朗,烈烈的炎日便将云彩水汽蒸干,于是天空变得很薄很透,夜晚来临,看天空,似乎看得更加清晰,每一颗星星都那么地明亮动人。躁热也少了,习习的夜风在这个天气里,让人也感到可贵。

狄好替李威扇着扇子,李威放下奏折,道:“狄好,不必。我凉快了,你却出了汗,不喜。”

“陛下,这是臣妾应当做的。”

“记好了,你们在我心中一样的珍贵。”

“陛下,你是好皇帝。”

“怎么扯到好皇帝身上?”

“臣妾虽出身不大好,但看了许多籍,从来就没有那一个皇帝,象你这样,没有架子。”

“没有架子,也未必是一个好皇帝,但我很想做一个仁宗……”

“仁宗?”

“就是一个仁爱的皇帝,”李威打了一个哈哈,这时候还没有那一个皇帝拥有过仁宗的称呼。但古今往来,让他称赞的皇帝并不多,其中宋仁宗就是其中屈指可数的一个。

“陛下一定会成功的。”

“希望吧,”李威扭头看了看窗外,说道:“夜è;深了,婉儿,你回去休息去吧。”

官婉儿刚想离开,狄好却将她拽了回来,说道:“陛下,臣妾有一个请求。”

“说。”

“今天也让婉儿留下来……”

“这……”李威犹豫不答。自从他与数名妻妾同房后,为了以示公平,每天轮流着陪寝,没有对谁专宠。这样一来,东宫的争执必然减少。也是他的理想化,实际每一晚陪寝的对象不同,“努力的程度”也会不同。到了美丽绝伦的杨敏,他最喜欢的。碧儿是连着心的。狄蕙与狄好善解人意,本身也是两个熟透的水蜜桃。这四个nv子是他的最爱。

上官婉儿也喜欢,毕竟岁数太小。

裴雨荷在李威心中,虽渐渐和好,心中还有一些抵触。徐俪虽俏丽,感情却不及其他几nv深。野辞明月亦是如此。

狄好留婉儿,是看到婉儿这些天很是辛苦,于是分出她承受的“雨算作对婉儿的奖励与肯定。

婉儿拉着狄好的裙袂,道:“好姐姐……”

然后扭头看着李威,眼中十分地期盼。

李威只好说道:“换最亲近的宫nv进来服。”

虽然同房,宫nv还是少不了的,必要的时候,拿着巾走过来拭拭汗渍,然后端水过来清洗的啥。甚至在所陪寝的妃子身体不适,比如月事来临时,代替陪幸。当然,做完了事,还要立即从上起来,替两位主子继续服

后面一条,李威从来没有做过。可是前面一条,屈于现在的环境,李威也不敢驳斥。尽管他很不习惯有旁人的观看。

但有一点,切不可随便与所有妃子来个大同眠的啥,那样等于是留恋会招谏官疏劾。所以要候的宫nv嘴风严,不会传出去。

沐浴完毕,宽衣解带。

今天狄好特地穿了一件别有情趣的衣服,脱下了绯è;长裙,里面是一件颜è;很透薄的肚兜,到了小腹迅速收缩起来,只剩下一根细带,紧紧勒住了耻部。

上官婉儿好奇地盯着这件肚兜,狄好害羞地说道:“不准看。”

“好大,”上官婉儿也不怕,用手抓住了狄好的n部。

“你长大了,也会有这么大。”

一番**。

狄好与上官婉儿一左一右伏在李威身上,狄好用手指在李威n中画着圆圈,道:“陛下,臣妾有一件事很想说……”

“说吧。”

“陛下后宫还是很单薄。”

“不薄,有了你们数人,足够了。”

“但还是薄。”

薄是薄了些,东宫里只有数名嫔妃,严格来说,现在的东宫,就是将来的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民间的说法,唐朝的定制,一后四夫人、嫔仪、美人、才人,更是远远超过了七十二人。但那是定制,无论李世民或者李渊、李治,并没有集齐所有嫔妃之数。可也不会仅是数名妃子。

“你倒是心好,但我已经很满足,不想再增加了。”

“陛下,且听臣妾将话说完,不是增加多少,但可以从五姓七家中选几名优秀的nv子进入东宫,充实嫔妃之数……”

“那有那么简单的。”李威笑了起来。可是心中却是哭笑不得的,已经做了皇帝,可这个皇帝与他前世所想的皇帝,却是截然不同的。想要实行什么理想抱负,还要小心翼翼。不做皇帝不知道的,一做了皇帝,才知道当初宋仁宗与宋神宗变法失败的原因。即使是皇帝,依然有种种的掣肘

还有母亲。

以及这个五姓七家,他们能傲慢皇室,可是皇室却拿他们无辄。

“陛下,你与其他皇帝不同,有清名在外。文武双全,即便是五姓七家,也想将nv子嫁入内宫。”

“恐怕不行,即使纳,他们想的,也不会愿意平凡地进入内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