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4时,朱可夫及随行人员离开莫斯科,飞往蒙古方向。一路上朱可夫抓紧阅读战情通 报,同参谋们交换意见。在边境城市赤塔停留时,朱可夫听了当地军区领导关于最新敌情的 介绍。6月5日晨,他们到达距前线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克,这是相当于前敌指挥所的57 军司令部所在地。朱可夫对前敌指挥所设在距前线这么远的地方不满意。经过初步了解,朱 可夫更不满意了。他发现军的领导大都不了解真实情况,主动性很差,思想也很麻痹。军的 领导中,除了政委尼基谢夫外,没有人到过发生冲突的地域。

  朱可夫问军长费克连科,他是否认为可以从距战场120公里以外的地方指挥部队。费克边科 回答说:〃我们坐在这里,当然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我们在作战方面尚未 做好准备。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都没有架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

  战备如此之差,是朱可夫没有想到的。他强忍着不满问,〃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

  〃我们准备派人去搞木料,然后着手构筑指挥所。〃

  朱可夫实在听不下去了,他建议军长和他一起立即到前线去,在那里仔细研究一下情况。但 费克连科借口莫斯科随时可能来电话找他,便让政委陪朱可夫去。朱可夫对这样的军官实在 是看不起,便由政委尼基谢夫陪同前往前线。

  尼基谢夫是个十分称职的政委,他对全军人员的情况很熟悉。朱可夫在他的陪同下,在前线 地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内的地形观察,与苏蒙部队指战员谈话,朱可 夫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日军的作战能力心中也有了数。同时 ,也发现自己一方军队存在着对日军缺乏周密侦察的缺点。

  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朱可夫敏锐地认识到,这不是一般的边境冲突,日军并未放弃其侵 略苏联远东地区和蒙古领土的野心。他预测,不久会发生大规模的战役。

  朱可夫对形势及双方兵力全面考虑后,得出结论认为,苏军第57独立军驻蒙古的兵力无力阻 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日军同时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该军就更无 能为力了。

  朱可夫回到塔木察格布拉克的指挥所后,同军领导详细交换了情况及自己的看法。然后,朱 可夫向伏罗希洛夫写了报告,详细汇报冲突地区的情况及对敌我双方考察后的结论,并提出 了苏蒙军队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坚守哈勒欣河东岸的阵地,同时准备以纵 深进行反突击,击溃来犯之敌。

  报告通过电报发出后,第二天便收到了回答。伏罗希洛夫与斯大林商量后,完全同意朱可夫 对情况的判断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同一天,伏罗希洛夫发布命令,解除费克连科第57特别 军军长职务,任命朱可夫接任军长。

  苏军统帅部对这次战役十分重视,遵照最高统帅的指示,对朱可夫是有求必应,全力保障。 例如,朱可夫要求加强空军力量,增调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的兵力。仅过了24小时 ,总参谋部就来了通知,明确表示同意朱可夫的要求。增派的空军力量中,还包括21名荣获 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领队的是朱可夫在白俄罗斯军区就很熟悉的著名飞行员斯穆什克维 奇。同时还送来了新型飞机,即当时十分先进的N…16和〃欧〃型飞机。这些荣获苏联英雄 称号的飞行员们的确是骨干力量,他们自发地承担起大量的训练教育工作,把作战经验和飞 行技巧传授给新来的青年飞行员,促进了空军战斗力的增强。这一点在同日本的空战中表现 得十分明显。

  6月22日,苏、日空军在蒙古上空爆发激烈的空战。苏军参战的有96架歼击机,日军为120架 。尽管苏空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苏空军的不少英雄飞行员参加了此次空战,他们技术好 ,敢拼命,结果给日本空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取得了第一次空战的胜利。6月24日,日本空 军再次进行密集袭击,但又遭到失败。日军指挥部一看情况不妙,顾不得编队,急急忙忙地 将日机撤出战斗。

  两次失败后,日军仍企图夺取冲突地区的制空权,日军指挥部把在中国作战的所有部队中最 优秀的空军力量调来参战。6月26日,近60架日机进攻苏军阵地,在蒙古贝尔湖上空与苏军 发生激战。这次空战十分激烈、残酷,双方都出动了最强的阵容。尽管日军花了血本,但最 终仍未取胜。

  在这三次空战中,日军共损失了64架飞机,苏军也有一定的伤亡。6月26日后,空战虽然规 模小了一些,但一直没间断。通过这一系列的空战,苏军飞行员提高了技能,锻炼了必胜的 意志。

  日本空军的猖獗活动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是日军大规模进攻计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 严重挫伤苏空军力量并夺取制空权,以保障其部队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因此,在日 空军行动的同时,日陆军在哈勒欣河地域秘密集结,准备实施所谓的〃诺门罕事件第二阶段 〃的战役。战役的当前目标是:一是围歼哈勒欣河东岸全部苏蒙部队;二是渡过哈勒欣河, 前进至河的西岸,以便消灭苏方预备队;三是夺取并扩大哈勒欣河西岸之登陆场,以保障尔 后的行动。日军指挥部的如意算盘是,7月上半月以快速突击方式完成这一战役,进而在秋 季到来之前结束在蒙古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




 

  

第五章飞赴远东(4)

 

  为了实施这一战役,日军把设在海拉尔的第6集团军调到哈勒欣地域,并组成一些预备队。 日本军事当局对这次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他们甚至把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武官和一些国家 的新闻记者邀请到作战地区,观看他们的〃胜利大进军〃。

  7月初,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前夜,苏、日双方兵力对比的情况是:日军兵力38万人,拥有1 3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及225架作战飞机。苏蒙军队兵力只有125万人,要防守哈勒欣河东 岸46英里的战线,兵力比较分散。但苏军的装甲部队处于优势,有186辆坦克和226辆装甲运 兵车,这给坦克部队出身的朱可夫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朱可夫也得以利用这次难得的实 战机会考验了苏联坦克和战术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7月2日,日本发动了进攻。由于日军在兵力上处于三倍于苏军的优势,日军作战意图是全面 包围哈勒欣河东岸的全部苏蒙军队,进而全部消灭之。他们的作战计划是:用一支强有力的 部队,绕过苏军防御正面,从左侧偷渡哈勒欣河,夺取巴英查岗山,实施迂回包围,从后方 展开猛烈攻击。进攻按此计划开始后,最初比较顺利。日军的步兵和坦克按预定位置插入苏 蒙阵地,一直推进到河边才遇到苏军的狙击。7月2日夜晚,日军开始偷渡哈勒欣河,到7月3 日凌晨已完成了这一行动。然后,他们继续向南推进,准备迅速攻占巴英查岗山,包围河东 岸的苏蒙军队。

  7月3日拂晓前,蒙军的苏联总顾问阿弗宁上校到巴英查岗山视察蒙军骑兵第6师的防御。他 出乎意料地发现,日军已乘夜色偷渡了哈勒欣河,正向蒙军骑兵第6师进攻。由于日军在数 量上占优势,加上蒙军准备不足,日军很快占领了巴英查岗山及其邻接地区。蒙军骑兵第6 师撤到巴英查岗山西北地区。阿弗宁上校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便迅速赶到苏军前敌指挥部 ,向朱可夫报告了巴英查岗山一带的情况。指挥部里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情况很明显, 从这个地域展开进攻,日军可以丝毫不受阻拦地对苏军主要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突击。

  朱可夫冷静地分析了日军的意图,立即决定发动三路反攻。坦克11旅由亚科夫列夫旅长带领 从北面反攻;摩托步兵第24团由费久宁斯基上校率领从西北方面反击;摩托装甲第7旅由列 索维伊上校带领从南面向敌人突击。朱可夫命令所有部队接到战斗警报后立即出动,毫不迟 疑地向巴英查岗山前进,并在行进间发起进攻。

  兵贵神速。7月3日凌晨,朱可夫和几位助手火速赶到了巴英查岗山地区,连发三道命令:命 令炮兵第185团的重炮营派出侦察群并对日军集结地域发动炮击;命令位于河东岸用以支援 摩托装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岗山上的日军炮击;命令所属苏军飞机接到战斗警报后全部 起飞。

  上午7时,苏军第一批轰炸机和歼击机飞抵巴英查岗山上空,开始对日军进行轰炸和强击。 在己方实施反突击的预备队到达以前,用空军的袭击和炮兵的火力把敌人控制并阻止在作战 区域,是朱可夫的重要战法。

  上午9时,苏军坦克11旅前卫营的先头分队进抵巴英查岗山地域。9点15分,朱可夫见到了随 前卫营行动的坦克11旅旅长亚科夫列夫。朱可夫和亚科夫列夫一起分析了当前的敌情和三路 苏军的力量。

  这时,双方直接在巴英查岗山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1万多人,而苏军只有1000多人;日军 有100门火炮和近60门的反坦克炮,而苏军只有50余门炮。但是,苏方参加战斗的王牌部队 坦克11旅有近150辆坦克,战斗力很强。朱可夫深谙己方的长处所在。他认为,在敌强我弱 的形势下,苏军的〃杀手锏〃是装甲坦克。他决定,必须立即用这些坦克从行进间歼灭刚渡 河的日军,不给日军构筑工事和组织对坦克防御的机会。对敌军的反突击绝不能拖延。朱可 夫认为,如果等敌人采取防御措施后再反击,坦克不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还会遭到敌 空军的空袭,这时坦克完全暴露在连灌木丛都没有的开阔地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可夫下了死命令,命令所有部队再加快行动,进攻时间不能迟于10点45分。至10点30分, 苏军三路反攻部队都已到位。

  苏军的反攻10点45分准时开始,造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苏军如从天降, 日军陷入一片混乱。有一个名叫中村的日本士兵在他的日记中描绘当时的情形说:〃几十辆 坦克突然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叫,拖着火炮前车四处奔跑;汽车也四处 乱窜;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上下都胆颤心惊。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 怕','可悲','心惊胆颤','惊心动魄'。〃

  日军在三面包围的情况下,进行拼命挣扎,企图守住巴英查岗山头。7月4日,日军发起反攻 ,但被苏军空军和炮火的猛烈轰炸所挫败。当天晚上,苏联红军向山头发起总攻。到5日下 午,红军攻占了巴英查岗山头,日军的抵抗被粉碎。日军见势不妙,便开始仓皇向渡口撤退 ,企图渡过哈勒欣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军工兵由于害怕苏联红军坦克突破后长驱直入 ,已把唯一的浮桥炸掉了。为了求生,很多日军官兵在泅水时淹死了。日军第6集团军司令 官狄州立兵将军看到局势不妙,于7月3日晚就撤到了河对岸。狄州立兵事后仍心有余悸地称 〃那是一个可怕的夜晚〃。



 

  

第五章飞赴远东(5)


  7月5日晨,巴英查岗山和哈勒欣河西岸已无枪声。这次战斗以日军的失败而结束。日军上千 具尸体,大量被击毙的马匹,一堆堆被击毁的火炮、迫击炮和车辆铺满了巴英查岗山。这一 仗是苏军积极防御的典范,体现了朱可夫的作战风格。朱可夫深深地体会到,〃一支善于同 空军和机动炮兵协同作战的坦克摩托机械化部队,是实施带坚决目的的快速作战行动的决定 性武器〃。

  此时,在哈勒欣河东岸战斗仍然紧张地进行着。在巴英查岗山被击溃的敌人把残余部队调到 河东岸,企图支援担任箝制任务的部队。但这支部队也遭到惨重损失,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苏军这两次胜利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大大鼓舞了苏蒙军队的斗志。

  但是,朱可夫丝毫没有松懈,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此时正是苏联与西方国家谈判的关 键阶段,哈勒欣河战役分外引人注目。前苏军军官鲁斯兰诺夫评论道:〃哈勒欣河战斗的重 要意义不可低估。全世界都在注意这场战斗的结果;这对苏联的国际威望很有影响,更重要 的是,这是实战情况下试验新装备、新技术的难得机会。朱可夫自己明白,这次任命是对他 能力的考验,他必须经受这一考验。〃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1)


  日军失败后很不甘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