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1)


  日军失败后很不甘心,又开始揣摩新的计划,准备重新发起进攻。苏军远东指挥部对形势 也看得很清楚,知道防御战可能要继续打下去。朱可夫认真总结了前段战斗的情况,认为红 军不但兵力不足,而且,指挥仍不太有力,配合也有不够的地方。朱可夫对敌我双方分析 得很客观。他知道自己肩上重担的份量,绝不允许失败,只能取得胜利,取得决定性甚至是 惊人的胜利。对完成这一任务不能有任何幻想,只能靠认真的准备。朱可夫打反攻战有这样 一个特点,就是步兵必须占15对1的优势,机枪17对1,炮兵和飞机几乎2对1,而坦克要 4倍于敌优势。他的这一特点此时更加突出了。整个8月份,朱可夫带领部队拼命地为反击日 军做准备,到18日,朱可夫心中基本有了数。

  敌人也在加快步伐。到8月1日,日军又调来步兵第7师和第23师,伪满洲国的一个步兵旅, 三个重炮团和三个骑兵团,随后,又调来步兵第14旅,还把步兵第1师的所有反坦克炮都调 到哈勒欣河地区。他们还加强了空军,并从旅顺要塞调来了一个重炮部队。8月10日,这些 集中的部队统一编为日军第6集团军,由狄州立兵指挥。该集团军的全部兵力多达75万人 ,装备有304挺重机枪,500门大炮,182辆坦克和400架飞机。狄州立兵的作战计划是首先集 中力量准备进攻出发阵地,等8月24日沿着所占桥头堡全部43英里的战线发起总攻。

  8月12日,日军发动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一个加强有炮兵、装甲车和部分坦克的步兵团 ,在22架轰炸机的支持下,向位于战线南端的蒙军骑兵的一个团阵地发动进攻,很快占领了 这一高地。与此同时,日军沿全线展开防御。他们运来了大批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 为全线进攻做了充分准备。由于日本空军在7月23日至8月4日期间的空战中遭到惨败,先后 损失了116架飞机,此时,只能对苏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 轰炸。

  苏军第1集团军群指挥部充满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朱可夫指挥部队仔细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 作。根据敌我形势及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变化,朱可夫预定总攻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 后粉碎侵入蒙古领土的日军。他的计划是,打击敌人的侧翼,包围敌人防御的南北两端,在 敌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歼灭之。实施这一计划,朱可夫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供应问题。铁路运 输的终点离前线长达650公里,要把战役所需要的近6万吨物资运到前线,需要3500辆卡车和 1400辆油糟车,但集团军群的车辆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二是兵力还不充足。朱可夫这一作 战计划要求打速决战、歼灭战,必须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

  相比而言,第二个困难容易解决些。在朱可夫的要求下,苏军总参谋部又调集新的兵力、兵 器及物质技术器材到哈勒欣河。计有步兵第82师和57师,坦克第6旅和空降兵第212旅,还有 两个炮兵团及通信部队等。轰炸航空兵和歼击航空兵的力量也得到加强,飞机增加到515架 。这样,苏蒙军队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为打歼灭战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在勇敢的苏联红军面前,第一个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的。运输的主要重担由部队的汽车输送 工具和队列车辆(包括火炮牵引车)承担。尽管当时只有1724辆卡车和912辆油糟车,但汽车 司机们斗志昂扬,做到了不可能办到的事。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需行驶1300公里 ,要花费5天时间。司机们不分昼夜连轴转,终于如期完成了运输任务,使苏军得以在极短 的期限内建立起战役所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器材储备。

  朱可夫坚定地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决定这次战役胜败的决定因素。苏军此次的作战将 以突然的行动使敌人既无法抵挡我方歼灭性的突击,也无法进行反击。因为此时朱可夫已特 别注意到了日军没有良好的坦克兵团和摩托机械化部队,无法迅速从次要地段及纵深调来部 队抗击苏军突击集团。

  为了加强突然性效果,苏军对行动绝对保密。朱可夫在制定战役计划的同时,还精心拟制了 一套迷惑敌人的计划,主要包括: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从苏联内地调整来的部队; 隐蔽调动在哈勒欣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武器;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哈勒欣河;对出 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参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 科目;各军种兵种隐蔽地实施补充侦察;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敌人弄不清苏方的真实 意图。苏军通过这些措施极力给敌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苏军没有任何进攻性质的准备措施 ,使敌人认为,苏军进行的大量工作仅仅是为了组织防御。

  为了确保战役欺骗的效果,朱可夫对各种细节考虑得很周到,大刀阔斧的作风与严谨细致的 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他命令,部队的一切运动、集中、变更部署只在夜间进行 。因为夜间日军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他还命令,在8月18日以前,严 禁部队进入出发地域(发起突击的起始地),进入该地域进行现场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穿红军 士兵服装,必须由小车改乘货运卡车。

  苏军预料到日军会进行无线侦察和窃听电话,他们便将计就计,制造假情报传递给敌人。苏 军拟制了全套无线电和电话通话计划。通话涉及建立防御和秋冬战役的防御准备,无线电通 话主要使用易于被破译的密码,有意识让敌人获得〃重大情况〃。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2)


  更为奇妙的是,朱可夫还印制了几千张传单和一批《苏联红军战士防御须知》发给战士,使 敌人看到,一向重视思想教育的苏联红军,现在已经把防御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进而对红 军正在组织防御深信不疑。

  仅此还不够。为了掩护部队的行动,苏军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飞 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突击集团开始调动前的12~15天,苏军就开始模拟这些音响,使敌 人对此习以为常。起初日军把这些声音当成部队真正行动的声音,于是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进 行射击,可到后来,日军也习以为常了,便对任何声音都不再注意。而这一点对于苏军真正 变更部署和进行集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使发动进攻战役的消息不泄露出去,在集团军群司令部内,总攻计划由司令员、军事委员 、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和作战部长亲自拟制。各兵种司令员和政委、后勤部长只根据司令员 批准的计划分别制定有关计划。战役计划、命令、战斗号令及其他作战文书的打印只由一名 打字员负责。在战斗行动开始前4天至前1天,逐次向各级指挥人员传达战役计划。在进攻前 3小时才向战士下达战斗任务。

  苏军对自己的行动如此地保密,然而却十分重视对日军进行仔细的侦察。

  侦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由于作战地域内没有居民,这就增加了获取敌人情报的困难。 日军方面没有逃兵,跑到苏军方面的都是呼伦贝尔人(居住满洲西北部的蒙古牧人),他们对 日军的配置和数目一无所知。

  从军事上说,用火力侦察得来的情报算是最好的情报,但这些情报只能提供前沿和浅近的炮 兵阵地的情况,对纵深的情况无法得知。苏军也曾想派小分队深入敌后,但由于日军对其军 队配置地域进行严密的封锁,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很难达到目的。尽管苏军的侦察机常常给 朱可夫提供很好的有关敌人防御纵深的情况,但由于日军通常广泛地布置模型并采取其他欺 骗措施,所以,朱可夫在利用空中侦察情报时十分慎重,反复核对,力求分辨真伪。 

  从主观上讲,当时苏军许多指挥员和侦察单位对于侦察表现出经验不足等弱点。侦察单位 被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其中有些任务是无法完成的,有些则没有多大意义,结果侦察单位的 力量分散了,影响了重要侦察任务的完成。侦察人员的素质也不够强,有些仅根据某种征兆 和推论,就得出一些假定的结论,使得指挥员常常判断失误。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不利情况,但朱可夫的决心很大。在他的直接关注下,苏军成功地组织了 侦察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情报。朱可夫对摩托步兵第149团在侦察方面所做的工作很赞 赏。

  这个团的团长列米佐夫少校对侦察业务十分熟悉,他亲自组织团的侦察。列米佐夫认为侦察 能否取得成果在于有没有一批强有力的骨干分子。他亲自给基层官兵做示范,教大家如何灵 活机智地抓俘虏,如何利用夜色通过敌人警戒,如何在夜间进行联络等,培养了一批骨干。 对这样有才华而又平易近人的上司,侦察兵们都十分爱戴,他们都十分高兴他们的团长能和 他们一起操练,并以此作为苦练本领的动力。朱可夫对这样的团长是十分喜爱的,在许多年 以后他都记得列米佐夫的名字。列米佐夫由于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荣获苏 联英雄的称号。

  且说苏军通过周密的侦察,做到了知己知彼。朱可夫认定,日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方是其防御 翼侧。由于同时日军缺乏快速预备队,朱可夫更加相信自己的作战计划会取得成功。为了执 行他的包围计划,他悄悄把35个步兵营、20个骑兵营及498辆最新型的坦克调到预定位置, 组成了三个集群:南方集群、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南方集群包括步兵第57师、坦克第6旅 、蒙古骑兵第8师、摩托装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两个营、反坦克第37营和一个火焰喷射坦 克连。北方集群包括坦克第11旅、摩托装甲第7旅、步兵第36师的步兵第601团、蒙古骑兵第 6师和反坦克第87营。中央集团群包括步兵第36师和第82师、步兵机枪第5旅和两个炮兵团。 战略预备队为摩托装甲第9旅和空降212旅。

  8月19日深夜,朱可夫在指挥所里以军人有力的步伐来回踱着步,他那一直紧锁的眉头舒展 了些。他询问参谋长,给指挥部配备的12名联络官到位了没有。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坐 了下来。大战已拉开序幕,朱可夫微微闭上眼睛,想让头脑镇静下来,以便进入最佳状态。 

  8月20日凌晨,也就是日军计划于8月24日发动进攻的前4天,朱可夫发动了进攻。

  这是一个星期日,天气暖和,充满宁静。日军指挥部深信苏蒙军队不想进攻,只想防御,而 且日军自己又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因而允许其将官和校官星期日休假。其中不少人在这一 天远离自己的部队,有的去海拉尔,有的去甘珠尔庙。朱可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稍纵 即逝的绝好机会,决定就在这一天发起合围并歼灭日军的总战役,就在这一天!

  5时45分,战役打响了。一时间万炮齐鸣,惊天动地,苏联红军猛烈的炮火对日军高炮及机 枪阵地进行了轰击,同时部分火炮对苏空军将要轰炸的目标发射了烟幕弹。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3)


  在哈勒欣河地域上空,到处是飞机马达的轰鸣声。苏空军150架轰炸机和近100架歼灭机牢牢 掌握着制空权。飞机的突击非常迅速而凶猛,战士和指挥员的情绪极为高涨。

  8时15分,苏军所有火炮及迫击炮对敌人目标进行了火力袭击。8时30分,空军再一次升空。 此时,苏军指挥部通过各条电话线和无线电台发出预定的密码命令15分钟后,开始冲击 。

  8时45分,在空军震耳欲聋的轰炸声中,三颗红色的信号弹拔地而起。总攻击开始了!冲击部 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力向前涌去。

  事实证明,朱可夫战前的欺骗战术及作战日期的确定十分成功。在苏空军、炮兵的强烈压制 下,日军在精神、物质方面一下子就伤了元气。在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炮火无力进行还击,其 观察所、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均被摧毁。但日军仍很有斗志,在混乱中拼命顽抗,战到最后 一人也不投降。

  21日、22日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苏联红军遇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这是苏军 也没有想到的。为此,朱可夫开始动用战略预备队,他命令摩托装甲第9旅投入战斗,并加 强炮火支援。

  8月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整个第6集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