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74-希拉里画传-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了两年书之后,他于1970年秋回国,进入耶鲁大学法律系。为了维持生计,他一面读书,一面兼职打工,直到1973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曾参与组织反对美国政府越战政策的抗议示威,并在美苏处于激烈冷战对峙的情况下去莫斯科、布拉格等东欧国家参观访问,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希拉里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刚从英国回来不久,时年25岁,是耶鲁法学院一年级的研究生,比希拉里晚一届。  有人称克林顿是从英国牛津回来的留着长发的自由主义者。克林顿来耶鲁法学院——这个以诞生总统与政治家著称的著名高等学府读研究生,目的决不是为了毕业后当律师,在华尔街找职业,政治才是他的命运。因此,来耶鲁法学院的头3个月,他并没有在校认真读书,而是全力投身到一个政治竞选中,协助一名民主党人竞选国会议员。只是在11月大选结束后,他才到班上上课。克林顿记忆力惊人,看书过目不忘。他在缺课3个月的情况下,竟然仅参考同学的笔记就通过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试。  克林顿知道什么时候该认真学习,什么时候可适当地处理事情。虽然他很幸运地被选为耶鲁大学法学院很少的几个奖学金获得者之一,但是得到的钱连支付最起码的生活费也不够。他被迫同时担负多达三种业余工作:在一个小规模的社区学院任教,在哈特福德市的一位市政委员处当职员,并为纽黑文闹市区的一位律师工作。  希拉里与克林顿相识在一个“公民自由”课的课堂上。老教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法律案件。听课的同学们头昏脑胀,克林顿也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老教授放完幻灯片后询问同学们处理的办法,同学们都面面相觑。这时,克林顿模模糊糊醒过来了,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希拉里不由得对这个吹牛的英俊小伙儿另眼相看。而克林顿也被身旁这个穿着法兰绒长裙的美丽姑娘深深地吸引了。下课后,克林顿竟情不自禁地尾随她出去,但没有足够的勇气主动上前去跟她搭腔说话。  而了解克林顿的同学与朋友都知道,他结交女朋友从来都是老手。  他既会公开表白也能私下求爱。就在牛津大学追逐众多女性的同时,他还不忘抽出时间给家乡的佳人沙伦·埃文斯写信,诉说相思之苦。认识他的人都已折服于他周旋于几位女性间的技巧,但又奇怪他怎会如此毫无限度。  在这段放纵的生活中,克林顿竟抽出时间阅读了300部专著,让人们对他旺盛的精力佩服不已。经过爱情混乱后的思考,他渐渐改变了克林顿鉴赏女性的品位,开始懂得与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终身相伴。美丽的容貌、性感的身材,不再是克林顿对终身伴侣的要求。  不久,当克林顿与那位老教授在耶鲁法学院图书馆谈话时,他无意中又看到了希拉里在图书馆的那一头。耶鲁法学院图书馆相当狭长,她就坐在那一头看书。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她忽然合上书本,沿着过道笔直地向他们这边走来,她走到他跟前说:“瞧,如果你打算一直盯着我,我也要回盯你。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互相认识一下,我叫希拉里,你叫什么名字?”(希拉里实际上是明知故问,事实上,她已从朋友那里知道克林顿的名字,并一直在暗中注意他。)  克林顿说,他没想到希拉里会主动走过来打招呼,他一下子窘住了,连名字都说不出来,他心情紧张地和希拉里坐在一起,语无伦次地应答着希拉里的问话,直到希拉里离去,他的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希拉里也没有在意克林顿的慌张,相反她觉得克林顿在情感上比较真挚。  就这样,他们二人相识了。  两人头一次相伴而行,是一道去报名选修第二学期的课程。希拉里回忆说:“当时排着长队。在长队中,克林顿比我后到,他站到我的旁边,用灼热的眼神注视着我,我很喜欢他这么看着我。”当他们俩快排到的时候,教务主任一下抬起头发现了克林顿,他对克林顿又出现在报名点大感困惑,便随口问道:“比尔,你来干什么?你昨天都登记过了!”四下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教务主任这才发现了笑不出来的希拉里,他恍然大悟也跟着大伙笑了起来。  确实,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十分相配的一对。  克林顿很快发现,希拉里与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情趣十分接近,于是,他很快向希拉里发起不停的进攻。  克林顿求助于自己的同学罗伯特·里奇,请这位经济学家为他们策划和安排约会。  终于,他们在校园里的咖啡馆会面了,克林顿轻松自然,表现得很好,他们在一起谈自己的经历、理想和社会观点,情趣接近,看法相同,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久,他们便双双坠入情网不能自拔。但在希拉里与克林顿约会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固也不确定。


第二部分:耶鲁法学院:生命的邂逅耶鲁法学院:生命的邂逅(3)…(图)

  克林顿天性活泼泼开朗,喜欢交友,而且,什么样的朋友都有。他身上总是洋溢着一股热情,有一种磁石般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聚集在他周围。据说,他在耶鲁法学院时就认识几百个朋友,而且每一个人他都能叫出名字。在那个提倡性解放的时代,克林顿与他的同学与室友(他与法学院的另外3个男生同租一个公寓)一样,同时还跟另外几个女子约会交往,生活颇为浪漫。他的朋友们说,在克林顿身上,有一半乡巴佬的气息,有一半嬉皮士作风。  与克林顿有某些不同的是,希拉里是一个一丝不苟、很理性、很认真的人。她率直认真的态度和超群出众的能力,乃至咄咄逼人的女强人气势让人感到敬畏。  尽管希拉里与克林顿在性格作风与家庭生活背景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由于他们信仰一致,志趣相投,两人非常投机,十分默契。  在相识约会的初期,希拉里与克林顿还常常约一些朋友到校外的酒吧、咖啡屋饮啤酒、喝咖啡,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有时,他们两人还一起去电影院一口气看4部电影。希拉里说,她与克林顿是“不可思议的影迷”。她特别强调克林顿“总是快乐有趣,我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使一些男生感到敬畏的希拉里,在克林顿的眼中,是一位聪明美丽、温柔友善的女性,是一位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友伴。希拉里曾说过,她之所以看上克林顿,是因为比尔并不害怕她。  自从与克林顿相识约会后,希拉里越来越喜爱这位出身贫寒、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但她当时始终不明白的是,克林顿为什么毕业后一定要回阿肯色州去,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爱他的家乡。  耶鲁法学院的很多学生都想在毕业后去高等法院谋一份差事,或到著名的法律公司去工作,但克林顿却一心一意要回阿肯色州去。而希拉里却从未去过那里,克林顿是她生平见到的第一个来自阿肯色州的人。她仅仅知道1957年该州曾发生过种族冲突,除此以外,对这个州一无所知。  阿肯色州当时是美国南方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闭塞的小州,全州人口只有230万,其首府小石城也只有10多万人。该州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工业,其社会经济指标与文化教育水平都排在全美倒数第二位,仅位于排名最后的密西西比州之前。因此,该州人民中有句口头禅:感谢上帝创造了密西西比州。  1971年秋,希拉里成了克林顿在海滨的宿舍的常客,在那里,克林顿的同室同学中有一个名叫唐·波格的,是个出色的烹调手,因此,每逢星期五晚上,来自纽黑文的朋友们往往拥入屋内,边吃边听卡罗尔·金灌制的唱片,谈论时事问题。同住一屋的比尔·科尔曼说:“这好像是一次正在进行中的人生哲学讨论。我们有许多趣事。”在这种气氛中,两人慢慢建立了既是情侣又是盟友的关系,希拉里常帮助忙于政治事务的克林顿补习功课,而在耶鲁的出庭律师联合会上组织的法庭辩论赛中,他们俩是最难对付的一组。  在法学院的第四学年,从1971年到1972年,希拉里和克林顿租住在校园附近的一所旧房子里,一幢典型的新英格兰维多利亚式的房屋。房屋有门廊,门廊有柱子。这里是人们晚上聚集、消遣的地方,如听杰斐逊·艾尔普兰乐队的音乐,听滚石乐队的音乐和贾尼斯·乔普林的歌唱,共享百乐餐,谈天说地,消磨晚上时光。后来,他们一起进行了另一次在政治上的真正合作——他们来到得克萨斯州,帮助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尔进行竞选活动——这是他们进入政坛前真正的实战演习。  大选最终以乔治·麦戈尔的失败宣告结束,共和党人尼克松获得了胜利。但这对于希拉里和克林顿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他们配合默契,表现出优秀的政治素养,得克萨斯州的民主党人似乎看到了一颗未来的政坛新星。  1971年冬,希拉里放寒假回家时告诉母亲多萝西,说圣诞节后有一个她在耶鲁大学遇见的“年轻男子”,要来呆几天。就在过完圣诞节的第二天,克林顿从阿肯色州开车,沿着67号高速公路,赶往希拉里的家。  “您好,我是比尔·克林顿,希拉里的同学。”当他一口气赶到希拉里家按响门铃时,克林顿已疲累得脸色苍白。  多萝西打开房门时,看到一个高大英俊、长发遮耳的青年男子站在门口,多萝西的反应很冷淡。  看到未来的丈母娘第一次见面就不热情,克林顿也不多说什么,进屋后径直上楼去希拉里的房间找她。  这种冷淡的局面维持得并不久。希拉里的母亲及家人很快就喜欢上这位来自南方的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年轻人。希拉里的两个弟弟最初觉得克林顿讲的南方口音听起来很怪,但熟识后很快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并认为如果希拉里满意他,他们也满意他。  希拉里的父亲休最初甚至不到外面来跟这位未来的女婿打招呼,但休并未像以前那样对追求他女儿的男孩不假辞色。希拉里1997年10月27日在芝加哥庆祝她50岁生日的纪念会上回忆说:“我父亲大概在三天后就觉得克林顿不错。”克林顿则开玩笑地接着说:“她父亲休不肯到外面来和我打招呼,我认为这显示他的判断力很好。”


第二部分:耶鲁法学院:生命的邂逅耶鲁法学院:生命的邂逅(4)…(图)

  希拉里的父亲与两个兄弟都很喜欢玩牌。比尔引导罗德姆一家参加纸牌游戏,他总是有礼貌地把下注权让给下家,小心翼翼地进行纸牌比赛。他的这种做法受到罗德姆一家人的欢迎。他们一边打牌,一边还闲聊着各种新闻与国内外大事,慢慢加深了感情。  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那年冬天正在夜校选修哲学,她有些不懂的问题也没人帮她解答。克林顿来后的第二天,她又像往常一样埋头看起书来。喜欢聊天的克林顿看到多萝西在埋头读书,就坐到她对面跟她谈了起来。许多深奥的哲学问题,克林顿都能够解释得浅显易懂,见解也很新颖独特。这样几次交谈下来,多萝西惊呼自己也“爱上他了”。短短几天内,克林顿很快赢得了希拉里全家人的信任与好感。  克林顿这次寒假在希拉里家整整待了一个星期。  有一天,多萝西在与克林顿交谈时,询问他毕业后有何打算。克林顿的答复是回阿肯色州去,改变家乡的面貌。答案一点也不令她感到奇怪。  多萝西说:“那好吧!你回阿肯色州去实现你的理想,那我的女儿怎么办?”  克林顿一时无话可答,陷入沉默。这是一个很痛苦的问题,因为阿肯色州的小石城的条件相对要差一些,克林顿惭愧地低下头。  “我去阿肯色,我可以教书。”希拉里站了起来,勇敢地回答道。  克林顿的手和希拉里的手握在一起,又对视了良久,然后紧紧地抱住对方。  自这次寒假回到耶鲁法学院后,希拉里与克林顿的关系更进了一层。  1972年的春天,在纽黑文,希拉里第一次见到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尼亚,她前来看望她的儿子。第一次见面,希拉里给弗吉尼亚的印象并不太好。她不喜欢希拉里的穿着打扮,更不喜欢希拉里奇特的北方人的观点。弗吉尼亚觉得自己儿子曾带回家那么多来自各地的漂亮女孩,而眼前的这个女孩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同年暑假,希拉里与克林顿双双前往得克萨斯州,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乔治·麦戈尔助选。从得州回到耶鲁法学院后,希拉里与克林顿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这年秋天,希拉里本来应该毕业,但为了能与比她晚一届的克林顿一起毕业,她延长了一年学业,在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又多待了一年,针对儿童权益问题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