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危言-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看报章,故也。吾闻蔡毅若,黄煜初、沈曲庄感中国识字作文之难,仿罗 
马省笔法创有切音快字,虽愚夫愚妇从学一月亦可通信。如蒙大吏奏请颁行。 
实足以大开民智。所谓学一月亦可通信,如蒙大吏奏请颁行,实足以利穷民 
而益国家,可使国内无不识字之人。复请文部大臣考究东西各国有用之书, 
奏饬各公使购运回国,聘精通中西文字专门名家,广为翻译,或精于一艺者, 
难得兼通中西文字,而所费时又多,则译西国书即请西国技艺师,兼选精通 
中西文字之肄业生与其对译。如译东瀛书,即请东瀛技艺师,兼选精通中东 
文字之肄业生与其对译。分门别类,译成后颁发各省,任人翻刻,以期嘉惠 
士林,籍开民智。当此需材孔亟,宜先译各种技艺矿学电学化学律学等书, 
以免借材异域,并通饬各省广兴学校,兼设机械制造厂,聘精于技艺师为教 
习,凡书中不尽之意,均为口授。庶不出几年,超等之生可为人师,俾不识 
东西文者,亦能晓其意义,自然制造多,谋生易,漏卮日少,富强可望,以 
视专习洋文,事难费多,且恐染习气,贻用夷变。夏之讥者,气象不侔矣, 
况无论何国学艺于人,皆不变其本国文字。日本近年已将泰西有用之书,择 
其最要者,翻译刊布。如译西文之书,难于东文,不若译东文之书,以期简 
易。溯自泰西通商以来,我中国人士见其国家富强,器械精利,天文地舆、 
格致制造,算学矿学化学等靡不效法。而各制造局肄业生,或浅尝而辄止, 
或泛鹜而不专,或得其皮毛而未悉实济,卒无有成一艺可与西人相颉顽者, 
何哉?盖因京师同文馆,上海翻译馆,各省教会所译之书,皆非精通其艺之 
人所译,且西书事物名目,往往中国所无,而文辞语气等又与中国文法颠倒 
不同,是故翻译诸书恒有辞不达意之患,似是而非之弊也。天译者技艺不精, 
对之如隔簾幕。学者仅知其万分之一,而欲求广其识见,增其学问,不亦难 
乎?慎勿以翻译有书,而不求师指授也。当今之世,重译四至,无论西学不 
能不讲。即华洋交涉之事,亦日多一日。官商苟不明西文,安能周旋于其间 
哉?而为翻译者,尤须中西文理俱优,方能融会贯通。若蹈浮少年之习,略 

…  5…

识西文西语,便诩诩然夸耀于世,以为中国文字学问,不足学,不必知,弃 
若弁髦,视同疣赘,则非余之所敢知也。 

…  6…

                                    女教 

     古重胎教。盖谓人生自孩提以至胜衣,大都瞻依慈母,跬步不离。此家 
有贤母,其子若女,必多造就。然后日之贤母,即当年之名媛。中国女学诸 
书,失传已久。自片语单文散见于六经诸子外,以班昭《女诫》为最先,刘 
向《列女传》,郑氏《女孝经》、《女训阃范》、《女范》各有发明。近世 
篮鹿洲采辑经史子集中为妇人法式者,谓之女学,颇称详赡。所惜者朝野上 
下间,拘于女子无才便是德之俗谚。女子独不就学,妇功亦无专师。其贤者 
稍讲求女红、中馈之间而已。于古人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者,有其 
名无其实。礼教之不讲,政化之所由日衰也。 
     泰西女学与男丁并重。人生八岁,无分男女,皆需入塾,训以读书、识 
字、算术等事。塾规与男塾略同。有学实学者,有学师道者,有学仕学者, 
有入太学院,肄业以广其闻见者。虽平民妇女不必如男子之博雅淹通,亦必 
能通书文,明道理,守规矩,达事情。参之以书数,绘画,纺织,烹调之事, 
而女红、中馈附之,乃能佐子相夫,为贤内助矣。瑞士国有大书院,准女子 
入内习医。如果精通,亦可给凭行道。而收生一端,关系尤重。俄国特色教 
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彻,体恤入微。既讲求妇科, 
即内外各科,亦可兼习也。 
     中国之人,生齿繁昌,心思灵巧。女范虽肃,女学多疏。诚能广筹经费, 
增设女塾。参仿西法,译以华文。仍将中国诸经、列传、训戒女子之书,别 
类分门,因材施教。而女红纺织,书数各事继之。富者出资,贫者就学,由 
地方官吏命妇岁月稽查,奖其勤而惩其惰。美而贤者,官吏妥为择配,以示 
褒嘉。至于女塾章程,必须参仿泰西,整齐严肃。庶他日为贤女,为贤妇, 
为贤母,三从四德童而习之,久而化之,纺 精妙,书算通明。复能相子佐 
夫,不致虚糜坐食。愚贱皆知礼义,教化具有本原,此文武之所以化行俗美 
也。 
     至妇女裹足。合地球五大洲,万国九万余里仅有中国而已。国朝功令已 
加禁,革而相沿既久,俗尚未移。夫父母之爱子也,无所不至,而钟爱女子 
尤甚于男儿。独此事酷虐残忍,殆无人理。或四五岁,或七八岁,严词厉色, 
陵逼百端,必使骨断筋摧,其心乃快。以为如此而后,他日适人,可矜可贵。 
苟肤圆六寸则戚里咸以为羞。此种浇风,城市倍于乡曲,世家巨室尤而效之。 
     人生之不幸,作女子身更不幸。而为中国之女子, 贼肢体,迫束筋骸, 
血肉淋漓,如膺大戮,如负重疾,如观沈灾。稚年惟剥肤之凶,毕世婴刖足 
之罪。气质虚弱者因以伤生,虽父母爱怜,而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 
矣。即幸全性命而终日需人扶掖,井臼安克操持,偶有水火盗贼之灾,则步 
履艰难,坐以待毙。 伐生质以为美观,作无益以为有益,是为诲淫之尤。 
苟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罄十年之力,率以读书,则天下女子之才力聪明 
岂果出于男子下哉!所望有转移风化之责者,重申禁令,立限一年,已裹者 
姑容其旧,而书“裹足”二字表其额,悬其门楣。嗣后一律禁止。故违者罪 
其家长,富贵者停给诰封。 
     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其美而才者,地方官吏赠物 
赠扁以奖荣之。各塾女师如能教化贤才,卓有成效,咨请旌奖,以劝将来。 
一转移间,利兴弊去,二百兆裙钗皆能佐夫教子,成周之雅化关睢,麟趾之 
休风,无复见于今日矣。 

…  7…

     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人之情行其易,不行其难。惟裹足则反是, 
并无益于民生,实有关于世教。且稽之三代,考之经史,无有一言美之者。 
而举世之人皆沿习成风,家家裹足。似足不小不可以为人,不可以为妇女者, 
真可谓贼人以为仁义,亦感之矣。 
     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庄子云:“天子之侍御, 
不爪揃,不穿耳。”耳尚不穿,岂可裹足耶?应由地方大吏出示禁约,凡属 
贵贵望族,以及诗礼之大家俱遵王制。其倡优,隶卒,及目不识丁之小户, 
听其自便。如以此法行之十年,则积习渐消,天下万民皆行古之道矣。况妇 
女裹足则两仪不完,两仪不完则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则万事堕矣。 
夫裹足为贱者之服,岂可行之天下,而且行之公卿大夫之眷耶?予所以言之 
喋喋者,实有系于天下苍生,非仅考订其源流而已! 
     我朝崇德三年七月,奉谕旨有效他国。裹足者重治其罪。顺治二年禁裹 
足,康熙三年又禁裹足。七年七月礼部题为恭请酌复旧章,以昭政。典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疏内开。顺治十八年以前,民间之女子未禁裹足。 
康熙三年遵奉上谕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 
之女禁止裹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覆等。因于本年正月内臣部题定。元年 
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民则交付刑 
部责四十板,该管督抚以下文职官员有疏忽于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在案。 
查立法太严,牵连无辜,以为无关紧要事,竟中止第,使当时禁不过急,持 
之以恒,则今日已可永除此陋习也。 

…  8…

                                    藏书 

     我朝稽古右文,尊贤礼士,车书一统,文轨大同。海内藏书之家不胜屈, 
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 
乾隆时特开四库,建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准海内稽古之士就近观览,淹通博 
洽,蔚为有用之才,作人养士之心至为优厚。而所在官吏奉行不善,宫墙美 
富,深秘藏庋,寒士末由窥见。及寇乱洊经,付之一炬,中兴将帅每克一省 
一郡,汲汲然设书局,复书院,建书楼,官价无多,尽人可购,故海内之士 
多有枕经葄史、博览群书者。 
     通商日久,西学流传,南北洋亦复广译西书,以资考证。惟是穷乡僻邑, 
见闻无多,疆吏亦漠不关心,置之度外,则傲僻孤陋,故我依然。然后知藏 
书之为遍多,而广置藏书以资诵读者之为功大也。泰西各国均有藏书院、博 
物院,而英国之书籍尤多。 
     自汉唐以来,无书不备,凡本国有新刊之书,例以二分,送院收储。如 
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必膺朝廷重赏,并给予独刊之权若干年。咸丰四年间, 
于院中筑一大厦,名曰读书堂,可容三百人,中设几案笔墨。有志读书者先 
向本地绅士领有凭单,开列姓名住址,持送院中董事,换给执照,准其入院 
观书,限阅六,月更换一次,如欲看某书某册,则以片纸注明书目,交值堂 
者检出付阅。阅毕缴还,不许携带出门,及损坏涂抹。倘有损失,责令赔偿, 
特设总管一员,司理其事。执事数百人,每年经费三十万金。通国书楼共二 
百所,藏书凡二百八十七万二千册。此外如法兰西书楼五百所,藏书凡四百 
五十九万八千册,俄罗斯书楼一百四十五所,藏书凡九十五万三千册;德意 
志书楼三百九十八所,藏书凡二百二十四万册;意大里书楼共四百九十三所, 
藏书凡四百三十五万册;奥大利书共五百七十七所,藏书凡五百四十七万六 
千册。法京巴黎另有一书楼,异常宏敞,独藏书一百七万九千册,德京伯灵 
之书楼,亦藏七十万册,罗马大书院除刻本外更有钞本三万五千册,细若蝇 
头,珍如鸿宝,洵数典之巨观,博学之津梁也。 
     中国自都中四库外,镇扬杭三阁早付劫灰。其家藏最富者,如昆山徐氏 
之传是楼,鄞县范氏之天一阁,杭州汪氏之振绮堂,钱塘吴氏之瓶花斋,吴 
门黄氏之滂熹园,石塚严氏之芳茉堂,邬镇鲍氏之知不足斋,昭文张氏之爱 
日精庐,南浔刘氏之暝琴山馆,所藏古籍宏富异常,兵焚以来,半归散佚。 
近日则吴兴陆氏之丽宋楼,首屈一指。另建守先阁,衣于大计奏于朝廷。供 
一郡人氏观览。其大公无我之心,方之古人亦何多让?独是中国幅员广大, 
人民众多,而藏书仅此数处,何以遍惠士林?宜饬各直省督抚于各厅州县分 
设书院,购中外有用之书藏贮其中,派员专管。无论寒儒博士,领凭入院即 
可遍读群书。至于经费,或同上官办,或出绅捐,或由各省外销款项、科场 
经费。将无益无名之用度,稍为撙节,即可移购书籍而有余。仍常年储备专 
款,分派员役,管理稽查所有新书,随时添购。果能认真经理,数十年后贤 
哲挺生,兼文武之资,备将相之略,或钧无摘秘箸古今未有之奇书,或达化 
穷神,造中外所无之利器,于以范围天地,笼罩化夷,开一统之宏规,复三 
王之旧制,极巍焕,信景铄,皆于读书稽古二事基之矣。 
     今天下竞言洋学矣,其实彼之天算地舆数学化学重学光学汽学电学械器 
兵法诸学,无一非暗袭中法而成。第中国渐失其传,而西域转存其旧,穷原 
竟委,未足深奇。若合天下之才智聪明,以穷中外古今之变故,标新领异, 

…  9…

日就月将,我中国四万万之华民,必有出于九州万国之上者。苟强分畛域, 
墨守成规,为固陋昏蒙,甘受人制,则印度琉球越南缅甸其已事也。前车已 
覆,来轸方遒,有识之君子将何择焉? 
附译西士论英国伦敦博物院书楼规制 
     尝谓人才之得失,系国家之盛衰。是以有国者不可不慎也。然而股肱辅 
弼,每资贤才,究穷物理,尤需博士。尝见蕞尔小邦,崛然振兴,巍峨大国, 
忽焉颓败,非尽由治理之失法,亦实缘人才之不得也。 
     夫普天之下,何处无才?要在培植之得失耳。而培植之法,非学问无以 
立其基。欲增学问,非诵读无以开其识、然有益要务之书,卷帙甚富,价值 
甚昂,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