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清瑄有着绝对的自信可以败敌军于原野之上。

不过沈驰云还是比较谨慎的提出了另外几个问题,随后第一军和第五军的军官们一个个都是接着开口了。

听着陆军将领们讨论战略,说的都是几万人几万人的大规模战役,让一旁的叶塘师羡慕的同时也是有些鄙夷。

这些陆军将领从到说到尾,就没提过后勤问题,也没有说过舰炮掩护问题,一点也没有对海军的支持报以感激心理。

所以他在心里有些不爽:你们商讨苏北战役竟然把我这个海军代表当成了空气,,没有我们海军的后勤支援,你们陆军打个屁啊。

唉,可惜我们海军家底还是太薄弱,以至于这些陆军将领都无视我们海军了。

说起来,这几年中华帝国的海军发展也不算慢了,从一开始的水师营到皇家海军,人数从五百余人增加到了六千多人,战舰从几个舢板船增加到了现在拥有二十余艘内河炮舰,七八艘数百吨的远海战舰。

不过这点家当和陆军一笔就差的太多了,人家陆军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五万人,自己海军的兵力总数连陆军的零头都不够,而且说实话现在中华帝国的支柱是陆军,而海军方面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他们都没有正式的海军,顶多只有一些水师营而已,而这些水师也都是一些传统内河水师,说是水师呢,但其实就是乘坐风帆内河船只的步兵,太平天国和湘军的几次水师大战,都是用古老的火攻,登船肉搏之类的,舰炮对射之间的可没有多少。

国内没有对手,而国外的敌人暂时没有,就算是有也打不过,英国佬随便派支分舰队过来堵住长江口,皇家海军就得歇菜。

如此一来,皇家陆军的边缘化就是自然的了,具体就可以反映到现在海陆两所军官学校招生的时候,报名陆军军官学校的可远远要比海军军官学校的多。

自顾自想着的时候,叶塘师突然听见施清瑄道:“叶上校,这后勤运输方面就要多多拜托海军了!”

听见施清瑄终于是说到了海军,叶塘师不由得挺了挺腰杆,然后正色道:“我们海军自然会竭尽全力保障内河运输的安全,这一点陆军方面可以放心!”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虽然实力弱小,但那是和列强的远洋海军相比,但是和国内的其他水师相比的话,皇家陆军的内河炮舰足以完爆他们。

从建军以来,海军在内河作战就没有失利过的时候,这一次掩护补给运输任务,自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军方高层的这一次洪泽湖会谈并没有持续多久。只是两个小时后,施清瑄和沈驰云分别乘坐海军提供的炮舰返回岸边登陆,然后各自返回营地。

而次日。位于泗州的第一军率先开始行动,其前锋第一师迅速越过泗州青阳镇一带,然后进入江苏省境内之桃源县。

而于此同时,第一师的北边约十公里外,第三师和第二骑兵团也是随后东进。

除了第一师和第三师外,第一军所辖的多支协防军部队也是随同跟进,包括第九协防师、第十九协防师、第二十协防师。一共约三万五千人左右,另外还有就地征召,运输补给的民夫青壮约一万人。

实际上第一军目前所辖的部队并不止上述部队。还有另外两支协防师,那就是在凤阳府城以北地区正在和捻军、少量清军交战的第十六协防师、第十八协防师。

此外还有两支原本属于第一军的协防师,现在已经被调拨到了第二军管辖,分别是驻防六安府的第十四协防师以及增援安庆的第十七协防师。

三万五千大军从泗州大举东进。如此大规模的举动自然是无法瞒过对面的清军。

第一军刚东进呢。最近的桃源县内的清军就是获知了这个消息!

“什么,逆军大举东进,左右两军足有五万余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让驻防桃源县的清军总兵寿德大为惊慌。

要知道他麾下的清军不过万人而已,而且其中只有两千余人是可堪一战的练军,其余近万人都是绿营、地方团练等旧军部队,面对来势汹汹的五万中华军,他如何能不惊慌。

“快。派快马到淮安还有宿迁,沐阳报信。让他们尽快增援我等!”寿德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挡住五万中华军进攻的,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其他地方的援军。

其实不用他派快马去通报,宿迁方向的清军就已经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宿迁方向的清军是气氛极为紧张,诸多大将齐齐汇集新任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僧格林沁的营帐中。

而僧格林沁看着底下的众人,也是深感头痛,僧格林沁在一群清军满族将领中也算得上是有干才的了,这几年一直和太平天国北伐军、捻军作战,频繁立功。

自年中扬州被中华军攻克后,两江总督兼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黄宗汉在扬州战死,江苏巡抚,军务帮办李鸿章和总兵张国梁、军务帮办德兴阿等人北逃淮安后。

清廷惊怒之下,对上述几人通通革职,但是好歹也知道不能真的拿下来,不然的话淮安城不用等中华军来攻,自己就先乱掉了,所以弄了一个革职留任,戴罪立功的惩罚。

随后对江北地区的清军将领阶层进行了大调换,任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督办江南北军务,调任练军督办大臣都兴阿为江南北军务帮办。

随同他们南下的有八旗、蒙古马队约四千骑,又有京畿练军六千、直隶练军四千一同南下。

同时还调河南练军两千人,山东练军六千人一共南下。

除了上述新编练军外,尚有从北方数省征调的绿营、八旗旧军三万余人。

林林总总加起来,清廷从北方数省征调而来,归属僧格林沁指挥的南下大军有六万人上下。

而原苏北地区的清军以及各部将领嘛,则是各有不同,其中李鸿章、张国梁被革职留任,依旧统帅旧部驻防淮安城,至于德兴阿嘛比较惨,则是经历最初的革职留任后,很快就是被调回京师,被调到热河那边担任副都统,算得上是跌入了人生低谷。

僧格林沁作为新任、也是第二任的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自然也不可能一个人来,还带了其他诸多将领,比如他的老部下,京畿练军督办大臣都兴阿,此外还有几个湘军系统的人。

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胡林翼!

胡林翼在湘军系统里,实际名声并不比曾国藩弱多少,年初太平天国西进,胡林翼兵败武昌北逃,虽然丢了湖北但是清廷也是知道罪不在他。

加上那个时候中华军已经大举北上,相对于湖北湖南这些地方来说,山东等直隶地区的安全更加重要,急需一个有能力的督抚大臣来力缆狂澜,而清廷相中的人选就是胡林翼。

胡林翼被清廷任命为山东巡抚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编练山东练军,虽然说现在各省自行编练的练军无法和京畿练军以及直隶练军那样得到清廷中央财政的支持,但是胡林翼前几年能够以一己之力维持湘军作战多年,自然是有着本事的。

这不,上任山东巡抚半年不到,就让他练出了一支六千多人的山东练军,而后就是带着这支山东练军南下苏北。

目前清廷驻防苏北的各支大军是比较复杂的,有江淮新军,有京畿练军,有直隶练军,有山东练军,有河南练军,也有北方数省绿营、八旗、团练等旧军,林林总总加起来,苏北的清廷总人数超过十五万。

当然了,其中能够打的也就江淮新军和各省练军而已,总数大约三万人左右,其他都是乱七八糟的旧军。

“如今施逆大举东进,桃源、淮安危在旦夕,诸位都有什么章程,都说一说!”看着下面的人半天不说话,僧格林沁开口了:“都兴阿,你先来说说!”

被僧格林沁点名,都兴阿也是不得不开口,只见他斟酌了半天后才道:“如今逆军东进桃源,势必是打算着拿下桃源和和淮安那边的沈逆合并围攻淮安!”

听到都兴阿这么说,众人齐齐点头,中华军不来攻打宿迁,反而去打桃源,其目的非常明显,应该是先要先切断宿迁和淮安的联系,然后围攻淮安。

都兴阿继续道:“然逆军想要把我们拦腰而断,我们就顺势而为,汇集大军到桃源城下,一举歼灭施逆所部,断逆军一足!”

这话一出却是让众人面色略变,汇集大军一举在桃源县城外歼灭中华军主力部队?这牛是不是吹的有点大啊!

尤其是几个之前和中华军交过手的将领,一个个都是皱眉,但是碍于都兴阿的身份却是没敢说话,但是内心里却是一个个暗道:初来乍到就敢妄言和中华军决战,你自己找死也别带上我们啊!

中华军善于野战,这是任何和中华军交过手的人都知道的事,就算是没和中华军交过手的人但是也听说过中华军的一些战例,凡是野战中华军就从来没失败过。

此时,山东巡抚胡林翼咳了一声,然后道:“逆军狡猾,我等增援桃源的话,分路而去恐怕会被各个击破。而观中华军之以往战例,胡某觉得还是应当谨慎为上!”

都兴阿看了眼胡林翼,露出不满之色,你这胡林翼算什么东西,当初在湖北被那些太平贼军打的狼狈而逃,非但没被朝廷治罪,反而是腰身一变又成了山东巡抚,竟然也学自己裁汰练新,搞起练军里。

哼,要是大清文武官员都和你胡林翼这样,我大清早就完蛋了。

这大清江山,还得靠我都兴阿来拯救!

别以为都兴阿这么想是张狂,实际上他还真有这个资本,他是什么人,练军督办大臣,清廷的京畿练军、直隶练军这两支清廷直属的练军都是归他管!

练军督办大臣这个头衔也许还不好理解,但是换一个方式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都兴阿在当今清军中的地位,就是他最开始搞裁汰练新编练新军的,一开始只是弄了个直隶练军,但是很快就是被清廷委以重任,然后又练出了京畿练军,直隶练军和京畿练军可以说是他一手练出来的。

同时他还算是开创了满清大规模裁汰练新,编练各省练军的局面。

如此的都兴阿自然是有着狂傲的资本!

所以都兴阿是自信满满的,想要带着他的练军和中华军决一死战,只要能够把中华军的主力歼灭于桃源县,未来王侯之位就不是奢望,而是大有希望!(未完待续。。)u

第两百一十五章 救或不救

都兴阿自信满满道:“只要我大清军齐汇桃源,以泰山之势压过去,弹指间逆军必定烟飞灰灭!”

兴许是都兴阿的自信带动了其他几个人,当即就有其他几人相继开口符合他的话。

“我大清有兵十五万,即便是淮安那边无法抽调太多兵力来,但是只凭借我们在宿迁,沐阳,桃源三地也能汇集其十万大军了,而施逆所部不过三五万,而众所周知逆军中还有大量仆从军,其中林逆带出来的新军只有极少数而已。”说话的这人并没有直接说可以轻松获得大胜,而是说起了中华军的一些情况来。

“林逆之中华嫡系新军,去年的时候不过万余,而连新军之难诸位也都是有所了解的,我大清卧薪尝胆足足三年,所练新军也不足五万之数,林逆不过盘踞东南一偶,能练出多少新军来,顶多也就是两三万罢了。

然而中华逆军竟然狂妄到分兵四出,南下福建,西进皖南,北上苏北、皖北,这两三万人被分薄到这么多地方,他们在苏北一地还能汇集起来多少新军,顶天了也就两万人。然而这些人又分到了淮安和泗州两地。

因此我可以断言,从泗州东进桃源的施逆所部,新军只有万余人马,余者皆是挟裹之众,不足为虑!”

僧格林沁把视线投向了说话之人,这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年轻人,名为纳德,也算得上是他的老部下,之前在山东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时候颇有立功,后来被调到了直隶协助都兴阿编练新军,官至副都统,也是这一次出战的直隶练军统帅,同时也是都兴阿的直属手下。

纳德说的这些听在僧格林沁耳中,也是让他有些意动,因为纳德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事实。

中华军自从余姚县勇营时代开始,就已经靠着在浙北数场战役名扬国内。在这些年里,林哲的余胜军和曾国藩的湘勇是国内最典型,同时名声最大的团练。

名声大了,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都是密切关注着余胜军的发展,太平天国那边不说,只能靠探子回报。

但是清廷那边却是有着中华军的前期以及中期的所有情报。包括军制以及诸将的履历清廷那边都是有的,毕竟那时候余胜军还没有反叛。部队的扩编以及将领的晋升都是会禀告给清廷的。

要不然你以为清廷手里怎么会有余胜军的详细军制,并以此编练江淮新军、各省练军啊!

早年林哲亲自编写并上奏的‘余姚县勇营营制章程’可是被清廷的军政要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