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外交官手记-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旅游名城。是啊,看看眼前主要商业街上,旅馆、饭店、古董店、纪念品店云集。享受过阳光、沙滩、垂钓、扬帆、海水浴的人们,信步走在这极富情趣的热闹街市上,选择一点心爱的东西送给亲友或自己珍藏,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来,到此旅游的人都心甘情愿在这里消费,把钱尽可能多地留给白石城;白石城则想方设法满足你的需求,将你多留一天,多留一小时,但决不用雁过拔毛的强盗行径或欺骗手段搞经营,这大概就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吧!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奥运场馆的诱惑(1)…(图)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记得那是1993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如火如荼的年代,时值我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工作。不知为什么,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申办一定能成功。好像不只我一个人如此痴情,当地的华人华侨也都热情似火。中华会馆妇女部的一位负责人,一个热衷于服装剪裁的中年妇女,专门设计了一套申办成功时穿的丝绸旗袍,一位做服装生意的老板,赶印了一批印有“2000 Olympic China”的T恤衫,还有的投资几十万美元,买部分转播权……然而好梦终未成真。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奥运场馆的诱惑(2)…(图)

  在加拿大工作期间,我一直梦想能去蒙特利尔,看看奥林匹克体育馆。任满回国前夕,我终于有机会去加东地区,圆了我这个梦。  当我站在梦寐以求的体育馆面前时,我惊呆了,世上竟有如此宏伟,如此美妙的建筑,它使周围的一切都相形见绌。一个190米高的吊杆,像一只伸展开的巨大手臂,牵着无数条银光闪闪的钢丝,好像要把这个圆形乳白色的庞大身躯——体育馆拉向高空。虽然我无法进入其中,但可以想见,这个伟大的建筑是不需立柱支撑的。体育馆的屋顶可以自动启合,馆内可容纳8万观众。他们既可以在华灯闪烁下观看比赛;也可以在蓝天白云下沐浴身心。这就是曾在1976年举办过奥运会的体育馆。“我们何时也能坐在自己的体育馆里观看此种比赛?”我心里这样想着……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奥运场馆的诱惑(3)…(图)

  在多伦多,我登上世界最高(约500米)的电视塔,不为别的,只因为那天,坐落在它身边的多伦多体育馆正开着天窗——屋顶拉开了。我想从高处看看它的秘密,弥补在蒙特利尔的不足。谁曾想到,2001年7月13日,多伦多和北京为争办2008年奥运会,进行着最后一场决战……  回到温哥华,整理相册时发现不久前拍的一张温哥华科学馆与体育馆的照片。据总领馆的人员说,杨尚昆主席访问温哥华时(当时我还未到总领馆工作),曾亲眼目睹了这座体育馆屋顶启合的全过程。真是无巧不成书,前不久,从加拿大的朋友处获悉,没有争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加拿大,正在考虑申办2010年的冬季奥运会,地点就是温哥华。最近,喜讯传来,2010年的冬季奥运会将在温哥华举行。  原来,奥运场馆的诱惑是和奥运情结分不开的。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张毅君大使二三事

  1992年,张毅君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此前的四年,他一直任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我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多年。他的渊博学识,幽默谈吐,学者风度及举重若轻的工作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枵 腹 从 公    记得当时美国处异常忙。一次,美国一高级代表团来访,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接待的同志们在会谈完了要写简报,一晚上要赶出数期简报,并要赶在第二天会议前,将印好的简报送到有关领导手中,所以接待人员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凌晨2时左右,张司长忽然慢条斯理地来了一句:“枵腹从公。”大家不明白什么意思,便追问。张司长仍是慢条斯理地答:“回去查《新唐书》或者陆游的《剑南诗稿》就懂了。”  大家饥饿难耐不再吱声。当时的刘华秋副部长道:“给大家说说吧,也算鼓励!”张答:“不讲,越讲越饿。”同志们不懂“枵腹从公”为何物,可还得继续工作啊!凌晨4时左右,简报总算写完了,大家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椅子上,话也不想说了。“民以食为天,进餐喽!”张司长又来了一句,众人方才想起来尚未吃夜宵。“枵腹从公”如鲠在喉,又来追问张。张道:“进餐了不必枵腹从公了。”大家咂咂嘴,终于有点明白了。刘副部长当即建议,将这个“枵腹从公”写进简报。  第二天,司里的同志聚在阅报室时,分享到了“枵腹从公”这个成语,为确切理解词意,应去查查出处。但一下子又到哪里寻《新唐书》和《剑南诗稿》?我突然想到《辞源》,便急急地翻找,在第838页,终于找到了注解:枵(xiɑo)空虚。《新唐书》90《殷开山传》:“粮尽从枵,巧可图。”此指腹空饥饿之意。枵腹:空腹、饥饿。宋代陆游《剑南诗稿》69《幽居遣怀》:“大患元因有此身,正须枵腹对空囷。”(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作者注)。后,又在常晓帆编的《实用成语词典》第494页,找到了“枵腹从公”的最近出处。《晚清文学丛钞·糊涂世界》卷9:“一路上人烟零落,无处买东西吃……这些兵倒成了枵腹从公了。”  听写简报的人说,“枵腹从公”一词,张大使是随口甩出来的。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举重若轻(图)

  美大司因有美国处而块头大,分量重。就本司而言,美国一个处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处工作总量数倍。不管世界上什么地方出了事,美国的铃声一定会响,所以司里的业务量可想而。每天批阅的文件、电报、会签件有一二尺高。汇报会、务虚会、领导会见、陪见、陪访、出访等等千头万绪。作为一司之长,我真不知道他是三头六臂,还是千手千眼!可每到中午休息,司长办公室的桥牌游戏照样进行,并经常能见到张司长的身影。1992年,我女儿考上了第二外国语学院,按我事先的承诺,要请处里的同事吃一顿。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我按人头,每人一份肯德基。当我拿着四个食盒走进司长办公室时,那里静悄悄的,然而却大战正酣。只听一声“谢了”,便再无声息。  张大使看章回小说出了名,特别是武侠小说。他常到各处搜罗,凡能找到的,他都借去看。有一阵子,现驻斐络大使,当年的二处成员章均赛成了他的“供应商”,三天两头借书还书。我不知道张大使是怎么看的,厚厚的一本,两三天就看完了,一目十行,一目十页?反正快得惊人。有一次他向我借,我说:“有新编《儿女英雄传》,看不?”他答:“不看,我看明清小说。”“《老残游记》?”“看过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过了。”“《封神演义》?”“看过了。”“《说岳全传》?”“看过了。”“《三言两拍》?”“家里有。”我无言以对。  听参加接待的同志讲,领导人有时喜欢引用一两句古诗词或成语,言简意赅地把会谈中的主要观点或问题点出来,或是外宾要去中国哪座名城参观访问,做点画龙点睛地介绍。由于同志们对会谈中引用的诗词知之甚少,会谈结束后,便不约而同地来请教张司长。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搞外交只懂外语还远远不够,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门类都应涉猎。也应该多读点古文、诗词、成语典故一类的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并把它们融会贯通,用好用活。接着他便把领导人引用的诗词出处、作者、背景等向大家一一介绍,同志们都觉得很受益。在一次全司会上,张司长就周总理对外交人员的要求:“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方针,谈了自己的体会。当讲到熟悉业务一条时,他举了原苏欧司司长余湛的一个例子:赫鲁晓夫在苏联当政期间,动不动就在谈判桌上发火、训人。有一次,周总理对中方参加会谈的人说,应该找句话点点他。余湛想了想说“少安毋躁”。总理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能举重若轻?这是一种气质?能力?胆量?还是什么?反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我佩服张大使的儒将风度。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securities”的故事

  张大使在加拿大任大使时,曾多次到温哥华总领事馆视察工作。记得1993年初,我们夫妇刚调到温哥华总领馆工作不久。陪同张大使来总领馆的一位同志,晚饭后忽然来找我丈夫,说有事情要请教。原来当日下午,张大使见了温哥华市的一些经济界人士,交谈中,他们反复使用了securities这个词。他不懂,在谈经济时,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安全”、“安全感”或是“治安防卫”等等事项呢,他知道我丈夫于1988年出版过一本中国最早的《股票·债券·期货知识》的书,可能懂点经济,便来找他。我丈夫听了他的介绍后说:“这个英语单词用的是复数,这里指的是证券,就是股票和债券的总称,不是安全的意思。假如他讲Government Securities就是指公债券,我们叫国债券。”那位同志顿开茅塞,很快就把简报写好了,原来读英语专业的人,对经济用语不太注意,而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中,政治要讲,但更多的转向经济方面了。在外交部工作,不仅要懂政治术语,更要懂经济用语,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据我所知,张大使在加拿大交了许多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名人朋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德马雷家族。德马雷家族主要控股的鲍尔公司,从事广播电视、出版、金融、采矿等业务,总资产达318亿加元,是加拿大第一大财团。1995年获纯利2。14亿加元。1994年,当时的朱镕基副总理冲破“西方制裁”,成功地访问了加拿大。在促成这次访问中,德马雷先生应该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就是政治。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我算服了”(图)

  温哥华SFU大学有一位中国通,他的英文名字叫J。Walls,中文名字叫王健。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驻华使馆主管文化,现在是温哥华林思齐国际交流中心的主任、教授。他讲一口纯正的中国普通话,绕口令、快板书、俚语样样精通。  我第一次与他接触是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次小型聚会上,贵宾包括前驻华大使夫妇等外交官,王健夫妇也在场,我陪王健夫人,一位华裔比较文学家李盈。她的祖籍辽宁锦州,算是我的同乡。我丈夫陪王健先生。席间,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闲聊中,得知王健正在翻译一本《王安石诗选》,相约译成后送我们一本。此后,我们有过多次交往,英文原版喜剧电影《窈窕奶爸》就是他们夫妇请我们一同去欣赏的。1993年秋,张大使出差到温哥华,我建议他会一会这位“中国通”。当天下午,张大使正好有空,我便约了王健夫妇,他们听说张毅君大使要见他们,很高兴,各自停下手头的工作,立即赶来。    

  交谈果然在“似曾相识”中进行。王健听说张大使曾在英国任职,话题又转到英国。但让王惊讶的是他这个英国人的后裔,竟不如一位中国人更了解英国。于是原有的友好攻势变成了尊敬的守势。我趁机插话,告诉张大使,王健正在翻译《王安石诗选》。张大使说:“你的译文中包括王安石的《咏史》吗?那可是他的封笔之作,是他终生的追求和思想的结晶啊!”王健有些汗颜说:“没有这首。今天听大使指教,我一定将此篇排入卷首,但不知张大使还记得这首诗否?”张大使把头一扬,略假思索,一首诗缓缓地流淌出来:    自古功名亦苦辛,  行芷终欲付何人。  当时叆叇犹承误,  末俗纷纷更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  后儒不识前贤意,  独守千秋纸上尘。    只见王健夫妇低头不语,笔在本子上飞快地移动着。待张吟诗后,两夫妇还不断问其中的某些字词和含义。  说老实话,我当时都听呆了,事后王健对我说:“用中国话讲,我对张大使算是服了。”从此他们也成了好朋友。  2002年1月29日,退休后的我,在外交部碰到了张大使(他也退休了,但受聘在某研究部门工作),重提当年旧事,并请他抄录王安石那首诗给我做个纪念时,他掏出笔迅速地在外交部的一张便笺上写起来。他一边写一边对我说:“我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