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外交官手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汇往他们家乡——中国广东的蛛丝马迹,找了半天,只看到一台自动售邮票和明信片的机器。这是专为旅游者准备的。每年5月到9月是古镇开放的日子,人们来到这里总要买些明信片寄出,以表明到此一游。可惜,这不是我们要寻找的。  在小街的尽头,我们终于发现了一座低矮的里面黑漆漆的木板屋,立在屋边的说明牌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淘金汉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小屋里分上下两层铺,搭着横七竖八的木板,这就是床铺。屋内潮湿昏暗,一间斗室竟要住十几个人,当年华工生活的惨状可以想见。斗转星移,曾经辉煌过,号称有500多名华人聚居的古镇,如今已破败凋零了。    

  快到中午,我们走进古镇上唯一的中国餐馆,一位中年女老板迎了出来。听说我们是中国人,说什么也不肯收我们的饭费,经过几次交涉,她只同意我们每人象征性地交一加元。她的家住在温哥华,只是在旅游旺季来这里开三到四个月餐馆。她说当局已批准她开发这条街并可提供一笔贷款。她自己打算再募集一些钱重振唐人街。我们很钦佩这位华人的胆识和见地。  100多年前,先辈们不远万里到加拿大,到巴科维尔去淘金。主观上,他们是为了活命,但客观上却为加拿大西部的早期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图腾之都”当肯(图)

  当你游览加拿大西部风景区时,常常被高耸入云的印第安人图腾所吸引。它的造型、它的意蕴、它的思维是那样的迷离奇特,简直是一部探索不完的印第安神话史。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距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会维多利亚市约35公里处的具有世界“图腾之都”美称的当肯(Duncan)镇及维多利亚市的图腾。  当肯镇只有6000人,却有大大小小近70座图腾。这些图腾有装饰、纪念、记载和讥讽之意,全部为木雕。由于印第安人认为世界万物均有灵,人和动物同样神圣,故图腾柱的造型中,既有各式各样脸谱,又有动物的形象。  1994年夏,我们参观了当肯,可惜未带相机。我们首先参观坐落在当肯镇圆形市政府大楼门前的雪松人(Cedar Man)图腾。他头戴平顶毡帽,双目圆睁,直视前方,鹰鼻高耸,嘴巴奇大,身子挺拔。左臂紧贴在身上,取立正姿势。右手握一柄类似刀剑的禅杖,那尽职尽责的样子,绝不亚于站在皇宫门口的卫兵。雪松人是由八百岁的整株西洋杉雕成。重七吨,直径两米左右,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是世界上最重、量粗、年龄最大的图腾柱卫兵。另一根有名的图腾柱立在镇公所旧址门口,名叫“粗鲁的家伙”(Tiki)。据说,原形是来自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民族,喜欢叠罗汉。那时的印第安人很少见过南太平洋人,而新西兰的毛利人也属于波利尼西亚民族,于是加拿大就请了一位新西兰人来雕刻这个图腾。他先是雕出三人叠罗汉的造型,再用光亮的鲍鱼壳为这三个人装上了眼睛和衣服上的饰物。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属于北美大陆人种,粗鲁的家伙们只有三根手指。此外还有类似杀人鲸的图腾以及怪人、怪兽图腾等。  在位于老镇旁边,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尊魁北克现代图腾柱。这是一个使用整株树且雕刻痕迹不多的现代派作品。它通体不加颜色,“素面朝天”,未加服饰。木纹清晰,打磨光洁。上部,一个凸面三角即是脸。左臂环裹着头,右臂向上高举(大树干只留下这一节枝杈),似乎它正带领着这个古老村镇的居民,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第二天,参观B。C。省省会维多利亚市议会大厦时,有一巨大的卫士图腾柱十分引人注目。它似乎要与欧式风格的圆顶议会媲美:头戴硕大的鹰帽,身着戎装,手持利剑,站在大力神与青蛙骑士组合的底座上,显得无比英勇。而立在不远处“海底世界”门前的数组图腾的顶端,大都有海鸥、老鹰等鸟儿的造型。它们或展翅欲飞,或俯瞰大地,似乎都在提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孕育生命的大海。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史梅纳斯——世界罕见的壁画村

  辉煌小镇变“鬼镇”    在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岛上,有一个世界罕见的壁画村叫史梅纳斯(Chemainus)。它是个小镇,现在只有居民3500人左右。据说该镇附近有一个加拿大西部最深的港湾。木材业发达的年代,这里曾辉煌过。当年,这里有世界少有的锯木厂。后来,木材业凋敝了,锯木厂无法维持也倒闭了。镇里靠木材业为生的居民找不到工作,只好离开故土,流落他乡。小镇人去屋空,到处挂出出租房屋的招牌;史梅纳斯简直成了无人愿意光顾的“鬼镇”。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重现辉煌靠壁画(图)

  史梅纳斯脱胎换骨,能有今天,多亏一位名叫卡尔·舒尔兹的加拿大人。他在罗马尼亚旅游观光时,在一座古修道院的墙上,首次看到壁画,受到启发。回国后,他建议彩绘壁画以吸引旅游者。开始,没人响应。但他并不甘心,继续奔走筹资。十年后,居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受了他的建议,彩绘壁画始于1982年,这一年画了五幅壁画。第二年画了七幅。万万没有想到,从此吉星高照,好运降临。不仅国内游客慕名而来,就连日本旅游者也一批接一批地跨海而来。  在史梅纳斯旅游,目光所及之处,皆有壁画,大到上百平方米,小到几平方厘米。码头、街道、住房、厕所、垃圾筒上,壁画无处不在。进到屋内,不论是画廊、艺术品店,还是快餐店、咖啡馆、歌舞厅、书店,处处见壁画。真是小镇无处不艺术。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昔日小镇的华人

  在史梅纳斯镇,亲身经历和目睹它的沧桑的不仅有白人、土著人,也有黄皮肤的华人。有一幅壁画就描绘了华人拉纤的景象:一位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华人步履艰难地将一个巨大的木排拖向货船。还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个名叫冯炎鲁的华人在小镇上开的一间“洪兴”店,经营洗衣、杂货、烟酒等生意。据说此人在加拿大娶妻生子,住了半辈子。但到晚年,却孑然一身。他心怀故土,终于落叶归根了。    

  壁画协会权最大    要问史梅纳斯居民,镇上最高权力机关在哪里?他们不会想到镇政府或什么委员会,脱口而出的是“壁画协会”。因为小镇的再度辉煌靠壁画,组织、管理绘制壁画的正是壁画协会,所以,它在小镇居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画一幅壁画,约需1。2万~1。5万加元(当时1加元折合人民币6元左右)。这笔经费由壁画协会出面向居民或社团募集。至于由谁来画,也需经壁画协会批准。  壁画的画法有三种:一是先画小图,再按比例放大画上去;二是直接在墙上画,但这种画法相当麻烦。要从搭好的画架上爬上爬下,反复多次进行观察。当然,如果把绘画和“健身”相结合,这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三是先在下面把壁画画好,然后制成幻灯片。在夜间,把幻灯片投影到墙上,绘画的人按投影作画。一幅大些的壁画需要120~160小时,方可完成。观赏现场作画已是小镇一项旅游节目,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这类观赏活动。游客们可以看到画家们创作新壁画的过程,获得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享受。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白石城(1)…(图)

  7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华人朋友Kim开车接我们去白石城游玩。早就听说白石城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离温哥华只有一小时的车路,但一直无缘前往。路上,我禁不住问起白石城名字的来历。  Kim告诉我们,在白石城海滩上,有一块重约40吨的整块白色巨石,孤零零地蹲伏在那里,与周围的地貌无一点联系。凡来此地的人无不被她的纯洁如玉的巨大身躯所吸引。慢慢地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做白石城。“那块石头是怎么来的?”我丈夫也禁不住插嘴问。Kim笑着说:“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浪漫的故事——一名年轻的王子拖着白石游过宽广无垠的乔治亚海峡,因为他曾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约定好,白石登陆的地点便是他们共筑爱巢的地方。你俩想想,今天我选的这个旅游点是不是可以让你们重温一下当年的爱情故事?”我们会心地笑了。  10时许,到了白石城,一眼就望到了那块白石。一对爱侣正依偎在她的身边,见我们走过来,立刻请我们帮忙拍照。Kim则不失时机地赶紧为一对年过五旬的我们留下了“倩影”。望着这块巨石,再放眼望望碧波万顷的大海,我倒觉得这块巨石更像远航人们的灯塔、航标、指针,警醒着游子们不要迷航,时刻记住要归来啊,回到母亲的身旁……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白石城(2)…(图)

  天蓝极了,我们顺着长达4500米的长堤漫步。它呈一个弧形抱着大海。不管你从那个角度望去,海面的景色都一览无遗。4500米呀,足够让你赏心悦目地漫步几小时。我们的身心全放松了,任目光随意浏览。在岸边的灯柱上,不时落下白色的海鸥,像雕塑一般伫立。我举起相机,拍下了她亭亭玉立的身姿。不远处,在退潮后的海岸边,一个洋人正在一招一式地打太极拳。他那旁若无人的样子,使人想到了中国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但这是在加拿大,在异国他乡,这就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新鲜。我再次举起相机,将这中西文化的切合点留了下来。近11时,沙滩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穿着泳装,涂着光亮的防晒油,像沙丁鱼一样排列在海滩上,恣意享受着火辣辣的阳光。当皮肤晒的痒痒的,便一头钻进湛蓝的海水里,好不逍遥!Kim告诉我们,白石城一年有2000小时阳光,喜欢日光浴的人们都涌向这里。靠近海滩,好几处更衣室、露天淋浴、厕所等都免费对游人开放。当我们漫步到栈桥边,一群正在钓螃蟹的老人和孩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们将生鸡腿等钓饵绑在一个绳编的筐内。一端拴牢绳索,然后轻轻将筐顺入海中。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将筐提起来。幸运者大叫着,好几只螃蟹正在贪吃筐里的食物,当然也就当了“俘虏”;不走运的则又将空筐置入海中。我们在一块牌子前停了下来,那是捕蟹须知:“捕到的是丹洁内斯蟹(Dungeness Crab);则蟹盖的长度至少要165毫米,才准带走。否则,仍要将蟹放回海里。红石蟹(Red Rock Crab)的限制长度为115毫米。母蟹则属禁捕之列。每人每天只限捕捉六只公蟹。“钓着螃蟹的人都自觉地用木牌下设置的卡尺量着蟹身。我信服这个规定已被广大民众接受,并已成了自觉行动。Kim建议在堤旁的长椅上歇歇。我们发现椅背上都钉着一块小金属牌,上写:“In Memory of the Passing Away of My Father。”原来是女儿为纪念逝去的父亲而捐赠的公用椅。看看周围其他座椅上,有结婚纪念、金婚纪念、祝友人健康等等,不用大操大办,不必随礼摆宴,多么健康有意的纪念方式!更令我惊奇的是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电话亭,一个张口的绿色“大青蛙”垃圾箱。九里长堤上,找不到一块碎纸屑;见不到一丝痰迹!我背靠大海,坐在Kim对面的椅子上,刚好面对山坡上的白石城。只见房子上垒着房子,鳞次栉比。公共汽车、小汽车就在楼与楼之间的高空中疾驶而过,像杂技里表演的飞车走钢丝,这为旅游城又添了一道风景线。我的目光从山坡的建筑群向下移,距我们最近的山脚下,清晰地摆着一排别墅式的小旅馆、新颖别致的小餐馆、样子独特的咖啡厅、玲珑小巧的商店,像挂在山坡下的一张张五颜六色的装饰画。其中一幢用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白石砌造的碉堡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Kim告诉我们,那就是白石城的旅游办事处。这些别具一格的建筑;弥漫着小镇特有的精神风貌,让你百看不厌。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白石城(3)…(图)

  中午,我们到一家带有拉丁风情的小餐馆用餐。墙上挂着披风、大草帽。餐厅里轻轻荡漾着西班牙乐曲。吃的是西式快餐。花钱不多,但却饱了耳福,又饱了口福;是一次的道的享受。出门后,在“Giraffe”(长颈鹿)纪念品小店买了两枚钥匙链,一枚挂有白石图案,另一枚则挂有一个小木蟹……  据“长颈鹿”老板介绍,20世纪30年代,白石城还只是一个仅有千人的小渔村。1957年被B。C。省定为正式城镇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业。如今,人口翻了20番,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旅游名城。是啊,看看眼前主要商业街上,旅馆、饭店、古董店、纪念品店云集。享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